端口扫描程序设计与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1
表 1 目标主机不同设置情况下的扫描结果1.引言由于每一个端口都对应了相应的服务, 支持 IP_HDRINCL 选项的设置。
扫描程序界面如图 1 所示。
TCP Connect()扫描由于不需 要 使 用 原 始 套 接 字 实 现 , 需单 独构造一个扫描线程实现, 其扫描数据包的发送过程为: 声明一 个套接字, 设置套接字选项, 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 调用 connect 所以某一端口开放 也就意味着其对应的服务也在运行。
利用端口扫描的结果, 我们 可以掌握主机的运行状况, 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后门程序在运 行, 关闭不需要的服务等提供条件。
当然, 黑客通过端口扫描也 可以发现系统的弱点, 为进一步进行攻击提供条件。
本文使用 V C6.0 作为编程工具, 在 Windows2000 平台下, 使 用 Windows 原始套接字实现带有特殊标志字段数据包的产生、 发送, 并实现对目标主机响应数据包的嗅探。
利用数据包嗅探过 程分析俘获到的响应数据包, 得到 TCP 数据单元头部的六个 1 位标志字段的内容。
通过对已知目标主机的端口状态及其响应 的分析, 进而得到一些规律,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判断目标主机端口是否开放。
2. TCP 端口扫描原理 2.1 TCP 实现原理 函数。
该扫描过程主要应用了 TCP Connect () 函数实现, connect 函数返回值判断目标端口是否开放。
根据 原始套接字扫描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扫描过程, 需要手动设 置 TCP 和 IP 的 头 部 字 段 。
Windows 系统 下 Windows2000 或 WindowsXP/S erver 2003 支持原始套接字。
构造并发送原始套接 字扫描过程如下: 声明一个原始套接字, 设置 IP_HDRINCL 选项 以构造 TCP 和 IP 的头部字段, 填充套接字 IP 首部( 在这里将目 标主机 IP 填入) , 填充 TCP 首部( 在这里将目标主机端口填入) , 计算校验和, 发送数据包。
网络主机扫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网络主机扫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网络主机扫描程序是一种用于发现和识别网络上主机的工具。
通过扫描目标网络的IP地质空间,该程序可以提供有关主机的信息,如主机名、IP地质、开放的端口等。
这对于网络管理员和安全专家来说非常有用,因为它们可以用于评估网络的安全性和进行潜在问题的识别。
2. 功能需求网络主机扫描程序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扫描指定IP地质范围内的主机;- 检测主机是否在线;- 识别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扫描主机开放的端口;- 扫描报告。
3. 设计与实现该网络主机扫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3.1 网络扫描模块设计网络扫描模块负责扫描指定IP地质范围内的主机。
设计该模块时,需要确定使用的扫描技术和算法。
常见的扫描技术包括TCP连接扫描、SYN扫描和UDP扫描。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实现相应的算法。
例如,TCP连接扫描可以利用TCP三次握手的过程来判断主机是否在线。
3.2 操作系统识别模块设计操作系统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根据主机的响应包进行分析,判断主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常用的识别方法包括比较响应包中的特征值、发送特定的网络请求以观察响应等。
3.3 端口扫描模块设计端口扫描模块用于扫描主机开放的端口。
可以使用各种扫描算法进行端口扫描,如TCP全连接扫描、TCP半开放扫描(SYN扫描)、UDP扫描等。
根据需求和性能考虑,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进行实现。
3.4 报告模块设计报告模块用于扫描结果的报告。
根据扫描模块返回的数据和识别结果,可读性强的扫描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主机的基本信息、开放端口列表、操作系统类型等。
4. 技术和算法实现网络主机扫描程序涉及多种技术和算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和算法:- TCP/IP协议:网络扫描程序需要基于TCP/IP协议进行通信和扫描。
- 多线程编程:利用多线程可以提高扫描速度和效率。
- 正则表达式:用于从响应包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简单端口扫描程序的实现院(部)名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姓名:专业:学号:指导教师姓名:报告提交时间:报告答辩时间:(不填)目录一、设计要求 (3)二、开发环境与工具 (3)三、设计原理 (3)四、系统功能描述及软件模块划分 (3)五、设计步骤 (5)六、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七、设计结果 (15)八、软件使用说明 (16)九、参考资料 (16)一、设计要求本系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端口扫描器。
1. 使用端口扫描对一台主机进行扫描,一台主机上有哪些端口是打开的;2. 对一个网段进行 IP 扫描,显示出一个网段内有哪些主机是开机的。
二、开发环境与工具Windows的pc机Jdk包,:具备网络环境并连入Internet。
