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 格式:docx
- 大小:9.91 KB
- 文档页数:4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目标任务(一)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严重水灾、火灾,特大车祸事故、爆炸事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本预案在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挥,无条件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调动和安排。
(三)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四)设立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急救设施完善,急救人才培训,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与完善。
(五)依据国家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给予造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于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预防与应急组织(一)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小组____组长:高歧奎卫生院院长副组长:王长庆财务科长任栗红医疗组长史世标王凤分院院长成员:李秋芬杨树芳郭海英杨振英任晓平职责:1、全面领导本镇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2、负责医疗救治重大事项的决策、督查落实和指导工作。
3、负责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
4、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应急指挥中心,决定人员疏散或隔离,并依法对疫区封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室,王长庆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成员:任栗红、孙向东、任晓平办公室职责。
收集、汇总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并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负责与县突发事件应急各成员单位和各医疗机构联系;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负责落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工作组织1、医疗救治小组及医疗救护队(1)医疗救治小组组长:任栗红医疗组长成员:李秋芬史世标职责:负责全院应急医疗救治工作,负责本院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制定工作,成立医疗急救、护理、后勤保障等相关组织;负责组建现场医疗救护分队,接受领导小组的派遣;负责本院内的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的信息收集、3汇总、报告工作;负责落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篇1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师有关部门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同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相关信息。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三十团医院、疾控中心全体职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报告程序和时限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突发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突发事件监测机构报告,同时向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接到或发现突发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突发事件监测报告机构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蔓延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3、报告方式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事件后,应以最快方式报告,并及时报告书面材料。
4、报告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进程等,每一起突发事件必须做初次报告、阶段报告、总结报告。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
初次报告要求在发现和报告突发事件后6小时内完成。
初次报告必须报告的信息有:突发事件类型和特征、发生地点、时间和范围、受害人数、事件的地区分布以及已采取的相关措施等内容。
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应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
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
应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篇2为及时了解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加强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监察力度,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事故报告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学校安全工作要求》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具体要求如下:一、建立学校事故报告及处理机制。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版一、监测与信息收集1.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
在公司内部实施严格的考勤监管机制,对每位员工的缺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深入调查缺勤的具体原因。
2. 强化信息收集与沟通。
积极与属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全面收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报告机制1. 确立逐级报告制度。
各级单位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逐级报告体系,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在紧急状态下,相关领导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 严格执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
在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期间,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各部门需严格按照既定程序逐级上报信息,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
3. 明确报告责任。
在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特定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暴发等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部门必须立即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严禁任何部门或个人隐瞒、迟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迟报、谎报信息。
三、应急响应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重大和特大三个等级。
公司需结合自身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迅速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1. 一般事件:当所在地区发生一般等级的传染病疫情时,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包括实施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疫情通报;保持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但控制集体活动;加强发热病人追踪管理,采取必要的消毒和通风措施;严格执行出入管理制度。
2. 重大事件:当所在地区发生重大等级的传染病疫情时,在第三级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测量体温,配合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工作,并加强进出门管理。
3. 特大事件:当所在地区发生特大等级的传染病疫情时,在前两级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加强医学观察和消毒工作。
(二)食物中毒一旦发现公司内发生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报告相关部门;将发病员工送往医院救治;保留相关证据待查;配合调查并落实整改措施。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制定一份完善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____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的范文,以供参考。
