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音乐与舞蹈)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
- 格式:pptx
- 大小:988.38 KB
- 文档页数:11
2020-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张海东(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第一部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是一个时代所能产出的最佳作品。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上体现了音乐主题鲜明的特征,舞蹈编创上则体现出动静对比鲜明的特征。
其音乐与舞蹈在剧中的交织展衍,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戏剧性,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音乐;舞蹈中图分类号:J723;J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9-0097-01一、引言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它多元而复杂的艺术内质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解读它、研究它,可以成为一项耐人寻思的工作。
本文以1970年版的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舞蹈进行综合研究,探寻其音乐特点和舞蹈特色。
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特征(一)音乐主题鲜明1.娘子军主题。
作曲家选用了同名影片中的《娘子军连歌》,作为这部舞剧音乐的贯穿主题之一。
“主题动机”(la-la-re)是一个纯四度的音程结构,成为贯穿全剧的音乐素材,根据剧情发展给予不同形式的变化处理。
娘子军主题动机出现在多个舞蹈场景的音乐中,成为全剧音乐最坚实的“底色”。
娘子军主题不同的地方所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在第二场,以女声合唱形式展现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过场中的音乐是由“娘子军主题”发展而来,这段音乐气势磅礴,塑造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伟大形象;最后部分以极快的速度,混声合唱的形式完整再现,以极强的号召性将舞剧推向高潮。
2.吴清华主题。
吴清华主题音调素材和调式与《娘子军连歌》有着紧密联系,其内涵和意韵更为丰富。
如:序幕中,被铁链吊在木柱上的吴清华双目圆睁,一个昂首摆头,乐队激昂、铿锵有力地奏出音乐主题,主题具有小调风格,开始的“主题动机”给人一种不屈、愤怒、反抗的音乐形象,其中三短一长的节奏组合和四五度的音程跳进,使这个音乐主题获得一种戏剧性张力。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精品文档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管弦类乐器的演奏、民族元素的加入、器乐合奏、革命歌曲的演绎五个方面。
可以说,其极具张力的舞台音乐对后世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六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1964年在北京首演。
当时正值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红色娘子军》即是按照周恩来指示将芭蕾舞进行“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改革的首次尝试。
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并在后来的文革中与《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同时被作为“八个样板戏”中的代表作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讲述了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一支被称为红色娘子军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她们在党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发动群众等各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故事。
作为舞台表演艺术之一,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任务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艺术形式。
本文拟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方面进行论述。
意大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至于就作曲家创作的特殊性说,‘它是一种不停的造型过程,一种用音乐关系来塑造感情形象的过程’”。
[1]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在塑造形象中的重要性。
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表达选定的富于特性的感情形象是作曲家通常采用的手法。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运用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合了其他民族音调,创新性地将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进一步发展,对塑造舞剧中人物形象具有补充和衬托作用,成功将吴清华、洪常青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
舞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
其中,吴清华的音乐主题性格鲜明,强烈的反抗精神充斥其间;洪常青的音乐主题简朴奔放、豪迈坚定。
芭蕾-人音版《音乐与舞蹈》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选修课,共计18学时,供一学期使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芭蕾舞艺术,以及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包含讲座、实践教学和观摩演出等形式,具体内容将介绍在后面的章节中。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熟悉芭蕾舞基本动作和姿势。
2.熟悉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提高自身舞蹈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4.培养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三、具体内容3.1 讲座本课程将包含多个讲座环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芭蕾舞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芭蕾舞剧目的特点和经典作品。
3.舞蹈与音乐的基本关系和协调方法。
4.芭蕾舞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和保健方法。
3.2 实践教学本课程将包含多个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芭蕾舞基本姿势和动作的教学。
2.简单芭蕾舞剧目的学习和表演。
3.舞蹈和音乐的配合练习。
4.身体姿态和健康保养的讲解和演示。
3.3 观摩演出本课程将包含一次观摩演出环节,学生将观看一场芭蕾舞剧目的演出,并对节目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讲座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讲解不同的知识点和技巧。
2.实践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实践动作和表演剧目,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舞蹈技巧。
3.观摩演示法:通过观摩演出,让学生充分体验舞蹈和音乐的艺术魅力,并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不设置正式考试,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积极配合实践教学等方面。
2.作业评估:包括完成课堂笔记、整理学习资料等方面。
3.个人表演评估:学生将根据个人表演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材参考本课程教材主要参考:1.《舞蹈艺术概论》周大新著2.《舞蹈学》梁祝伯著3.《芭蕾舞》王晓芳著七、结语本课程将让学生充分了解芭蕾舞的魅力和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教学目标】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的概念,舞剧的音乐是为剧情服务的,它们的构成。
了解我国芭蕾舞剧优秀作品。
【教学重难点】1. 芭蕾舞剧的概念的理解2. 《红色娘子军》选段音乐的感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我们前面讲到了歌剧和音乐剧,它们是怎样的概念?学生回答。
2. 明确新课内容:二、进行新课1. 介绍芭蕾舞剧:它是以芭蕾舞为主要表现手段,集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是表现特定的人物并具有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欣赏《天鹅湖》(圆舞曲)、《红色娘子军》(快乐女战士),对定义进行理解。
2. 舞剧构成:单人舞、双人舞、组舞、群舞等。
3. 舞剧的音乐,通常由序曲、舞曲、进行曲、场景音乐和幕间曲构成。
也常被改编成管弦乐组曲。
,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
欣赏《睡美人》、《胡桃夹子》的片段,感受音乐。
