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双测过关(十四)海洋与人类(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 格式:doc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6
新教材高中地理检测题:海洋与人类[合格·过关练]海岸带是指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这里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城市集中,既是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海洋资源开发的前进基地。
读某海岸地形图,完成1~2题。
1.下列自然地理过程必定发生在海岸带的是( )A.海陆间水循环B.冲积扇和三角洲的沉积作用C.潮汐、海浪、洋流活动D.岩浆活动与地质作用2.下列对海岸的开发方式,适合图示海岸的是( )A.建港口B.建海滨浴场C.晒盐D.养殖解析:1.A 2.A 第1题,图示海岸带位于海洋与陆地的接合部位,有许多河流谷地分布,反映了地表径流的存在,所以海陆间水循环必然发生在海岸带;冲积扇的沉积作用可以发生在内陆山前;潮汐、海浪、洋流活动可以发生在距陆地较远的海域;岩浆活动与地质作用可以仅发生在内陆地区。
第2题,图示海岸岩石裸露,山地紧逼海岸,该类海岸一般水域较深,适合建港口。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由桥梁、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人工岛共同构成。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海上人工岛的建设是利用了海洋的( )A.化学资源B.旅游资源C.动力资源D.空间资源4.港珠澳大桥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B.缩短通行距离C.避开台风的威胁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解析:3.D 4.A 第3题,据材料可知,海上人工岛是人工建造而非自然形成的岛屿,是填海造陆的一种,因而它是利用了海洋的空间资源,故D正确。
第4题,港珠澳大桥没有全部采用“大桥”的形式,主要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它位于我国珠江入海口,海上运输发达,大型船舶较多,如果全部采用大桥的形式,则不利于大型船舶的通行,故A正确;据图可知,采用隧道没有从根本上缩短通行距离,故B错误;采用隧道虽然有利于避开台风,但是它大部分采用“桥”的形式而不是隧道,说明考虑的不是台风的因素,故C错误;隧道内无法欣赏风景,故D错误。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题1分,共5分)1.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开展至关重要,因此人类要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
(√)2.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因此滨海砂矿来源于海洋。
(×)3.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陆地空间日益拥挤,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海洋空间。
(×)4.伏季休渔可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开展态势。
(√)5.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
(√)二、选择题(共6题,每题2分,共12分)海洋覆盖地球外表71%的面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据此,完成1、2题。
1.下面关于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自古以来,海洋与人类关系就十分密切B.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沿海地区C.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和城市向内陆集中D.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2.海岛经济开发的潜力包括( )①海运和港口优势②优美的自然景观③丰富的土地资源④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1选D,2选A。
第1题,古代,人类主要活动在内陆地区,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很小。
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大陆内部。
目前,世界上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
第2题,可以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开展。
可以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开展旅游业。
一般来说,海岛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并不丰富。
古老的湖泊或海洋在封闭的环境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盐类矿物不断浓缩形成蒸发岩。
蒸发岩包括岩石盐、钾盐、杂卤石、石膏、硼砂等。
宁夏有20多种石膏矿床,是我国最大的石膏蕴藏地和输出地。
据此完成3、4题。
3.蒸发岩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暖B.空气枯燥C.断层发育D.降水丰沛4.宁夏有大量蒸发岩矿,与其类似的地区是( )A.新加坡B.日本C.智利D.刚果【解析】3选B,4选C。
海洋与人类(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海洋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果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
据此完成1~3题。
1.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A.藻类B.虾类C.鱼类D.哺乳类2.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种类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3.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A 2.C 3.D[第1题,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藻类,藻类处在海洋食物链的底端。
第2题,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生物种类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第3题,全面禁止捕捞不现实,也不可能。
]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不过我们要注意其优缺点。
据此,完成4~5题。
4.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B.高压、低温、缺氧C.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D.隐蔽性差5.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A.海上钻井平台B.海水淡化工厂C.潜艇D.石油储存罐4.C 5.D[第4题,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具有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的优点。
第5题,特殊的海底空间特点,使海底具有储藏的功能。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6~8题。
6.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7.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8.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6.B 7.C 8.C[第6题,能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是营养物,而不是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石油。
