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无机化学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7
生物无机化学又称无机生物化学和生物配位化学。
为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间的边缘学科。
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微量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体内存在有钠、钾、钙、镁、铁、铜、钼、锰、钴、锌等十几种元素,它们能与体内存在的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配体和氨基酸、多肽、核苷酸、有机酸根、O2、Cl-、HCO婣等小分子配体形成化合物,主要是配位化合物。
生物无机化学 - 类型生物无机化学金属蛋白为一类含金属元素的蛋白:①含铁蛋白有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等,其中铁除与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基外(见金属卟啉),并与蛋白质链上某一个或两个氨基酸连接。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中的血红素铁只与蛋白质链上一个组氨酸相连,尚有一个空的配位位置,能可逆地结合一个氧分子,具有运载和贮存氧分子的功能。
细胞色素C中血红素基的铁原子与蛋白链上两个氨基酸残基相连,无载氧能力,是重要的电子传递体。
②蓝铜蛋白是含铜的重要金属蛋白,其中铜仅与蛋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相结合,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呈显著的蓝色,如血浆蓝铜蛋白和质体蓝素,前者参与调节组织中铜的含量,后者是一系列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电子传递体。
③铁硫蛋白是含铁、硫原子的天然原子簇金属化合物与蛋白质链上半胱氨酸结合的金属蛋白,如植物型铁氧还蛋白是含Fe2S2原子簇的金属蛋白,其中每个铁原子分别与蛋白质链上两个半胱氨酸相连;细菌铁氧还蛋白含有Fe4S4原子簇,每个铁原子分别与蛋白质链上一个半胱氨酸相连。
铁硫蛋白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如铁氧还蛋白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和固氮酶的固氮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生物无机化学金属酶许多金属蛋白能催化体内的化学反应,是生物体中的催化剂。
金属原子与蛋白质结合较强的称金属酶,较弱的称金属激活酶。
金属酶中金属原子常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如羧肽酶和碳酸酐酶都是锌酶,前者能催化肽和蛋白质分子羧端氨基酸的水解,后者能催化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水合反应。
化学中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点一、介绍生物无机化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化学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点。
二、生物无机离子1. 钠离子(Na+)和钾离子(K+)钠离子和钾离子是细胞内外的主要无机离子,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
2. 钙离子(Ca2+)钙离子是维持骨骼健康和骨代谢的关键离子,参与血液凝固、神经传递、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3. 铁离子(Fe2+和Fe3+)铁离子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关键成分,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是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催化剂。
4. 锌离子(Zn2+)锌离子是近百个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细胞分裂和免疫功能等。
三、生物无机化合物1. 水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无机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维持生理平衡。
2. 磷酸磷酸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存储和能量转换的作用,是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
3. 含氮化合物生物体中的氨基酸、核苷酸和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四、生物矿物元素1. 钙(Ca)钙是骨骼和牙齿中最主要的矿物元素,对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 锌(Zn)锌是许多酶和蛋白质中的辅助成分,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维持皮肤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3. 铜(Cu)铜是体内一些重要酶的组成部分,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维持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4. 碘(I)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部分,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五、生物金属蛋白1.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是含有铁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和储存氧气。
2. 胰岛素胰岛素是含有锌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调节血糖水平,参与糖代谢。
3.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是含有铁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参与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转移。
一、1.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是介于生物化学与无机化学之间的内容十分广泛的边缘学科。
