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成都数字智慧城管建设方案汇报共3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31
第1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1.1本期建设目标和规模一、建设目标以XX市党政办公网现有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为基础,按照“联网协同、分级管控、资源共享、统一平台”原则,升级数字化运行平台,拓展信息系统功能,整合监控资源,完善信息转送终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公安城管城市执法提供可视化、扁平化的指挥监督平台,打造XX街道办城市执法信息化标杆示范点,并逐步铺开信息化建设,形成XX城市执法改革的新亮点。
通过完成XX片区已建的监控摄像头的联网,并将其同街道内其他部门的监控视频源一同接入党政办公网视频管理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在街道、社区、城管、安全等多部门间的协同共享,将有效提升辖区内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治安综合管理水平。
二、建设规模1.微信平台升级优化;2.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升级扩容;3.XX片区城市管理信息监控系统升级优化;4.XX片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5.数字化城管与公安警综平台对接。
1.2标准规范建设1.2.1基本思路和原则1、统筹规划,借鉴经验为确保其建设的有序性,少走弯路,必须做好统筹规划。
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标准为基础,制定平台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国内外标准化成果,借鉴电子政务成功的标准规范工作经验,形成并不断完善与平台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标准规范体系。
2、突出应用,抓住关键重点研究解决系统建设所需的业务和应用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集中力量抓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业务流程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相关项目;3、急用先上,循序渐进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标准研究和开发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已有成果,结合实际业务,把握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的统一,包括“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直至行业规范;4、上下兼容,协调发展标准规范工作必须在充分考虑利用和整合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发改委、电子政务相关最新的标准化研究成果,以最小的代价保证系统建设的总体协调发展。
5、保护现有投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系统;已有数据的利用和保护;现有工作人员知识的利用1.2.2需遵循的标准规范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GB 17859-1999)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 9813-2000)4.《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5.《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6.《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用的普通电缆线路》(ISO/IEC11801-2002)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8.《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 16260-2006)9.《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1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1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12.《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13.《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1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15.《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16.工信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关于150MHz 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2009]666号17.公安部《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规范》(GA/T1056-2013)18.公安部《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GA/T1057-2013)19.公安部《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呼叫控制层技术规范》(GA/T1058-2013)20.