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规范化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18.75 MB
- 文档页数:46
蜂蛰伤53例院前急救及临床分析蜂蛰伤较为常见,本文就院前急救处理和院内临床治疗作出了浅析;对蜂蛰伤致局部及各脏器功能损害、导致死亡的原因进行了了解;同时推荐了使用治疗蜂蛰伤的几种方法。
标签:蜂蛰伤;院前急救;临床分析;推荐治疗方法蜂蛰伤是目前常见急诊之一,每年4~10月为高发期。
以乡镇农村、田间野外劳动者受伤为主。
蜂多为马蜂、黄蜂、蜜蜂为次;小儿受蜂蛰伤多为蜜蜂。
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病例53例,现将情况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1.1 均来自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及周边毗邻县乡镇;1.2 性别为:男性36例、女性17例。
1.3 年龄:60岁8例。
1.4 居住地:城镇11例、乡村42例。
1.5 受伤地点:城镇周边6例、田间野外:47例。
1.6 被蛰伤次数:1~5次39例6~10次8例>10次6例1.7 受伤部位:1.8 症状:局部红肿痛53例,荨麻疹39例,低血压5例,呼吸困难8例,恶心呕吐19例,血红蛋白尿5例,少尿5例。
1.9 入院体检:低血压5例,心率>100次17例,呼吸急促8例,意识模糊3例,皮肤瘀点瘀斑23例,下消化道岀血2例。
2 院前急救2.1 局部处理:祥细检查受伤部位有否存留蜂尾刺,有则用注射针头将其挑岀,若为密蜂蛰伤局部用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后再用碘伏消毒;若为马蜂、黄蜂蛰伤则只能用0.9%生理盐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
2.2 全身处理:立即建立进静脉通道,5%葡萄糖100ml十地塞米松5~10mg 静脉滴注(20~40滴),异丙肾上腺素25mg肌肉注射。
2.3 症状较重者:给予面罩吸氧(1~3L/分)。
心电监护,维持静脉通道送急诊观察室继续治疗。
2.4 被蛰伤部位较多且伴有全身症状(低血压、血红蛋白尿、呼吸困难、荨麻疹、恶心呕吐等)较重者,经上述处理后送住院科室继续治疗。
3 院内治疗3.1 患者入院立即抽静静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2 实验室结果3.3 继续给予抗过敏(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纠酸补充液体、电解质、护肝(还原型谷胱苷肽)、保护胃黏膜(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125~250ml静脉滴注)。
胡蜂蜇伤诊疗规范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退耕还林后,植被生长茂盛,为胡蜂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胡蜂生长更迅速,蜂蜇伤发生率随之升高。
蜂蜇伤主要发生在适宜蜂群生长繁殖的山地丘陵地区,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胡蜂隶属于昆虫纲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组,亦名马蜂、黄蜂、草蜂等。
世界上已知胡蜂种类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其中包括胡蜂亚科的剧毒杀人胡蜂黑胸胡蜂、金环胡蜂和基胡蜂等。
一、流行病学胡蜂在我国华北、西北、云贵、浙江、台湾等地山区的丛林中都有分布。
各月份均有胡蜂蜇伤病例报道,但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高峰出现在8~10月,7月和11月也较多,应加强重视。
有研究表明,胡蜂蜇伤病例呈广泛分布趋势,城乡分布中,乡镇分布较多。
男性高于女性,中年人高于其他年龄段。
二、发病机制胡蜂具备极强的攻击性,由于毒刺结构特别,刺入受害者皮肤释放毒素后可轻易拔出,因此其具备较强的生命力。
胡蜂毒囊内毒素主要包括各种胺类物质(如组胺、多巴胺等)、多肽物质(激肽、肥大细胞脱粒多肽等)以及高分子蛋白(神经毒蛋白、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及Antigen5。
胡蜂的毒液呈碱性,胡峰蜇伤人后毒囊内毒液进入人体血液中,其中抗原成分(Antigen5)迅速诱发机体发生IgE介导速发型过敏反应,而毒液中预先储备的物质(组胺及激肽等)及新合成的物质(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细胞因子IL-4、IL-13等)促进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被胡蜂蜇伤后局部伤口可出现疼痛、红肿、丘疹及红斑,或黑钉头似的坏死性病灶,严重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伴有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多系统损害,严重中毒者可死亡。
蜂毒肽具有较强的细胞毒副作用,可直接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肾皮质坏死,同时具有溶血和血管活性作用,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伤、心肌损伤、呼吸衰竭和神经系统损伤等;磷脂酶A2主要与蜂毒肽协同作用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及过敏反应。
四川省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四川省急诊医学专委会中毒与复苏学组【摘要】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蜂螫伤规范化诊治相关的指南,临床工作中存在对蜂螫伤可能导致的严重损伤早期病情评估不足及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等问题,从而影响预后。
为此,四川省急诊医学专委会特组织了中毒与复苏学组专家在对四川省内蜂螫伤发病情况及诊疗现状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蜂螫伤诊治进展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四川省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作为蜂螫伤治疗的指导。
