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对照翻译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对照翻译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对照翻译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对照翻译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鸟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得到平坦的地势,它的水势就变得一泻千里,滚滚滔滔。等到它和南边来的沅水、湘水,北边来的汉水、沔水合流的时候,它的水势更加强大了。到了赤壁下面,江水浩荡,和大海相象。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到黄州,就着他的住宅的西南面做了一个亭子,来欣赏长江上的风景,我哥哥子瞻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快哉”。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波涛汹涌,风云变化。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和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从前没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向西眺望武昌一带山脉,丘陵高低不等,草木成行成列,烟雾消失,太阳出来,渔翁和樵夫的房屋,都可以用手指点得清楚:这就是取名“快哉”的缘故啊!

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遗址,曹操、孙权蔑视对方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人称为快事。从前,宋玉、景差陪伴楚襄王到兰台宫游玩,有一阵凉风呼呼地吹来,襄王敞开

衣襟让风吹,说:“凉快呀这阵风!这是我和老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您的高级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享受它!”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刺的意味。风是没有低级、高级的分别的,而人却有走运和倒运的不同。楚襄王快乐的原因,和老百姓痛苦的原因,这是由于人们的处境不同,和风有什么关系呢?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现在,张先生不因为贬官而烦恼,利用办公以外的空闲时间,自己在山水之中纵情游览,这说明他的内心应该是有一种自得之乐远远超过一般人。象他这种人,即使处在最穷困的环境里,也没有什么不愉快,何况是在长江的清水里洗脚,和西山的白云交朋友,耳朵和眼睛充分欣赏长江的美好景物,从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满足呢!要不是这样,那么,长江上群山绵延,山谷深幽,森林高大,古树奇倔,清风吹着它们,明月照着它们,这种景色都是满腹牢骚的诗人和有家难归的士子触景伤情、痛苦难堪的,哪里看得到它是快乐的呢!

前赤壁赋原文及赏析翻译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965 辞赋精选,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写景,饮酒,感叹,哲理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 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 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 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 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

人教版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 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 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 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赤壁赋原文对照翻译

赤壁赋原文对照翻译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 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 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 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 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孤舟之嫠妇。 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 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完整word)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 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渔人)又向前走去,想走完这片林子。桃林在溪水源头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服饰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乐在其中。(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人,(桃源人)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5.缤纷:繁多的样子. 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10.俨然:整齐的样子。11.属:类。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6.要:通“邀”,邀请。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19.具言:详细地说出。20.叹惋:感叹,惋惜。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延.顺着。向,从前的.旧的。22.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23.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5.遂:终于。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28.规:计划。29.未果:没有实现。30.寻:随即,不久。31.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页 1 第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

前赤壁赋原文和翻译 共4页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友人敬酒,吟诵《诗经》中 (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期中婉转优美的乐曲。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苇叶般的小船自由飘流,浮在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多么辽阔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遗弃尘世,登上仙境。 就这样喝着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的船棹呵香兰的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 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啊,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好似远在天的另 一方。”有善吹洞箫的友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 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又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及相关问题

《桃花源记》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之:的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水往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夹岸:溪水的两鲜美:鲜嫩美丽英: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4)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5)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其:那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尽:消失。仿佛:隐隐约约,见不真切。若:好像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 (7)便舍船,从口入。 舍:舍弃,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渔人)便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8)初极狭,才通人。 才:仅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9)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渔人又往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平旷:平坦、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这类。(11)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1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往来:来来往往的人悉:全,都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都怡然:快乐的样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乃:竟然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 (15)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具:同“俱”,完全,详尽。要:同“邀”,邀请。 (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咸:全,都问讯:打听,探问。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焉: 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界的人隔绝了。 (1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给具:同“俱”,详细叹惋:惊叹 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桃花源记 》是东晋文人陶渊明 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 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 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 社会, 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 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 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作品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 (huò) 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 (sha) 俨 (yǎn)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a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 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 津者。 作品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一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 (一片) 桃花林, 生长在溪水两岸, 长达到几百步,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渔人对此感到奇怪。 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消失在溪水的源头,(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 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便舍弃船,从洞口进入。开始非常狭窄,仅仅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

《赤壁賦》原文與翻譯對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知,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游玩。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月出》詩,吟唱“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白濛濛の霧氣籠罩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の江面上。江在曠遠啊,船兒象淩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又象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果の神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這時候,喝著酒兒,心裏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木做の棹啊蘭木做の槳,拍擊著澄明の水波啊,在月光浮動の江面逆流而上。我の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の美人啊,在天邊遙遠の地方。”客人中有會吹洞簫の,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象含怨,象懷戀,象抽泣,象低訴。吹完後,餘音悠長,象細長の絲縷延綿不斷。這聲音,能使深淵裏潛藏の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の寡婦悲泣。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我有些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麼奏出這樣悲涼の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烏鴉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の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這兒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の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東下の時候,戰船連接千裏,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著長矛吟詩,本是一時の豪傑,如今在哪里呢?何況我和你在江中の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只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寄託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象大海裏の一粒小米。哀歎我們生命の短促,羡慕長江の無窮無盡。願與神仙相伴而遨遊,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知道這種願望是不能突然實現の,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の心情寄託於曲調之中,在悲涼の秋風中吹奏出來。”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文、字词翻译及全文翻译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7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字词翻译。 1、缘.溪行顺着、沿着。 2、夹岸 ..数百步两岸。 3、芳草鲜.美鲜嫩美丽。 4、落英 ..缤纷落花。 5、落英缤纷 ..繁多的样子。 6、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7、复.前行又,再。 8、复前.行向前。 9、欲穷.其林走到……的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10、便.得一山于是,就。 11、仿佛 ..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12、便舍.船舍弃,丢弃。 13、才.通人仅。 14、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5、土地平旷 ..平坦宽广。 16、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1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8、阡陌 ..交通田间小路。 19、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20、鸡犬相闻 ..可以互相听到。 21、悉.如外人全,都。 22、黄发垂髫 ....老人和小孩。 23、黄发 ..垂髫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24、黄发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5、并.怡然自乐全,全都。 26、并怡然 ..自乐愉快、高兴的样子。 27、具.答之详细。 28、便要.还家通“邀”,邀请。29、咸.来问讯全。都。 30、妻子 ..邑人妻子和孩子。 31、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2、乃.不知有汉竟然。 33、无论 ..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34、为具言 ..所闻详细地说出。 35、皆叹惋 ..感叹、惋惜。 3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37、辞去.离开。 38、此中人语.云告诉。 39、不足 ..为外人道也不值得。 40、既.出已经。 41、便扶.向路沿、顺着。 42、便扶向.路从前的、旧的。 43、处处志.之做标记。 44、及.郡下到达。 45、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4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 4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派。 48、寻向.所志从前的、旧的。 49、寻向所志.标记。 50、遂.迷终于。 51、欣然 ..规往高兴的样子。 52、欣然规.往计划。 53、未果 ..没有实现。 54、寻.病终随即,不久。 55、后遂无问津 ..者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56、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二、全文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原文,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 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赤壁赋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24.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 25.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26.悄然:静默的样子。27.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30.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31.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33.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34.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35.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如白居中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 36.掠:擦过。 37.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 38.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40.俛:同“俯”,低头。 41.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 42.畴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 43.过我:从我这里经过。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 45.顾:回头看。 46.寤:觉,醒。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

苏轼《前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苏轼《前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苏轼《前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咏之编辑2016-3-23《前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