公安部《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规范》(GA/T1059-2013)公安部《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2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B46/T258-2013)1.3应用系统建设1.3.1微信平台升级优化1.3.1.1系统概述近段时间以来,可以看出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新社交媒介,正对社会舆论格局产生新的效应,舆论作用力日趋彰显。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智慧城管板块)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 整体概述 (3)1.2 建设背景 (4)1.3 建设内容 (5)1.4 建设依据 (5)1.5 建设原则 (7)第二章需求分析 (9)2.1 业务现状分析 (9)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10)第三章总体设计 (12)3.1 设计思路 (12)3.2 总体架构 (13)第四章资源需求 (14)4.1 政务需求 (14)4.2 计算需求 (14)4.3 硬件需求 (15)第五章建设方案 (16)5.1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16)5.2 城市治理系统 (17)5.3 可视化分析系统 (26)5.4 公众服务系统 (28)5.5 智慧摊位系统 (29)5.6 智慧垃圾桶 (35)5.7 智慧井盖 (36)5.8 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36)5.9 统一消息管理系统 (44)第六章效益分析 (51)6.1 经济效益 (51)6.2 社会效益 (51)附件 (53)附件1:软件功能点清单 (53)附件2:硬件工程量清单 (57)附件3:摊群点规划布置图 (59)第一章项目概述1.1整体概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设成本投资估算总额约为人民币XX亿元(具体以项目施工图纸预算为准),本项目根据XX区实际现状,采用自顶向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总体结构规划设计,通过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板块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板块相互支撑,最终实现XX市XX区全域智慧化的目标,从而促进XX区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及城乡基础设施服务品质的提升。
新型基础设施按照“1+1+3+3x”的总体结构完成XX区城市大脑体系建设;“1”指涵盖XX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领域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APP;“1”指为XX区整体服务的城市大脑(含数据中心及中枢系统);“3”指三个二级中枢系统(行政管理中枢系统、社会治理中枢系统、产业赋能中枢系统)与三个物理中心(行政指挥中心、运营维护中心、城市展示中心);“3X”指行政管理中枢系统下的四个智慧应用模块、社会治理中枢系统下的二十九个智慧应用模块、产业赋能中枢系统下的十个智慧应用模块,从而促进XX 市XX区数字化产业的发展。
目录1 2背景 (3)智慧城管发展现状 (4)2.12.22.32.4数字城管发展趋势 (4)从分批试点到全面推广 (4)从“数字城管”到“全民城管” (4)从“全民城管”到“智慧城管” (5)3 4建设目标及框架 (6)建设内容 (7)4.1市民互动平台 (8)4.1.14.1.24.1.3实现目的 (8)关键技术 (17)建设周期 (18)4.2特种车辆管理系统 (18)4.2.14.2.24.2.3实现目的 (18)关键技术 (21)建设周期 (21)4.3户外广告监管系统 (22)4.3.14.3.24.3.3实现目的 (22)关键技术 (23)建设周期 (23)4.4二次供水监测 (23)4.4.14.4.24.4.34.4.4实现目的 (23)关键技术 (24)经费预算 (25)建设周期 (25)4.5自来水漏失率检测 (25)4.5.14.5.24.5.3实现目的 (25)关键技术 (26)建设周期 (27)4.6暴雨排水监控 (27)4.6.14.6.24.6.3实现目的 (27)关键技术 (29)建设周期 (31)4.7名贵树木监控 (31)4.7.14.7.24.7.3实现目的 (31)关键技术 (33)建设周期 (34)4.8视频监控预警分析系统 (34)4.8.14.8.24.8.3实现目的 (34)关键技术 (35)建设周期 (35)4.9城市路灯智能管理系统 (35)4.9.1 4.9.2 4.9.3实现目的 (35)关键技术 (38)建设周期 (38)4.10无线井盖管理 (38)4.10.1 4.10.2 4.10.3实现目的 (38)关键技术 (40)建设周期 (41)4.11资源管理平台 (41)4.11.1 4.11.2 4.11.3 4.11.4网格管理 (41)基础信息管理 (42)人员管理 (42)其他资源管理 (42)4.12 4.13决策支持平台 (42)运维管理平台 (45)4.13.14.13.24.13.34.13.44.13.5安全管理 (46)网络设备管理 (47)应用管理 (48)服务器性能管理 (49)软件系统管理 (51)4.14数据中心 (51)4.14.1 4.14.2 4.14.3 4.14.4 4.14.5 4.14.6数据资源中心 (51)数据内容分析 (52)数据采集 (56)数据资源整合方案 (56)数据共享与交换 (57)数据统计与分析 (60)5实施规划 (63)5.1 5.2阶段划分 (63)建设周期 (64)6 7运营分析 (65)系统建设合理化建议 (66)7.17.27.37.47.57.67.7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66)打好基础,稳步推进 (67)加强管理,标准先行 (68)基于SOA 架构进行系统集成 (68)构建统一的存储平台 (69)结合人工采集与数据交换,实现统一的数据资源 (69)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与GIS/GPS 技术,拓展终端应用管理 (70)8典型案例 (70)8.1 8.2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城管综合执法信息化完善项目 (70)成都市生活垃圾清运数字化管理系统 (72)1 背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城镇化的发展异常迅猛。