广义地说,生物无机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与无机元素(包括生命金属与大部分生命非金属)有关的各种相互作用的学科。
2.生物配体:生物配体(bio-lig-and)包括蛋白质、肽、核酸、糖、糖蛋白及脂蛋白等大分子,也包括一些有机、无机离子如有机酸根、碳酸氢根、磷酸氢根等,以及某些维生素和激素小分子配位体;广义地讲,氧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也是生物配体。
3.人造血液:氟碳化合物在水中的超细乳状液。
这种奇妙的白色血液注入人体后,同人体正常血中的红细胞一样,具有良好的载氧能力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说,它是一种红细胞的代用品。
4.最适营养浓度定律:适量微量元素能使动植物茁壮成长,而当缺少或过多吸收微量元素之后,生物就不能正常成活,甚至会死亡。
6.天然氧载体:能把从外界吸收的氧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
7.配体疗法:选择合适的整合剂与其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而排除体外的方法。
8.离子载体:能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元素结合,生成脂溶性配位化合物,从而增大金属离子透过生物膜可能性的物质。
9.血红素蛋白:色素蛋白质之一。
为血红素和蛋白质的结合体的总称。
10.Bohr效应:CO2浓度的增加降低细胞内的骗pH,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下降的现象。
11.金属蛋白:含有以一定比例结合金属离子的蛋白质。
12.铁硫蛋白:仅以铁硫复合物为辅基的一组蛋白质。
13.单加氧酶:催化分子氧的一个氧原子进入底物中的酶类。
14.双加氧酶:催化氧分子中两个氧原子参入到被氧化的物质的酶。
15.铁蛋白:贮铁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由24条多肽链(亚基)形成一中空的球形壳,其中央孔穴可容纳4500个铁原子(正3价),铁为可溶、可使用形式,主要与羟基和磷酸基团结合。
二、1.如何确定一种元素是必需元素?若生物体在缺少某种元素的培养基下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重新补充该元素后,生命活动恢复正常,则该元素为必需元素。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 生物无机化学:顾名思义,生物无机化学是介于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就是利用无机化学特别是配位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阐释参与生物体尤其是人体中化学反应的痕量元素所起的作用及它们同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2 蛋白质二级结构: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构象,由氢键组成,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3蛋白质四级结构:蛋白质由两条或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结构指亚基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及接触部位的布局4 蛋白质变性作用: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级构象发生变化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都随之改变或丧失,但并未导致其一级结构的变化称为变性作用5 生物膜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6 离子通道型受体:实质就是表面受体蛋白。
是贯穿细胞膜或内质网膜的具有离子通道功能的亲水性蛋白质7 简单扩散:指离子依赖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通过生物膜,它遵循运送速度与浓度梯度成正比的扩散率8 光合磷酸化作用:叶绿体内如果有ADP和无机磷供应,在光照下就可化合成A TP,这个由光照引起的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化作用9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学科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10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11 修复:是指采取人为或自然过程,使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去除或无害化,使受污染场址恢复原有功能的技术12 MerR蛋白:一种在转录上控制汞解毒基因表达的细胞内汞传感器二简答1 核苷酸的碱基上的酮基与烯醇式互变有什么发生条件?对DNA有什么影响?答:核酸中五种碱基中的酮基和氨基,均位于碱基环中氮原子的邻位,可以发生酮式-烯醇式或氨基-亚氨基之间的结构互变。
生物无机化学一、名词解释1.生命元素: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称为生命元素,生物体中至少含有26种必需元素,生命元素要具有以下的条件,一必须存在于多数生物物种中,二缺乏这些元素时,生命体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而当这种元素在体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时,生命体恢复健康,三这些元素都有专门的生理功能,一种元素的功能不能完全为其他元素取代。
2.氨基酸的等电点:如果适当调节pH,使氨基酸的酸性电离与碱性电离恰好相互抵消,氨基酸在溶液中只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分子的静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用pI表示。
3.N-核苷键:核酸中的核苷键由嘌呤或嘧啶碱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缩合而成4.(蛋白的)协同效应:当一个a亚单位与O2结合后,β亚单位对氧气的亲和力增强;当一对a和β亚单位与氧气结合后,又提高了另一对a和β亚单位对氧气的亲和力,使后一对亚单位的载氧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加5倍,这种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5.钠泵:正常细胞是膜内高钾离子和膜外高钠离子,被认为是通过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钠泵来完成的,钠泵是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中特殊蛋白,它除了对钠离子,钾离子的转运功能外,还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使之释放能,为它所用。