一、事件背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发的、传染性的、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或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____年,我国面临着多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如新型传染病、大规模中毒事件等。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二、预案目标1. 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2. 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损失;3. 实施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4. 提高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应急处置能力;5.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预案内容1. 组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和指挥系统:(1)建立省、市、县三级的应急机构,明确各级应急人员的职责和协作关系。
(2)组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包括医疗救援队伍、疾病防控队伍、卫生管理队伍等。
(3)建立卫生应急处置指挥系统,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流转,实现科学决策和有序行动。
2. 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和传染源情况。
(2)完善疫情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和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加强与国际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合作,及时了解国际疫情情况,做好防控准备。
3. 实施疫情控制措施:(1)制定并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方案,如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和治疗病例等。
(2)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防控管理,如加强消毒、增加通风等。
(3)限制人员流动,如暂停大型活动、关闭学校等,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4)加强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和物资供应,确保救治能力。
4. 加强宣传教育和舆情管控:(1)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公众的卫生知识,提高卫生防控意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
为了及时、有效地保护公众健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应急处置流程。
下面是一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一、事件监测与报告监测系统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及时监测和报告各类潜在公共卫生风险。
当收到第一手信息时,要立即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将信息提交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组织应急响应一旦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在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成立各类专业小组,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卫生监测、物资保障等。
各个部门负责人要及时行动,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准备工作。
三、确定应急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确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医疗资源、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组织医疗救治、加强健康宣传教育等。
同时,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应急响应方案。
四、信息发布与回应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相关信息,包括病例报告、传染途径、预防措施等,以帮助公众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同时,要回应公众关切,解答疑问,并提供卫生保障服务。
五、疫情监测与管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与管控工作,包括病例追踪、病原学研究、病毒毒力评估等方面。
一旦发现疫情暴发或传播风险增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包括封控疫源地、隔离病例、进行疫苗接种等。
六、协调与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复杂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协调与合作。
卫生行政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流转,形成合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事后总结与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响应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
一、紧急通告的发布和广泛宣传
在发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发布紧急通告,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事件的发生情况、应对措施和求助方式,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紧急事件调查和定性
组建应急调查组,对事件的起因、传播途径和受影响范围进行深入调查和定性,及时发布调查结果,指导社会公众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资源调配和协调
调动各方资源,组建救援团队,协调各部门和机构的力量共同参与处置工作,确保应急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四、隔离和封控措施的实施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规模,立即采取隔离和封控措施,阻断事件的传播,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五、医疗救治和后续防控
加强医疗救治力量,及时救治受感染人员,建立有效的病例追踪机制,开展后续防控工作,防止事件的再次发生。
六、社会心理援助和舆情引导
开展社会心理援助工作,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及时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七、评估和总结经验
在事件处置结束后,及时开展评估和总结工作,提炼应急工作的经验教训,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预案,提升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希望能够为应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愈发频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针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制定此应急预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原则:- 紧急响应:突发事件发生时,要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快速响应,最大程度减少危害。
- 统一指挥: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确保指挥决策的科学和高效。
- 协同合作: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 信息流通:建立健全的信息流通机制,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防止谣言传播。
三、应急预案内容1. 事件防控措施:- 建立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 针对不同疫情类型,根据预警级别确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 加强对入境人员的排查,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 加强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的消毒,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
- 加强社区防控,做好居民教育和宣传,组织排查和隔离工作。
2. 应急响应流程:- 一级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卫生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应对。
- 二级响应: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如果需要升级响应级别,由卫生部门决定是否升级到二级响应,并通知有关部门。
- 三级响应:在突发事件进一步扩散蔓延,危害程度增加的情况下,升级为三级响应,并启动应急预案中的相应措施。
3. 指挥体系:- 成立指挥部和工作组,由卫生部门负责组织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与指挥部协作配合。
- 指挥部由领导小组、指挥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等组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组织架构。
- 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方案,统一决策和指挥。
4. 信息流通:- 成立信息发布团队,负责搜集、整理和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 建立信息发布渠道和平台,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 对于谣言和不实信息,要及时予以辟谣,避免社会恐慌。
公共卫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特征:1.1由于误食被细菌、毒物等污染或含有毒物的食物后,引起人体损害产生中毒症状的疾病。
1.2食物中毒可能出现的征兆:潜伏期短,大多在摄入有毒食品后半小时或___小时发病,监床症状大多相似,一般以急性胃肠炎为主。
2应急___与职责成立的食物中毒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总会计师董汉伟担任,副组长由食堂管理员和新安矿医务所长担任。
