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2005年11月14日 证监发[2005]120号)——重要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6.06•【文号】证监公司字[2005]37号•【施行日期】2005.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5]37号)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根据我会2005年上市公司监管工作重点,今年要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入手,重点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
各证监局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评价考核上市公司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真抓实干,打好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攻坚战,在年内基本解决本辖区历史形成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问题。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维护上市公司财产完整和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是集中解决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下同)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清理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具体方案要以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是否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这一标准来衡量。
集中解决占用资金问题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多角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集中解决占用资金问题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是一项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社会公众股股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地方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合力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各证监局要按照辖区监管责任制的要求,协调、支持、配合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运用现金清偿、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等方式,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入手,在年内基本解决大股东历史形成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问题,坚决制止新发生占用行为;协调、支持、配合银行业监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清理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
河北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描述和分析了河北省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的统计特征,并对影响上市公司担保行为产生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资产负债率对河北省范围内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影响显著;每股收益对河北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影响显著;ST 处理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影响较显著;第一大股东性质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影响较显著。
本文还就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上市公司;担保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ecur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Hebei Province of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 and affect the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secured some of the factors analyzed.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is: the rate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Hebei Province secured the total amount of external influence; earnings per sha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Hebei province the proportion of foreign influence security; ST to deal with external security of the propor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first the major shareholder of the nature of the external security of the propor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The article also listed companies on how to standardize the conduct of the external secur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listed company; security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一直是国内各界关注的焦点。
剖析!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四大要点!(附披露模板)声明为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提供担保属于对外担保,前者通常不按关联交易处理,后者通常认定为关联交易。
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并非都需要召开股东大会,有时仅需董事会决议即可。
要点一: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属于“对外担保”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证监发[2005]120号,下称“通知”)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通知所称“对外担保”,是指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的担保,包括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
虽然控股子公司通常被纳入合并报表内,上市公司与控股子公司的交易通常也不被列入关联交易的范畴,但根据上述规定,对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仍然属于“对外担保”。
上市公司参股的公司,属于前述规定中的“他人”范畴,对参股公司提供担保也属于“对外担保”。
要点二: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是否属于关联交易2007年初,为使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精神和主要内容,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记者提出的“《管理办法》关于关联人的定义,与财政部的《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的关联方定义有何不同?为什么?对关联方交易行为做出了哪些具体规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答道:中国证监会对关联人的定义主要是从上市公司监管角度出发。
近年来,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基于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或重大影响侵犯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较为突出。
因此中国证监会监管和规范的关联方是指能够控制上市公司或影响上市公司的决策而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各方,在这里不包括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
在上述问答中,证监会负责人明确了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均不属于关联方范畴。
但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就其与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之间的交易仍以关联交易的形式披露,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公司与合营、联营企业关联交易事项的议案》也较为常见,而与控股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则不按照关联交易处理。
担保议案【篇一:会议议案】关于设立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各位股东:经过近几个月来的紧张筹备,有关设立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部结束。
经过前期的股权结构调整,目前,股份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共有38人,均为原有限责任公司股东。
各发起人均按照《发起人协议书》签署之日在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原有的出资额及出资比例所对应的权益,按照上述折股比例相应折算为股份公司的股份。
各发起人原在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权益即为其对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发起人无需另行出资。
折股后,各发起人原对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出资全部转为股份公司的股份,各发起人的持股比例不变。
鉴于验资机构已对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进行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创立大会还将审议通过《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董事会和第一届监事会(由职工代表担任的监事已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因此,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完全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设立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时机已经成熟。
