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森林的歌声 》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19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大自然中的森林为题材,歌词描绘了森林中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生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五线谱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堂充满兴趣。
他们熟悉简单的五线谱,能够识谱唱谱。
然而,对于五线谱的深入学习尚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对《森林的歌声》这首歌曲的喜爱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森林的歌声》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气息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森林的歌声》,掌握五线谱的知识。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4.游戏教学法: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森林图片、视频、歌曲《森林的歌声》音频。
2.五线谱教材:让学生跟随教材学习五线谱知识。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同时,引入歌曲《森林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森林的歌声》,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一起唱。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并学会识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5)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大自然为主题,描述了森林中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声音,富有想象力。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表现自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森林的歌声》。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符的时值。
2.五线谱的识谱和唱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情境中。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森林的歌声》的五线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森林图片、动物声音等。
3.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教学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森林中,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同时,教师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如鸟鸣、虫鸣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森林的歌声》的五线谱和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注意每个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对于演唱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加强他们对歌曲的熟练度。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歌唱才华。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森林的歌声》教学案例《森林的歌声》教学案例【课型】欣赏教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风景如画》中的欣赏曲目: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领悟到大自然声音的魅力。
通过聆听感受、模仿声音、听记主题音乐的顺序、听辨乐器音色等活动,强化音乐记忆力,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选自——《森林狂想曲》。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
A段,由三个主题旋律构成,随音乐主题的发展向我们展现了森林中热烈的气氛,这也是本课欣赏的重点;B段营造了森林深邃、神秘的气氛;很快A段再现,弹拨乐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林显得更为热闹。
【教学目标】1、喜欢聆听《森林的歌声》,能从乐曲声中听辨小动物的声音、乐器音色,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
2、在欣赏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进行音乐编创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中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进行音乐编创活动。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教学法【教学工具】钢琴、多媒体音像资料、教学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聆听《森林的歌声》片段,导入新课。
师:首先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随音乐律动)生:听到了许多昆虫和青蛙的叫声,好像到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1)一. 教材分析《5 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合唱歌曲。
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歌曲描绘了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在歌唱,通过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五线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阅读五线谱,并能够跟随琴声演唱简单的歌曲。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于森林中的动物有较高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5 森林的歌声》。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合唱部分的协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钢琴或其他电子琴乐器。
3.准备森林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森林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
然后,教师播放歌曲《5 森林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五线谱,让学生初步阅读并熟悉歌曲旋律。
然后,教师用钢琴或电子琴演奏歌曲,学生跟随琴声一起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每组学生按照五线谱的提示,自主练习演唱歌曲。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并对演唱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
然后,教师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森林歌曲。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用歌声、舞蹈等形式表现森林中的动物。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4)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一首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歌曲,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森林为背景,描绘了各种动物在森林中欢快的歌唱的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富有生动的表现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森林的歌声》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3.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3.练习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音高、节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情境教学法:老师创设森林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五线谱、森林场景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为学生提供五线谱和简谱两种形式的乐谱。
4.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教学和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歌曲《森林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展示五线谱和简谱的乐谱,让学生初步认识五线谱。
然后老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唱。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第2课时《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课《森林多美》中的欣赏内容。
本课所涉及的音乐从各个角度呈现大自然的美好,突出表现了森林纯洁自然的情景,《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
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雉鸡、腹斑蛙、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由森林中小动物的鸣叫声开始,继而吉他轻轻地奏出主题一,主题一以“3”为轴心,起落回旋,轻松活泼,又不失平衡安详。
在先行显示出乐曲主题的引子之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主题二,主题一和主题二两个旋律末尾相同,之间无太大对比,随后再运用不同的配器将音乐重复一遍,构成音乐的变化,乐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加上诸种乐器的加入,使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中的动物鼓起劲,放声地歌唱,在主题一再现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神秘的气氛,很快这种安静被打破,主题一二三又全部重复出现,只是在演奏的乐器及声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弹拨乐器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林显得更为热闹。
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学情分析:四年级年级的学生音乐的认知领域逐步扩展,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都有所提高,根据儿童灵巧的形体,通过唱、律动、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森林的歌声》,激发他们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听辨并记住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听辨主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和吉他。
3、通过聆听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以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听辨并记住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
熟悉主题旋律并能模唱。
教学难点:听辨并记住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
教学过程:第一篇章:美好的过去1、课前播放《森林狂想曲》中的《水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导入:同学们好!我是住在森林里的小精灵,最近我听到了一个消息,让我很苦恼···(播放flas +地球之歌1)(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又肆意杀害动物,森林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生态越来越不平衡。
小精灵听到了这个消息,急忙赶回了家···)小精灵:“看到这些,你的心情怎样呢?生:谈自己感受(1人答)小精灵:“是啊,我的家乡原本是多美啊!不信,你听···”3.完整聆听乐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
师: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森林?(1人答)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你都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你能模仿吗?生: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叫声。
呱呱呱呱啾啾啾唦—嘎嘎嘎嘎小精灵:“谢谢你们”二、感受与体验第二篇章:森林歌声小精灵:他们的声音组成了森林的歌声,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一起走进我的家乡——美丽的森林吧。
(PPT)1、聆听第一主题A、听第一主题,说说速度及情绪-----师:我的动物朋友们为了躲避灾难,全都藏起来了!但是我的人类朋友觉察到了,他们深入台湾森林,用了5年的时间,终于帮我把它们找了回来!你们看!有山羌、飞鼠、树蟾和猕猴、蛙类等它们可开心了!正在举行森林音乐会呢!我们先来听听第一队小动物们的歌声。
它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PPT)B、认真听旋律,感受旋律线1两乐句的不同。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5 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合唱曲目。
歌曲以森林为背景,描绘了森林中各种动物和植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和体验合唱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感受合唱的魅力。
2.能够熟练地演唱《5 森林的歌声》,并理解歌曲的寓意。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唱的协调性和音准掌握。
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合唱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场景,感受歌曲的氛围。
4.视听教学法: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合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合唱道具:如小动物的头饰等。
