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指南解读.pdf
- 格式:pdf
- 大小:13.56 MB
- 文档页数:67
压力性损伤指南解读及各期压力性损伤的处理压力性损伤,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名词,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更是需要格外关注。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压力性损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相关的指南,并掌握各期压力性损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压力性损伤。
简单来说,压力性损伤就是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的皮肤破损、溃疡甚至坏死。
常见的受压部位包括骶尾部、足跟、肘部、肩胛部等。
那么,压力性损伤是如何发生的呢?当身体某个部位长时间承受过大的压力,比如长期卧床的病人,身体与床面接触的部位就容易受到持续的压迫。
同时,如果皮肤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比如在移动病人时,也会增加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
此外,营养不良、潮湿的环境、感觉障碍等因素也会对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产生影响。
接下来,我们依据相关指南,来看看如何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定期为患者擦洗身体,更换衣物和床单,避免皮肤受到汗液、尿液等的浸渍。
选择合适的支撑面也很关键,比如使用减压床垫、坐垫等,可以有效地分散压力,减少局部受压的程度。
对于卧床的病人,要定期翻身,一般每 2 小时一次。
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损伤皮肤。
同时,要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但要注意力度适中,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营养支持也是预防压力性损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和修复能力。
了解了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各期压力性损伤的处理。
1 期压力性损伤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红斑,但皮肤完整。
这个阶段的处理重点是解除压力,避免局部继续受压。
可以使用减压敷料,如泡沫敷料等,来保护皮肤。
同时,要密切观察皮肤的变化,如果红斑持续不消退或者加重,应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 期压力性损伤表现为部分皮层缺失,伴有真皮层暴露。
压力性损伤指南解读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长时间受到压力或摩擦而造成的皮肤损伤,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防范压力性损伤,本文将带您了解压力性损伤指南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是指机械性力量对皮肤组织的破坏,是由于长时间的受到压力、摩擦而造成的皮肤或组织损伤,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创伤性损害、组织坏死等。
压力性损伤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给社会医疗资源和患者家庭经济等带来不小的负担。
二、压力性损伤的患病流行情况目前,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和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压力性损伤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受到压力性损伤的困扰,而且病情的处理和治疗非常困难。
三、如何预防和治疗压力性损伤?对于那些已经受到压力性损伤的人,要尽早治疗,减轻压力,拆除压迫物,并及时输液,降低感染的概率。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预防措施,比如以下几点:1.注意身体体位:合理调整身体体位,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放松身体。
2.保持干燥:尽量保持身体干燥,避免褶皱处湿润和红肿。
3.饮食营养:饮食应清淡,多食蛋白质,脂肪应限制,多摄取维生素。
4.及时更换衣物:及时更换衣物,保持清洁,可以预防细菌感染。
5.减少摩擦和压力:减少摩擦和压力,避免在皮肤较薄、皮下脂肪较少的部位使用硬物垫下。
四、结语压力性损伤是一种不可小觑的身体健康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大家对于压力性损伤的认识和关注,拥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压力性损伤指南(优选材料)压力性损伤2019新指南一、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 定义系指皮肤或皮下软组织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突处或与医源性设备有关。
此损伤病灶可能是完整的皮肤或开放性伤口,也可能伴随有疼痛感。
损伤的发生来自于强烈和/或长期的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力。
软组织对于压力及剪力的耐受力也可能受到微气候、营养、组织灌流、合并症及软组织的状况影响。
二、1 级压力性损伤:皮肤完整,有无法反白的红斑局部区域皮肤完整,但有无法反白的红斑,肤色较深者,可能会有不同颜色的呈现。
在颜色变化前,可能会先出现可反白的红斑或感觉、温度及硬度上的改变。
皮肤颜色的改变不包括紫色或褐色的变色,这些可能意味着深部组织损伤。
三、2 级压力性损伤:部分皮层缺损并有真皮层暴露部分皮层缺损并有暴露的真皮层,伤口床呈现粉红色或红色,组织湿润,可以是充满浆液而完整或破掉的水泡。
2 级压力性损伤不会看到皮下脂肪(脂肪)和深部组织,也不会有肉芽组织、腐肉及焦痂。
骨盆周围的皮肤损伤常导因于不良的微气候和剪力;而发生于足跟部位的损伤则是因为受到剪力所致。
2 级压力性损伤不应该被用来描述与潮湿相关的皮肤损伤,包括失禁性皮肤炎,医疗粘性相关的皮肤损伤如皮肤撕裂伤,或外伤性伤口(烧伤、擦伤)。
四、3 级压力性损伤:全层皮层缺损此级病灶因已呈现全层皮层受损状态,在伤口中可见皮下脂肪(脂肪)和肉芽组织,且常会呈现卷状边(卷状的伤口边缘)。
也许会出现腐肉和/或焦痂。
组织损伤的深度也会因解剖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脂肪组织较厚的区域会发展出较深的伤口。
也许会伴随潜行腔洞和隧道伤口。
不会暴露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骨头。
如果腐肉或焦痂覆盖住组织缺损的范围,则属于无法分级的压力性损伤。
五、4 级压力性损伤:全皮层及组织缺损全皮层及组织损伤系指伤口处裸露或直接可触及其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头,伤口可见到腐肉和/或焦痂。
经常发生卷状边、潜行腔洞和隧道伤口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