智慧城管系统建设方案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社会管理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再创新,它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形成以市民为中心、城市社会为舞台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将以人为本的价值实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城市管理者、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实现城市管理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一、智慧城管系统开发的价值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实现定位一张图。
基于GIS地图,做到人员精准定位、数据精确采集,实现工单、人员、车辆、视频等可视化管理,即通过指挥中心平台,可便捷地查询工单详情、人员分布、巡查路线、执法车辆轨迹等,并支持一健反查工作量和视频点位在线调取等功能。
2、实现监控全天候。
建立全区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整合1200多路视频线路,并在城市管理重点、难点地区合理布点扫除盲区、死角,进一步织密监控网络,开发实景查看、影像捕捉、录像追踪等功能,逐步形成路面督查、空中巡查双重模式,基本实现姑苏区市容市貌24小时全天候监控。
3、实现指挥集群化。
建设“智慧城管”PDT系统,实现数字电台集群功能,下含网管调度、录音等子系统,通过建设解放新村、火车站等三个基站,信号可覆盖全区范围98%以上,并外延3~5公里,重点地区信号良好,语音清晰,将适用于重大保障、应急指挥等。
4、实现管理多维度。
按照市、区、街道三级平台要求,建立“信息接收—工单建立—工单派遣—工单处置—反馈结果—核查结案—综合考核”等闭环式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
依托智能分析系统,实现自动检测和报警,采集到的现场图片会以事件形式自动形成工单,经审核后下派处理,达到“早发现、快处理、高效率、零错误”的管理维度。
智慧城管工程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智慧城管工程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从而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智慧城管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城管工程的概念智慧城管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工程,其核心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
智慧城管工程的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城市管理系统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升级、市民服务的智能化提升等方面。
三、智慧城管工程的建设目标1.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通过智慧城管工程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通过智慧城管工程建设,建立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改善城市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精细化程度,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3. 优化城市环境。
通过智慧城管工程建设,实现城市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和舒适度,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4. 提升市民服务水平。
通过智慧城管工程建设,实现城市服务的智能化提升,提高市民服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四、智慧城管工程的建设内容1. 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智慧路灯、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电网等,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2. 城市管理系统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升级。
包括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城市安全监控系统等,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系统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升级,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市民服务的智能化提升。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智慧城管项目的设计目标是建设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四位一体的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
具体情况如下:1.移动终端需求分析信息采集员需要配备具有通话、短信、拍照、录音、手写、GPS、GIS等多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
2.车载终端设备需求分析车辆GPS定位监控子系统可以实现对城管执法、作业等车辆的现有位置及历史位置追踪,显示车辆的移动轨迹。
通过车载GPS定位技术,可以实时获得车辆位置信息。
同时,指挥中心可以通过文字或车载电话实现对城管车辆的文字或语音调度,城管执法人员可以通过车载终端对调度指令进行回复,实现指挥中心与城管车辆间的信息交互,保证了调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视频监控的需求分析针对无照经营、流动、不固定非法商贩的管理,需在管辖区域内的重点部位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的图像监控。