4.练习册、乐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森林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寓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对于一些难点,可以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纠正、相互学习。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5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5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歌曲《5森林的歌声》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材中还包含了简单的五线谱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和识谱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但在五线谱的识谱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5森林的歌声》,并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情感演唱。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和识谱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别和识谱能力。
2.歌曲《5森林的歌声》的音准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情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3.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直观演示法:教师用琴演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5森林的歌声》的五线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情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5森林的歌声》的五线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用琴演奏歌曲,让学生跟随琴声练习演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五线谱的识谱方法,并注意音准和情感的表达。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
这首歌曲以大自然为背景,描绘了森林中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场景,歌词优美,旋律生动,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线谱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在五线谱的认识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五线谱知识的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森林的歌声》。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读和运用。
2.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3.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琴演奏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创作类似的歌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用于示范和伴奏。
3.准备乐谱,让学生能够跟随演唱。
4.准备相关教具,如五线谱卡片、音符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森林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森林中的各种声音,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森林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五线谱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五线谱,让学生认识五线谱的基本符号和记号。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器乐合奏曲的欣赏曲目,选自音乐专辑《森林狂想曲》。
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我设计了这节利用交互式白板辅助教学的音乐欣赏课。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亲身参与音乐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对动物、对自然的关爱之情,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充分地聆听,让学生在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
(2)通过亲身参与模仿乐器演奏姿势、演唱旋律等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累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并掌握音色、力度、曲式的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他们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欣赏过程中,听辨乐器音色,记忆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理解曲式概念,掌握《森林的歌声》的曲式结构。
五、教学方法新课标对“感受与欣赏”领域的定位是: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利用电子白板的直观形象性与交互性来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通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来落实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法,播放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森林》(森林、小动物图片,以乐曲为背景音乐)。
(二)感知聆听,熟悉记忆1.整体聆听(1)第一遍整体聆听:学生注意听辨以动物歌手的声音为主的部分,听到后跟黑板上的歌手们打招呼,设问:这种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听后小结,共出现了三次。
(2)第二遍整体聆听:学生听辨乐器的声音,并模仿演奏姿势。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4)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大自然为主题,描述了森林中的各种声音,富有想象力。
歌曲采用2/4拍,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词中涉及到的动物和自然现象,如鸟儿、小河、雷声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善于模仿,喜欢参与音乐活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森林的歌声》的旋律和歌词。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
4.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五线谱、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每人一份《森林的歌声》乐谱。
4.三角板、木鱼等打击乐器:用于节奏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森林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森林的印象。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观察五线谱的构成。
教师简要讲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如五线、四个间等。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帮助学生熟悉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演唱歌曲的一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接着,教师邀请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2)一. 教材分析《5 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歌曲。
歌曲以森林为背景,描绘了各种动物在森林中欢乐歌唱的场景。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如音高、节奏等方面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5 森林的歌声》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音乐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节奏的准确掌握。
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符(如休止符、附点音符等)的演唱。
3.对歌曲背景和主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分组教学法:分组练习,相互观摩,取长补短,提高整体水平。
4.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确保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素材。
2.音乐器材:钢琴、音响等。
3.乐谱: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5 森林的歌声》。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5 森林的歌声》。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奏歌曲《5 森林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展示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1)一. 教材分析《5 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合唱曲目。
歌曲以森林为背景,通过模仿森林中的各种声音,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良好机会。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谱,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较强,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美好充满向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声音。
2.学会合唱《5 森林的歌声》,并能够独立演唱。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合唱部分,学会配合其他声部演唱。
2.歌曲中模仿森林声音的部分,如何准确地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能够创造性地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营造森林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森林的美好。
2.合唱教学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配合其他声部演唱的能力。
3.模仿教学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会准确地表现森林的声音。
4.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演唱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森林图片、音频、视频等。
2.乐器:钢琴、打击乐器等。
3.合唱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指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森林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美好。
同时,播放音频,让学生听一听森林中的各种声音。
2.呈现(5分钟)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5 森林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演唱效果,纠正不当的演唱姿势和发音。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器乐曲《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一首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器乐曲,以管弦乐的形式表现了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声音。
教材通过生动的音乐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动物的和谐相处。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早晨森林的宁静;第二部分表现了动物们欢快的玩耍场景;第三部分则展现了夕阳下森林的宁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他们对于管弦乐的认知尚浅,对于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管弦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乐器的辨识能力,并引导他们感受乐曲中所表现的大自然景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管弦乐,提高他们对乐器的辨识能力。
2.通过聆听和学唱《森林的歌声》,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管弦乐的认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2.针对重难点,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管弦乐,并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森林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管弦乐中的各种乐器。
2.聆听法:让学生聆听乐曲,感受乐曲中所表现的大自然景象。
3.示范法:教师演奏乐曲,学生跟随模仿,从而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
4.集体协作法:学生分组演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森林动物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认识管弦乐中的各种乐器。
2.准备乐器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乐器。
3.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乐曲和展示图片。
4.准备乐谱,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乐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森林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管弦乐中的各种乐器。
–学生分享自己对森林动物的了解,为学习乐曲营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