三、设计原理IP地址和端口被称作套接字,它代表一个TCP连接的一个连接端。
为了获得TCP服务,必须在发送机的一个端口上和接收机的一个端口上建立连接。
TCP连接用两个连接端来区别,也就是(连接端1,连接端2)。
连接端互相发送数据包。
端口扫描是在应用程序运行在 TCP 或者 UDP 协议之上工作的, 这些协议是众多应用程序使用的传输机制,端口扫描是通过扫描主机确定哪一些 TCP 和UDP 端口可以访问的过程. 端口扫描常见的几种类型: TCP Connect()扫描 SYN 扫描 NULL 扫描 ACK 扫描 Xmas-Tree Dumb 扫描。
Ping命令经常用来对TCP/IP网络进行诊断。
通过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数据包,让它将这个数据包反送回来,如果返回的数据包和发送的数据包一致,那就是说你的PING命令成功了。
通过这样对返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判断计算机是否开着,或者这个数据包从发送到返回需要多少时间。
Tracert命令用来跟踪一个消息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所走的路径, rusers和finger 通过这两个命令,你能收集到目标计算机上的有关用户的消息。
实验5:端口扫描器的设计与实现姓名:学号:专业年级:(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加深对TCP的理解,学习端口扫描技术和原理,熟悉socket编程。
内容:实现一个扫描器,使用TCP connect进行端口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记录。
(二)课程设计要求:Windows或Linux环境下,程序在单机上运行;使用端口扫描器对一台主机进行扫描,并显示出结果;编程语言不限;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三)端口扫描技术:“端口”是专门为计算机通信而设计的,它不是硬件,不同于计算机中的“插槽”,可以说是个“软插槽”。
“端口”是由计算机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定义的。
其中规定,用IP地址和端口作为套接字,它代表TCP连接的一个连接端,一般称为Socket。
具体来说,就是用[IP:端口]来定位一台主机中的进程。
计算机就像一座大楼,这个大楼有好多入口(端口),进到不同的入口中就可以找到不同的公司(进程)。
端口与进程是一一对应的,入侵者通过扫描端口,便可以判断出目标计算机有哪些通信进程正在等待连接。
(四)扫描端口的目的:端口扫描是入侵者搜集信息的几种常用手法之一,也正是这一过程最容易使入侵者暴露自己的身份和意图。
•判断目标主机上开放了哪些服务;•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
如果入侵者掌握了目标主机开放了哪些服务,运行何种操作系统,他们就能够使用相应的手段实现入侵。
(五)端口的分类:端口是一个16 bit的地址,用端口号进行标识不同的作用。
端口一般分为两类。
•熟知端口号(公认端口号):由因特网指派名字和号码公司ICANN负责分配给一些常用的应用层程序固定使用的熟知端口,其数值一般为0~1023。
•一般端口号:用来随时分配给请求通信的客户进程。
(六)扫描原理的基础知识:TCP/IP模型四层结构TCP与UDP协议TCP报文结构TCP连接和释放过程(七)TCP/IP模型四层结构:(八)TCP与UDP协议:Internet的网络通信大多是建立在这两个协议之上的,各个主机遵循着TCP/IP协议封装数据包进行通信。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端口扫描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常用的网络端口扫描工具,如Xscan、Nmap和流光等。
3. 学习如何进行网络端口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
4. 了解网络端口扫描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端口扫描工具:Xscan、Nmap、流光3. 实验网络: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三、实验步骤1. 安装网络端口扫描工具(1)下载并安装Xscan、Nmap和流光等网络端口扫描工具。
(2)确保实验网络连接正常,打开扫描工具。
2. 使用Xscan进行端口扫描(1)在Xscan中输入目标IP地址或域名。
(2)选择扫描方式,如全端口扫描、快速扫描等。
(3)点击“开始扫描”按钮,等待扫描完成。
(4)查看扫描结果,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
3. 使用Nmap进行端口扫描(1)在Nmap中输入目标IP地址或域名。
(2)选择扫描选项,如-sT(全端口扫描)、-sS(半开放扫描)等。
(3)运行命令:nmap -sT 目标IP地址或域名。
(4)查看扫描结果,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
4. 使用流光进行端口扫描(1)在流光中输入目标IP地址或域名。
(2)选择扫描模式,如快速扫描、全端口扫描等。
(3)点击“开始扫描”按钮,等待扫描完成。
(4)查看扫描结果,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
5. 分析扫描结果(1)对比三种扫描工具的扫描结果,了解不同扫描工具的特点。
(2)分析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了解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Xscan扫描结果通过Xscan扫描,发现目标主机开放了80(HTTP)、21(FTP)、22(SSH)等端口。
2. Nmap扫描结果通过Nmap扫描,发现目标主机开放了80(HTTP)、21(FTP)、22(SSH)等端口,并获取了更详细的信息,如操作系统类型、服务版本等。