4. 欣赏《红色娘子军》——快乐女战士、军民团结一家亲作品介绍:《红色娘子军》是20世纪60年代中央芭蕾舞团集体改编的大型芭蕾舞剧.剧本取材于同名电影.剧情是:海南岛椰林寨女奴吴清华……《红色娘子军》全剧共六场.序幕:满腔仇恨,冲出虎口第一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第二场:清华控诉,参加红军第三场:里应外合,夜袭匪巢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第五场:山口阻击,英勇杀敌过场:排山倒海,乘胜追击第六场:踏者先烈的血迹,前进!前进!《快乐女战士》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舞曲。
乐曲形象的表现了青年女战士乐观、向上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老炊事班长的风趣与幽默。
单簧管弦乐的衬托下演奏出欢快、活泼的旋律。
《军民团结一家亲》这是一首合唱歌曲。
表现的是在美丽的万泉河畔,乡亲们将自己亲手编织的斗笠和食品慰问解放军的场面。
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革命情谊。
小结:(1)芭蕾舞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优美的音乐,华丽的布景和经典的剧情使我们陶醉。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作者:侯蕾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教学内容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
2.、简要了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和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特色。
教学目标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熟记上述曲目的主题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音乐主题主奏乐器、感受情绪情感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进一步体会音乐在塑造舞剧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结合作品的旋律、题材、舞台布景等艺术元素感受本剧鲜明的民族特色。
2.、能够用自然明亮、亲切热情的声音表现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中根据地群众对党和红军的信任、感激与爱戴。
核心知识结构图《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带再现的三段体)引子 A B A'欢快活泼优美抒情欢快活泼节奏自由舒缓节奏紧凑跳跃节奏略舒展、旋律同A富于舞蹈性起伏大富于歌唱性《军民团结一家亲》引子A A’ B亲切热情亲切热情热烈激动旋律优美抒情,具有鲜明的黎族旋律由F调转至降B调,音乐特色音区上移、力度加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经典片段,并熟记音乐主题,能有感情的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初步了解中国舞剧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在感知音乐要素变化的基础上,探究舞剧音乐在塑造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推动剧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具准备:钢琴、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1.、欣赏《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播放视频)思考:(1)这段舞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回答:(1)这段舞蹈表现了红军女战士和老班长在河边嬉戏的情景。
(2)音乐轻快活泼、明快流畅,富有趣味。
舞蹈《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选自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舞剧是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现代芭蕾舞剧,讲述了海南岛椰林寨的贫苦姑娘吴清华投奔红军参加革命的故事。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案第一章: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背景1.1 简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1.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1.3 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第二章: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片段2.1 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片段,体会其艺术魅力2.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舞蹈动作、音乐和舞台设计等特点2.3 讨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展现中国红色文化的独特韵味第三章:探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角色刻画3.1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3.2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表现手法展现角色内心世界3.3 举例说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角色刻画对观众的情感影响第四章: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题内涵4.1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4.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通过舞蹈艺术表现女性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提升4.3 思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当代观众的启示和意义第五章:实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5.1 学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5.2 练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经典片段,提高舞蹈表现力5.3 结合个人特长,创作一段以《红色娘子军》为主题的舞蹈作品第六章: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与舞蹈的融合6.1 研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特点,包括曲风、节奏和旋律等6.2 探讨音乐在芭蕾舞剧中的作用,如何与舞蹈动作相互映衬,增强舞台效果6.3 分析不同场景中音乐与舞蹈的配合,如何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第七章:探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台设计与视觉效果7.1 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台设计,包括布景、灯光和服装等7.2 分析舞台设计如何帮助塑造角色形象,增强观众对场景的沉浸感7.3 讨论舞台设计在表现革命主题和红色氛围方面的作用第八章: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8.1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舞蹈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8.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精神8.3 思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积极作用第九章:通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进行创意编舞与表演9.1 学习如何根据《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元素进行创意编舞9.2 练习运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和表现手法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9.3 展示编舞和表演成果,邀请同学或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10.2 反思在教案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10.3 展望未来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教案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期待和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五章中的实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练习来掌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舞蹈动作。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实验1101班邢悦学号:2011111708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自1964年问世,一直到现在演了40多年了。
它以中国革命历史作为创作的历史依托,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
《红色娘子军》的剧情取材于梁信的同名电影剧本。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琼花,由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琼花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
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
她冒着风雨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红色娘子军。