职责:1组长:接到报警后,应迅速了解事故情况,作出指示决策,下达应急抢险命令。
2副组长:根据组长下达的抢险命令,___人员开展抢险工作,并做好事故通报和事故处理工作。
3组员:根据现场抢救机构的指令,及时___物资和技术人员,投入抢险工作。
3应急处置3.1现场人员救护:1催吐:只要胃内尚有毒物存在,都应作催吐处理,催吐是排出胃内毒物的最好办法;2可用硬羽毛、匙柄、筷子、手指等搅触咽喉壁使之呕吐,同时口服清水,反复刺激呕吐,以胃内物为清水为度;3将食盐___克溶于200毫升温水中反复口服;4病情严重者在应急处理的同时急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立即停止食堂的生产活动,并于___小时内向所在地镇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通讯表:4注意事项:4.1现场抢救使用的器材:硬羽毛、匙柄、筷子、食盐___克、温水200毫升4.2食物中毒的预防:1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不食有毒、有害、过期、腐烂变质的食物。
2提高警惕,克服麻痹思想,做好食品民事行政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3掌握如下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重要环节:4禁止销、购有毒或变质食品;5防止食品变质或污染;6食品的采购、加工要有计划性,防止变质或污染;7加强食品的制、贮食用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变质或污染;8食堂和家庭应做到有计划的采购和烧煮食物,尽量不积压;9从事炊事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凡患传染病或未愈之前,不得从事炊事工作;10消灭蝇、鼠、蟑螂等传染媒介,建立必要的卫生设施和食品卫生防护设备。
11食前消灭病原体12检查食品质量,___、变质、污染的食品做到不买、不做、不吃;13饭、菜要煮熟、烧透,剩饭菜一定要回锅,烧煮后方可食用;14吃凉菜时,用开水短时烫炒,用凉开水冲洗,并加醋调味,以消灭病原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工作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概率。
(2)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设施、设备、物资等常备不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预警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各级卫生应急队伍、专家、设备、物资等迅速投入到应急处置工作中。
(3)优化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
2、建立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成立卫生应急专家组和应急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5、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流程、应急措施等内容,确保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设施、设备、物资等高效运转。
6、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卫生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卫生监管。
(2)加大对卫生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卫生法规的有效实施。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例一、背景介绍____年,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人员流动的频繁和国际间的紧密联系成为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以增强社会的应对能力,减少损失。
二、应急响应机构1.中央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3.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4.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协助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根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扩散风险,划分应急响应级别,包括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
2.疫情监测和预警: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完善数据共享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获取疫情信息和相关预警信息。
3.疫情处置措施:在疫情爆发后,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封控风险区域、隔离病患、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宣传教育等,减少疫情传播和感染风险。
4.协同互助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互助机制,加强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应急力量的调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灵活性。
5.社会参与和舆情管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增强公众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稳定社会舆论氛围。
6.医疗救治和保障:加强医疗救治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救治和关怀,提供足够的医疗物资和防护用品。
7.经济社会恢复: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帮助受到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渡过难关。
四、组织机制和工作流程1.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由中央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和协调应对工作。
2.工作流程:根据疫情的发展和阶段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流程。
3.信息报告和共享: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并共享给相关部门和机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狂犬病应急处置
1、概念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畜)共患的
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狗、狼、猫等肉食动物。
人多因被病兽
咬伤而感染。
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
2、传播途径
(1)感染动物的唾液中存在着病毒,人被携带狂犬
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
(2)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舔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处。
3、主要症状
狂犬病的潜伏期可短至一周或长至几个月甚至几年,临
床症状多出现在10-90 天之间。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
咽肌痉挛。
直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前期症状:伤口部位发麻、瘙痒、疼痛,瞬着神经走向
遍布肢体,可能会发生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狂躁型:极度兴奋,光线、声音、触摸都能引起痉挛、
惊厥。
麻痹型:表现为偏瘫或全瘫,不能说话,昏迷衰竭。
4、应急处置
(1)人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到防疫部门就医。
(2)及时用大量的肥皂水和清水清洗伤口。
(3)24 小时呢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即使打过防疫针,被咬人也要及时注射疫苗。
( 4)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接种 5 次狂犬疫苗。
(5)医生根据咬伤程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用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6)需要时对伤口进行破伤风预防和抗菌治疗。
(7)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建议不要缝合或敞开伤口。
5、预防
( 1)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加强对犬的管理,养犬要登记,要免疫。
(2)高危人群要预防,接种狂犬疫苗。
(3)尽量避免与动物密切接触,以防被咬伤、抓伤等。
(4)咬伤后,要道有医疗资质的诊所、医院处理伤口,接种疫苗。
(5)病犬要立即击毙后焚烧或掩埋,严禁剥皮吃肉。
◆流行感冒应急处置
1、概念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众多、流行过程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
冒与普通感冒不同。
2、传播途径
(1)主要随咳嗽、喷嚏及说话产生的飞沫传播。
(2)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3)病毒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直接关系。
3、主要症状
( 1)具有普通感冒的症状。
( 2)有明显的怕冷、发热甚至高烧、剧烈咳嗽、头痛、
全身肌肉酸痛等病症。
( 3)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疾病。
( 4)孕妇发生流感还可能导致胎儿死亡。
4、应急处置
(1)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流感患者外出应戴口罩。
(3)要多喝水,按时服药,脱水者要适当补液。
5、预防
(1)要注意隔离传染病源,与患者接触要戴口罩。
(2)餐具、用具、衣物等要及时消毒。
(3)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参加集会活动。
(4)搞好室内外卫生,常开窗户通风换气。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
(6)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