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学导案山西医科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309.50 KB
- 文档页数:26
儿科护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儿科护理学教案教学对象:医学院或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儿科护理学中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处理方法;3. 提高对儿童患者的沟通技巧和关怀能力;4. 培养学生在儿科护理中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本教案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多个小节。
建议总共授课时长为16学时。
阶段一: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4学时)小节1:儿科护理学的概述和特点(1学时)小节2:儿科生理学和发育阶段(1学时)小节3:儿科护理中的安全与预防措施(1学时)小节4:儿科护理中的评估与观察(1学时)阶段二: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5学时)小节1: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护理(2学时)小节2: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1学时)小节3: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1学时)小节4: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1学时)阶段三:儿童患者的沟通与关怀(4学时)小节1:与儿童患者的沟通技巧(1学时)小节2:儿童心理健康与护理(1学时)小节3:家庭支持与教育(1学时)小节4:疼痛管理与缓解(1学时)阶段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3学时)小节1:儿科跨学科合作与团队协作(1学时)小节2:儿科护理领导与管理(1学时)小节3:儿科护理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1学时)教学方法:1. 讲课: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各个小节的内容,并结合案例进行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讨和解决儿科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讨论。
3. 实践操作:设置模拟儿科护理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进行护理操作,并进行实时评估和反馈。
4. 视频展示:观看相关儿科护理操作的视频,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5.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儿科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学术性报告,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评估方式:1. 个人测试: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第二部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1.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本节主要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身高、体重、生理发育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
2. 儿童生理与病理变化本节主要介绍儿童生理与病理变化的特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生理与病理的差异,为儿科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 儿童心理与行为特点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包括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等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并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
第三部分:常见儿童疾病护理1. 儿童常见传染病护理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等内容,包括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常见传染病的护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2. 儿童常见慢性病护理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常见慢性病的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包括哮喘、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慢性病的护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第四部分:儿童护理技能1.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本节主要介绍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评估发育水平等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2. 儿童护理技术本节主要介绍儿童护理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给药、注射、换药、胃管护理、气管插管护理等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儿童护理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五部分:儿童健康促进1. 儿童生活方式指导本节主要介绍儿童生活方式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包括合理膳食、科学作息、适量运动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和途径。
2. 儿童疾病预防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卫生保健、环境卫生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疾病预防的原则和策略。
儿科护理学部分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儿科护理操作,具备初步的儿科护理能力。
4.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儿童疾病护理等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儿童营养与喂养的原则和方法儿童保健的内容和措施儿童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教学难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儿童营养与喂养的个体化和特殊需求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儿童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儿童疾病护理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儿科护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3. 操作演示法:演示儿科护理操作,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儿科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2. 讲解:讲解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儿童疾病护理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儿科护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4. 操作演示:演示儿科护理操作,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儿童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儿科护理的操作规范和护理理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操作演示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包括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儿科护理学教案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注于儿童护理的学科,它要求护士掌握特殊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学教案是帮助教师有效教授这门学科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份儿科护理学教案的编写要点。
一、教案标题:儿科护理学课程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常见儿童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3. 提高对儿童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水平。
三、教学内容:1. 儿科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2. 儿科常见疾病的分类、症状和护理措施;3. 儿童护理中的特殊技能和技术;4. 儿科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生动有趣;2. 实地参观儿科病房,了解实际工作环境;3.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4. 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态度、思维能力等;2. 作业考核:编写儿科护理学护理计划书等;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儿科护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现代化医疗设备和模拟实验器材;3. 专业护理学术期刊和网站资源。
七、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督促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3. 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教案的基本编写要点,希望能够对教师在教学儿科护理学课程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儿科护理学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我们期待着更多护理人员加入这一行业,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祝教学顺利!。