二、判断题1.到目前为止,被确定为哺乳动物的必须元素有26种(×)2.“克山病”的致病原因是食物源中缺少微量元素钼(×)3.人体需要L-氨基酸而不能利用D-氨基酸(√)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指蛋白分子长链中氨基酸残基从5-端到3-端的排列顺序(×)5.DNA的双螺旋结构主要是通过链间的氢键作用达到稳定的(√)6.细胞膜上的钠泵蛋白只能运输钠离子(×)7.维生素B12是人体内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8.细胞所处的电解质环境是:细胞外以K+为主,细胞内以Na+为主(×)9.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时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10.卡铂是第一个无机抗癌药物(×)三、填空题1.(铁)元素被称为“生命之源”;(锌)元素被称为“生命之花”。
生物无机化学姓名:***学号:C******** 专业:无机化学碳酸钙的仿生合成摘要:碳酸钙矿物材料广泛分布于大自然,具有环境协调性和相容性。
生物矿化过程形成的材料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因此人们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仿生合成,尤其是碳酸钙的仿生合成。
本文主要介绍了碳酸钙仿生合成的方法,如加入添加剂、双模板法等,制备得到不同形貌和不同晶型的的碳酸钙晶体。
通过研究不同方法合成碳酸钙为真正意义上的生物矿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生物矿化碳酸钙仿生合成Abstract:The materials through Biomineralization have a specific biological function, so people try to synthesis it by finding different ways, especially the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this paper, many methods of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 are mainly introduced, such as adding additives, dual template method and so on, to obtained different morphogenesis and polymorphism of calcium carbonate. We study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biomineralization.Key words: biomineralization calcium carbonate一、生物矿化及仿生合成生物矿化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生物体经过长时间进化,会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生成矿物组织,这些矿物组织在某些方面形成了性能优异的生物材料。
生物矿化的种类已超过60种,它们的组成各异,并赋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矿化的优点是它的过程是一个天然存在的高度控制过程,受生物机体内在机制调制,可以实现从分子水平到介观水平上对晶体形状、大小、结构、位向和排列的精确控制和组装,从而形成复杂的分级结构。
生物矿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组装的有机聚集体或超分子模板通过材料复制而转变为有序化的无机结构,因此有机基质在生物矿化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有机基质在水溶液环境中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胶束、反胶束、囊泡、微乳液、泡沫、溶致液晶等结构,为生物矿物的形成提供微环境或模板;有机基质也可以作为可溶性添加剂,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能吸附在特定的晶面上或能结合与其电荷相反的游离离子,从而改变晶体的生长速[1]。
生物矿化可分为四个阶段,有机大分子预组织。
在矿物沉积前构造一个有组织的反应环境,该环境决定无机物成核的位置;界面分子识别。
在已形成的有机大分子组装体控制下,无机物从溶液有机/无机界面处成核。
分子识别表现为有机大分子在界面处通过晶格几何特征、静电势相互作用、极性、立体化学因素、空间对称性和基质形貌等方面影响和控制无机成核部位、结晶物质的选择、晶型、取向及形貌;生长调制。
无机相通过晶体生长进行组装得到亚单元,同时形态、大小、取向和结构受有机分子组装体控制;细胞加工。
在细胞参与下亚单元组装成高级结构[2]。
仿生合成是依据生物矿化原理,以有机物的组装体为模板,控制无机材料的成核,晶型及形貌,制备具有独特的结构及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无机材料的过程。
有机基质模板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限域能力的不同可以分为软模板和硬模板两大类。
其中,软模板包括两亲分子形成的各种有序聚合物,如胶团、微乳状液、LB膜、自组装膜等,以及小分子添加剂和生物大分子,而硬模板则是具有相对刚性结构的模板,如阳极氧化铝、分子筛、碳纳米管、胶态晶体、多孔硅和限域沉积位的量子阱等。
而在这些生物矿物中含钙的矿物最多,约占生物矿物总数的一半。
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矿物,广泛存在于珍珠、贝壳、及一些软体动物的骨骼中。
碳酸钙属于多晶型体,主要以3种无水的晶体形式存在:文石、方解石和球霰石。
通常碳酸钙以最稳定的方解石型存在,呈菱形结构;文石属于斜方晶系,特征形貌主要有针状、叶状、块状等,一般多为针状,而六方方解石的常见形态多为球形。
从热力学的观点看,球霰石是最不稳定的结构,在生物体内和天然矿物中不常发现,但是在生命和健康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方解石和文石是最常见晶体形式,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以组装成各种不同的结构,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3-6]。
例如,方解石存在于骨头,牙齿和壳中,和有机基质结合在一起,另外还具有在神经束中的光聚焦功能;存在于软体动物珍珠层中由文石晶体组成的贝壳比合成的文石硬度要高3000倍。
文石还因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优良的耐热与隔热性能被广泛应用。
