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针灸
- 格式:ppt
- 大小:500.50 KB
- 文档页数:71
部、浮络、孙络、络脉、何经筋、何经络、何脏何腑⋯(神经分布情况细节)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位的特异性.治好病对病⼈很关键,为什么治好了对医者很关键!我们是否常常由于同样的⽅法、同样的病⼈⽽效果却不同⽽让我们困惑? 或者困扰于对不抱太⼤希望的普通操作/熊孩⼦操作/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操作/试试看的操作等能产⽣意想不到的疗效.这就是基础科研的重要!说⼩⽩⿏没⽤不如多搞临床是⽚⾯的.⼩⽩⿏的研究结果、发现就会使临床现象群疑冰释,反过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马秋富教授等团队的研究成果,或许不是针刺抗炎的全部内容,但却是针刺研究的⼀个⾥程碑性的⼤事件----终于将针刺抗炎精确到了神经元的⽔平!针刺研究会因此⼤发展,⼀些新的针刺思路、器械被研发!这个是很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针刺抗炎,有效,但之前实质不明,所以临床上会出现重复困难、理论很丰满、疗效很⾻感的的尴尬!现在实质之⼀(可能是)搞清了,则以后就可按图索骥百发百中、实现精准针灸!经络实质,困惑了⼏代⼈!神经元⽔平的抗炎效⽤的发现,相信对经络实质的研究也会产⽣影响.我们认为,完全解开NS之谜、完全解开NS和内分泌、免疫系统关系之谜、完全解开各种软组织、⾎管等和针刺关系之谜,就可以解开经络实质.附4-1马秋富教授在Nature, Cell和,Science上发表过的⽂章,共6篇M:马秋富,N:Nature,S:Science,T:Total,-:负⾯科学2004 年 12 ⽉ 24 ⽇;306(5705):2255-7。
doi:10.1126/science.1104935。
通过直接基因组规模的 TF 表达分析揭⽰⼩⿏⼤脑组织PMID:15618518 DOI:10.1126/science.1104935摘要在发育中的⼤脑中,转录因⼦ (TF) 指导着各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成。
我们在⼩⿏基因组中鉴定了 1445 个推定的 TF。
我们使⽤原位杂交来绘制超过 1000 个这些 TF 和 TF 调节基因在发育⼩⿏⼤脑中的表达。
中医知识:针灸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起源于远古、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宋、成熟于明代而衰落于清季的针灸法,一直是中国历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
一直在中国流行,现在已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针灸疗法于公元6世纪东渡日本,古代日本民间应用灸疗法预防保健、延年益寿一直是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一般人中,普遍施行养生灸,在日本,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必须灸治4次:十七、八岁时灸风门,据说是预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是万病之首;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意在增强生殖能力;三、四十岁,则灸足三里,认为可以促进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寿命;到了老年,为了防止视力衰退,一般多采取与足三里兼灸曲池,灸曲池目的在于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前夕。
实际上,采用灸疗法防病保健,在近现代仍然得到重视。
针灸疗法于公元十七世纪传入西方。
法国医师拉兰是拿破仑军中的外科主任,在行军作战过程中,他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灸法。
他用艾灸治疗麻痹、破伤风、眼疾、关节病、脊椎损伤等。
特别是骨科疾病。
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使灸疗在欧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
中医针灸之起源古代针砭针灸具有悠久的历史。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疼痛被减轻的现象。
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
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
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们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
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砭而刺之"由此而来。
战国至西汉时期,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金属针得到了推广。
金属针逐渐代替了砭石,从而扩大了针刺的实用范围,加快了针灸的发展进程。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出访俄罗斯、匈牙利、波兰传统医药考察报告为配合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加强我省传统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借鉴国外传统医药立法及规范化管理的先进经验,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经省卫生厅党组研究同意并报请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政府外事侨办公室批准,2011年8月9日,由省卫生厅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为团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处处长陈栋材为领队,临澧县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乔玉山为秘书,湘潭市中医院院长朱继武,醴陵市中医院院长巫绍中、沅陵县中医院院长张良圣为成员的6人出国考察团赴俄罗斯、匈牙利、波兰就传统医药管理体制,研发等进行为期12天的专题学习和考察。
先后到俄罗斯圣比得堡第20医院,波兰华沙中央医院和匈牙利索拉克市医院。
学习考察过程中,医院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本国医药管理体制的模式和在传统医药引进、推广应用和研发方面取得的新理论、新研究、新发展,特别是针灸在内科、妇产科、麻醉及针灸戒断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效果甚佳,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针灸疗效机理研究得到了可行性的发展,另外在中草药研究上有着现代化管理,温室中模拟植物产地的生态环境,选用民间常用中草药进行现代药学分析,发掘有效药品研究有新的突破。
通过学习考察,提示我国应及早立法保障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长期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继续坚持中医药大国的优势地位。
