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准时间研究表表格
- 格式:docx
- 大小:100.99 KB
- 文档页数:3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ISO9001-2015)1目的1.1应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制定标准工时,编制标准工时表;1.2将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应用于生产管理。
2范围2.1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
3职责3.1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制定工艺流程,测量标准工时,编制标准工时表;积累、分析工时数据,制定通用作业工时标准(运用综合数据法);3.2生产车间经理:负责标准工时表的执行,按标准工时表排定的工位及作业内容组织生产,审核各班组生产日报表;3.3工艺工装职能:负责对标准工时表校对、审核;3.4燃具产品部长:负责对标准工时表审定、批准;3.5综合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各功能模块应用输出,并应用于生产管理;3.6技术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表归档管理,发放;4工作流程图5工作程序5.1标准工时制定原则5.1.1在产产品:所有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必须制定相应品名的标准工时,超过3年未生产产品的标准工时表可以不维护更新,但保留旧版电子档,以备查看;5.1.2新增产品:新产品试产时需制定一个临时工艺流程图,在批量生产后5个工作日须发行新版正式标准工时表;新版标准工时表版本号统一定为“00”版;5.1.3工艺变更:当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须调整相应变更工位的工时数据,并升级发行新的标准工时表,版本号为原版本号加“1”,并在表上相应位置注明升级原因。
例:原版为“00”版,升级后发行版本为“01”版,以此类推。
5.1.4制程改善:当对生产制程进行改善时,改善成果将通过“标准工时”的降低,“线平衡率”的提高来体现;改善完成后须升级标准工时表,以进行相应措施的固化;5.1.5与实际差异过大:当正式版标准工时表投入使用后,若发现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时,需要就部分或全部工位进行重新观测分析,再升级发行新版标准工时表;差异过大的标准为:在去除外部影响与内部问题后的产出工时与投入工时的差异超过10%;5.2数据测量标准工时制定初期阶段以秒表法为主,待积累了大量的作业单元数据进行分析后,再运用综合数据法制定常用作业的工时标准参数表,以在后期制定标准工时时直接取用,提高制作效率。
模特法实例某厂有一条汽车用发电机的装配生产线。
现介绍如何用作业测定的方法确定该流水生产线的标准时间并对其进行改善。
该发电机装配主要包括:前盖、轴承、轴承盖、定子、压块及螺钉、转子、后盖总成(包括后盖和整流桥)、皮带轮、调节器、硅脂、集电环保护套、黑罩盖和一些装配件。
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双手操作程序作业内容上料定位工位号 1 工作地布置位置MOD数139 时间秒 17.931 定员 1 单元左手时间右手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 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 1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前盖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2 将前盖放置于随行板上 M4P2 1 63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定子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4 将定子放入前盖M4P5 1 9 5 校正定子位置M2R2 1 4 校正定子位置6 校正引出线M1R2 3 9 3 M1R2 校正引出线7 取压板M3G3 4 24 4 M3G3 取螺钉8 组合压板与螺钉M3P5 4 32 组合压板与螺钉9 32 4 M3P5将组合件插入前盖镙孔 1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M3G0 1 3 1 M3G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总计139 UT通过对这八个操作单元的10次观测,得到每个操作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单元1,2,3,5,6,8的评比系数为110%,而第4,7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为100%,以第1单元为例,(宽放率为15%)则: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 评比系数0.143 X 110% 0.157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 X(1+宽放率)0.157 X 1+15% 0.181 如此类推,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之和求出后,即得组装手电筒的作业时间。
感动中国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天津港(集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武汉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他先后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成为人人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ISO9001-2015)一、目的1.1.规范各(M)BU对”综合效率” 、“投入工时有效率”、“有效工时产出率”三项KPI指标的统计办法﹐明确各相关数据的计算标准。
1.2.统一各(M)BU对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提高标准工时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1.3.通过此管理办法﹐全面了解产生无效工时的原因﹐找出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提高生产效率。
二、三项KPI指标的公式及其意义2.1.三项KPI指标的公式2.1.1.投入工时有效率(E1)=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管理原因而产生的无效时间。
2.1.2.有效工时产出率(E2)=产出工时/有效工时有效工时产出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并加以改善。
2.1.3.综合效率(E)=总产出工时/总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产出工时有效率综合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
※由上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此三项KPI 指标的计算值都<100%﹔反之﹐则可能是参与计算的各项数据数据统计有误﹐需要重新修订。
2.2.相关参数的定义 2.2.1.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指的是员工的支薪工时﹐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和加班时间两部分﹐也就是从人资系统导出的员工实际刷卡工时。
投入工时=正常班工时+加班工时 2.2.2.有效工时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损失工时 2.2.3. 损失工时损失工时﹕损失工时包括换线、待料﹑来料不良﹑机故﹑试样、重工、等损失的时间。
※在标准工时的制定中﹐计入到宽放时间的不计入在损失时间里面。
a--指完全依照设计数据,以最佳制造方法所能制出该产品所需的最小时间值。
b--因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政策宽放的时间。
c--因产品生产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所发生的无效时间。
d--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2.2.4.产出工时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2.2.5.产出数量产出数量﹕产出数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可以是从SAP或SFC系统中下载的数据﹐也可以是在仓库的入库记录表中查得的数据。
安全生产标准化日程表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人、机、料、法、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日程表
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时间活动内容负责人
XX月XX日至XX日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等。
XX
XX月XX日至XX日现场检查,排查治理隐患,确保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XX
XX月XX日至XX日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XX
XX月XX日至XX日安全绩效评估,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XX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
1.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2.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3.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排查治理隐患,确保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4.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6. 定期进行安全绩效评估,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总结
通过本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企业应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稳定。
第七章作业测定一、作业测定的概念二、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一、作业测定的概念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研究专家为作业测定下的定义是:作业测定(工作衡量)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合格工人的定义为:“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合格工人的选择很重要,否则造成制定的标准时间过松或过紧,对工人是不公平的。
二、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作业测定方法的应用●用作业测定方法制定标准时间的程序●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与特点1. 秒表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在一段时间,对作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给予一个评比值,并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标准。
2. 工作抽样工作抽样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
利用分散抽样来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具有省时、可靠、经济等优点,因此成为调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时定额的通用技术。
3. 预定时间标准法这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
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或测定。
它不需要对操作者的熟练、努力等程度进行评价,就能对其结果在客观上确定出标准时间,故在国外称为预定时间标准(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法,简称PTS法。
三、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时间构成●工时消耗分类●标准时间●工时消耗分类⏹时间研究(秒表测时法)⏹预定时间标准法(P T S)直接法合成法M T M法(时间衡量法)W F法(工作因数法)简易W F法M O D法(模特排时法)⏹工作抽样法⏹标准资料法作业测定操造作成非生非造操成准时备作业布时置休需全部工作时间非定额时间t定额时间T● 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概念 ● 标准时间的构成● 我国与西方国家工时消耗的差异 标准时间的概念标准时间的含义是“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