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4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及政策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战略的目标是推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并促进国内外市场的有效融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服务贸易的发展。
首先,中国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国积极
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并积极主张和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
此外,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互利的贸易关系,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其次,中国通过建设数字化经济基础设施,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提
出了数字中国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
据等技术,促进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服务贸易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服务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服务贸易的监管和管理。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服务贸易政策
和法规,加强对服务贸易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中国还鼓励创新和服务贸易的标准化,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和竞争力。
总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出台,为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合作提供
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将继续深化服务贸易的改革和开放,推动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共享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交易市场之一,中国的服务业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的二十年里,在插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服务贸易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服务贸易不仅促进了消费者个人和企业的福祉,而且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未来的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和机遇,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一、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时代,服务贸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人们可以跨越国界,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全球性技术的支持,将服务业的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
基于网上直播、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等智能服务,数字化转型将促进服务贸易的增长。
国内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有力因素之一,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将极大的提升服务贸易的行业创新和单位效率。
2.全球化需求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开放合作愈加紧密,政策环境愈加优化,吸引了全球目光,营造出高品质的舞台,服务贸易的全球化需求将持续增长。
从留学、金融、法律、旅游到人力资源、设计、咨询等各领域,都将对外面对世界提供更高质量、更专业、更完善的服务。
3.生活方式需求居民消费的升级驱动服务贸易和新兴业态的发展。
多种多样化、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将为市场需求提供新的解决方式。
在线购物、卡车司机的长距离拼车平台,旅游出行等新兴业态的发展都是服务贸易的一部分。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机遇分析1.澜泰理论世界服务领域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接近型”(Proximity)原则,指在服务供应链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物理距离越短,服务生产的成本越低。
但澜泰理论提出,在数字时代人们生产、消费和交流的群体不再局限于地域,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可以将服务生产、消费和交付的距离缩短到零,实现全球共享市场。
这种“虚拟近程消费”可以突破传统的地理限制,加速服务贸易的发展,扩大市场规模。
GATS框架下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对于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认识到,积极制定与推动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在GATS(《关于服务贸易的总协定》)框架下,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教育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与。
政府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教育服务贸易政策体系,为教育服务贸易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引。
政府还应推动教育服务市场的开放与,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国教育机构来华设立合作项目,提高我国教育服务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以促进教育服务的自由流动和跨境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教育服务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其次,加强教育服务贸易的国内市场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监管与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应推动教育服务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职业培训、语言培训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本土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合作项目,提高国内教育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育服务需求。
第三,加强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与引进。
政府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鼓励本土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从业人员。
同时,政府应建立与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外高水平教育人才来华从事教育服务,促进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加强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与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化、多元化的需求。
最后,加强教育服务贸易的信息化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教育服务贸易的信息化进程,提高服务贸易的效率和便捷性。
政府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新技术手段,打造国际化的教育服务贸易平台,为本土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便利与支持。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研究摘要: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格局也相应发生着变化。
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且呈现出增长加速化、发展高科技化、服务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等新特征。
为此,我国应积极针对国际服务贸易新趋势,实行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重视人力资源、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体系等措施大力发展新国际服务贸易。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新特征与趋势;我国发展策略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涵义和分类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
国际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按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有四种分类。
第一,过境交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
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
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机构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
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
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特征与趋势1.国际服务贸易增长加速化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格局也相应发生着变化。
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为了应对全球市场竞争,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资源配置和公司经营战略,按照成本和收益原则剥离非核心的协作与生产服务业务,增强了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增长异军突起,特别是服务产品的生产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领域。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高科技化近年来,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电子、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
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业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首先,加强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是发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关键。
政府应对服务贸易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服务贸易投资保护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其次,提升服务贸易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中国发展服务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贸易技术和产品。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服务贸易规模扩大到技术和创新驱动的转变。
第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是发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必要举措。
要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国际服务贸易谈判,争取更多的准入机会和市场开放。
此外,还需要通过扩大国内市场开放,吸引外资和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