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琼花见到南霸天,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
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
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
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
战斗中,琼花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1964年9月26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
周恩来观看演出后走上台,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天桥剧场演了天,紧接着就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装台。
10月8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都观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演出后,毛泽东主席上台与演职员合影,并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方向上是正确的,艺术上是成功的。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十分成功,主旋律不仅动听,而且音乐形象和人物形象性格相吻合,音乐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展开结合密切,很有戏剧效果,引人入胜。
该舞剧音乐的序曲直接从原电影插曲《娘子军连歌》中取材。
此后,该歌曲又作为“舞剧主题歌”不止一次地运用在娘子军连队集体形象出现的场面中,有时是乐队演奏,也有许多时候是通过齐唱、合唱直接表现出来。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案第一章: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背景及意义1.1 简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1.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舞蹈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3 阐述学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掌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剧情及角色2.1 概括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剧情梗概2.2 介绍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2.3 分析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第三章:学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及技巧3.1 解析芭蕾舞剧中的基本舞蹈动作和组合3.2 分析舞蹈动作所表现的情感和氛围3.3 指导学生练习舞蹈动作,注意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第四章:深入剖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及舞美4.1 介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点和风格4.2 分析舞美设计在舞剧中的作用和效果4.3 探讨音乐和舞美如何共同塑造舞剧的氛围和情感第五章:开展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题讨论和欣赏5.1 引导学生关注舞剧的主题思想和内涵5.2 分析舞剧如何表现女性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5.3 组织学生进行舞剧欣赏和评论,提高审美能力第六章:探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艺术特色6.1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舞蹈语言和表现手法6.2 探讨舞剧中的舞台布局和灯光设计对情感表达的影响6.3 研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融合中西方艺术元素第七章: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编过程及背后的故事7.1 简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灵感来源7.2 回顾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排练和演出过程7.3 分享创编团队和演员在舞剧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第八章:实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片段8.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片段进行教学8.2 指导学生掌握舞蹈片段的动作要领和技巧8.3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片段的练习和展示第九章: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演出视频9.1 播放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演出视频9.2 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舞蹈动作、音乐和舞美效果9.3 组织学生进行观后感和评论的交流第十章:总结与评价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教学成果10.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内容10.2 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10.3 总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学的收获和经验教训第十一章: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11.1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社会革命精神的传播作用11.2 探讨舞剧如何推动中国芭蕾舞艺术的普及和发展11.3 研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和评价第十二章:进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12.1 学生分组扮演舞剧中的不同角色12.2 指导学生运用舞蹈动作和台词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12.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展示和点评第十三章:创作以《红色娘子军》为灵感的舞蹈作品13.1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红色娘子军》为主题进行舞蹈创作13.2 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创作实践13.3 展示学生创作的舞蹈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第十四章:组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观摩活动14.1 安排学生参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现场演出或观影活动14.2 引导学生结合现场体验,深入分析和理解舞剧的艺术魅力14.3 讨论观摩活动后的感受和启示,进行总结分享第十五章:编写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学习报告和心得体会15.2 鼓励学生分享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个性化解读和感悟15.3 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教学成果的总结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教案设计,分为十五个章节。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红色娘子军连歌》教案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红色娘子军连歌》教案《红色娘子军连歌》教材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编为芭蕾舞剧。
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会了其他的民族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手法发展创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
《红色娘子军连歌》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一首主题歌曲。
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贯穿于全剧的主要主题旋律。
由于该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又被应用于舞剧音乐。
因此《红色娘子军连歌》也可以认为它是影片《红色娘子军》的主题歌。
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具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
教学目标:1、会演唱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体会歌曲的坚定和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革命热情(情感目标)。
2、分别用柔和、抒情的,以及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能力目标)。
3、舞剧、芭蕾舞剧知识(知识目标)。
