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原理与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8.09 MB
- 文档页数:45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水泵类型,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
它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进口抽入泵体并通过出口排出。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进口:液体从进口进入离心泵的泵体。
进口通常位于泵体的中心部位,与进口管道相连。
2. 叶轮:离心泵的核心部件是叶轮。
叶轮通常由多个叶片组成,固定在转轴上。
当泵体内的叶轮旋转时,它会产生离心力。
3. 离心力:当叶轮旋转时,液体被强制向外移动,形成离心力。
离心力的大小取决于叶轮的转速和叶片的形状。
4. 压力增加:离心力将液体推向泵体的外围,使液体的压力增加。
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获得更高的动能。
5. 出口:高压液体通过出口管道从泵体排出。
出口通常位于泵体的边缘部位,与出口管道相连。
6. 循环:离心泵的工作是一个循环过程。
通过不断旋转叶轮,液体被抽入泵体、增加压力并排出,循环往复。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的产生和传递。
通过叶轮的旋转,离心力将液体推向泵体的外围,形成高压。
这种工作原理使离心泵能够处理大量液体,并将其输送到需要的位置。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通常包括流量、扬程、效率和功率。
流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泵体的液体体积;扬程指的是液体从进口到出口的高度差;效率指的是泵体将输入的功率转化为输出流体功率的比例;功率指的是泵体所需的电力或机械动力。
离心泵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业领域,离心泵常用于输送液体、冷却设备、供水系统等。
在建筑领域,离心泵常用于给水、排水、消防系统等。
在农业领域,离心泵常用于灌溉、排灌系统等。
总结一下,离心泵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进口抽入泵体并通过出口排出。
其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的产生和传递。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包括流量、扬程、效率和功率。
离心泵在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心泵的定义及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农业和城市供水等领域。
它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吸入并将其推向出口,实现液体的输送和增压。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动机启动时,通过轴连接将动力传递给泵体。
泵体内部有一个旋转的叶轮,叶轮上有多个叶片。
当电动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液体被吸入泵体的中心部分,然后被叶轮的离心力推向出口。
离心力是由旋转叶轮产生的,它使液体在叶轮内部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流,从而产生向外的压力,推动液体流动。
离心泵通常由泵体、叶轮、轴、密封装置和电动机等部分组成。
泵体是离心泵的主要部分,通常由铸铁或不锈钢制成。
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它的形状和数量决定了泵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轴是连接电动机和叶轮的部件,承受着旋转力和液体的推力。
密封装置用于防止泵体内的液体泄漏。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和离心力原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离心泵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液体产生相反的反作用力,推动液体流动。
离心力的大小与叶轮的转速、液体的密度和叶轮的几何形状有关。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包括流量、扬程、效率和功率等。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的液体体积,通常以立方米/小时或升/秒为单位。
扬程是指液体从进口到出口的高度差,通常以米为单位。
效率是指泵的能量转换效率,即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功率是指泵所需的电能或机械能,通常以千瓦或马力为单位。
离心泵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如水、石油、化工液体、污水等。
它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于冷却系统、供水系统、循环系统等。
在建筑领域,离心泵用于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
在农业领域,离心泵用于灌溉和排灌系统。
总结起来,离心泵是一种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和离心力原理。
离心泵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输送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动力泵,它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一个低压区域输送到一个高压区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和动能转换。
首先,液体进入离心泵的吸入口,然后通过旋转的叶轮。
当叶轮旋转时,它会产生离心力,使液体沿着叶轮的边缘向外移动。
这会导致液体的压力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液体的动能。
随着液体在叶轮中不断旋转,它的压力和动能会不断增加。