《海洋和人类》学考通关题组1.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A.石英砂矿B.多金属结核C.海底热液矿床D.天然气水合物2.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是()A.海岸B.海洋人工岛C.海上钻井平台D.海洋船舶3.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C.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D.隐蔽性差4.下列关于海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B.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C.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海洋农牧业、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新产业的开发未形成规模D.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的是()A.地理位置优越B.森林资源丰富C.生物生产力高D.海岸带人口稠密,具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6.下列关于滩涂开发利用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滩涂主要用于开发海滨浴场B.滩涂主要用于开采矿产资源C.进行水产养殖是滩涂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D.滩涂主要用来种植粮食参考答案1.A【解析】滨海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滨海砂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而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矿床和天然气水合物均分布于深海地区。
2.C【解析】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是海上钻井平台,C项正确;海岸不属于海底油气开采,A项错误;海洋人工岛不是海底油气开采基地,B项错误;海洋船舶是运输工具,D项错误。
3.C【解析】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利用依赖一定的技术,但这不是其相比陆地空间所具有的优点,A项错误;海洋空间利用资金投入大,风险高是其缺点,B项错误;海洋空间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C项正确;海洋空间利用隐蔽性较好,D项错误。
课时作业14 海水的运动一、选择题[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
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储存的热能,受太阳辐射年周期改变等影响,我国海洋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其中渤海表层水温年较差最大。
我国沿海的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南海波浪能资源特别丰富,其主要缘由有( )①海面摩擦小②季风影响大③太阳辐射强④台风影响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渤海温差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024·重庆南开中学高一期末]2024年9月29日是农历八月十七,台风“杜鹃”助力钱塘江大潮,钱塘江沿岸数十万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纷纷赶来争睹其“天下第一潮”的壮丽景象。
读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的示意图(图1),完成3~5题。
3.图2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
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4.影响该次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形成的缘由有( )①钱塘江口外宽内窄的喇叭口轮廓②台风“杜鹃”的助推作用③日月的天体引潮力大④钱塘江口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较快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5.杭州湾内的水体,盐度最大的季节和水温最高的季节,分别是( )A.夏季、夏季 B.春季、夏季C.冬季、夏季 D.夏季、秋季[2024·辽宁锦州高一期末]下图为某大洋海疆多年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针对①②③④四处海水性质与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表层水密度最大B.②处表层水盐度最大C.③处底层水温度最高D.④处表层水风浪最大7.关于图中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处为寒流 B.③④处为寒流C.②③处为暖流 D.①④处为暖流[2024·重庆八中高一期末]不同海疆海水盐度不同,会导致海水密度不同,进而影响海水流淌方向以及轮船的吃水深度。
4.3 海洋与人类——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在海洋中进行油气开采时,钻井平台钻取出的油气还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和杂质,因此还需要生产、加工和运输。
加工方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近岸生产平台,即在陆地上的工厂里进行加工环节;第二种是海上加工模式,即把加工设备紧凑地布局在一艘大船上,形成生产储油船;第三种是采用半潜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如海南陵水海域的“深海一号”,这种平台可以在更深的海域(水下1500米)作业,稳定性更强,并可重复使用。
下图为“深海一号”作业图。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海洋油气开采加工利用了( )①海洋生物资源②海洋矿产资源③海洋空间资源④海洋化学资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丰富的原因是( )A.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B.海洋油气开采技术水平高C.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D.周边海域海洋资源种类多3.“深海一号”平台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A.海水温度高B.海水含沙量大C.海中鱼群多D.水下压强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
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4.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A.藻类B.虾类C.鱼类D.哺乳类5.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 )①丰富多样的食品②生活用品③工业原料④化学药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海洋渔业资源和石油资源分别主要分布在( )A.c处、d处B.d处、d处C.d处、e处D.c处、f处7.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A.d处B.e处C.f处D.c2023年浙江省小型张网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浙江实行休渔是为了保护海洋的( )A.空间资源B.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D.能源资源9.休渔期主要( )A.减少了石油污染B.促进了旅游业发展C.加大了泥沙沉积D.促进了生物有序生长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面空气变得干燥:同时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发生改变,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海洋与人类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4题。
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何处( )A.c处 B.d处C.e处 D.f处2.图中字母代表入海河流挟带的泥沙的是( )A.a B.bC.e D.c3.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何处( )A.a处 B.d处C.e处 D.f处4.多金属结核分布在何处( )A.d处 B.e处C.f处 D.c处下图是某地海岸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5~6题。
