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电镀工艺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7
电镀彩色制品工艺流程
电镀彩色制品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为制品赋予丰富的色彩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以下是一般电镀彩色制品的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制品的表面。
电镀彩色制品通常是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金属膜,然后进行染色处理来实现的。
因此,制品表面必须经过仔细的清洁和抛光,以确保金属膜可以均匀地附着在表面上。
接下来,制品需要进行电镀处理。
电镀是通过在制品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膜,使其具有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导电性。
通常使用的电镀方法有镀铜、镀镍和镀铬等。
在电镀过程中,制品被浸泡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然后通过施加电流,金属离子被还原为金属膜,并附着在制品表面上。
完成电镀后,制品需要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是为了使制品表面具有丰富的色彩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染色剂通常是通过将染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制品浸泡在染色溶液中,使染料渗透到金属膜中,从而实现染色效果。
不同的染色剂和染色条件可以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最后,制品需要进行抛光和封闭处理。
抛光是为了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和光亮度,通常使用机械抛光或化学抛光的方法。
封闭处理是为了保护金属膜和染色剂,可以选择涂覆一层保护层或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总结起来,电镀彩色制品的工艺流程包括制品表面处理、电镀处理、染色处理、抛光和封闭处理。
不同制品的具体工艺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致步骤是相似的。
通过这个工艺流程,可以为制品赋予丰富多彩的色彩,并提高其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从而增加其使用寿命和价值。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彩色电镀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了解彩色电镀铜在金属表面装饰中的应用。
3. 探究不同添加剂对彩色电镀铜效果的影响。
4. 提高电镀操作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彩色电镀铜是一种在金属表面形成彩色镀层的电镀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在电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彩色添加剂,通过电解作用,使金属表面沉积出具有特定颜色的铜镀层。
彩色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镀层的颜色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金属基材:铁板、铜板、铝板等。
2. 电镀液:硫酸铜、硫酸、硼酸、彩色添加剂等。
3. 仪器:直流稳压电源、电解槽、电流表、电压表、计时器、搅拌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电镀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铜、硫酸、硼酸溶液,并加入适量的彩色添加剂。
2. 搅拌均匀:将电镀液倒入电解槽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3. 预处理:将金属基材表面进行打磨、清洗、活化等预处理,以提高镀层的附着力。