接下来,液体被强制排出叶轮,并通过泵的出口管道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在出口管道中,液体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从而产生高压。
这样,液体就能够被输送到需要的地方,比如水池、管道或者喷灌系统。
在操作离心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泵的吸入口没有堵塞,以确保液体能够顺利进入泵内。
2. 检查泵的密封件和轴承,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防止泄漏或损坏。
3. 确保泵的电机或驱动装置正常运转,以提供足够的动力给泵。
4. 定期检查泵的叶轮和内部零件,以确保它们没有磨损或损坏,影响泵的性能。
总的来说,离心泵通过离心力和动能转换来输送液体,操作时
需要确保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以保证泵的正常运行和输送液体的
效率。
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式水泵是一种常见的水泵类型,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动力源:离心式水泵通常由电动机提供动力,通过电动机的驱动使水泵转动。
2. 叶轮转动:水泵的主体部分是叶轮,它固定在转轴上并与电机轴对齐。
当电机运行时,转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
3. 吸入:当叶轮转动时,它在轴向方向上产生离心力。
离心力将水从水泵的吸入管吸入到水泵内部。
4. 加压:当水被吸入水泵内部后,它进入叶轮,并随着叶轮的高速旋转而获得加速。
叶轮的快速旋转使水的动能增加。
5. 排出:加速后的水进入离心式水泵的出口管道。
由于叶轮和水泵壳体之间的密封,水只能通过出口管道流出。
6. 压力增加:由于叶轮的加速作用,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动能被转化为压力能,从而压力得到增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离心式水泵中,扬程(水的压力)与转速、叶轮的直径和形状、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异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调整水泵的设计参数来控制和改变。
总结起来,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叶轮的高速旋转产生
离心力,将水从入口吸入到水泵内部,并增加水的速度和压力,最后通过出口将水排出。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动力水泵,通过压缩、排放、流动等流体动力学原理将液体或气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包括:叶轮、泵壳、轴和密封装置等。
其中,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其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流体推向出口。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液体或气体进入泵的中心,经过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推向泵壳的出口,然后通过出口排出。
2. 离心泵的应用离心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主要应用领域有:2.1 工业领域•离心泵在工业领域中常被用于液体输送和流体循环。
例如,离心泵可用于供水系统、冷却系统、加热系统、化工生产等工业流程中。
•离心泵可以输送各种液体,包括水、石油、煤炭化学工业中的各种溶液等。
2.2 建筑领域•离心泵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离心泵可用于建筑给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空调循环系统等。
•离心泵可以输送大量的水,使得建筑物内部的水循环更加高效和稳定。
2.3 农业领域•离心泵在农业领域中被用于供水、灌溉和排水等方面。
例如,在农田灌溉中,离心泵可以将水从水源处输送到农田中,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
•离心泵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2.4 供水与排水领域•离心泵在城市供水与排水领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离心泵可以用于输送城市自来水、污水处理、雨水收集与排放等。
•离心泵可以提高供水与排水系统的效率,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和环境的清洁。
3. 离心泵的优势和特点•离心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优点。
•离心泵可以输送大量的液体或气体,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离心泵的输出压力稳定,流量均匀,适用于长时间、连续运行。
•离心泵在输送液体或气体时,对输送介质的性质要求不高,适用性广泛。
4. 离心泵的维护和保养•离心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维护和保养内容包括:定期检查泵体和密封件是否正常、清洗过滤器和冷却系统、检查润滑油是否充足等。
离心泵的原理及控制方法
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水泵类型,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入口吸入,然后通过旋转的叶轮将液体加速,并向出口排出。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包括驱动轴、叶轮、泵壳和密封件。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液体进入泵体,通过进口管道进入泵壳的中心。
2. 驱动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通过离心力将液体从中心向外推送。
3. 液体在叶轮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形成高速液流。
4. 高速液流进入泵壳的出口管道并被排出。