5.如果从避风的角度来看,图中哪个地点比较适合建渔港( ) A.甲 B.乙C.丙 D.丁6.波浪能较为丰富的地点是( )A.甲、乙 B.丙、丁C.甲、丁 D.乙、丙联合国“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联合组”为海洋污染下的定义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有害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造成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环境优美程度等有害影响。
”据此完成7~8题。
7.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生活污水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C.海上石油平台的油轮事故,引起的石油渗漏和溢出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8.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是治理( )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城市垃圾B.核电站排出核废料和冷却水C.石油污染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造成的污染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发生时常使海水变为红色或褐色,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B.赤潮的预防首先就是要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陆源污染物质向海洋的排放C.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D.赤潮的发生与海水养殖没有关系10.我国杭州湾、莱州湾、辽东湾都可能发生赤潮,但珠江口容易发生赤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面临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密集B.纬度低,海水温度高,更有利于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大量繁殖C.较其他海域更为封闭,有利于赤潮的发生D.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下图是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A处的筑港条件优于B处。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基础巩固海洋生物资源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资源的总量巨大B.海洋生物资源为可再生资源C.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D.海洋生物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下去,无须爱护2.为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应当( )A.加大对海洋鱼类的捕捞量B.随意向海洋排放污染物C.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水养殖业D.严禁对海洋鱼、虾、贝、藻等进行捕捞答案:1.D 2.C解析:第1题,海洋生物资源的总量巨大,为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假如出现过度捕捞的现象,也会使资源枯竭,不能为人类永续利用。
第2题,加大海洋渔业资源的捕捞量,会出现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随意向海洋中排放废弃物,会造成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严禁捕捞会造成资源的奢侈,应当合理捕捞、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水养殖业。
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是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贮存、军事、居住和消遣场所的资源。
据此完成3~5题。
3.海洋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式是( )A.人工岛B.海底仓库C.海底世界D.海洋运输4.下列国家或地区围海填海造陆比重最大的是( )A.荷兰B.日本C.中国台湾D.中国澳门5.近年来海底贮存的载体是( )A.海底仓库B.海底村落C.海底作业基地D.石油存储罐答案:3.D 4.D 5.A解析:第3题,人类航海历史悠久,海洋运输是海洋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式。
第4题,中国澳门现有土地一半以上来自填海造陆。
第5题,随着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海底仓库的兴建令人瞩目。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深度、广度的加大,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燃眉之急。
据此完成6~7题。
6.海洋生态破坏的缘由是( )A.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B.人类向海洋排放废弃物C.海洋石油开采及运输D.致命的食物链7.下列属于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是( )A.建立海洋自然爱护区B.围海造田C.修筑防波大堤D.修筑拦海堤坝答案:6.A 7.A解析:第6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环境的改变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遇破坏。
课时双测过关(十四)海洋与人类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矿产资源多分布在浅海大陆架上的是( )A.可燃冰B.锰结核C.石油、天然气D.热液矿床2.下列关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从多种海洋矿产资源中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B.可燃冰分布于浅海沉积物中C.可燃冰是未来可能替代石油、天然气的能源资源D.滨海砂矿只能做建筑材料解析:1.C 2.C 第1题,石油、天然气多分布于浅海大陆架,其他三种都分布在深海海底。
第2题,人类可以从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中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而不是矿产资源,A 错。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B错。
滨海砂矿可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三种,有多种用途,D错。
读图,完成3~4题。
3.可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A.甲、丁两地B.乙、丙两地C.乙、丁两地D.甲、丙两地4.下列有关海洋资源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有利于晒盐B.沉积盆地多金属矿产C.石油和天然气不易在海底处富集D.寒暖流交汇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解析:3.D 4.D 寒暖流交汇处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下图为某海岸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等高距:50 m),据此回答5~6题。
5.若从避风角度看,图中较适合建渔港的是( )A.甲B.乙C.丙D.丁6.建设渔港是利用海洋________资源( )A.矿产B.生物C.空间D.水解析:5.C 6.C 第5题,从经纬度上判断该地盛行东北风,丙、丁处于背风坡,但是丙处为海湾,更利于建设渔港。
第6题,建设渔港属于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为了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解决渤海的污染问题,国家拟修建胶莱海河。
读图回答7~8题。
