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

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

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积蓄5万元。6个月前股市很差,输了2万多。她觉得对不起丈夫。逐渐出现心境不好,情绪很低落,开心不起来。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不想看电视,也很少看报。以前很喜欢听音乐,但现在也没兴趣了。怕与人交往,基本上很少和亲朋好友走动,人也变得懒多了,家务也懒得做,还常常很想哭,自感一切不如人,感到身体乏力,周身不舒服。感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转不动了。认为自己犯了罪,严重的错误,应收到惩罚。经常失眠,后半夜会突然醒来,以后就胡思乱想,没有主题,常常是等天亮。有时还会感到做人没有意思,常常在想活着有何意义。曾经有割腕自杀,被家人发现。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1、患者有哪些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可用哪些方法治疗

二、答案

1、患者有哪些症状

思维障碍:思维迟缓、自罪妄想、情感障碍:情绪低落意志行为:意志减退、自杀行为、睡眠障碍:早醒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i.与精神分裂症鉴别患者不与人交往,自罪妄想,但是以情绪低落

为主,情绪低落下发生这些症状。

ii.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诱因,但症状与诱因关系不密切。

3、可用哪些方法治疗

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治疗。睡眠欠佳可合并苯二氮卓类。

2)电休克治疗针对有严重自杀倾向者。

3)心理治疗认知治疗

病案(三)

患者,王×,男,25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整日闭门不出,曾自杀一次,未遂,故而家属将其送入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们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认为路人故意冲他吐痰。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引起了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语,说“我要死了,回家吧,电波控制了我,下雨了”。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怕事。其家族史中,祖母曾有精神病史,诊治不详,已故。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没笑,没有。诉近年来常听到一些声音,有男有女,有时说“去死吧”,有时议论他“真没用”,有时命令他“跳楼去吧”。诉前次自杀是有人在命令他。入院后,声音仍然存在,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有时觉得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电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一致,常无故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均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题目: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案

1、患者有哪些症状

感知觉障碍:幻听、感知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志和行为:意志减退、行为异常。

2、诊断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精神分裂症。1)与心境障碍相鉴别:有自杀,但并非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受幻听支配,无情绪低落2)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发病前有生活事件,但症状与生活事件关系不大,荒谬离奇

3、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足疗程,系统规范用药;治疗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原则上单一用药,可根据情况,酌情先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等使用。

病案(四)

患者,刘×,女,32岁。半年前工作变动,以前是机关人员,后由于家庭原因,辞职做电脑销售,开始两月自己尚觉得可以应付,第三个月由于签单达不到要求而被上级领导批评,后逐渐出现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逐渐地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和人交往,原来一起玩的朋友也联系得少了,整天觉得提不起精神来,人变懒了,家务也懒得做了,常常想哭。自己觉得一切都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一无是处,自己的生活没有一点儿意思。感觉脑子好象是生锈了的机器,转不动了。常常睡不着,需要服安眠药才能睡两三个小时,后半夜会突然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经常想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死了算了。曾自杀一次,但念及孩子还小,所以又呼救了。

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

精神科检查:意识清楚,语声低微,需侧耳倾听,愁眉苦脸。诉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好,一了百了。觉得自己脑子很迟钝,不会思考问题,自己能力很差,觉得记忆力也变差了。智能可。

问题:1、患者有哪些症状

2、诊断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案

1、症状(4分)

思维障碍:自我评价低、思维迟缓、情感障碍:情绪低落、意志行为:意志减退、自杀行为、睡眠障碍:早醒、

2、诊断与鉴别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患者的症状均是在情绪基础上的

2)心因性精神障碍:发病前有诱因,但症状与诱因关系不密切,且程度过于严重

3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电休克治疗3)心理治疗

病案(五)

某女:24岁大学生妄闻、疑人议论、迫害6个月。平素性格:内向,少于人交往,胆小怕事。患者大四上学期因恋爱受挫精神受到刺激,开始表现闷闷不乐,约1月后表现孤僻,对人冷淡,见人回避,不与人交往,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继出现时自语自笑,问之,称有人在耳边和她说话,有的内容很好笑。约3个月后出现怀疑同学们议论她,同学们在一起说话也认为是在说她,甚至认为