4. 电镀:将预处理后的金属基材放入电解槽中,接通电源,调整电流和电压,进行电镀。
5. 洗涤:电镀完成后,取出金属基材,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6. 干燥:将金属基材放入干燥箱中,干燥至室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镀层颜色:通过改变彩色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镀层。
例如,加入适量的红色添加剂可以得到红色镀层,加入适量的蓝色添加剂可以得到蓝色镀层。
2. 镀层性能:彩色电镀铜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附着力。
通过调整电镀参数,可以提高镀层的性能。
3. 彩色添加剂的影响:彩色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镀层的颜色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彩色添加剂可以提高镀层的颜色鲜艳度和耐腐蚀性。
六、实验结论1. 彩色电镀铜是一种简单、高效、经济的金属表面装饰工艺。
2. 通过调整电镀参数和彩色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可以得到不同颜色和性能的镀层。
3. 彩色电镀铜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附着力,适用于各种金属表面装饰。
塑料件的双色电镀加工工艺流程1前言近年来日用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对表面装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色电镀的精饰件很受消费者欢迎,应用非常广泛,从标牌、工艺品到五金、锁具、灯具、眼镜、钟表等都有应用。
塑料属于难镀材料,虽然有成熟工艺,报道也较多,但对于双色电镀及多色电镀工艺报道还没见到过。
目前,某种塑料商标标牌的电镀(仿金+铬)加工价格高达8~9元/dm2,市场广,效益好。
本文对生产较成熟的双色电镀工艺做一简介。
2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除应力→化学除油→化学粗化→盐酸洗→胶体钯直接活化→解胶→化学镀镍→毛刷刷洗→闪镀(焦磷酸盐镀铜)→酸性光亮镀铜→光亮镀镍→稀酸活化→镀仿金→钝化→烘干→局部点清漆→烘干→退除局部仿金层→稀H2SO4活化→镀铬→烘干→检验。
以上工艺流程省略了水洗工序。
但水洗一定要有,且要清洗彻底。
活化与解胶后的水洗严禁用水猛冲。
每道工序操作时要防止零件之间擦伤碰毛。
零件装网、装筐或从网、筐中倒出时要轻轻操作,最好倒在盛水的盆里,用水的浮力来防止零件之间擦伤。
2.1除应力将塑料件放在烘箱中,70℃下保温2h。
2.2化学除油氢氧化钠40g/L,磷酸钠30g/L,碳酸钠20g/L,OP乳化剂1~3g/L,θ60~70℃,t10~15min除油过程中,应轻轻搅动塑料件,以加快除油速度。
也可将粗化后的回收液加温到不超过70℃下除油。
2.3化学粗化[1]CrO3400g/L,H2SO4(d=1.84)200mL/L,H2O600mL/L相对密度1.45θ70℃,t10~15min只要严格按照此配方和工作条件操作,不会发生粗化不足或粗化过度。
2.4盐酸洗HCl(d=1.19)100~200mL/L,t1~3min盐酸洗涤能除去塑料表面残留的粗化液和吸附的Cr3+。
经过盐酸洗涤后,能用肉眼观察到塑料表面由淡淡的暗绿色变得白一些。
2.5胶体钯直接活化法PdCl2·2H2O0.5~1g/L,SnCl2·2H2O50~100g/L,HCl(d=1.19)200~300mL/L,θ50~60℃,t5~10min氯化钯浓度不要太高,否则配槽成本高,带出损失大。
第1篇摘要:双色电镀工艺是一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镀层同时镀覆在金属基体上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家电、饰品等领域,具有美化外观、提高耐磨性、增强导电性等功能。
本文将从双色电镀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双色电镀工艺原理双色电镀工艺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镀层。
其基本原理如下:1.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含有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镀层的金属离子。