7.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其自然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B.缺乏陆上淡水河流的注入C.渤海是半封闭海湾D.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8.渤海主要污染物来源不包括( )A.入海河流带来的农田退水污染物B.港口建设和运行造成的污染物C.沿岸居民生活污水D.周围盐碱化土地中的盐分解析:7.C 8.D 第7题,渤海是半封闭海湾,海水流动性弱,自净能力差,这是渤海环境污染的自身原因。
海洋与人类【根底性训练】共7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不过我们要注意其优缺点。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B.高压、低温、缺氧C.地价廉价,不需搬迁人口2.以下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A.海上钻井平台C.潜艇【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具有地价廉价,不需搬迁人口的优点。
第2题,特殊的海底空间特点,使海底具有储藏的功能。
(2021·烟台高一检测)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
据此完成3~5题。
3.“可燃冰〞生成在( )A.南北两极C.地壳内部4.“可燃冰〞生成附近的矿产资源可能还有( )A.煤、石油、天然气C.硫、磷5.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30多种元素构成,主要集中分布在( )A.北大西洋C.北太平洋【解析】3选B,4选D,5选C。
第3题,近几年探测,“可燃冰〞在海底的储量极为丰富。
第4题,锰结核也是位于海底洋盆的重要矿产资源。
第5题,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中国也拥有其中一小块的开采权。
下表是“我国2021年与2021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比照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的比例(单位:%)。
据此完成6、7题。
一类海水:清洁,适用于海洋渔业二类海水:较清洁,适用于水产养殖、海水浴场等三类海水:轻度污染,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四类海水:中度污染6.表中反映了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 )A.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C.五年来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局部7.造成我国近海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①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源枯竭②工业生产排放废液③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④过往油轮产生石油泄漏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解析】6选C,7选A。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A.大洋底部B.热带洋面C.沿海大陆架海域答案:C解析: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平面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是因为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茂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的饵料;大洋底部太深,接受热量较少;热带洋面太热;高纬度大洋中部热量很少,并且几乎没有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
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②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A.①②B.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使用也会排放出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加强;水电站清洁可再生,更能改善大气质量。
3.滨海砂矿具有的特点有()①分布广②矿种多③储量大④开采方便A.①②③B.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海洋水域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
据此完成4~5题。
4.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藻类B.虾类C.鱼类D.哺乳类5.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答案:4.A 5.C4题,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藻类。
第5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远多于动物的数量。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祝:学子考试顺利,学业有成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
据此完成第1~2题。
1.“可燃冰”生成在( )A.南北两极B.海底C.地壳内部D.地幔内部2.“可燃冰”附近的矿产资源还有( )A.煤、石油、天然气B.有色金属C.硫、磷D.锰结核答案1.B 2.D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不断向海洋延伸,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重要。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空间利用方式属于海洋交通空间利用的是( )A.海上船舶、海底管道B.海洋公园、海底电缆C.海水养殖、海滨浴场D.海上油库、海底隧道4.填海造陆主要是为了( )A.开发海上石油资源B.进行海洋捕捞C.防治海洋污染D.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4.D为了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解决渤海的污染问题,国家拟修建胶莱海河。
据此完成第5~6题。
5.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其自然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B.缺乏陆上淡水河流的注入C.渤海是半封闭海湾D.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6.渤海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不包括( )A.入海河流挟带的农田退水污染物B.港口建设和运行造成的污染物C.沿岸居民生活污水D.周围盐碱化土地中的盐分6题,渤海是半封闭海湾,海水流动性弱,自净能力差,这是渤海环境污染的自然原因。
第6题,盐碱化土地中的盐分不属于海水污染物。
6.D海洋水域表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但如果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
据此完成第7~8题。
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双测过关(十四)海洋与人类(含解析)湘
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双测过关(十四)海洋与人类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矿产资源多分布在浅海大陆架上的是( )
A.可燃冰B.锰结核
C.石油、天然气D.热液矿床
2.下列关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从多种海洋矿产资源中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B.可燃冰分布于浅海沉积物中
C.可燃冰是未来可能替代石油、天然气的能源资源
D.滨海砂矿只能做建筑材料
解析:1.C 2.C 第1题,石油、天然气多分布于浅海大陆架,其他三种都分布在深海海底。
第2题,人类可以从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中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而不是矿产资源,A 错。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B错。
滨海砂矿可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三种,有多种用途,D错。
读图,完成3~4题。