离心泵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手动控制:通过手动操作控制泵的启停,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开关离心泵。
2. 自动控制:利用液位、压力等传感器监测系统中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阀门或变频器等装置自动调节泵的运行状态。
3. 联动控制: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联动,如与水箱、水位控制阀等设备进行联动,根据系统的需求来控制泵的运行。
4. 保护控制:离心泵还可以通过监测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来保护泵的安全运行,如当泵运行过热或超过额定转速时会自动停止运行。
总之,离心泵的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加速并排出,其控制方法包括手动、自动、联动和保护控制等多种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来实现泵的工作。
离心泵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嘿,你问离心泵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啊?这可有得说呢。
先说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哇。
这玩意儿就像个大力士,能把水啊啥的给抽上来。
它里面有个叶轮,一转起来就像个小风扇似的。
叶轮一转,就会在中间形成一个低压区,周围的水啊啥的就被吸进来了。
然后叶轮再把水甩出去,就这么一直循环,水就不断地被抽上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离心泵在抽水,那水呼呼地就上来了,可厉害了。
再说说使用方法吧。
首先呢,得把离心泵安装好。
找个平稳的地方,不能摇摇晃晃的。
安装的时候要把进出水口接好,不能接反了哦。
要是接反了,那可就抽不上水来了。
我有个朋友,他安装离心泵的时候就把进出水口接反了,结果弄了半天也没抽上水。
安装好了后,要检查一下各个部件是不是都正常。
看看叶轮有没有卡住,密封好不好,还有那个电机能不能转得动。
要是有问题,得赶紧修好,不然没法用。
我有一次看到一个离心泵,叶轮被什么东西卡住了,结果电机转得呼呼响,就是抽不上水。
然后呢,在使用的时候,要先把泵里灌满水。
这就像给离心泵喝饱了水,它才能有力气干活。
要是不灌满水,离心泵就抽不上水来。
我有个同事,他不知道这个,直接就开泵,结果等了半天也没水出来。
接着,打开电源,让离心泵开始工作。
这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没有漏水啊,声音正不正常啊啥的。
要是有异常情况,赶紧停下来检查。
不能不管不顾的,不然等会儿出大问题就麻烦了。
我有一次看到一个离心泵在工作的时候声音很大,结果一检查,原来是有个螺丝松了。
另外呢,使用完了后,要把离心泵清理干净。
不能让里面有杂物啥的,不然下次用的时候可能会损坏泵。
我有个邻居,他每次用完离心泵都把它清理得干干净净的,下次用的时候就特别好用。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工地,看到他们用离心泵抽水。
他们安装得很仔细,检查得很认真,使用的时候也很小心。
从那以后,我就觉得用离心泵一定要注意这些方法。
所以啊,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就是靠叶轮旋转形成低压区来抽水,使用方法就是安装好、检查部件、灌满水、打开电源、注意观察、清理干净。
离心泵的操作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当泵轴高速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叶轮中心的液体被甩向叶片间的空间,于是产生了负压。
这时液体从叶片间的缝隙中吸入,当叶轮继续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甩向叶轮中心,从而使泵能连续地输送液体。
离心泵在输送液体时,由于流量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泵运转时,叶轮中心位置的压力比液体的密度高出很多。
因此,当叶轮在开始旋转时,流量较大;当转速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流量减小。
由于离心泵在输送过程中需要有一定压力才能输送液体,因此必须根据所需要压力来选择泵的种类。
离心泵可以根据所需流量和压力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材质的泵。
如在相同条件下。
单级泵比多级泵效率要低些;小流量高扬程的离心泵效率要高些;输送含固体颗粒或含有纤维等杂质较多的介质时。
单级泵效率要低些;输送浓度较大、粘度较大、易结晶、易凝固或含悬浮固体介质时。
多级泵效率要高些;输送易燃、易爆介质时。
—— 1 —1 —。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操作要求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操作要求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机械设备,用于输送液体。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吸入泵体并从出口处排出。
离心泵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流量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供水、灌溉、工业冷却、石油化工、给排水等领域。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离心力的原理。
当泵转子旋转时,离心力使液体获得动能,从而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和流速。
液体最先被吸入泵体的吸入口,并经过泵壳和泵轴进入叶轮,然后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液体被甩离叶轮,使其沿着离心泵的流道流动,最终从泵出口排出。
整个过程中,离心泵不断吸入和排出液体,实现了液体的输送。
离心泵的操作要求如下:1. 定期维护和检修:对于长期运行的离心泵,定期的维护和检修是非常重要的。
维护包括润滑、清洗和紧固螺栓等,检修则涉及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如叶轮、轴承等。