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冲她来得,为此,经常冲动发脾气,出言不逊。认为自己的想法,周围人都知道了。病后6个月因为严重影响学习、生活而来诊,并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你认为病人有哪些症状诊断是什么其药物的全病程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存在言语性幻听,如称有人在耳边和她说话;(1分)关系妄想,如同学们在一起说话也认为是在说她,甚至认为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冲她来得;(1分)思维被洞悉感,如认为自己的想法,周围人都知道了。(1分)行为异常,如自语自笑、对人冷淡,见人回避,不与人交往。(1分)诊断:精神分裂症(2分)药物的全病程治疗原则: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2分)一旦明确治疗及早开始用药,(1分)药物应达到治疗剂量,一般急性期治疗为2个月。(1分)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巩固期治疗4~6个月,剂量应与急性期治疗剂量相同。(1分)维持期治疗剂量大约为急性期治疗剂量的1/3~2/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剂量一般与急性期治疗剂量相同。(2分)第一次发作维持治疗1~2年,第二次或多次复发者维持治疗时间应更长一些,甚至是终生服药。(1分)

病案(六)

女病人30岁,已婚,近3周来无诱因下出现情绪低落,晨重夜轻,?兴趣缺乏,精力明显减弱,易疲劳,言语少,动作迟缓,自觉“脑子笨,没有以前聪明,好象一块木头。世界看上去犹如灰色一片。”早醒,食欲、性欲减退,便秘。总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悲观失望,多次欲自杀而未遂。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你认为病人有哪些症状诊断是什么其药物的全病程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病人的症状有情绪低落,如兴趣缺乏、语言少、动作迟缓,“世界看上去犹如灰色一片”,悲观失望(1分);思维迟缓,如自觉“脑子笨,没有以前聪明,好象一块木头”(1分);疑病妄想,如总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1分)。生理功能改变,如早醒,食欲、性欲减退,便秘(1分)。存在自杀行为。(1分)

诊断“抑郁症”。(3分)

抑郁的全病程治疗原则为:

1)急性期治疗(1分)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治疗严重抑郁症时,一般药物治疗2~4周开始起效。如果患者用药治疗6~8周无效,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药物可能起效。(1分)2)巩固期治疗(1分)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然。巩固治疗至少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1分)。3)维持期治疗(1分)目的是防止症状复发。维持治疗结束

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有治疗。(1分)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 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精神病学重点名解含英文、大题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知觉consciousness对事物总体属性的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精力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积极是对部分精力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的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分和偏执性精神病 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综合症 震颤谵妄T remor delirium 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出现的短暂意识障碍,同时有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常伴有发热大汗等。 痴呆dementia:较严重的持续性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真性痴呆genuine / T rue dementia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和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导致严重智能障碍。 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 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 木僵stupor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言语动作行为的抑制。重者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躯体形式障碍。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使患者感觉痛苦。 恶性综合征Malignant syndrome :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少见的严重副作用。临床特征: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常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情感淡漠indifference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思维散漫looseness。。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splitting。。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思维被洞悉thought revealed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是,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

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科病例标准化病人

精神科病例标准化病人 ——抑郁症 案例:男/女性,38岁,由家属(妻子/丈夫)供史,可靠。 主述: 反复情绪低落、兴趣下降1年,复发2周。 现病史: 患者1年前工作压力大,出现情绪低落,整天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都提不起劲,感到“心里压抑,高兴不起来”。诉说反应迟钝,感觉“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样”。渐渐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时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睡眠差,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白天精神差,疲乏,没精打采。到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查脑电图正常,脑CT正常。诊断“情绪障碍”,服百优解1片/日,2个多月好转,渐恢复正常上班,自停药物。2周前与同事为工作之事产生分歧,发生争执后诉症状复现,逐渐加重,近日整天悲观绝望,郁郁寡欢,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伴有阵阵心慌不适。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食欲下降,体重明显消瘦。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在本人同意下被家人送来我院住院 治疗。 既往史: 10年前做过阑尾炎手术。既往无兴奋话多、精力过剩等表现。否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和夜游史。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无头颅外伤史、无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和输血史。有预防接种史。