3.可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
A.甲、丁两地B.乙、丙两地
C.乙、丁两地D.甲、丙两地
4.下列有关海洋资源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有利于晒盐
B.沉积盆地多金属矿产
C.石油和天然气不易在海底处富集
D.寒暖流交汇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解析:3.D 4.D 寒暖流交汇处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下图为某海岸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等高距:50 m),据此回答5~6题。
5.若从避风角度看,图中较适合建渔港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6.建设渔港是利用海洋________资源( )
A.矿产B.生物
C.空间D.水
解析:5.C 6.C 第5题,从经纬度上判断该地盛行东北风,丙、丁处于背风坡,但是丙处为海湾,更利于建设渔港。
第6题,建设渔港属于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为了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解决渤海的污染问题,国家拟修建胶莱海河。
读图回答7~8题。
7.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其自然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
B.缺乏陆上淡水河流的注入
C.渤海是半封闭海湾
D.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
8.渤海主要污染物来源不包括( )
A.入海河流带来的农田退水污染物
B.港口建设和运行造成的污染物
C.沿岸居民生活污水
D.周围盐碱化土地中的盐分
解析:7.C 8.D 第7题,渤海是半封闭海湾,海水流动性弱,自净能力差,这是渤海环境污染的自身原因。
第8题,盐碱化土地中的盐分不属于海水污染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据此回答9~10题。
9.目前我国开发海洋资源主要集中在( )
A.大陆架B.大陆坡
C.潮滩D.大江大河的河口三角洲
10.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 062 m,该潜水器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研究、测量海底地形
B.对海底矿产资源进行勘探
C.测量海水表层物理性质
D.探究海底通信、海底仓储等利用空间条件
解析:9.A 10.C 第9题,目前我国开发海洋资源主要集中在大陆架。
第10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要进行海底探测活动,不包括对海水表层的研究。
海洋能开发是未来人类能源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据此回答11~12题。
11.对于海洋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大,密度小B.可再生
C.绝对没有污染D.分布不均
12.海洋能不包括( )
A.潮汐能B.波浪能
C.海水温差能D.地热能
解析:11.C 12.D 第11题,海洋能污染小,但不能说是没有污染。
第12题,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但不包括地热能。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材料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
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
(3)①②③三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图可直接读出,该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第(2)题,E地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能从陆地上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部,E区域靠近海岸,深度不大,属于大陆架;由于海域较浅,光照比较充足。
第(3)题,由材料三可知,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在①②③三地中,③地海洋初级生产力最高,饵料丰富,故渔业资源丰富。
第(4)题,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发生时会使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答案:(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2)营养盐大陆架浅光照(3)③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B级—选考应试能力标准练
1.下列有关海岸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
B.海岸带包括滨海平原到大陆架的地带
C.海水运动是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
D.海岸带生态系统比较稳定,人类活动一般不会对其构成威胁
解析:选D 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从而对海岸带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2.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海岸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疏浚和拓宽船舶水道,使海岸带砾石增多
B.修筑海堤等海岸防护工程会减弱海岸岩石遭受的波浪冲击
C.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会加剧河流泥沙量的增多,减少海岸沉积物质的来源
D.滥挖珊瑚礁会使海岸向大陆退缩
解析:选D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有着深远的影响。
珊瑚礁海岸是一种生物海岸,滥挖珊瑚礁会使珊瑚礁对海岸的保护作用减弱,使珊瑚礁失去对海浪侵蚀的抵抗作用,从而使海岸向大陆退缩。
甲、乙两图为世界某两个海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A、E两岛屿以东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或区域性渔场,与其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有寒、暖流交汇,鱼类的饵料丰富
B.有上升流,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C.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
D.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解析:选B 图甲中A岛以东为纽芬兰渔场,图乙中E岛以东为我国舟山渔场,两个渔场都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在入海口处,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有寒、暖流交汇,没有上升流。
4.下图是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滨海旅游②海洋经济③海洋资源开发④海洋空间利用⑤海洋盐业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石油和锰结核是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
从形成条件分析,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锰结核主要分布在________。
(3)结合图示分析,江苏省合理开发沿海滩涂资源,可重点发展________、________等。
(4)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等。
(5)下列海洋开发活动与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相匹配的有(填代号)________。
A.港口建设——废弃物污染
B.沿海电站——核污染
C.海洋运输——石油污染
D.海洋化工——噪声污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资源利用、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②④③⑤①
(2)大陆架深海大洋底
(3)滨海旅游海洋牧场(答围海造陆或海洋盐业也可)
(4)发展海洋牧场(养殖、增殖)
(5)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