同时,还应积极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
第四,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进一步简化服务贸易商业登记、准入和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创业和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同时,加强对服务贸易市场的监管和执法,整治市场乱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最后,建设服务贸易人才队伍是推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综合运用国内外培训、引进和培养等手段,提高服务贸易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满足服务贸易发展的需求。
同时,还要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和留住高层次服务贸易人才,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应以加强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贸易人才队伍为主要方向,以此为引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2024 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它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使全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发展至今,国际统一市场已基本形成,但国际贸易争端却也层出不穷。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冲突在所难免,所以,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措施也要不断改进,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要联合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创建良好环境。
本站今日为大家细心打算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1国际贸易的现状进入 20 世纪 90 年头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改变、国际债务、斗争等因素的严峻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
总的看,整个20 世纪90 年头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20 世纪 80 年头的发展水平。
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肯定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 20 世纪 80 年头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接着发展。
20 世纪 90 年头,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
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干脆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爱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2新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新趋势第一,国际贸易在结构上出现软化趋势。
首先,高技术产品贸易比重越来越大。
新经济的干脆后果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智能化、高技术化。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在不断壮大。
本文将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主要是由于长期实行封闭的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放开了服务行业,鼓励外商投资,并积极吸引外国服务提供商进入中国市场。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进一步开放了服务贸易,推动了其快速发展。
从2001年到2019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额从207.8亿美元增长到了6768.9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5.5%。
服务贸易占中国外贸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6.8%提高到了2019年的12.8%。
这一数据显示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 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中国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人力资源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在技术、工程、顾问、培训等服务领域具备竞争力。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服务人才,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市场需求潜力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是服务贸易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质量和多样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这为服务贸易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3) 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中国的科技企业也在不断崛起,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3. 中国服务贸易的挑战中国服务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1) 市场准入壁垒虽然中国在开放服务贸易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市场准入壁垒。
特别是在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敏感领域,中国对外资的限制相对较高。
这对外国服务提供商的进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服务质量与标准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仍相对较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有待提高。
这可能影响到国际消费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认可度,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
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贸易的增长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贸易结构问题我国国际贸易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出口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种贸易模式使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较低的位置,依赖性较大。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成本的上升,这种贸易模式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我国长期以来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但也容易引发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调查,加大我国企业的出口风险。
贸易顺差也导致了外部资金的大量流入,对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各种贸易壁垒,如关税、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等,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随着国际贸易规则的不断变化和调整,我国企业在遵从国际贸易规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解决策略1. 转变贸易模式要加快转变贸易模式,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
这需要我国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加强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2. 促进贸易平衡要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采取措施促进进口,并鼓励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要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合作,积极寻求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
要完善外汇管理政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降低对外贸易的汇率风险。
3. 打破贸易壁垒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调整,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利益。
要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要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电子化,并建立健全贸易便利化的监管体系。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及SWOT战略分析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通过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总结,采用SWOT框架分析我国服务业的战略模式。
文末,针对SO、WO、ST和WT四种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一、引言近三十年来,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无论是在服务业经济理论上的百家争鸣,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实践,都凸显出服务业的重要性。
一个良性的服务业在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就业难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从2003—2022年,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产值比重分别为41.23%、40.38%、40.51%、40.94%、41.89%、41.82%、43.43%、43.24%、43.37%、44.60%。
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十年来形成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并不是说我国的服务业具备优势。
纵观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美法英日加等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9.70%、79.80%、78.20%、71.40%、69.60%。
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迁移,三次产业的比重情况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持稳,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一些地区的服务业战略选择就机械地搬用该定律,简单地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提高服务业比重。
这显然是本末倒置,我国与发达国家有不一样的资源禀赋、经济环境、历史机遇等因素,该定律不能盲目被使用。
认清楚当前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发展前景,是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国在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文献回顾当前,研究我国服务业的文献数量众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研究服务业自身增长的特性。
利用数量经济学理论(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20多个省份的服务业全要素(TFP)进行实证研究表明,TFP对服务业的贡献呈现出阶段性下降趋势,并且在东、中、西部区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刘兴凯、张诚,2022);第二、研究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扩大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家改善国际贸易地位,提高经济效率及国际经济竞争力,乃至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服务业将逐渐取得国民经济活动的主导地位。