同时应为城管的执法车辆配备移动的视频监控系统,指挥中心可以通过GPS来监控和管理的执法车的位置,通过视频实时监控车内、外状态,达到流动监控、非长期固定场所监控、执法队伍管理的目的。
4.资源整合需求分析需要整合城市管理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支持智慧城管项目的实施。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2年完成中心城区21.4平方公里内“智慧城管(一期)”试点(建设50个视频监控点,其中高清10个,标清40个)。
另外,配备相应可移动摄像机,对特定的地方(工地、道路等)临时进行监控,保持城市管理的美容美观。
在智慧城管平台项目建设中,需要充分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如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区电子政务外网等,实现与智慧城管的互联。
同时,要预留与环保、交通、环卫及应急指挥等系统的信息接口,以实现更加全面的城市管理。
在项目总体设计中,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应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性能、严要求的指导方针。
同时,要立足大城管、创新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总体水平。
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一、项目概述 (8)1.1建设背景 (8)1.2建设目标 (9)1、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打下全业务综合城市管理体系基础 (9)2、摸清管理对象底数,丰富“智慧**”基础信息并有效促进信息共享 (9)3、完善闭环体系,建立保证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9)4、积极应用物联感知、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技术,为城管业务水平提升提供新助力 (9)1.3建设原则 (10)(1)实用性 (10)(2)安全性 (10)(3)拓展性 (10)二、需求分析 (10)三、智慧城管总体设计 (11)3.1总体架构 (12)1、基础设施层 (13)2、数据层 (14)3、平台层 (14)4、应用层 (14)5、展现层 (14)3.2物理场所 (14)3.3业务系统 (14)3.4数据管理平台 (15)3.5软硬件支撑环境 (15)3.6数据规范 (15)3.7安全体系 (15)3.8设计依据 (16)3.9关键技术 (16)图4-1监控指挥中心效果示例 (17)四、系统平台建设 (18)4.1基础数据建设 (18)5.1.1基础地形数据 (18)5.1.2栅格影像数据 (19)5.1.3地理编码数据 (19)5.1.4单元网格数据 (19)表一街道办事处属性结构表 (20)表二社区属性结构表 (20)表三单元网格属性结构表 (21)5.1.4.1单元网格的划分原则 (21)5.1.4.2单元网格编码 (22)5.1.5道路单元网格数据 (22)1、编码原则 (22)2、编码方法 (22)3、道路选取规则 (22)4、道路分割以原有道路中心线为参考按照以下原则划分: (23)5、道路分割方法 (23)5.1.6城市三维实景影像数据 (26)5.1.7部件数据 (27)建设要求: (28)5.1.8部门编码数据 (29)5.1.9数据要求分析 (30)4.2业务系统建设 (30)5.2.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31)多种方式的定位技术 (32)5.2.1.5终端功能设计 (33)问题信息采集上报 (33)信息提示 (33)单键拨号 (33)地图浏览 (33)位置定位 (33)数据同步 (33)任务管理 (34)考勤管理 (34)历史记录 (34)系统设置 (34)使用帮助 (34)属性查询 (34)5.2.1.6服务端功能设计 (34) 5.2.1.7无线系统的接入 (35) 5.2.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35) 问题信息表 (38)问题信息打印表单 (38)5.2.2.4功能设计 (39)问题受理 (39)查询定位 (39)核实 (39)立案及案卷审批 (39)问题派遣 (39)核查 (39)结束与回复 (39)结案归档管理 (39)5.2.3协同工作子系统 (40)问题处理表 (40)问题信息打印表单 (41)5.2.3.3功能设计 (41)消息提示 (41)案卷处理 (41)(1)工作表单 (41)(2)输出表单 (41)(3)查看问题信息 (41)(4)案卷移交 (41)(5)申请授权 (41)(6)查看案卷办理过程 (42) (7)查看授权意见 (42)5.2.4监督指挥子系统 (42)5.2.4.2.1系统管理模块 (43) (1)监督栏目 (44)(2)指挥栏目 (44)(3)监督员栏目 (45)(4)综合评价栏目 (46)5.2.4.2.2通讯管理模块 (48)5.2.4.2.3显示控制模块 (49)5.2.5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49) 5.2.5.2.1数据建库与管理 (51)符号库定义 (51)要素定义 (51)物理图层定义 (51)图层定义 (51)专题图定义 (51)专题管理 (51)查询统计定义 (52)5.2.5.2.2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 (52) 部件与事件类型定义 (52)部件与事件数据管理 (53)5.2.6应用维护子系统 (53)5.2.6.3.1组织机构管理 (54)5.2.6.3.2业务管理 (54)业务惯用语定义 (54)工作表单定义 (54)输出表单定义 (54)工作流定义 (54)公用字段定义 (55)字典表定义 (55)人员权限管理 (55)处理时限设置 (55)5.2.6.3.3查询统计管理 (55)查询模板定义 (55)统计类型定义 (55)5.2.7地理编码子系统 (56)5.2.8数据交换子系统 (60)业务属性、流程信息设计标准 (60)5.2.8.3审批消息打包格式设计 (62)5.2.8.4数据交换内容和方式设计 (66)5.2.8.4.1城管系统与呼叫中心接口架构 (66)5.2.8.4.2单点登录 (66)5.2.8.4.3市级与省级城管平台业务数据交换构架 (66)1、通讯方式 (66)2、通讯端口 (66)3、数据包格式规则 (66)通讯基本规则 (67)5.2.9综合评价子系统 (68)5.2.9.2.1明确综合评价目的 (69)5.2.9.2.2确定综合评价内容 (69)5.2.9.2.3确定综合评价对象 (70)5.2.9.2.4确定综合评价周期 (70)5.2.9.2.5评价规则设定 (70)5.2.9.2.6评价主体设置 (71)5.2.9.2.7基本评价指标 (71)5.2.9.3评价功能 (74)5.2.9.3.1区域评价 (74)5.2.9.3.2部门评价 (75)及时率指标(一级指标) (75)部门统计表 (76)属性信息 (76)属性信息 (76)属性信息 (77)5.2.9.3.3岗位评价 (77)核实(核查)信息及时率: (77)主动报告信息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78)准确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78)属性信息 (78)属性信息 (79)案卷批转及时率 (79)案卷批转及时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79)属性信息 (80)属性信息 (80)②案卷结案(回退)及时率 (80)案卷结案(回退)及时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80) 属性信息 (81)属性信息 (81)任务派遣及时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82)属性信息 (82)属性信息 (82)5.2.9.3.4责任网格评价 (82)5.2.9.3.6其他评价 (83)5.2.9.4统计分析功能 (83)5.2.9.4.1问题分类统计分析 (83) 5.2.9.4.2高发问题统计分析 (83) 5.2.9.4.3问题来源统计 (83)5.2.9.4.74问题来源统计分析 (83)4.3视频系统设计 (84)5.3.1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84)1、监控指挥中心视频接入 (84)2、现场监控点 (84)3、空中监控 (85)5.3.2视频会商子系统设计 (85) 4.4智慧城管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86) 4.4.1基础数据管理 (86)4.4.2数据分析处理 (87)4.4.3数据交换共享 (87)4.4.45.4.4数据资源扩展支持 (88)4.4.5系统接口建设 (89)五、智慧应用建设 (92)(一)城管综合指挥平台建设 (92)1、信息上报子系统 (93)2、指挥调度子系统 (94)3、应急管理子系统 (96)4、终端应用子系统 (97)(二)城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98) (1)、应用建设 (98)(2)、其他应用建设 (99) (三)移动执法系统 (100)移动执法子系统(执法通) (100) (2)执法办案模块 (102)(3)文书管理模块 (103)(4)法律法规知识库模块 (104) (5)查询统计模块 (104)(6)应用维护模块 (105)移动取证系统 (106)1.便携式移动取证系统: (106)车载取证系统 (107)单兵系统 (108)(四)路灯监控系统 (108)系统的结构说明 (108)3、系统功能 (108)(五)智慧漾塘管理建设 (110)六、数字城管软硬件基础平台建设 (110) 网络系统总体方案 (111)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111)1、高性能原则 (111)2、可靠性原则 (111)3、安全性原则 (111)4、易维护性原则 (111)5、扩展性原则和易于升级 (112)6、可管理性原则 (112)7、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112)8、流量优化 (112)无线网络接入 (112)监督指挥中心、委办局网络设计 (113) 网络带宽设计 (113)网络分类规划 (113)1、无线网络接入模式 (114)2、网络要求 (114)网络详细设计 (115)1、基于管理框架 (116)2、模块化设计 (116)3、高系统强壮性 (116)4、优秀的规模可扩展性 (116)5、高容错性 (116)6、支持多种网络和设备管理标准 (116)7、提供安全认证和用户分权的管理机制 (117)1、规划原则 (117)2、网络分层 (117)3、IP规划 (118)6.1.2服务器及存储系统 (120)服务器系统设计 (121)设计目标 (121)集群设计 (121)设计方案 (122)系统拓扑结构 (122)某县智慧城管信息系统主机系统拓扑图 (122) 城管通服务器 (123)备份服务器 (123)防病毒服务器 (124)存储系统建设 (124)设计目标 (124)存储设计方案 (124)6.1.3云计算环境 (126)操作系统 (126)数据云管理系统 (126)虚拟化管理 (127)GIS平台软件 (128)中间件平台 (128)6.1.4通信系统设计 (128)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设计 (128)无线数据传输网络设计 (129)七、场地建设 (131)7.1呼叫中心建设 (131)总体架构 (131)设计概述 (131)系统功能 (131)1、座席功能 (131)2、管理功能 (132)语音业务功能 (132)1、业务受理和咨询 (132)2、投诉处理 (133)3、外拨调查 (133)7.2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 (133) 系统构成 (133)典型架构 (135)拼接显示 (135)LCD液晶显示单元 (135)拼接控制 (135)大屏幕指挥指挥中心效果图 (137) 7.3机房建设 (137)7.4UPS电源系统建设 (137)八、安全体系建设 (138)安全隔离 (138)网络分段 (138)入侵检测系统 (139)病毒系统 (139)数据库可靠性设计 (139)漏洞发现与堵塞 (139)通信加密保护 (139)备份和恢复 (139)网闸 (139)九、监督员及操作人员队伍建设 (140)十、配置清单 (141)一、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智慧城管建设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支撑,通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深入的智能化系统建设,全面搜集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建设集监督监控、科学预警决策、应急指挥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协调指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