定期维护和检修可以有效地延长离心泵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2. 正确启动和停止:在启动离心泵之前,需要检查各个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液体进口是否通畅。
启动时应先打开泵进水阀门,再启动电机。
停止时应先关闭进水阀门,然后再停止电机。
注意,离心泵启动和停止时,不能忽视这些步骤,以免损坏泵体和其他设备。
3. 禁止干转和倒转:离心泵应在液体的冲洗下运行,即在进水前必须有液体填充泵体和吸管。
干转或倒转会导致离心泵叶轮脱臼,轴承受力不均,从而影响泵的正常运行甚至损坏泵。
因此,禁止离心泵在没有液体的情况下运行。
4. 控制温度和液位:离心泵工作时,应注意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位。
过高的液体温度会导致泵轴热胀冷缩,进一步影响泵的性能和寿命。
过低的液位则可能导致离心泵无法正常吸入和排出液体。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液体的温度和液位,确保离心泵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运行。
5.定期清洗过滤器:离心泵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液体中的杂质堵塞过滤器。
为了保证泵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清洗过滤器,以防止杂质进入离心泵。
离心泵的主要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流体机械设备,用于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
它们通常用于工业应用,例如给水,石油和化工领域。
离心泵的主要原理是在泵体中旋转叶轮并利用离心力将液体推入管道系统。
以下是离心泵的主要工作原理:一、流体入口和叶轮旋转离心泵的工作始于液体从流体入口进入泵体。
该泵体内的叶轮旋转并产生高速旋转的涡流。
在离心力作用下,液体从中心点向外移动并推入泵体的出口和管道系统。
二、离心力的作用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离心力的运用。
当高速旋转的叶轮使液体运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会将其推向泵体的出口。
在旋转的过程中,液体在叶轮上产生旋转并获得动能,这些动能随后转化为压力能。
三、液体流过泵体出口一旦液体通过旋转的叶轮获得动能和压力能之后,它就顺着泵体向外流出,注入管道系统。
换言之,液体被推到了泵体的出口并向管道系统传输,继续向目的地传输。
四、根据需求调整泵的叶轮大小和转速为了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液体输送需求,可以通过调整泵的叶轮大小和转速进行调整。
较小的叶轮和较慢的转速适用于低流量和低压力适用的场景,而较大的叶轮和较快的转速则适用于高流量和高压力应用场景。
综合来说,离心泵是一种基于离心力的流体机械设备。
通过旋转叶轮产生涡流和离心力,液体被推入泵体的出口和管道系统。
掌握离心泵的主要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种设备。
除了主要工作原理之外,离心泵还有一些相关内容值得探讨。
以下是一些与离心泵相关的重要内容:1. 叶轮设计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之一,它们的设计和排列方式对泵的性能和效率都有影响。
设计叶轮时,需要考虑液体流量,泵的工作条件,压力和流量要求等因素。
离心泵的叶轮可以分为直叶片和曲叶片两种类型。
直叶片叶轮适用于高流量、低压力的应用场景,而曲叶片叶轮适用于高压力条件下的应用。
2. 泵体设计离心泵的泵体设计同样对其性能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泵体的内壁光滑度和表面形态对流体的流动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基本上是通过离心力将液体吸入并将其推向出口的一种机械装置。
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吸入液体:离心泵的入口处连接一根吸管,当泵轮旋转时,
泵轮内部的叶片会产生一种向外的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会将液体从入口吸入泵轮内部的液室。
2.加速液体:液体被吸入后,叶轮开始旋转,将液体加速转化
为动能。
在这个过程中,离心力会不断增加,并且液体的压力也会逐渐增大。
3.排出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推向离心泵的出口。
液体会通过泵轮中的出口孔进入出口管道,并在出口处被释放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离心泵的泵轮旋转是由驱动装置(通常是电动机)提供动力的。
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泵轮旋转,离心泵才能正常工作。
此外,离心泵还通常配备了一些辅助装置,例如进口阀门、出口阀门和密封装置等,以确保液体的流动方向、控制流量,并有效避免泄漏。
这些装置可以提高离心泵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离心泵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在化工和石油部门的生产中,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大多是液体或气体,而将原料制成半成品和成品,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输送这些液体或气体,为这些工艺过程提供所需的压力和流量,输送液体的动设备习惯上称之为泵类;输送气体的动设备习惯上称之为压缩机类。
泵与压缩机有很多的种类,按照泵与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速度式与容积式,在速度式中,又可以分为叶片式与喷射式,叶片式又可以分为离心式、混流式、轴流式,最常见的是离心式;容积式可以分为回转式与往复式,往复式本可以分为活塞式与隔膜式。
一、离心泵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叶轮安装在泵壳2内,并紧固在泵轴3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
泵壳中央有一液体吸入管4与吸入管5连接。
液体经底阀6和吸入管进入泵内。
泵壳上的液体排出口8与排出管9连接。