3. 流光扫描结果通过流光扫描,发现目标主机开放了80(HTTP)、21(FTP)、22(SSH)等端口,并提供了端口对应的程序信息。
基于多线程的端口扫描程序课程设计报告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滁州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设计题目:基于多线程的端口扫描程序院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组别:第六组起止日期: 2012年12月31日~2013 年1月6日指导教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一二年制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需求分析1..1网络安全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世纪,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安全包括技术领域和非技术领域两大部分:非技术领域包括一些制度、政策、管理、安全意识、实体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技术领域包括隐患扫描、防火墙、入侵检测、访问控制、虚拟专用网、CA认证、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技术的目标是保证信息的可控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端口扫描属于安全探测技术范畴,对应于网络攻击技术中的网络信息收集技术。
课程背景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端口扫描技术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一个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
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安全扫描是安全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一类。
通过扫描能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系统信息,包括主机的基本信息(如计算机名、域名、组名、操作系统型等)、服务信息、用户信息以及漏洞信息,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对网络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网络的安全状况取决于网络中最薄弱的环节,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引入不安全的因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脆弱,保证系统安全。
主机端口扫描程序设计摘要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化时代的进程,但是随着社会网络化程度的增加,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明显。
端口扫描技术是发现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程序是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C语言用MFC完成的一个端口扫描程序。
此程序主要完成了TCP connect()扫描和UDP扫描功能。
TCP扫描支持多线程,能对单个指定的主机进行扫描或对指定网段内的主机进行逐个扫描。
能扫描特定的部分端口号或对指定的端口段内的端口进行逐个扫描。
此端口扫描程序能快速地进行TCP扫描,准确地检测出对TCP协议开放的端口。
而对于UDP扫描只支持单线程,速度较慢。
扫描结果以列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
关键词:端口扫描、TCP扫描、UDP扫描、TCP多线程扫描目录1引言 (1)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2 端口扫描现状 (1)2系统设计 (1)2.1 系统主要目标 (1)2.2 开发环境及工具 (1)2.3 功能模块与系统结构 (2)3系统功能程序设计 (4)3.1 获取本机IP (4)3.2 分割字符串函数的实现 (4)3.3 获取待扫描的IP地址 (5)3.4 获取待扫描的端口号 (5)3.4.1 指定端口号的初始化 (6)3.4.2 指定端口号的保存 (7)3.5 TCP CONNECT()扫描 (8)3.5.1 基本原理 (8)3.5.2 扫描多个主机多端口多线程的实现 (8)3.5.3 扫描结果的显示 (9)3.6 UDP扫描 (10)3.6.1 基本原理 (10)3.6.2 计算效验和 (11)3.6.3 发送UDP数据包 (11)3.6.4 接收ICMP数据包 (12)4测试报告 (12)4.1 TCP扫描检测 (12)4.1.1扫描本机 (12)4.1.2扫描网络中其他主机 (13)4.1.3 扫描IP段 (13)4.2 UDP扫描检测 (14)4.2.1 扫描本机 (14)4.1.2扫描网络中其他主机 (15)4.3 TCP、UDP一起扫描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7)1引言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网络中每台计算机犹如一座城堡,这些城堡中,有些是对外完全开放的,有些却是大门紧闭的。
C语言实现端口扫描一、简介端口扫描是一种用于查找网络安全漏洞的技术,它能够检查服务器上打开的端口,并找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它可以帮助用户保护网络,防止黑客入侵和木马病毒的攻击。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端口扫描。