2. 金属基体:金属基体作为阴极,在电解过程中接受电子,金属离子在基体表面还原沉积形成镀层。
3. 电源:电源提供电解过程中所需的电流,使金属离子在基体表面还原沉积。
4. 控制工艺参数:通过控制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调节镀层的颜色、厚度和性能。
二、双色电镀工艺流程1. 前处理:对金属基体进行清洗、除油、酸洗、活化等前处理,以提高镀层的附着力。
2. 电镀:将处理好的金属基体放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通以电流,使金属离子在基体表面还原沉积,形成镀层。
3. 分色处理:通过调节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使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在基体表面沉积形成不同颜色的镀层。
4. 后处理:对镀好的工件进行漂洗、干燥、钝化等后处理,以提高镀层的性能。
三、双色电镀工艺影响因素1.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的成分、浓度、pH值等对镀层的颜色、厚度和性能有较大影响。
2.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过高会导致镀层粗糙,电流密度过低则会影响镀层沉积速率。
3. 镀液温度:镀液温度对镀层沉积速率、颜色和性能有较大影响。
4. pH值:pH值对镀层的颜色、厚度和性能有较大影响。
5. 时间:镀层沉积时间对镀层厚度和性能有较大影响。
四、双色电镀工艺应用领域1. 电子行业:双色电镀工艺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外壳、按键、接插件等。
2. 汽车行业:双色电镀工艺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包括汽车内饰、外饰、车身零件等。
珠宝电镀工艺制作流程电镀工艺珠宝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电镀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价值等级等。
所以它的制作要求也特别高。
电镀主要步骤一、除油油污包括三类:矿物油、动物油和植物油。
按其化学性质又可归為两大类,即皂化油和非皂化油。
动物油和植物油属皂化油,这些油能与碱作用生成肥皂,因此有皂化油之称。
各种矿物油如石腊、凡士林,各种润滑油等。
它们与碱不起皂化作用,统称之為非皂化油。
1. 超声波脱脂超声波脱脂是利用超声波振荡的机械力,能使脱脂溶液中產生数以万计的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在形成生长和闭合时產生强大振荡力,使材料表面沾附的油脂,污垢迅速脱离,从而加速脱脂过程,使脱脂更澈底,对於处理形状复杂,有微孔、盲孔、窄缝以及脱脂要求高的材料更為有效。
往超声波里注入合适适量脱脂液(如除腊水),选择适当的温度。
因為温度和浓度过高都将会阻碍超声波的传播,降低脱脂能力。
為使材料的凹陷及面部能得到良好的脱脂效果,最好使材料在槽内旋转,以便各部位都能受到超声波的幅射。
2.电化学除油 ( 阴极 )电化学除油是将材料挂在碱性电解液的阴极上,利用电解时电极的极化作用降低溶液介面的表面张力,电极上所析出的氢气泡和氧气泡,对油膜层有强烈的撕裂作用和对溶液的机械搅拌作用,从而促使油膜迅速地从材料表面上脱落转变為细小的油珠,加速、加强除油过程,进而获得近乎彻底清除乾净的良好除油效果。
提高电流密度,可以相应提高除油速度和改善深孔除油质量。
但电流密度与除油速度不是永远成正比例,电流密度过高,槽电压增高,电能消耗太大,形成的大量碱雾不仅污染空气,而且还会腐蚀材料。
操作上常用的电流密度为 5 — 10 安培 / 平方分米。
提高温度可以降低溶液的电阻,从而提高电导率,降低槽电压,节约电能。
但温度过高不仅消耗了大量热能,还污染环境。
通常採用 60 - 80 ℃ 的电解液温度。
二、水洗水洗是电镀工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洗质量的好坏对於电镀工艺的稳定性和电镀產品的外观、耐蚀性等质量指标有重大的影响。
电镀工艺电镀原理(1张)电镀是指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通过电解作用,使镀液中欲镀金属的阳离子在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出来,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镀层性能不同于基体金属,具有新的特征。