儿科护理学部分教案第一章:儿科护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儿科护理的目标和重要性1.2 教学内容儿科护理的定义和范围儿科护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儿科护理的目标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儿科护理的原则和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科护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儿科护理原则和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2.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掌握儿童营养需求和喂养方法理解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儿童营养需求和喂养方法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儿童营养需求和喂养方法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儿童营养经验和喂养技巧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童喂养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三章: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3.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掌握儿童营养需求和喂养方法理解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2 教学内容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儿童营养需求和喂养方法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儿童营养需求和喂养方法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儿童营养经验和喂养技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童喂养方法的掌握情况第四章:儿童常见疾病护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措施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4.2 教学内容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护理方法和措施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童常见疾病护理方法和措施的掌握情况第五章:儿童心理健康护理5.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掌握儿童心理健康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5.2 教学内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儿童心理健康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心理健康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儿童心理健康护理的经验和技巧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儿童心理健康护理的实践操作能力第六章:新生儿与早产儿护理6.1 教学目标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需求掌握早产儿的特殊护理方法和措施理解新生儿和早产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原则6.2 教学内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需求早产儿的特殊护理方法和措施新生儿和早产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原则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需求,早产儿的特殊护理方法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护理方法和措施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七章:儿童急诊与意外事故护理7.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的常见原因和表现掌握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和措施理解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干预原则7.2 教学内容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的常见原因和表现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和措施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干预原则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的常见原因和表现,紧急处理方法和措施模拟演练法:进行急诊和意外事故的模拟演练,引导学生掌握紧急处理技能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童急诊和意外事故处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八章:儿童康复护理8.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儿童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儿童康复护理的目标和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儿童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儿童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儿童康复护理的目标和重要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方法和技巧实践教学法:进行康复护理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康复护理技能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童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儿童康复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九章:儿童护理伦理与法律9.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掌握儿童护理中的法律规范和权益保护理解儿童护理伦理和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儿童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儿童护理中的法律规范和权益保护儿童护理伦理和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法律规范和权益保护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儿童护理伦理和法律的理解和体会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童护理伦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论文写作:评估学生对儿童护理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第十章:儿童护理研究与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护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掌握儿童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理解儿童护理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儿童护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儿童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儿童护理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护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发展趋势和挑战实践教学法:进行儿童护理研究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技能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儿童护理研究和发展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护理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科护理学的十个章节,涵盖了儿科护理概述、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儿童常见疾病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护理、新生儿与早产儿护理、儿童急诊与意外事故护理、儿童康复护理、儿童护理伦理与法律以及儿童护理研究与发展等内容。
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二、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3)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操作和护理程序;(4)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2. 能力目标:(1)具备观察、评估、分析、处理儿科患者的能力;(2)能够熟练进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3. 素质目标:(1)树立关爱儿童、尊重生命的理念;(2)培养严谨、负责、细致的护理态度;(3)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2)儿科护理技术操作;(3)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2. 教学难点:(1)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的观察和评估;(2)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3)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技术;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3.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儿科护理工作;4.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2. 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3. 讲授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如关爱、尊重、细致、严谨等;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儿科护理的流程和操作技术;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临床场景,亲身体验儿科护理工作。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知识点;2. 讲解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换药等;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儿科护理的流程和操作技术;4.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临床场景,亲身体验儿科护理工作;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儿科护理学整套教学课件全书电子教案pptx目录•儿科护理学概述•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儿童常见疾病及护理•儿童营养与饮食护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护理•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PART01儿科护理学概述定义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学科。
特点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0-18岁的儿童,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儿童的健康问题,并积累了一些儿科护理经验。
古代儿科护理近代儿科护理现代儿科护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代儿科护理学逐渐形成并发展。
现代儿科护理学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关注儿童身心健康。
030201目标儿科护理学的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任务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包括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临床护理和教学科研等。
具体如下儿童保健通过定期健康检查、营养指导、心理卫生等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疾病预防积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预防等工作,降低儿童患病率。
临床护理为患病儿童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减轻病痛,促进康复。
教学科研培养儿科护理人才,开展儿科护理科研,推动学科发展。
PART02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生长发育的连续性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特点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速度不同。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有各自的特点。
儿童身体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同,呈波浪式前进。
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存在个体差异。
提供均衡、全面的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喂养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预防接种通过定期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定期健康检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刺激,促进儿童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早期教育与心理保健儿童保健措施与方法儿童感知觉逐渐完善,应提供丰富的刺激,促进感知觉发展。