本文对中国与印度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因素及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对比与研究,从中国与印度两国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入手,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竞争力的含义以及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四种评价指标(即TC、RCA、CA、NRCA)。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和印度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中各自产生的问题,以及通过评价指标反映出的各自国际竞争力的情况。
第三部分通过中印国际服务贸易总量与结构以及相关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数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在服务贸易的绝对量上,我国大于印度;在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上,印度快于中国。
第四部分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AbstractSince the 1990s,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more and more become home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us,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even increase foreign currency income, expanding employment of important ways. With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globalisation has been accelerating gradually, service industries will gradually got 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This paper to China and India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related factor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omparative and research status from China and India, two countries produced during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problem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thod of suggestion.Part 1 of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etitiveness the meaning of the four evaluation index (namely TC, RCA, CA, NRCA).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China's and India's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of their respective and through evaluation index reflects the respecti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he sino-indian trade volume and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related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at the conclusions: trade in services, our absolute than India; In the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speed, the Indian fast in China. The fourth part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related Suggestions.Key Words:services; trade in service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目录前言 (8)1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的理论概述 (9)1.1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9)1.2国际贸易竞争力的评价指数 (10)1.2.1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11)1.2.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12)1.2.3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 (13)1.2.4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 (13)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竞争力分析以及产生的问题. 14 2.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4)2.1.1服务贸易总量快速增长 (14)2.1.2服务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 (14)2.1.3服务贸易结构在发展中渐趋优化 (15)2.1.4服务贸易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16 2.2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17)2.2.1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TC) (17)2.2.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RCA) (19)2.2.3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分析(CA) (19)2.2.4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NRCA) (20)2.3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21)2.3.1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体偏弱且结构失衡。
.212.3.2在作为服务贸易重中之重的“商业存在”方面中国存在明显差距。
(21)2.3.3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方面中国既面临不少机遇但也面临巨大挑战。
(21)2.3.4发展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但仍面临重大挑战。
(22)2.3.5中国发展服务贸易仍面临强大而隐蔽的国际贸易壁垒挑战。
(22)3 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竞争力分析以及产生的问题. 233.1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3)3.1.1服务贸易是印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3)3.1.2服务贸易在印度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3)3.1.3计算机与信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24)3.1.4服务外包成为印度服务贸易的闪光点 (24)3.2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25)3.2.1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TC) (25)3.2.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RCA) (25)3.2.3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分析(CA) (26)3.2.4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NRCA) (27)3.3印度服务贸易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27)3.3.1印度服务业对外依赖性强。
(27)3.3.2印度服务业自身面临书多制约升级的不利因素。
.28 3.3.3印度服务业缺乏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保护意识。
.283.3.4“白领劳工”保护问题突出。
(28)4 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综合比较以及结论 (28)4.1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总量方面的比较 (28)4.2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结构方面的比较 (30)4.3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30)4.3.1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比较(TC) (30)4.3.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比较(RCA) (31)4.3.3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比较(CA) (32)4.3.4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比较(NRCA) (32)4.4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结论 (33)5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33)5.1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引导外资投资现代服务业。
(33)5.2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培养。
(34)5.3服务性生产企业要加快加入服务贸易协会的步伐。
.. 34 5.4开拓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34)结束语 (35)参考文献 (36)谢辞 (39)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引言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
在传统上,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是各国国际经贸关系领域相对被忽视的工作。
但自1986年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乌拉圭回合”新议题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开始成为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国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国情极为相似,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
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作为比较对象,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竞争力的含义以及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四种评价指标(即TC、RCA、CA、NRCA)。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和印度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中各自产生的问题,以及通过评价指标反映出的各自国际竞争力的情况。
第三部分通过中印国际服务贸易总量与结构以及相关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数的综合比较分析,第四部分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建议,对于进一步认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通过结构调整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启示意义。
1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理论概述1.1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
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