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叮嘱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父亲的叮嘱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岑桑的作品《画杨桃》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在“我”画素描的时候,父亲总是叮嘱我“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经历了写生课上的风波,“我”对这句话的认识,超越了画素描本身。课文以“父亲的叮嘱”贯穿始终。从“他总是这样叮嘱我”到“我想到了父亲的叮嘱”,乃至在写生课上“我耳边反复又想起父亲的叮嘱”,从中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我”对这句话的认识也在变化。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结果。告诉人们要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本文描写生动细致,对话的表达方式、省略号与破折号的巧妙运用、人物神态的刻画语句都值得积累。本文又是人文性比较强的文章,父亲的话很平实,但充满哲理。教学时揭示“实事求是”的内涵是难点,需要紧扣文本,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个层面推动实施建构。同时,以“父亲的叮嘱”贯穿全文点睛,以写生课上事件详细叙述来为“父亲的叮嘱”这个中心铺成,这样虚实结合,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需要总结提炼,让学生初步感知。

【教学目标】

【预习要求】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棱角(léng líng)半晌(xiǎng shǎng)

面面相觑(xùqù)模样(mómú)

2、读一读、写一写

我学会了这些字(三个以上):

3、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叮嘱”、“想当然”、“审视”、“不知好歹”、“面面相觑”等词语(写在书上)

4、写出描写“笑”的词语(至少三个)

5、借助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按照父亲的叮嘱在自己的角度认真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同学们。老师(先、然后)

。老师的教育让我再次想起父亲的叮嘱,铭记父亲的教诲:

6、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选其中一个写下来

我的问题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生活中父母是否常在你耳边唠叨?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

2、教师小结:是啊,父母的这一次次轻声细语的叮咛,这一回回意味深长的叮嘱都是长辈对我们体贴入微的挚爱。有一位父亲在教孩子画画时这样叮嘱自己的孩子,出示文中句子: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3、读句释句:请轻声读读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之后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教师小结:父亲要求孩子在学画时,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用一个词就是——(实事求是),否则就是——“想当然”,板书课题:父亲的叮嘱

5、父亲总是这样叮嘱我,他的叮嘱看似普通,却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孩子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一起读读句子,感受父亲对孩子的教诲

【设计意图】:“入境始于亲”,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感受开始,有利于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产生“阅读期待”。“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叮咛”这一环节的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常常会叮嘱的话语,学生有话可说,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此同时为学生学习理解文本中父亲叮嘱的话语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文中三次提到了父亲的叮嘱,还引出了一段故事呢!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分节来读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棱角(léng líng)半晌(xiǎng shǎng)

面面相觑(xùqù)模样(mómú)

(2)投影词语

叮嘱想当然五棱杨桃轮廓半晌审视教诲不知好歹面面相觑

①读词语

②字形:棱觑晌

③词义:面面相觑

与同桌交流预习本上词语学习情况

(3)感知内容。借助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按照父亲的叮嘱在自己的角度认真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同学们。老师(先、然后)

。老师的教育让我再次想起父亲的叮嘱,铭记父亲的教诲:

随交流板书:画杨桃我如实照画同学们老师

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自读全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在达到把课文读正确的同时设计说话练习,让学生借助词语以及学生的互为补充、教师的引导,理清课文的主线。

三、深入学习,细读体验

(一)品读赏析,感受父亲的叮嘱带给“我”的影响

1、引读课文

2、3小节。师:休养完了,回校复课。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要我们写生。那两个杨桃————(生:正对着我,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它那五棱杨桃的轮廓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师:要不要按想像中的去画呢?作者犹豫了,他想——

虽然我有过犹豫,但最终(生:我如实照画,并把这幅习作交上去。)

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从我所处的角度来看,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我如实地画出了杨桃的样子,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想起了父亲的叮嘱——

运用填空,完整地说(在引说中随机理解这里的破折号)

我在写生课上把杨桃画成了,那是因为,还因

为。

师小结:当我疑惑、迷惘、不知如何应对时,父亲的叮嘱使我坚定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所见到的,所以年幼的我毅然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设计意图】:课文以“父亲的叮嘱”为题,文中三次提到父亲的叮嘱,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围绕它展开。通过引读既使教学环节呈上启下,又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父亲的叮嘱带给我的影响上。

(二)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叮嘱带给“我”更深的启迪

1、对比同学们的前后两段语言,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画交上去了,同学们反映是如何的呢?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都是嘲笑、误解、自以为是的语气,回答也是不假思索的;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出示:“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

“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像五角星!”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好——笑——”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像的模样吗?”“不……像。”

“像什么?”“像……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及转变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结合进行“笑”的词语积累)

出示:“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一个同学地说。(哈哈大笑)“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另几个同学地说。(笑作一团)

“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像五角星!”同学们地说。(不假思索)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好——笑——”几个同学地说。

(嘲讽,拖着音)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像的模样吗?”“不……像。”刚才还面面相觑的同学地说。(结结巴巴)

“像什么?”“像……五角星。”他地说。(迟迟疑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