然而蜂螫伤治疗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结合具体情况,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也将对共识内容进行不断更新。
【关键词】 蜂螫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文献标志码】 A DOI:10.7507/1002-0179.20130416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ee Sting in Sichuan Poisoning and Resuscitation Study Group of Sichuan Emergency Medicine CommitteeCorresponding author: CAO Yu, E-mail: dr.yu.cao@【Abstract】Lack of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bee stings contributes to some po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e Sichuan emergency medicine committee organized a special study group of poisoning experts to make the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ee sting in Sichuan” as a guidance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d preliminary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regarding physical examinationand assessment of disease severity. Some individual factors also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clinical evidences, this expert-based consensus statement will also be constantly updated.【Key words】 Bee sting; Diagnosis; Therapy; Expert consensus甄急救危,精细管理【通讯作者】曹钰,E-mail:dr.yu.cao@【网络出版时间】 2013-09-13 11:57【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51.1356.R.20130913. 1157.036.html 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可作为蜂螫伤治疗的指导。
蜂蛰伤的紧急救治蜂蛰伤是被蜂尾蜇伤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患者局部有红肿刺痛感,若是不能紧急救治,容易危及生命安全。
那么在发生蜂蛰伤后,医生是如何进行紧急救治的呢?一、关于蜂蛰伤蜂蛰伤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全身不适、局部红肿等,也有一些患者症状严重,表现为喉头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若不及时抢救,容易累及泌尿(以血尿、肾区压痛为主要症状)、循环(以胸痛、胸闷、心悸、紫绀为主要症状)、消化(以呕吐、肝区疼痛、黄疸、黑便、恶心为主要症状)、神经(以淡漠、头昏、烦躁等为主要症状)等多个身体系统,并且若是眼部受伤,也有角膜水肿、眶周水肿等表现。
为什么蜂毒会致毒呢?蜂种不同会导致蜂毒成分各异,但是通常含有多肽及胺类、磷脂酶A、溶血毒素等,且致毒机理包括:(1)对细胞信号传导产生影响;(2)致神经内毒素作用;(3)降低大动脉血管压;(4)抑制腺体、神经突触以及肾脏等;(5)诱导细胞凋亡;(6)血管内溶血;(7)引起过敏反应;(8)肌溶解。
因此,蜂毒可以对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具体而言:(1)对血液系统:蜂毒具有强溶血作用,可以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蜂毒能够提升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诱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对消化系统:在消化系统方面,目前临床主要认为蜂毒会造成肝脏损伤,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一些学者认为蜂毒会提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水平,从而引起急性肝衰竭;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蜂毒会沉积于肝小叶静脉回流中央区,从而造成肝脏损伤;(3)对泌尿系统:蜂毒除却影响血液系统与消化系统外,还会引起泌尿系统损伤;(4)对过敏反应:被蜂毒蜇伤的患者还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且部分患者可因过敏反应而死亡,此种反应属于1型变态反应,能够产生IgE,当再次被蜇,可造成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此外,蜂毒也可影响细胞信号传导,改变细胞因子水平。
二、如何紧急救治蜂蛰伤患者?(一)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是临床紧急救治蜂蛰伤患者主要方法,医生通过用胶布、针等工具将残留蜂刺清除,之后外敷液体,可以减轻蜂毒作用,例如若是黄蜂蜇伤,考虑到此类蜂毒属于碱性,所以通常会局部敷食醋,若是黄蜂以外的蜂蜇伤,宜外敷肥皂水或是碳酸氢钠溶液。
某某市医院胡蜂蛰伤诊疗规范一、疾病诊断:1、有明确胡蜂蛰伤史。
2、一般症状: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
3、全身症状:轻症者见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荨麻疹;呕吐、腹痛、腹泻;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重症者表现为烦躁、嗜睡、全身水肿、昏迷;少尿、溶血、急性肾功衰竭;过敏休克、心肌炎、肝炎。