二、实现端口扫描的原理实现端口扫描的原理是对目标主机进行TCP和UDP数据包扫描,通过观察目标主机响应来确定开放的端口。
当一个端口已经打开,对应的服务将回复一个带有TCP包头信息的数据包。
三、实现端口扫描的C语言代码下面是实现端口扫描的C语言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ys/socket.h>#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unistd.h>#include <string.h>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int sock = 0;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char* ip = argv[1];int start_port = atoi(argv[2]);int end_port = atoi(argv[3]);char buffer[1024] = {0};//循环扫描端口for(int port = start_port; port <= end_port; port++)// 创建Socketif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0)printf("Socket creation error \n");continue;}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_addr.sin_port = htons(port);// Convert IPv4 and IPv6 addresses from text to binary form if (inet_pton(AF_INET, ip, &serv_addr.sin_addr)<=0)printf("Invalid address/ Address not supported \n"); continue;}//连接到目标主机if (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 0)//连接失败表示端口关闭printf("Port %d is closed \n", port);continue;}//连接成功表示端口开放printf("Port %d is open \n", port);close(sock);}return 0;。
端口扫描程序设计
与实现
课程设计报告
( -- 第2学期)
名称:网络综合实验
题目:端口扫描程序设计与实现
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网络1202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李丽芬曹锦刚刘晓峰
设计周数: 2周
成绩:
日期:年 7 月 5 日
网络综合实验
任务书
一、实验名称:端口扫描程序设计与实现
二、目的与要求
1.任务:设计并实现一个端口扫描程序,检测某个IP或某段IP 的计算机的端口工作情况。
2.目的: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和方法,建立网络编程整体概念,使得学生初步具有研究、设计、编制和调试网络程序的能力。
3.要求:熟悉有关定义、概念和实现算法,设计出程序流程框图和数据结构,编写出完整的源程序,基本功能完善,方便易用,操作无误。
4.学生人数:1人。
三、主要内容
1.编写一个端口扫描程序,能够显示某个IP或某段IP的计算机的某一个或某些端口是否正在工作。
(1) 设定好一定的端口扫描范围,并设定每个端口扫描的次数,因为有可能有的端口一次扫描可能不通;(3) 创立socket,经过socket的connect方法来连接远程IP地址以及对应的端口;(4) 如果返回false,表示端口没有开放,否则端口开放。
四、进度计划
五、设计成果要求
1.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保质保量;
2.完成综合实验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具体而翔实,应体现自身所做的工作,注重对实验思路的归纳和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总结。
六、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验收答辩+实验报告;
2.五级分制。
学生姓名:韦笑
指导教师:李丽芬曹锦刚刘晓峰
年7 月 5 日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课程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和方法,建立网络编程整体概念,加深对JAVA编程语言的使用,促进编程能力的提高,同时为网络编程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同时对实验的过程要有完全的了解。
2. 要求:熟悉有关定义、概念和实现算法,设计出程序流程框图和数据结构,编写出完整的源程序,基本功能完善,方便易用,操作无误。
二、综合实验正文
1、主要方法
TCP是Tranfer Control Protocol的简称,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保证可靠传输的协议。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成正确两个socket之间必须建立连接,以便在TCP协议的基础上进行通信,当一个socket(一般都是server socket)等待建立连接时,另一个socket能够要求进行连接,一旦这两个socket连接起来,它们就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双方都能够进行发送或接收操作。
本实验在一台主机创立socket,与远程主机的某一个端口建立TCP 连接,经过java中的isConnected() 函数判断连接是否建立成功,若连接建立成功,说明该端口开放;否则不开放。
2、实验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