个人史: 重庆本地人,大学文化,中学语文老师,已婚,有一女儿。(女性则还要询问月经史)夫妻感情可,家庭和睦。病前性生活协调。既往身体健康,性格偏外向。病前与同事相处融洽,无烟酒及其它不良嗜好。平时喜欢看书、看韩剧、旅 游等。 家族史: 否认两系三代精神疾病史。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 T:36.7℃,P:80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未发现特殊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测也未检出异常的感觉、运动等,反射正常、对 称,未引出病理反射。 实验室辅助检查: 门诊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血无阳性发现;心电图正常;胸片检查结果阴性。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本例初步印象是: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诊断依据:根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 (1)症状标准:1.情绪低落2.兴趣下降3.精力不济4.自我评价降低5.无 价值感6.睡眠障碍7.食欲下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虚构confabulation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错构paramnesia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edation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痴呆dementia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注意attention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定向力orientation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emotion 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心境mood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意志volition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自知力insight 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disorders 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谵妄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自动症epileptic automatisms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 滥用abuse 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耐受性tolerance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脱毒detoxification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瓦解症候群disorganization symptoms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 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 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 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 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 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 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积蓄5万元。6个月前股市很差,输了2万多。她觉得对不起丈夫。逐渐出现心境不好,情绪很低落,开心不起来。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不想看电视,也很少看报。以前很喜欢听音乐,但现在也没兴趣了。怕与人交往,基本上很少和亲朋好友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 DSM-Ⅳ: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7类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0类 DSM-Ⅳ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精神检查 面谈检查的目的: 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 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 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 5、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 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

精神分裂症论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论文 精神分裂症涉及刑事案件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涉及刑事案件的特点,从而有效预防犯罪。方法收集近三年以来精神分裂症涉及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案例共73例,案由主要为故意伤害(包括杀人)、涉性(被性侵害和强奸)案件;涉案人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涉案者以故意伤害及盗窃居多、女性涉案者以被性侵害及故意伤害居多。结论精神分裂症涉及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案例社会危害性及社会影响较大,故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监护管理,以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涉案特点;预防犯罪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精神病人的权益也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以致在精神病人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时,常需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以明确其行为当时状态及法律能力。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涉案行为的特点,本文收集涉及刑事犯罪的精神分裂症鉴定案例共73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本院于2008年1月一2010年12月间经司法精神病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涉及刑事违法行为的案例共73例。 1.2方法 对入组案例的相关鉴定资料及案发时相应涉案行为进行回顾性

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 73例中男性54例,女性19例;年龄13~65岁,平均33.71±12.46岁;其中l8岁以下者3人,18至45岁者49例,大于45岁者21例;受教育程度:文盲5例,小学文化28例,初中25例,高中14例,大学1例;职业状况:工人10例,农民29例,无业30例,其他4例;婚姻状况:已婚32例,未婚30例,离婚9例,丧偶2例。 2.2案情及鉴定结果 在本组案例中,案由主要是故意伤害(包括杀人7例)24例、涉性案件共16例(被性侵害11例、强奸5例)、盗窃15例;鉴定结果:完全刑事责任能力4例、限制刑事责任能力19例、无刑事责任能力39例;性防卫能力削弱2例、无性防卫能力9例。 2.3两性涉及刑事案件案由比较 在本组案例中,男性54例,女性19例;男性涉案鉴定中案由主要是故意伤害(包括故意杀人6例)20例、盗窃14位、强奸6例、抢劫3例;女性涉案鉴定中案由主要是被性侵害11例、故意伤害(包括杀人1例)4例。 2.4两性涉及刑事案件责任能力比较 54例男性涉及刑事案件法律能力结果:完全刑事责任能力4例;限制刑事责任能力17例;无刑事责任能力33例。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2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患者主要的精神症状是() A.违拗症状 B.被害妄想 C.关系妄想 D.疑病妄想 E.嫉妒妄想 F.钟情妄想 2、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患者所患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鉴别诊断应考虑() A.起病缓急 B.病程特点 C.早期症状 D.心电图 E.X线片

F.智能下降程度 3、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疾病潜伏期较长,早期一般不易发现,其中可能的症状为脑衰弱综合征,该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 A.认知障碍 B.情感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识障碍 E.智能障碍 F.行为异常 4、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随着病情进展,该患者出现了智力下降,对患者的治疗原则为() A.改善脑血流 B.促进大脑代谢 C.加强功能训练