同时,我省要创建全国中医药发展强省,就要保持我省中医药的特有优势,自强自力,与时俱进,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切实提高临床疗效,提升中医药对现代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现将学习、考察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俄罗斯学习考察基本内容(一)主要学习考察了该国圣比得堡第20医院,该院有职工800多人,床位400张,属于公费医院。
日均住院病人120人,手术病人费用为每人次1800元。
全年收住院病人1万多人,病人的费用由国家全包,总费用及次均费用都不受限制,实行分级管理,层级转诊制度,服务对象为本地4万多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摘要针灸疗法在国际上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对“WebofScience”和“Medline”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显示:40年来,国际针灸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一次在1972~1974年,一次在1998年。
国外的针灸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即针灸疗法在其施治的各种病症的有效性确认。
近年来,国外的针灸研究开始注重方法学,如双盲和随机对照试验等。
针灸技术的标准化是另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文化的差别,经络研究在国外进行得不多。
针灸与经络研究的手段急需现代化。
[主题词] 数据库,文献型;针灸研究;经络研究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1]。
公元6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6世纪传入欧洲[2]。
针灸疗法在现代西方的盛行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关系密切[3,4]。
近年来,在国际上针灸被作为现代主流医学(西医)治疗的辅助手段而广为应用,对其科学基础的研究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从中医角度来看,经络学说是针灸的理论基础,所以经络研究与针灸研究密切相关。
本文从检索WebofScience(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 Expanded1970~1999,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1970~1999和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A&HCI1975~1999),Medline和IndexMedicus等数据库中摘录的论文入手,对40年来国外针灸与经络研究作一肤浅解析。
1 现代针灸和经络研究文献的数据库检索“Acupuncture”作为关键词,可用来检索涉及针灸的研究论文。
但“Meridian”译意不限于“经络”,故在数据库中以“Meridian”检索来评判经络的研究论文可信度不高。
以“Acupuncture”和“Meridian”两个关键词进行联合检索,结果则基本上为涉及经络的研究论文。
1960~1969的10年内,IndexMedicus库中共收录有关“Acupuncture”的论文35篇。
国外针灸就业现状分析报告报告标题:国外针灸就业现状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国外针灸就业的现状,重点探讨国外针灸师的人员构成、就业机会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外针灸行业正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国外的针灸师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法律法规限制、文化差异等问题。
然而,这个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针灸师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一、人员构成国外针灸行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业者。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针灸师的人员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本地针灸师:这些针灸师是在国外本地接受针灸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的人员。
他们通常具有与本地市场需求和文化背景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国外留学生:有很多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选择在国外学习针灸。
他们在国外接受专业培训,获得相关学位后,往往选择留在当地就业或回国发展。
3. 国际交流人员:来自其他国家的针灸师也会到国外参观学习或工作交流。
这些国际交流人员的到来丰富了国外针灸行业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
二、就业机会国外针灸行业的就业机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践:在医疗机构、诊所等地开展针灸实践,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服务。
这是最主要的就业方式,也是针灸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
2. 教育培训:国外的一些大学和培训机构会开设针灸相关的课程,招聘针灸师充当教学人员。
这种就业机会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收入,还有助于针灸师的继续学习和分享经验。
3. 私人诊所:一些针灸师选择在私人诊所中开展针灸实践。
这种方式相对自由灵活,同时也需要自己开拓客户资源和经营运营能力。
三、发展趋势国外针灸行业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 受重视程度提升:随着人们对中医和综合医疗的认可度提高,国外针灸行业正逐渐得到重视和接受。
政府和医疗机构对针灸的推广和普及力度也在增加。
2. 法规完善和制度建设:国外各国对针灸行业的规范和监管越来越严格,法规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国外针刺临床研究进展标签:针刺;国外;临床研究;综述近年来,针刺由于其治疗范围广、安全、效果快和简便、经济等优点而越来越被国外医学界所认可并接受,尤其是在治疗痛证、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和缓解癌症患者放、化疗后不良反应,以及调节内分泌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笔者现就近3年来国外针刺临床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临床研究1.1 疼痛性疾病1.1.1 骨关节病Cherkin DC等[1]将638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4组:个性化针刺组、标准化针刺组、模拟针刺组、常规护理组。