二、碳酸钙的仿生合成1、双模板法合成碳酸钙生物矿化过程大多在不溶性的框架基质和可溶性的生物分子、金属离子等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而在此条件下形成的矿物都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和非同寻常的强度、硬度等优越的性能。
这为新型的双模板法合成晶体材料提供了灵感和依据。
近年来,S Valiyaveettil等[7]以天然的蛋壳膜人工合成的尼龙-66为二维模板,可溶性的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酸作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调控制备出碳酸钙薄膜。
该课题组[8]还通过旋涂法将不溶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装到亲水处理的基片上,以可溶性的聚丙烯酸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成功地诱导出碳酸钙晶体薄膜。
Löbmann等[9]利用凝胶和生物大分子修饰剂聚天冬氨酸组成双模板碳酸钙。
H Imai等[10]利用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作为共存修饰电解质,在二元聚合物模板下合成了由均匀的碳酸钙小晶粒组成的菱形薄膜。
该课题组[11]还采用旋涂法将不溶性的壳聚糖涂到基片上,并在260℃重新组装,以可溶性的聚丙烯酸为调节剂,组成双模板,调控碳酸钙晶体薄膜的成核与生长。
X Q An等[12]用NH2(CH3)3Si(OHC2H5)3制成自组装膜作为刚性基质,镁离子和丝蛋白作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考察了双模板对碳酸钙晶体的影响。
N Hosoda等[13]以不溶性的聚乙烯醇为基质、聚丙烯酸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成功地合成了文石型和球霰石型碳酸钙薄膜。
另外,该课题组[14]还以不溶性的纤维素类、壳质及其衍生物作为刚性基质,以可溶性的聚丙烯酸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成功制备了碳酸钙晶体薄膜。
我们课题组[15,16]利用镁离子和氨基酸的混合体系调控文石型碳酸钙的生长。
此外还以聚己内酯自组装膜为刚性基质,以水溶性的聚丙烯酸酰胺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成功制备了含有部分方解石的无定形碳酸钙,并考察了无定形碳酸钙在乙醇介质中,先转变成亚稳态的球霰石晶体,继而再转变为具有双层或三层阶梯状结构的稳定相方解石的转变过程[17]。
本课题[18]还采用复配微乳液与小分子修饰剂甘氨酸或镁离子组成双模板,合成了空心球、火焰状聚集体等碳酸钙颗粒。
2、添加剂对碳酸钙的矿化在合成碳酸钙晶体时,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可以合成不同形貌的碳酸钙晶体,添加剂分为可溶性基质、氨基酸溶液、镁离子和胶原质以及非生物大分子。
M.Lei[19]等人通过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中加入不同的有机溶剂如乙二醇、甘油、甲醛、乙醛和乙二醇甲醚等作为添加剂在80℃下合成碳酸钙得到枝晶形、花形、麦草形、针状、双锥形等不同形貌的碳酸钙。
谢[15]等人通过加入不同的氨基酸:L-胱氨酸、L-络氨酸、DL-天冬氨酸、L-赖氨酸和L-络氨酸与镁离子的混合物制的不同形貌的碳酸钙,通过实验可知氨基酸在碳酸钙成核、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还提出碳酸钙在不同氨基酸中形成的机制。
肖宇鹏等[20]以L-组氨酸为有机基质仿生合成平均直径约为80nm,长径比约为12:1的针状纳米碳酸钙晶体,这种针状的纳米碳酸钙具有粒径小、吸油值大、白度高等优良的性能,在造纸工业中有望成为高档纸品的白色填料。
三、结语生物体对无机晶体的成核、形貌及结晶学取向等的控制是无与伦比的。
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已成为材料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仿生材料化学。
目前人们已利用生物矿化的原理成功地合成了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一无机复合陶瓷薄膜,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在碳酸钙的仿生矿化中人们研究的更多更深,比如通过仿生合成制备了不停形貌和不同晶型的碳酸钙,在模拟磷酸钙类生物材料盐的生长规律等方面取得了较有意义的结果。
在今后的学习中除了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改进外,更需要将多学科和多领域的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引人生物学中的复制、自组装、模仿、协同和重构等概念,才有可能最终设计出可行的仿生合成工艺,制备出特殊的仿生材料。
本论文首先综述了生物矿化作用的阶段、特征和分类,介绍了仿生材料化学这门新兴学科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国科研工作者在仿生材料合成方面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前的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利用生物矿化法仿生合成碳酸钙纳米材料,为净化水环境以及资源再利用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依据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在动态的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研究了在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这三种高分子有机基质的指导下碳酸钙的成核和生长习性,实验所得到的碳酸钙结晶与生物体内经过生物矿化作用所形成的碳酸钙生物矿物颇为相似,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形态和一定的取向。
然后,两种高分子表面活性所形成的有机薄膜作为有机基质,研究了这两种有机薄膜与碳酸钙晶相之间电荷互补、结构对应和立体化学匹配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对晶体的形状、结构、取向和性质等的影响。