二、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肾功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尿淀粉酶、感染四项、心电图、凝血功能;重症患者急查动脉血气分析。
三、危重患者监护内容:心率、血压、呼吸、指脉氧、意识状态、尿量(准确记录6小时尿量)、尿色;对烦躁不安、喉头水肿、休克、溶血及蜇伤后继发外伤、应激性溃疡、少尿者等应高度警觉。
对尿量少于0.5ml/kg/h,大于6小时,及出现酱油色尿者应立即血液净化干预。
四、一般治疗措施:1、急诊局部处理:淡醋清洗伤口,拔出毒刺,切勿挤压伤口,外敷季德胜蛇药片(清水调糊状);鲜马苋或鲜夏枯草捣烂敷在患处;止痛消肿:2%利多卡因在蜇伤近端或周围皮下注射。
2、患者吸氧、重症绝对卧床;3、抗过敏治疗:每日氢化考的松200mg静脉点滴(用3-5天), 严重过敏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及葡萄糖酸钙静脉点滴.4、早期大量补液,碱化尿液、营养心肌、保肝、抑酸、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5、出现呼吸衰竭尽早呼吸支持治疗;五、早期血液净化指征(具备其一):1、重度溶血:肉眼见酱油色尿液并尿检为大量破碎红细胞;2、急性肾损伤:排除肾前及肾后性因素,患者受蛰伤后尿量少于0.5ml/kg/h,大于6小时,建议接受血液净化治疗;3、已符合急性肾衰诊断标准,且已排除肾前及肾后性因素。
六、血液净化方式选择:溶血合并急性肾损伤选择血液透析加灌流序贯治疗,后期以透析治疗为主,脱离透析参照急性肾衰标准。
建议早期接受CRRT治疗。
七、出院患者标准及回访:患者症状好转,每日尿量达到1500—2000ml,各项化验指标正常,即达到出院标准。
胡蜂蜇伤诊疗手册(试用)一、胡蜂蜇伤的机理胡蜂(Vespoidea)属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组。
亦名马蜂、黄蜂、草蜂等,目前全世界已知约5000多种。
我省秦巴山区生长的主要为金环胡峰(又名大胡峰、黄边胡峰、黑盾胡蜂、基胡蜂)等。
胡蜂所产毒素中包括全蜂毒及其肽类组分(如组胺、激肽、肥大细胞脱粒多肽、神经毒蛋白、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等多种成分)。
被胡蜂蜇伤后局部伤口可出现疼痛、红肿、丘疹及红斑,或黑钉头似的坏死性病灶,可出现伴有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多系统的损害,严重中毒者可死亡。
二、胡蜂蜇伤临床表现(一)蜇伤部位的表现:蜇伤后出现疼痛、肿胀,12-48小时加重,波及范围扩大,可溃破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面。
(二)过敏反应:出现在蜇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表现为迅速扩大的风团样皮疹、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
若发生过敏性休克,很难有机会抢救,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三)溶血:尿呈茶色到酱油色,伴有腰痛、肾功能改变,后期可表现不同程度贫血。
(四)肾脏损伤:可因毒素直接作用于肾小管或因急性溶血造成,表现为全身水肿、少尿、肾功能改变。
(五)肝损伤:多因毒素对肝细胞的直接作用,或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肝细胞坏死,表现为肝损伤相关的血清酶升高。
(六)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影响:也因毒素直接作用所致,但不同毒素所致的改变不同。
三、胡蜂蜇伤诊断(一)临床病例诊断1、在胡蜂活动地区;2、7-10月胡蜂活动活跃期;3、有1天内被胡蜂蜇伤的病史;4、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5、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进行严重程度分级;(二)临床分类1、轻度胡蜂蜇伤(1)蜂蜇伤皮肤损害≤10处;(2)无明显皮肤红肿及荨麻疹等改变;(3)无其他全身不适症状;(4)血、尿常规连续3天监测无异常。
2、中度胡蜂蜇伤(1)蜂蜇伤皮肤损害>10处;(2)具有以下临床表现之一: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疼痛剧烈、流泪、红肿,甚至发生角膜溃疡;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有荨麻疹;或有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昆虫螫伤昆虫种类很多,人被螫伤后,症状明显、痛苦较大的有娱蚣、蜂、蝎等。
一般仅有红、肿、热、痛、痒等症状,严重者有全身反应,在治疗上均可用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涂。
娱蚣螫伤【诊断】螫伤处有一红色瘀点,周围红肿,自觉热、痒、剧痛。
重者可有恶心、呕吐、头晕、浑身麻木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法】1.伤口立即用肥皂水、3%氨水,5%〜10%苏打水擦洗、冷敷。
2.甘草、雄黄各等份,研末,菜油调敷患处。
3.鲜芋芳、鲜鱼腥草、鲜扁豆叶、鲜嫩桑叶,任选1种,捣烂敷患处。
蜂螫伤【诊断】螫伤处有红色瘀点,周围起红斑样丘疹,重则一片潮红肿胀,或有水疱,瘙痒,剧痛,亦可有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治疗方法】1.尽可能取出蜂刺。
4.蜜蜂毒液多为酸性,用肥皂水、苏打水洗伤口、冷敷。
黄蜂毒液为碱性,用醋洗伤口、冷敷。
5.鲜佛甲草、马齿览、夏枯草、野菊花叶,洗净,切碎,捣烂,敷伤口。
亦可用鲜蒲公英茎折断后的乳白色的汁涂搽患处。
6.对黄蜂螫伤后发生过敏性休克者,应给以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蝎螫伤【诊断】蝎螫伤人体,因其产生溶血毒素及神经毒素,可引起严重反应。
溶血毒素:螫伤部位,皮肤大片红肿、瘀斑,灼热、剧痛,严重者可产生坏疽。
神经毒素:局部肿痛,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流涎、流泪、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寒战、高热、心悸、出汗、抽搐、肺水肿、呼吸麻痹等。
【治疗方法】1.螫伤后立即在伤口上方缚止血带,并用拔火罐、吸奶器吸拔毒液,必要时切开伤口挤吸毒液。
2.明研粉以醋调敷伤口,或雄黄、枯矶粉末用茶水调敷伤口。
临时止痛,用0.5%~l%普鲁卡因封闭。
3.毒性反应严重的,按毒蛇咬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