经过7周的治疗,Roland-Morris失能问卷(RDQ)显示,个性化针刺组、标准化针刺组、模拟针刺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相对于治疗前提高了4.4、4.5、4.4、2.1分,与普通护理组相比,不同类型的针刺治疗均可有效地缓解腰部不适症状。
Chan DK等[2]选取了60例慢性颈项痛患者,在同时接受规范化颈项运动的同时,分别接受电针刺激和非穴针刺,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疼痛调查问卷显示,电针组与非穴组疼痛缓解高于50%的患者分别占38.9%和8.3%,电针组缓解颈项痛的效果明显优于非穴组。
Ahsin S等[3]对40例患有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单盲对照试验,将患者随机分入电针组和非穴针刺组,经过10 d的治疗观察发现,电针组患者与非穴针刺组患者相比,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血浆皮质醇显著下降,同时,患者的膝骨关节痛明显缓解。
Bernateck M等[4]对4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与自我暗示组相比,耳穴电针治疗6周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下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显著增加。
1.1.2 头痛近年来,国外对于头痛的研究主要倾向于治疗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
Facco E等[5]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1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4组:①传统针刺组(true acupuncture,TA组),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并用传统针刺治疗;②真穴假刺组(ritualized mock acupuncture,RMA组),真穴假刺加利扎曲普坦治疗,诊断及取穴同TA组;③固定取穴针刺组(standard mock acupuncture,SMA组),仅用西医诊断,不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选取头维、悬颅、风池、大椎、列缺等穴,刺法同RMA组并加利扎曲普坦治疗;④利扎曲普坦组(Rizatriptan,R组),只用利扎曲普坦治疗。
国外SCI研究针刺的两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特点分析及评价项燕;李瑞【摘要】Objective :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know the current state of foreign acupuncture through literatures collected by SCI, including methords they us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we could provide domestic research workers with meaning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cupuncture research. Methods :In Web of Science and PubMed database,taking "trials and acupuncture" , "RCT and acupuncture" as title, we finally got 1581 literature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Periodicals.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CTs involved in the literatures and assess on them. Results Explanato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used in most literatures. But the result of this kind of RCTs presented poor acupuncture outcome,with a view that acupuncture was not superior to sham acupuncture. While more and more western researchers affirmed that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more suitable for acupuncture with complex interventions as its feature. The poor outcome that acupuncture was not superior to sham acupuncture had been the result of most SCI clinical studies. While the using of technique of fMRI which presents different mechanisms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sham acupuncture was a new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trials protocol, which without any doubt was good news for those promoters.Conclus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foreign technicians do not really understand acupuncture with" smoothing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and adjusting qi and blood" as its main effect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why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SCI clinical trials is not ideal. For the internal researches, we suggest that ensuring wheth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or the comparison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other therapi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future studies. So the most appropriate trial protocol 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study is available.