最后,通过在不同的时间加入引发剂的方法,使得丙烯酸钠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与碳酸钙的形成同时进行,即无机矿物的形成与有机基质的自组装是同时进行的,这就更好的模拟了生物矿化过程,这对于生物矿化条件的模拟和仿生材料合成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得结果对无机材料、有机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合成以及生物矿化模拟研究等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肖宇鹏. 以氨基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硕士论文.2009.[2] 付永昌,刘强,柳清菊.基于生物矿化的仿生合成技术及其应用[J].2008,272-275.[3] D. Rautaray, S. R. Sainkar, M. Sastry. Thermally evaporated aerporated aerosolOT thin films as templates for the room temperatures synthesis of aragonite crystals [J]. Chem.Mater., 2003, 15:2809-2814.[4] G. K. Hunter. Interfacial aspects of biomineralization [J]. Solid State Mater. Sci., 1996,1:430-435.[5] C. M. Zareemba, A. M. Belcher, M. Fritz, et al. Critical transition in the biofabrication ofabalone shells and flat pearls [J]. Chem. Mater., 1996, 8:679-690.[6] 欧阳建明. 生物矿化的基质调控及其仿生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P. K. Ajikumar, R. Lakshminarayanan, S. Valiyaveettil. Controlled deposition of thin films ofcalcium carbonate on natural and synthetic templates [J]. Cryst. Growth & Des., 2004,4:331-335.[8] A. Jayaraman, G. Subramanyam, S. Sindhu, et al.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thin films using hydroxylat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template [J]. Cryst. Growth & Des., 2007, 7(1): 142-146.[9] O. Grassmann, G. Müller, P. Löbman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structure of calcitecrystalline assemlies grown in a gelatin hydrogel matrix: relevance to biomineralization [J].Chem. Mater., 2002, 14: 4530-4535.[10]A. Kotachi, T. Miura, H. Imai.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and film formation withiso-oriented calcite crystals using binary poly(acrylic acid) [J]. Chem. Mater., 2004,16:3191-3196.[11] A. Kotachi, T. Miura, H. Imai. Polymorph control of calcium carbonate films in apoly(acrylic acid)-chitosan system [J]. Cryst. Growth & Des., 2006, 6(7): 1636- 1641.[12] X. Q. An, C. B. Cao. Biomineralization of CaCO3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effects offunctional groups of matrix polymers [J]. J. Phys. Chem. C., 2008, 112:6526-6530.[13] N. Hosoda, A. Suggawara, T. Kato. Template effect of crystalline poly(vinyl alcohol) forselective formation of aragonite and vaterite CaCO3 thin films [J]. Macromolecules, 2003, 36:6449-6452.[14] N. Hosoda, T. Kato. Thin-film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s: effects of functionalgroups of matrix polymers [J]. Chem. Mater.,2001, 13 :688-693[15] A. J. Xie, Y. H. Shen, C. Y. Zhang, et al. Crystal growth of calcium carbonate with variousmorphologies in different amino system [J]. J. Cryst. Growth, 2005, 285: 436-443.[16] A. J. Xie, Y. H. Shen, X. Y. Li, et al. The role of Mg2+ and Mg2+/amino acid in controllingpolymorph and morphology of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 [J]. Mater. Chem. Phys., 2007, 101:87-92.[17] F. Z. Huang, Y. H. Shen, A. J. Xie, et al. Controlled de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amorphpous calcium carbonate thin films [J]. Cryst. Res. Technol., 2009, 44(8):818-822. [18] F. Z. Huang, S. K. Li, J. M. Song, et al. Complex calcium carbonate aggregates: controlledcrystallization and assembly via an additive-modified positive- microemulsion-route [J].Crystengcomm, 2012, 14 (4):1277-1282.[19] M. Lei, P.G. Li, Z.B. Sun, W.H. Tang. Effects of organic additives on the morphology ofcalcium carbonate particles in the presence of CTAB. Materials Letters ,2006, 1261-1264.[20] 肖宇鹏,赵旭,赵丽娜等. 以L-组氨酸为模板仿生合成针状纳米碳酸钙[J].2009,5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