特提请大会审议,将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16日关于审议《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报告》的议案各位股东:原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股东淄博金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富和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三十五名自然人股东拟共同作为发起人,将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现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筹建组特此将《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报告》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16日附:《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报告》关于发起人用于抵作股款的财产作价情况的报告各位股东:根据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方案,股份公司的设立采取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方式,即以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截至2007年12月31日经审计确认后的净资产162018936.53万元作为发起资产,按照1:0.5555的折股比例折为9,000万股。
案例分析2006年10月,以宝硕股份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为导火索,一个庞大的上市公司担保“地雷阵”正被逐个引爆。
到目前为止,涉足其中的上市公司除了宝硕股份之外,还包括S沧化、天威保变、S宣工三家河北公司,以及东盛科技、美利纸业、西北轴承、吴忠仪表等多家西北地区上市公司,涉及金额已达50亿元以上。
到目前为止,这个担保“地雷阵”是由以宝硕股份、S沧化等为代表的河北公司唱主角。
2006年10月18日,宝硕股份因涉嫌虚假陈述,受到中国证监会河北监管局立案调查。
随后,公司此前从未披露的20亿元对外担保震撼了市场。
宝硕股份提供担保的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已披露的有4家,分别是S沧化、东盛科技、S宣工和天威保变。
其中,宝硕股份为S沧化、东盛科技及其关联企业提供的担保分别高达8亿余元和6亿余元。
据东盛科技自查,截止2006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累计对外担保11.34亿元,占该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为248.24%。
其中,未披露担保总额9.56亿元。
东盛科技提供的担保也集中在几家上市公司,其为宝硕股份、S沧化和,美利纸业提供的担保共计9.03亿元。
S沧化2006年三季报显示,截止9月30日,公司对外担保余额未22.26亿元,其中未披露担保余额20.36亿元。
其为东盛科技、宝硕股份、S宣工及其关联企业提供的担保高达18.76亿元。
与前述公司存在担保关系的还包括S宣工、天威保变两家河北公司,以及美利纸业、西北轴承、吴忠仪表等数家西北地区上市公司,其担保金额合计也达数亿元。
一些担保已经引发责任担保,共计12家银行及4家企业起诉宝硕股份,涉诉19起,标的合计达9.55亿元。
S沧化涉及诉讼的担保总额也高达6.35亿元,部分诉讼案已判决,查封冻结了公司部分资产,但仍有部分案件处于诉讼阶段,公司有承担连带责任的可能。
2007年1月12日,宝硕股份公告,其母公司宝硕集团已接到保定市中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宝硕集团破产,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的相关法律问题简析大成周瑶法盛金融投资作者:周瑶、郑祺、武晴来源:大成律师事务所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年11月公布了《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首次将上市公司与一般封闭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相区分并予以单列。
[1]《民法典》出台后,最高院在2020年12月正式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为“《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并在第九条延续了《九民纪要》关于上市公司担保效力的判断标准,且确立了更为具体详细的法律后果。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还同时受制于证监会以及交易所层面出台的各类监管指引。
2022年1月,证监会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会公告〔2017〕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证监发〔2005〕120号,以下简称“《120号文》”)和《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5〕37号)三份规范性文件内容梳理归并,整合形成《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以下简称“《8号指引》”),并联合公安部、国资委、银保监会一同发布。
《8号指引》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本篇文章将基于上述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并结合我们团队平日的实操经验,对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分析。
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条件要求及相关法律问题(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条件要求1.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条件要求《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九条规定:“(一)相对人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关于担保事项已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信息,与上市公司订立担保合同,相对人主张担保合同对上市公司发生效力,并由上市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证监会 时间:2008年03月17号来源:字号:大小中(2000年6月6日证监公司字〔2000〕61号)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上市公司财产安全,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现就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披露信息。
二、上市公司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三、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互利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上市公司对强令其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行为有权拒绝。
四、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采用反担保等必要措施防范风险。
五、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必须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
董事会应当比照公司章程有关董事会投资权限的规定,行使对外担保权。
超过公司章程规定权限的,董事会应当提出预案,并报股东大会批准。
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决定为他人提供担保之前(或提交股东大会表决前),应当掌握债务人的资信状况,对该担保事项的利益和风险进行充分分析,并在董事会有关公告中详尽披露。
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对担保事项做出决议时,与该担保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股东或者董事应当回避表决。
董事会秘书应当详细记录有关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讨论和表决情况。
有关的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决议应当公告。
六、当出现被担保人债务到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未履行还款义务,或是被担保人破产、清算、债权人主张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等情况时,上市公司有义务及时了解被担保人的债务偿还情况,并在知悉后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七、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通过,董事、经理以及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擅自代表公司签订担保合同。
八、上市公司应当加强担保合同的管理。
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尊敬的各位股东及相关方: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公司自身的管理需要,我们特向各位股东及相关方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明确公司在此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加强风险控制,保护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致力于合规经营,树立行业榜样,遵守市场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股东合法权益和公司稳定运营。
在此背景下,我们制定了以下政策和规定,希望各位股东及相关方予以认可和支持:1. 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将遵守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公司提供担保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合法性和合规性。
2. 风险可控:公司将合理评估提供担保所承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确保公司及股东利益不受损失。
3. 获得回报:公司提供担保所获得的回报应当合理,确保公司的经济利益和利益最大化。
4. 信息透明:公司将及时向相关方披露提供担保的相关信息,保障信息透明度。
2.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条件和限制为了保护公司的资金安全和稳定经营,我们对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条件和限制做出如下规定:1.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必须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审议和决策,并按照相关程序操作。
2. 公司提供担保的金额、期限和条件应当明确、合理,并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进行审核。
3. 公司对提供担保的债权人进行调查,确保债权人具备还款能力。
4. 公司提供的担保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以控制风险。
5. 公司只能提供符合其经营范围和业务特点的担保,禁止提供无关的或违法违规的担保。
3. 相关风险管理措施为了对公司提供担保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担保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2.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提供担保的合规性,规范担保流程并严格执行。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2005年11月14日证监发[2005]120号)各上市公司,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批由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行为,有效防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和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必须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二)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应当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审批对外担保的权限及违反审批权限、审议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应由股东大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提交股东大会审批。