%目的:为了解国外SCI针刺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国内针灸学术界及时掌握国际上高水准的针刺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两大数据库近5年来以“trials and acupuncture”、“RCT and acupuncture”为标题的所有被SCI收录的论文共1581篇,对其内容进行提取并分析试验设计特点和试验质量.结果:国外SCI大部分临床试验采用的是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然其对于解释针刺组疗效优于假针对照组疗效并不理想,也不利国外针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而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在方法学上更适合于复杂干预的针刺临床研究.对于国外SCI的针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疗效与假针疗效无差异.结论: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国外针刺临床研究中操作者未得针刺“通经络、调气血”之真义才是导致临床研究中针刺疗效不显著的根本原因所在.对于国内研究者来说,今后在选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时,应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无论是选择哪种研究方法,ERCT还是PRCT作为设计方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的作用机制或针刺特异性还是研究针刺与其他疗法的疗效对比,从而选择最恰当的研究方案.【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2(028)009【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SCI;针灸;随机对照试验【作者】项燕;李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0针刺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资助的针灸临床研究内容与特点摘要:近年来,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对不少针灸临床研究进行了资助。
在所资助的60项针灸临床研究中,美国本土的研究有39项,加拿大2项,欧洲7项,中东4项,东南亚8项,中国大陆的复旦大学有2项。
有些与手术后或化疗后的病症有关,如幻肢痛,结肠切除术后、化疗后的慢性疲乏、防止放疗后的口腔干燥,减轻手术后的伤口疼,减轻放疗或化疗后的恶心呕吐,减轻手术后的肠梗阻等;有些与疼痛有关,如关节炎、癌症、手术后的疼痛管理等;有与心理精神疾病相关的,如儿童的孤独症,成人的药物滥用等;也有与妇女疾病有关的,如痛经、非周期性乳腺疼痛、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延迟、生产后会阴修补术引起的疼痛、乳腺炎、妇女更年期以及乳腺癌后的潮热等都纳入了针灸临床研究的范围。
与早期只注重于疼痛管理或癌症后的胃肠道反应相比,这些研究项目更深入更广泛。
NIH资助的针灸临床研究有以下特点:①规模较小。
国内的许多针灸临床往往规模较美国的研究要大。
但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的临床研究参与的病例数就超过了国内一些临床研究项目。
②设计严谨。
由于NIH的针灸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针灸疗法,在研究的报告中很少提及所用穴位或穴位配合。
但大部分的研究都会在纳入或排除标准中注明受试者没有接触过针灸,因为往往在安慰组或假针灸组里,采用假刺或仅仅浅刺,受试者不可能有类似针灸得气的感觉。
NIH研究设计的一个优点是随访周期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③立题新颖。
总的来讲,NIH的针灸临床研究项目肯定没有国内的多和广,但它所涉及的领域,有些在国内还是空白。
④实用性强。
西方人往往是在常规或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会想到使用针灸的,在许多疾病如疼痛、癌症、艾滋病、糖尿病或吸毒(药物滥用),会求助于替代医学中的针灸疗法。
因而,NIH只会选择那些实用性很强,能切实帮助解决问题的研究进行资助。
中医针灸海外发展现状
在海外,中医针灸的发展现状十分广泛。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中医针灸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在亚洲地区,中医针灸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直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是中医针灸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医药市场和最完善的中医针灸治疗体系。
日本和韩国则是中医针灸的重要传播者,通过吸收和融合中医针灸的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针灸和韩国针灸体系。
在北美地区,中医针灸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美国是目前中医针灸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经建立了中医针灸学院和相关的认证体系。
许多美国人也通过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来改善健康状况。
在加拿大,中医针灸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政府和医疗机构也积极推动中医针灸的发展和应用。
在欧洲地区,中医针灸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
英国是欧洲中医针灸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中医针灸行业组织和监管体系。
在法国和德国,中医针灸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应用,但相对较少。
除了亚洲、北美和欧洲,中医针灸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
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医针灸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来改善健康问题。
同时,一些中医针灸医生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推动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前景广阔。
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一样,但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医针灸的认识不断提升,相信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国外常用的替代医学文章发布者:冀景玲来源:中国寻医问药网收藏本文中国人常把医学简单分为中医和西医,这种区分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把中医翻译成英语后,就引起了一些麻烦。