在泵启动前,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后,叶轮由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液体也必须随着转动。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
在蜗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最后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
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力大于泵入口处的压力,液体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
可见,只要叶轮不断地转动,液体便会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
2. 气缚现象当泵壳内存有空气,因空气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得多而产生较小的离心力。
从而,贮槽液面上方与泵吸入口处之压力差不足以将贮槽内液体压入泵内,即离心泵无自吸能力,使离心泵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象称为“气缚现象”。
为了使泵内充满液体,通常在吸入管底部安装一带滤网的底阀,该底阀为止逆阀,滤网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或防碍泵的正常操作。
3. 离心泵的结构3.1 泵壳泵壳有轴向剖分式和径向剖分式两种。
大多数单级泵的壳体都是蜗壳式的,多级泵径向剖分壳体一般为环形壳体或圆形壳体。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种类很多,但工作原理相同,构造大同小异。
其主要工作部件是旋转叶轮和固定的泵壳(图2-1)。
叶轮是离心泵直接对液体做功的部件,其上有若干后弯叶片,一般为4~8片。
离心泵工作时,叶轮由电机驱动作高速旋转运动(1000~3000r/min ),迫使叶片间的液体也随之作旋转运动。
同时因离心力的作用,使液体由叶轮中心向外缘作径向运动。
液体在流经叶轮的运动过程获得能量,并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
在蜗壳内,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达到较高的压强,最后沿切向流入压出管道。
在液体受迫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的同时,在叶轮中心处形成真空。
泵的吸入管路一端与叶轮中心处相通,另一端则浸没在输送的液体内,在液面压力(常为大气压)与泵内压力(负压)的压差作用下,液体经吸入管路进入泵内,只要叶轮的转动不停,离心泵便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
由此可见离心泵主要是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故名离心泵。
离心泵若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
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此现象称为“气缚”。
所以离心泵启动前必须向壳体内灌满液体,在吸入管底部安装带滤网的底阀。
底阀为止逆阀,防止启动前灌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失。
滤网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
靠近泵出口处的压出管道上装有调节阀,供调节流量时使用。
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一、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从离心泵工作原理知液体从离心泵叶轮获得能量而提高了压强。
单位质量液体从旋转的叶轮获得多少能量以及影响获得能量的因素,可以从理论上来分析。
由于液体在叶轮内的运动比较复杂,故作如下假设:(1)叶轮内叶片的数目无限多,叶片的厚度为无限薄,液体完全沿着叶片的弯曲表面而流动。
无任何倒流现象;(2)液体为粘度等于零的理想液体,没有流动阻力。
液体从叶轮中央入口沿叶片流到叶轮外缘的流动情况如图2-2所示。
机泵的基本常识一、机泵的分类:(一)按泵作用于液体原理分类1、叶片式泵(动力式泵)由泵内叶片在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液体连续的吸入并压出。
叶片式泵包括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部分流泵及旋涡泵。
2、容积式泵(正排量泵)包括往复式泵和容积式泵。
它们分别由泵内活塞作往复运动或转子作旋转运动而产生挤压作用将液体吸入并压出。
前者排液过程是间歇的。
常见的往复式泵有各种型式活塞泵、柱塞泵及隔膜泵等。
常见回转式泵有外啮合齿轮泵、内啮合齿轮泵、螺杆泵、回转径向柱塞泵、回转轴向柱塞泵、滑片泵罗茨泵及液环泵等。
3、其它类型泵包括利用流体静压或流体流体动能来输送液体的流体动力泵。
如喷射泵、空气升液器、水锤泵等。
另外还有利用电磁力输送液体的电磁泵。
(二)按泵的用途分类按泵的用途可分为进料泵、回流泵、塔底泵、循环泵、产品泵、注入泵、排污泵、燃料油泵、润滑油泵和封液泵等。
(三)按所适用的介质分类分为清水泵、污水泵、泥浆泵、砂泵、灰渣泵、耐酸泵、碱泵、冷油泵、热油泵、低温泵等。
二.离心泵的原理当离心泵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作高速旋转运动,迫使预先充灌在叶片间的液体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自叶轮中心向外周做径向运动。
液体在流经叶轮的运动过程中获得了能量,静压能增高,流速增大。
当液体离开叶轮进入泵壳后,由于壳内流道逐渐扩大而减速,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作后沿切向流入排出管路。
所以泵壳不但是汇集由叶轮流出液体的部件,而且还是一个动能装置。
当液体自叶轮中心甩向外周的同时,叶轮中心形成低压区(既形成真空)在储槽液面与叶轮中心总势能差(既压差)的作用下,使液体被吸入叶轮中心。
依靠叶轮的不断运转,液体便连续的被吸入和排出。
液体在离心泵中获得的机械能最终表现为静压能的提高。
1.什么是气缚及气缚的处理方法在离心泵启动前没向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由于空气密度低,叶轮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叶轮中心区不足以形成吸入贮槽内液体的低压,因而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