须经股东大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1、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2、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3、单笔担保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的担保;4、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
股东大会在审议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议案时,该股东或受该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与该项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四)应由董事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出席董事会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审议同意并做出决议。
(五)上市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对外担保,必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刊上及时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截止信息披露日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总额。
(六)上市公司在办理贷款担保业务时,应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交《公司章程》、有关该担保事项董事会决议或股东大会决议原件、刊登该担保事项信息的指定报刊等材料。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一、背景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通知旨在明确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相关要求,加强风险控制,保障上市公司的稳健运营。
二、对外担保的定义对外担保指上市公司担保对外主体承担债务履行义务的行为。
包括但不限于担保、质押、抵押、保证等形式。
三、对外担保行为的限制1. 上市公司应当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按照规定公开披露对外担保行为及相关风险。
2.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应当符合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基本原则,确保担保行为合规、稳健。
3.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对外担保的额度、期限等,确保可持续经营和偿债能力。
4. 对外担保应当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目的,谨慎评估被担保主体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确保风险可控。
5.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对外担保的审批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四、对外担保的风险评估与控制1. 上市公司应当在对外担保之前全面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 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被担保主体的财务状况、信用评级、主营业务情况等指标的综合评估。
3.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额度和期限应当综合考虑被担保主体的还款能力、债务结构等因素,确保风险可控。
4. 上市公司应当及时跟踪被担保主体的债务履约情况,对风险变化进行监控和预警。
5. 如发现风险变化较大或出现风险事件,上市公司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对外担保额度、提前解除担保等。
五、信息披露要求1. 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对外担保行为及相关风险。
信息披露内容至少包括被担保主体名称、担保额度、担保形式、担保期限、风险提示等。
2. 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等定期报告中披露对外担保的风险情况,并说明风险的控制措施和预警机制。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
(2005年11月14日证监发[2005]120号)
各上市公司,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批由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行为,有效防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和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
(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必须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二)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应当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审批对外担保的权限及违反审批权限、审议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应由股东大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提交股东大会审批。
须经股东大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
1、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
2、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
3、单笔担保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的担保;
4、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
[ 上面内容应再加一个:(二)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达到或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3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来自《上市公司章程指引》]
股东大会在审议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议案时,该股东或受该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与该项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四)应由董事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出席董事会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审议同意并做出决议。
(五)上市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对外担保,必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刊上及时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截止信息披露日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总额。
(六)上市公司在办理贷款担保业务时,应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交《公司章程》、有关该担保事项董事会决议或股东大会决议原件、刊登该担保事项信息的指定报刊等材料。
(七)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应在其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后及时通知上市公司履行有关信息披露义务。
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担保审批行为,有效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由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风险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由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申请的审查,切实防范相关信贷风险,并应及时将贷款、担保信息登录征信管理系统。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依据本《通知》、上市公司《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认真审核以下事项:
1、由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申请的材料齐备性及合法合规性;
2、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履行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程序的情况;
3、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情况;
4、上市公司的担保能力;
5、贷款人的资信、偿还能力等其他事项。
(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规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贷款风险。
(四)对由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申请,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加强监管协作,加大对涉及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一)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与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加强监管协作,实施信息共享,共同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共同加大对上市公司隐瞒担保信息、违规担保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发放贷款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二)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通知》规定的,中国证监会责令其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法规的,中国银监会依法对相关机构及当事人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等措施追究法律责任。
四、其他(一)各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上述规定,修订和完善《公司章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纳入统一授信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和管理。
(二)本《通知》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执行。
所称“对外担保”,是指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的担保,包括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
所称“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是指包括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担保在内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与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之和。
(三)金融类上市公司不适用本《通知》规定。
(四)《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0]61号)、《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中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五、本《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