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三十年的不凡变迁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晚》,三十年的不凡变迁

2012/7/18 22:49:41 [稿源:红网] [作者:李兆清] [编辑:王俞] 本周,纪录片《春晚》在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热播。该纪录片摄制组全程跟踪了2012年春晚剧组,与所有主创零距离接触,用最客观的视角展示了春晚的台前幕后、创作历程。

对于人来说,三十岁是而立之年,代表着一个人走向成熟。对于春晚而言,三十年后的春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尽管看春晚已经成为春节新民俗的一部分,但如今电视观众春节期间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各地方台的春晚大有如雨后春笋般后来居上之势,不再一家独大的央视春晚如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虑的问题。

这部纪录片给观众呈现了另一个春晚,熟悉却又有点陌生。在跟踪龙年春晚的基础上,摄制组将内容延伸至30年的时空跨度,把镜头对准了30年来众多的春晚创作者和亲历者。片中,观众既能看到老一辈艺术家李谷一、陈佩斯、蒋大为等人在历届春晚的亮相及他们对春晚的情愫,还能看到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李玉刚、徐子崴等人对上春晚的憧憬和执着追求。每位春晚工作人员力求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每位演职人员力求将表演做得天衣无缝,为了全球华人在除夕良宵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他们可谓倾尽全力。

如今,人们对央视春晚的苛责越来越多。部分节目单调乏味、主持语言程式化、假唱、托儿、植入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苛责声越多,证明观众对春晚的关注度越高,但同时又陷入“恨铁不成钢”的境地。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春晚三十年的发展变化。三十年的过程中,节目的样式发生了变迁,曾经以相声为主到后来以小品为主再到后来的节目创新,为了大年三十晚上的几个小时,春晚剧组呕心沥血。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在舞台上风光一时的演员,像唱出《冬天里的一把火》的费翔、唱出《我的中国心》的张明敏,这些歌曲经由春晚舞台传遍神州大地,成了人们喜爱的经典歌曲。

一台央视春晚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毕竟众口难调。央视春晚在不断改变,这从导演近乎一年一换可见端倪。龙年春晚设置了致敬三十年的环节,把曾经的春晚演员请回来再唱当年的歌曲,或许人不再那么年轻,但三十年的岁月沧桑,给了一种不一样的积淀。而这种积淀则让春晚的底蕴更增一层。龙年春晚上,主持人出现了新面孔,而且主持不再像以前那样死板,这或许是春晚变革的新的开始。

纪录片《春晚》,让我们走近春晚、了解春晚,但愿未来的央视春晚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