根据镀层的功能分为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及其它功能性镀层。
工艺过程一般包括电镀前预处理,电镀及镀后处理三个阶段。
编辑本段工艺要求1. 镀层与基体金属﹑镀层与镀层之间,应有良好的结合力。
装饰性电镀工艺程序2. 镀层应结晶细致﹑平整﹑厚度均匀。
3. 镀层应具有规定的厚定和尽可能少的孔隙。
4. 镀层应具有规定的各项指标,如光亮度﹑硬度﹑导电性等。
5. 电镀时间及电镀过程的温度,决定镀层厚度的大小。
编辑本段分类镀铬镀铬铬是一种微带天蓝色的银白色金属。
电极电位虽位很负﹐但它有很强的钝化性能﹐大气中很快钝化﹐显示出具有贵金属的性质﹐所以铁零件镀铬层是阴极镀层。
铬层在大气中很稳定﹐能长期保持其光泽﹐在碱﹑硝酸﹑硫化物﹑碳酸盐以及有机酸等腐蚀介质中非常稳定﹐但可溶于盐酸等氢卤酸和热的浓硫酸中。
铬层硬度高﹐耐磨性好﹐反光能力强﹐有较好的耐热性。
在500OC以下光泽和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大于500OC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OC 才开始变软。
由于镀铬层的优良性能﹐广泛用作防护一装饰镀层体系的外表层和机能镀层。
镀铜镀铜镀铜层呈粉红色﹐质柔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易于抛光﹐经适当的化学处理可得古铜色﹑铜绿色﹑黑色和本色等装饰色彩。
镀铜易在空气中失去光泽﹐与三氧化碳或氯化物作用﹐表面生成一层碱式碳酸铜或氯化铜膜层﹐受到硫化物的作用会生成棕色或黑色硫化铜﹐因此﹐做为装饰性的镀铜层需在表面涂覆有机覆盖层。
镀镉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软质金属﹐其硬度比锡硬﹐比锌软﹐可塑性好﹐易于锻造和辗压。
镉的化学性质与锌相似﹐但不溶解于碱液中﹐溶于硝酸和硝酸铵中﹐在稀硫酸和稀盐酸中溶解很慢。
镉的蒸气和可溶性镉盐都有毒﹐必须严格防止镉的污染。
1 工艺流程电镀锌→流水清洗→锌层出光→流水清洗→军绿色钝化→流水清洗→烘干老化→膜层检验→成品入库。
2 军绿色钝化及工艺(1) 出光硝酸(HNO3) 2 %水(H2O) 余量(2) 钝化重铬酸钾( K2Cr2O7) 。
g/ L磷酸(H3PO4) 。
/ L硝酸(HNO3)。
/ L硫酸(H2SO4) 。
/ L醋酸(CH3COOH) 。
/ L温度10~30 ℃时间50~80s(3) 老化温度60~70 ℃时间10~15min3 各成分作用及工艺条件的影响(1) 重铬酸钾和磷酸K2Cr2O7 和H3PO4 是成膜的主要成分,即军绿色钝化膜是彩色膜和灰色的磷化膜相结合的产物。
含量高时钝化膜层厚且光亮度好,但是过高会降低膜层厚度,过低则无法形成合格的膜层。
(2) 硝酸HNO3 是强氧化剂,它在钝化液中对锌镀层主要起抛光作用,光亮的表面才能得到理想的军绿色钝化膜。
若含量过低膜层光亮度差,过高则使锌镀层溶解过快,钝化时间无法掌握。
(3) 硫酸H2SO4 是军绿色钝化膜的促成剂,即成膜骨架。
所以含量低时膜层结合力不牢,过高则会使钝化液呈强酸性,因而造成钝化膜耐蚀性能降低。
(4) 醋酸CH3COOH 在钝化液中主要起稳定溶液pH 的作用,及其延长钝化液使用期限。
(5) 钝化时间由于钝化液呈强酸性,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化时间,防止造成锌镀层被过度溶解而露底。
钝化时间过短时钝化膜呈灰绿色,过长则会使膜层发花。
(6) 膜层老化军绿色钝化膜未干燥时不牢固,因此不得用猛水冲洗和手摸。
要控制好老化温度和时间,若老化温度过高会使膜层龟裂,严重降低膜层耐蚀性。
(7) 注意事项(1) 在钝化时应避免零件之间相互碰撞而划伤膜层,且不能用手触摸零件。
(2) 不得使用铜或铁的挂具和容器装挂零件。
(3) 钝化时应轻轻抖动零件,如能采用压缩空气搅拌溶液效果更好。
(4) 在配制新溶液时,应在槽液中加入少量的锌粉或双氧水。
军绿色钝化也称五酸钝化,该工艺所获的膜层较厚,耐蚀性能较好。
镀锌后的多色钝化镀锌后的多色钝化1 前言在电镀行业中,镀锌工艺及镀后处理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
60年代以来,已经先后出现了铵盐镀锌、碱性锌酸盐镀锌、微酸性氯化物镀锌等新工艺以及各种钝化处理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去电镀锌仅作为防护性镀层来应用,钝化工艺也只是高铬彩色钝化后发展到低铬彩色钝化,充其量再增加一个漂白处理。
近几年来,人们对装饰性镀层要求越来越高,各种色调钝化应运而生,这就使镀锌层的防护性镀层向防护装饰性并容的方向发展。