中医二字一经翻译就成了中国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但西医也是西方的传统医学啊!西方医学著作有时也将西医写成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
在中西医作比较时。
聪明的西方人常采用的名词则是conventional medicine(常规医学)、ordinary medicine(普通医学)、current medicine(现行医学),或mainstream medicine (主流医学);而把中医学作为非主流医学、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或补充医学(complement medicine)、非常规医学。
在西方出版的大量有关替代医学的著作中,替代疗法往往有数十种不等,不同的著作选择也不尽相同,但占最要位置的当属针灸学,很少把中药单列其中。
因为本草疗法(phytotherapy、phitotherapy或fitotherapy)也是替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不限于中草药,而较为突出的又常常是印度草药疗法(Ayurveda)。
西方国家对医生(doctor)职业要来很严,对从事替代疗法(虽然承认它是医学的组成部分)的人一般不称为doctor,而常采用的词是实践者(practitioner),或者是在……疗法的单词加后缀“-er”或“-ist”:如针灸医生只能称为针灸师(acupuncturist),顺势疗法医生只能称为homeopath、homoeopathist或homeopathic practitioner。
西方人对“药”(drug)的定义也是很明确的,替代医学中的制剂一般不允许使用此字,即使在药店出售也是非处方形式,其常用的名词是“agent”,而草药的称谓则只是用“herb”。
中医针灸的国际化和标准化本学期通过中医针灸国际化概要选修课的学习,我开始对针灸的国际化与标准化有所了解。
我国针灸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原始经验积累阶段,这是从史前时期到西周时期;二是理论体系形成段,这是从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开始的;到了公元7世纪的唐朝进入第三段,针灸成为专门的学科;20世纪下半叶以来,是第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点是针灸国际化和现代化。
目录1前言42针灸的国际化43针灸的标准化51前言针灸学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传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
《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著作彰显着针灸学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发展中医事业,使针灸学得到了新的提高,并开始注重针灸的国际化发展。
由于针灸的神奇疗效,在距今1500年前中国针灸就传入临近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二战以后,针灸不仅在亚洲,而且开始向欧美和其他大洲发展,真正出现了国际化的热潮。
现在世界上开展针灸医疗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0多个,针灸医学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一部分。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采用针灸治病,北极圈中也有中国人开的针灸诊所,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
今后针灸发展的趋势不是国家和地区的增加,而是在已经有了针灸的国家和地区内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水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接受更多、更好的针灸医疗服务。
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发展较好,如越南有2万多人从事针灸,地位较高。
日本有针灸执照者相当多,但不一定都开业,只是作为主业的补充,针灸师、针灸按摩师、针灸正骨师合计不下10万人。
在亚洲以外,针灸发展有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与国内的想法不太一样。
过去我们认为,针灸“简便验廉”的特点决定了经济不发达国家容易接受。
但情况却不是这样,针灸最容易被接受的还是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如非洲,虽然也有针灸,但发展并不理想。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
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而兴起。
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 12亿美元,同比增长6. 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岀口的主要市场。
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
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岀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
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 4. 86亿美元,占岀口总额的68. 19%,同比增长5. 71%;对北美出口 1. 05亿美元,同比增长3. 64%:对欧洲岀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 58%:对非洲岀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 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 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 1. 72%。
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四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
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岀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
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
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政府对含汞、铅、碎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
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四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
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
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