教学对象:医学院校儿科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儿科疾病的关注,提高医德医风。
教学重点:1. 手足口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2.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1.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2.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案例分析3. 教学模型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手足口病吗?请简要介绍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手足口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等引起。
- 流行病学特点:主要通过粪-口途径、飞沫传播,传染性强,易在儿童中流行。
2.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发热:多数患者发热,体温可达38-39℃。
-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 皮肤损害:手、足、臀部出现疱疹,皮疹呈圆形,疱壁薄,易破溃。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3. 手足口病的诊断- 病史和临床表现:根据患者发热、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等症状,可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
-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4.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退热、止痛、口腔护理等。
-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 支持治疗:加强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手足口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2. 强调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五、作业1.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手足口病防治的科普文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课程编码:042071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高职护理授课单位:医学(护理)系学时:5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许燕2015年4月26日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内容与要求1.1 课程内容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护士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1.2 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2.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本课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CAI课件、投影片、录相演播片等各种多媒体的优势,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实训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实训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1理论课程可采取启发式、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诊疗及案例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主要形式有:1)启发式教学法即上课开始就由教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路,然后按照提出问题的思路进行讲授,使学生通过思考,按照问题思路理解掌握基本知识。
2)PBL(problem based learn)教学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临床个案中,学生对个案分析,提出假说,然后寻找资料,分析假说,最后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去查找有关问题的答案,记录各学生的表现,以便了解不同学生的弱点所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最后,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对学生作出评价。
通过运用PBL教学法,提高护生的整体观念,激发其对多学科的学习兴趣,把临床护理理论教学和技术操作教学引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教学,促进护生多方位的能力发展。
3)角色扮演教学法儿科急危重症等章节中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儿科护理学授课教案(课程思政)标题:儿科护理学授课教案(课程思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儿童健康和福祉的关注,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与预防4.儿童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的护理干预5.家庭教育与儿童护理实践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如何准确理解和应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重点: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与预防,以及儿童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的护理干预。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实践操作:在模拟儿童病患和实际病患身上进行操作,使学生掌握儿童护理的实践技能。
3.课程思政:通过引入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儿科护理学的学习情境。
2.讲授新课:讲解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难点和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巩固练习:在模拟儿童病患和实际病患身上进行操作,巩固所学实践技能。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
六、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考核等。
2.反馈方式:根据学生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七、作业布置与预习安排1.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
2.预习安排: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点和难点。
八、教具与多媒体资源1.教具:儿科护理模型、儿童常见疾病和症状的展示模型等。
2.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教程、在线学习平台等。
“儿科护理学”课程简介课程编码:NRUS3006学分:3授课学时:80 实验学时:32 课外学时:16课程内容简介《儿科护理学》为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解决儿科临床护理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并为以后的儿科临床工作奠定初步的实践基础。
课外实践内容课外实践内容包括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儿童的护理、儿童营养、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护理导论、健康评估课程水平:适合四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教学手段:授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临床实践使用教材及参考书: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杨锡强主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儿科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编号:CLIM5003学分:3.5授课学时:44 实验学时:36 课外学时:4课程内容简介:学习儿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障碍、婴儿喂养与营养不良、新生儿的特点和儿童保健知识和疾病防治原则。
掌握新生儿疾病、急性呼吸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掌握小儿腹泻发病机制和液体疗法。
课程水平:四、五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参考书目:1、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七版,ISBN-7-117-05093-4/R.50942、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尼尔逊儿科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ISBN-703-008819-0“儿科学(5)”课程简介课程编号:CLIM4018课程名称:儿科学学分:3.5授课学时:44 实验学时28 课外学时:4课程内容简介:学习儿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教案课目儿科护理学专业护理姓名教案首页第22 次课授课时间13周教案完成时间 5.10教案首页第25 次课授课时间14 周教案完成时间 5.10教案续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教学活动一、概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属于免疫性炎症,多见于5~8岁小儿,临床以水肿伴少尿、血尿、高血压为特点,严重者可发生严重的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
二、病因、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一)与感染有关A组B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二)与免疫功能有关免疫力低下、紊乱(三)发病机制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链球菌抗原抗链球菌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小分子、可溶性)(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系统免疫性炎症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肾小球基底膜断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中RBC、蛋白质滤出水肿、少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三、临床表现(一)一般病例多于先驱感染后1~4周急性起病1.水肿伴少尿程度轻、中度(1)水肿性质凹陷性时间1~2周明显、不复发6~8分钟①引导学生复习炎症的种类,强调“肾炎”属于免疫性炎症。
②简述急性肾炎的临床特点。
③分析讲解急性肾炎的病因,既与感染有关,也与机体免疫功能失常有关。
④通过右侧示意图简介急性肾炎临床症状与实验检查结果产生的机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临床表现等。
20~25分钟①由上述发病机制引出急性肾炎的三大临床表现。
②联系临床解释急性肾炎水肿的特点,启示学生说出少尿的标准、镜下血尿的判断,说明肉眼血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教学活动学龄前儿童<300ml/d(2)少尿学龄儿童<400ml/d镜下血尿RBC>3个/H,约1~3M 2.血尿鲜红色肉眼血尿持续1~2W浓茶色3.高血压轻、中度升高,易波动,持续1~2W (二)严重病例1~2周内易发生肺循环充血呼吸困难·····1.严重循环充血体循环充血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脏增大2.高血压脑病急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氮质血症3.急性肾衰竭少尿、无尿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四、实验室检查(一)尿液检查大量RBC,少量WBC,多种管型,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