我们为了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要,几年来在镀锌钝化处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开发和研究了一系列不同颜色的镀锌钝化工艺,现将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对镀锌后各种颜色的钝化处理的体会简述如下。
2 镀锌钝化发展的历史70年代以前,镀锌层的钝化工艺主要是高铬彩色钝化和镀锌漂白。
由于高铬钝化中Cr6+的含量高对环境污染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70年代以后出现了低铬、超低铬彩色钝化工艺。
近几年来人们在镀锌层上开发一系列不同颜色的钝化工艺,钝化后即增加了防腐性,又美化了外观,如黑色、军绿色、金黄色、银白色、蓝白色、咖啡色钝化工艺等等已不断应用于生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现行的镀锌钝化也不断深入发展。
黑色、蓝白色、军绿色钝化等将逐渐得到普通应用。
金黄色、银白色及咖啡色钝化工艺应用不普遍,因此,对许多人来说,这几种工艺是比较陌生的。
由于市场的需要,对它们的研究将成为未来镀锌后处理工艺的热点,我们对几种钝化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现将其介绍给大家。
3 镀锌层多色钝化3.1 黑色钝化镀锌层黑色钝化分为银盐型、铜盐型及银铜盐混合型,我们对银盐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其生产中得以应用,其基本工艺如下。
3.1.1 配方及工艺条件AgNO3 0.4~0.6 g/LCrO3 15~20 g/LHL-3 黑色钝化粉 8~10 g/L乙酸(36%) 10~15 mlpH 1.2~1.8T 室温t 15~20 s3.1.2 成膜机理一般机理与彩色钝化膜形成的机理相似,也存在着溶解和成膜这两个过程。
电镀彩色制品工艺流程电镀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向物体表面镀上一层金属的工艺,可以提高物体的美观度和耐腐蚀性。
电镀彩色制品是指通过电镀工艺,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彩色涂层,以增加产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感。
下面是电镀彩色制品的工艺流程。
1.原材料选择和准备首先,根据需要制作彩色制品的材料选择合适的金属基材,常见的有铜、铝、锌合金等。
然后对选定的基材进行清洗和抛光处理,以保证金属表面的干净和光滑。
2.底漆处理将经过清洗和抛光处理的金属制品进行底漆处理。
底漆的选择要根据金属基材的类型和彩色涂层的效果来确定。
底漆的作用是提高彩色涂层的附着力和光泽度,并为彩色涂层的附着做好准备。
3.电镀处理将处理好的金属制品进行电镀处理。
电镀一般采用阳极氧化、镀铬等工艺,通过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金属离子,实现防腐、增韧和增强金属表面的光泽度。
根据需要制作彩色制品的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电镀方法和材料。
比如,可以使用金、银等金属进行涂覆,或是使用特殊的颜料进行染色。
4.涂饰处理完成电镀后,还需对金属制品进行涂饰处理。
涂饰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颜料和材料,以达到需要制作彩色制品的效果。
涂饰处理可以增加产品的装饰性和美观度,也可以增强彩色涂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5.固化和抛光处理涂饰完成后,需要对彩色涂层进行固化处理,使其更加牢固。
固化处理可以使用热处理、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具体选择方法根据彩色涂层的材料和特性来确定。
固化完成后,还需对彩色涂层进行抛光处理,以提高产品的光泽度和平滑度。
6.检验和质量控制在制作彩色制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符合规定的标准。
检验内容包括涂层的附着力、厚度、光泽度、颜色等。
同时,还需进行质量控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指标,确保彩色制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7.包装和出厂最后,对制成的彩色制品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包装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方法,以满足产品的运输和存储需求。