4、亲自体验芭蕾形体训练和舞剧的表演(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并背唱《红色娘子军连歌》教学难点:尝试学习芭蕾片段、舞剧的表演。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一)播放踢踏舞《大河之舞》录像。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舞蹈吗?踢踏舞。
(二)播放第二个舞蹈《胡桃夹子》录像。
这个又是什么舞蹈呢?芭蕾舞。
二、体验芭蕾舞手位,了解芭蕾舞的起源。
师:同学们跳过芭蕾舞吗?如果没有,我们先来学学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先来看看图解。
(播放幻灯片)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芭蕾手位。
师:同学们知道芭蕾舞的起源吗?师: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的宫廷,演员用足尖舞蹈,芭蕾(包括其它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
后来我们国家也学习了这种高雅的舞蹈,创编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用芭蕾舞作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舞蹈,比如《红色娘子军》,我们来欣赏这部舞剧的片段。
(播放录像)三、学唱《红色娘子军连歌》师:同学们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吗?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电影,后改编为芭蕾舞剧,在十年内战期间,在海南岛有一支共产党的工农红军——红色娘子军连。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案授课时间:第十二周授课人:李雪花授课对象:九年级教学目标: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初步掌握舞剧和舞剧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基本知识。
2、学会演唱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体会歌曲坚定、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和红军的革命热情。
重点难点:1、了解舞剧和舞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舞剧和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舞剧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
2、用正确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欣赏影片《出水芙蓉》中的形体课片段。
师: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走入今天的音乐课堂,希望我们能够快乐地度过今天的音乐时光。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2、设置疑问:a:视频中的表演形式是哪种艺术形式?(芭蕾舞)b:说说芭蕾舞给你们的感觉、印象是怎样的?(''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鞋立起脚尖起舞,上身特别挺拔,动作优美。
)3、欣赏2个芭蕾舞剧片段,并试着说出他们是选自哪部芭蕾舞剧?3、揭示课题——红色娘子军师:对,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三、新课教学1、舞剧简介师:你们对这部芭蕾舞剧有哪些了解?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七1上:••••••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为芭蕾舞剧,1964年在北京首演。
舞剧叙述了十年内战期间,发生在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革命斗争故事。
贫农的女儿吴清华,被恶霸地主南霸天摧残、迫害。
后来,从牢狱中逃了出来,在红军代表洪常青的指引下,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了红色娘子军连。
在红军的战斗生活中,她经受了考验,成才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消灭了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建立了海南革命根据地。
这部舞剧共有六场,分别是:《常青指路,奔向红区》、《清华控诉,参加红军》、《里应外合,夜袭匪徒》、《党育英雄,军民一家》、《山口阻击,英勇杀敌》、《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主题,通过欣赏和分析该剧,使学生了解中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感受红色娘子军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背景、剧情内容、艺术特色等,培养学生对中国芭蕾舞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剧情简介2.1 舞剧概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由李成擘、江青等创作,首演于1964年。
舞剧以中国红军长征为背景,讲述了红色娘子军英勇斗争的故事。
2.2 主要角色舞剧的主要角色包括:女主角吴丽华、红军指挥员、娘子军战士、地主恶霸等。
2.3 剧情梗概舞剧分为三幕。
第一幕,吴丽华参加红军,成为一名娘子军战士。
第二幕,娘子军在战斗中英勇斗争,击溃敌人。
第三幕,娘子军庆祝胜利,吴丽华英勇就义。
第三章:艺术特色分析3.1 舞蹈动作分析舞剧中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如娘子军的步伐、武器舞等,感受其优美、矫健、有力的风格。
3.2 音乐特点欣赏舞剧中的经典音乐,如《娘子军连歌》、《国际歌》等,分析其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体会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
3.3 舞台美术观察舞剧中的舞台布景、道具、灯光、化妆等,分析其如何突出舞剧的主题和氛围。
第四章:欣赏与讨论4.1 观看舞剧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片段,如吴丽华的独舞、娘子军的群舞等。
4.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舞剧的主题、剧情、舞蹈动作、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
4.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对舞剧《红色娘子军》进行点评,强调其在中国芭蕾舞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
第五章: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有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资料,如创作背景、排练过程、演员访谈等,以加深对舞剧的了解。
鼓励学生欣赏其他的中国芭蕾舞剧,培养对中国芭蕾舞的兴趣。
舞剧红色娘子军篇一: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作者:羊羊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
芭蕾这门艺术本来是舶来品,其中充斥着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影像。
很难想象,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所刻画的革命形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但恰恰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
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
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此舞剧场次介绍:序幕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
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倒老四,在难友的掩护下,夺门而逃。
第一场黑夜,暴雨倾盆。
琼花逃出南府,但又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
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
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
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率领通讯员小庞化妆去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遂指引琼花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
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
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
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南霸天寿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
洪常青化妆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前来祝寿,而真意是约定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
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
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
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逃遁。
琼花因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
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
第四场在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正给娘子军上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