完成包装后,彩色制品可以进行出厂,并准备上市销售。
电镀的定义、分类、工艺过程、设计要求等简要介绍1、电镀的定义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就叫电镀。
简单的理解,是物理和化学的变化或结合。
电镀工艺的应用我们一般作以下几个用途:a.防腐蚀 b.防护装饰c.抗磨损 d、工艺要求e.电性能:根据零件工作要求,提供导电或绝缘性能的镀层2、常见镀膜方式的介绍这里从类同与电镀的一些工艺作分析介绍,以下的一些工艺都是在与我们电镀相关的一些工艺过程,通过这样的介绍给大家对这些工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电镀工艺过程介绍就塑胶件而言,我们常见的塑胶包括热塑性和热固性的塑料均可以进行电镀,但需要作不同的活化处理,同时后期的表面质量也有较大差异,我们一般只电镀ABS材质的塑件,有时也利用不同塑胶料对电镀活化要求的不同先进行双色注塑,之后进行电镀处理,这样由于一种塑胶料可以活化,另一种无法活化导致局部塑料有电镀效果,达到设计师的一些设计要求,通过这样的过程后塑胶电镀层一般主要由以下几层构成:电镀后常见的镀层主要为铜、镍、铬三种金属沉积层,在理想条件下,各层常见的厚度如图所示,总体厚度为0.02mm左右,但在我们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基材的原因和表面质量的原因通常厚度会做的比这个值大许多,不过类似与精美这样的大型电镀厂可以较好的达到这样的要求。
4、金属镀层标识时采用下列顺序表示:例如:PL/Ep·Cu10bNi15bCr0.3塑料,电镀光亮铜10μm 以上,光亮镍15μm 以上,普通铬0.3μm 以上,下面表格是对上面标识方法中一些效果的表达方式。
1)基体材料2)镀覆方法3)镀覆层名称: 镀覆层名称采用镀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4)镀覆层厚度镀覆层厚度单位为μm,一般标识镀层厚度的下限,必要时,可以标注镀层厚度范围。
5)镀覆层特征6)后处理2-1.电镀效果介绍3-1.电镀件设计的原理3-1-1.电镀件设计的基本原理电镀件在设计中有很多特殊的设计要求可以提出,大致为以下几点:1.基材最好采用ABS材料,ABS电镀后覆膜的附着力较好,同时价格也比较低廉。
电镀金工艺金的相关参数;高电阻系数2.44/nh.cm,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焊接性,抗腐蚀性0.05-0.06微米,1-5微米硬金(铁钴镍合金等)一.金镀层的特点高导电性低接触电阻良好的焊接性能优良的延展性耐蚀性耐磨性抗变色性能优良反射性能红外线合金耐磨性能优良打线或键合性能镀层最厚1mm,最薄1微英寸;二.镀金历史,分类和应用电镀金技术由1840年Elkingtons发明了氰化镀金专利,开创了镀金技术先河。
镀金技术不仅有效利用了金的特性,而且把金用到需要的关键部位,是一项节金新工艺,经济效益极高,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在装饰性电镀和电子工业中应用广泛;装饰性镀金是应用最早,最广泛和耗尽量最多的镀金应用,装饰性镀金多为纯金镀层,纯金镀层硬度低,耐磨性差,同时色彩单一,达不到丰富多彩的色泽效果。
根据色彩的要求,产生了金合金电镀:如金铜,金银,金钯,金镍,金钴,金铬,金铋等;有效的改善了镀层的光泽和色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电镀金分为电镀厚金,闪镀金和镀色金,装饰镀金要求:金层表面镜面光亮,色彩丰富,抗变色能力和抗化学腐蚀能力,适当的硬度,耐磨性和良好的变形能力;工业电镀的应用主要是作为电接触材料,金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认识到二元或者三元或者多元金合金镀层具有作为电接触材料最合适的性能。
在不影响导电性和焊接性的前提下,多数选择镀金合金如金钴,金镍,金钯,金铜镍,金钴钼等和金基复合材料如金碳化钨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磨性和耐电蚀性。
电子元器件对镀金和金合金或复合性镀层的要求:优良的导电性;低接触电阻,优良的键合能力和焊接性能,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良好的抗变色能力和抗腐蚀性,长期储存不影响质量外观等;镀金层的缺陷问题:结合力,亮度,孔隙率,镀瘤,斑点,污点,变色,褐斑等;在寒流大气层中易腐蚀变色;基体金属容易扩散到镀金层,所以在基体金属和镀金层之间设置一个阻挡层如镍层,防止铜金相互扩散。
线路板电镀镍金或者化学镍金即是此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