D.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 E.治疗合并的躯体疾病 F.预防脑梗死进一步恶化 5、二十岁男性患者,因少语、少动、少食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有感冒发热史,当时最高体温为38.8℃,在当地医院予积极治疗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回家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讲话少,活动减少,食欲减退,同时伴随出汗多,面部油脂增多,家人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温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暂无阳性发现。精神状况检查:患者问话不答,表情茫然,出汗很多,面部油光发亮,有两次将小便解在床上,晚上不睡觉,为明确诊断,入院后需要立即完善下列哪些检查() A.血常规 B.尿常规 C.头部MRI D.脑电图 E.心电图 F.经颅多普勒 G.脑脊液检查 H.MMPI I.I.HAMD J.J.电解质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1、什么叫精神障碍?(P1)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传统上,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后者由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 2、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或危险因素有哪些?(P5) (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表观遗传、精神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如何理解精神障碍的等级诊断观念?(P39) 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器质性的问题,才考虑功能性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精神病性的,如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 第二层次:非精神病性的,如神经症性、癔症、没有重性精神病性特征 第三层次:人格障碍和心理应激因素 4、CCMD-3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哪四项? ①症状标准②严重标准③病程标准④排除标准 5、谵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P55)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病因: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物质滥用、中毒、营养缺乏 临床表现: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老年患者中持续数月者也并非罕见。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谵妄的特征: ①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 ②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 ④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⑤感知障碍尤其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情绪紊乱非常突出,包括恐怖、焦虑、抑郁、愤怒或者欣快等。 6.AD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AD与VD的鉴别。(P60)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内容:症状学、心境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学: 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与客观环境不相称;多伴随有痛苦 的体验;引起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精神症状表现的因素:个体、环境因素 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 (1)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影响因素有感觉条件差、情绪因素、疲劳、意识障碍) (2)幻想性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事物。 (3)幻觉:是一种虚幻的错觉(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常与妄想并存) 真性、假性幻觉的区别? 无论还是都是没有外界客观刺激的,区别它们的关键是患者对的感知有没有通过。 3感知觉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是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觉,但对个别属性产生错误的感知,(视物变形、空间知觉障碍、周围环境改变感、自身躯体结构的感觉障碍),常见于癫痫患者 4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思维奔逸: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内容丰富生动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 思维涣散 思维破裂 病理性赘述等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①妄想:是一种病理性歪曲的信念(原发性妄想: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 病理变化,找不到心理学的解释(突然性);继发性妄想:继发于其他心 理障碍,可找到心理学的解释。) ②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信念,有事实根据。 ③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 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5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焕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衰退 6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或不重要的事都回忆得起来。 (2)记忆减退:记忆四个过程都减弱。

第八版精神病学编写大纲(8th)clean

全国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八版编写大纲 一、总体构思 (一)主要参考书 1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美国精神病学会、欧洲精神病学会对医学生精神病学课程设置2对第四4~7版的反馈意见 3国际知名教科书,如牛津《精神病学》等 (二)编写注意事项与选材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 依据学生水平,在校时间,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 上要强调三基,使学生能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为毕业后学习打下基础 2.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五性) 3.人文(社会、文化、伦理、患者隐私、歧视与偏见等等),态度(服务理念、医患关系、职 业精神等等)、理念(心身统一的哲学思想、大精神科概念、精神疾病属性)的培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根据其重要性与适用性可分为: 1必须要掌握的(must know, minimal requirement) 2应该要掌握的(should know) 3最好要掌握的(nice to know) 因此在选材时, 把“必须要掌握”的写透, 可适当涉及”应该要掌握的”, 尽可能少写”最好要掌握”的内容。决定上述重要性与适用性时, 主要考虑: 1.对象: 本科生, 毕业后大部分不从事精神科临床 2.疾病谱的变化 3.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变化 4.向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社区服务方向发展变化 5.新的精神卫生法所强调的服务重点与难点,如非精神病性疾病、成瘾性疾病、脑与躯体相 关精神疾病以及综合医院联络咨询等等 (三)主要变化 1.采用国际分类(ICD-11)最新分类,同时参考美国分类与诊断标准(DSM-5); 2.强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 3.更加简练、更加基础、更加可读、更加有趣; 5.调整、增加Box,有助于读者理解、思考,并增加趣味性 6.进一步保证质量,互校,主编、副主编把关。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教学文案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 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 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 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 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 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 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 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 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06例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

106例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29T13:29:58.8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5月总第191期供稿作者:朱宏志张培新[导读] 本文统计的结果显示,农村人口、低文化、无业的青壮年构成了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主体。 朱宏志张培新 (江苏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5)【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涉案特征,有效预防犯罪。方法:对近三年以来有关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鉴定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45岁者共72例,占67.94%;小学文化及文盲95例,占89,62%;农民及无业者93例,占87.74%;涉案人员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女性涉案者以被性侵害及盗窃居多,被性侵害有40例(占总案例的37.74%)、盗窃4例;男性涉案者以盗窃及强奸居多。盗窃案男性27例(占总案例的25.47%),强奸7例。结论:显示农村人口、低文化、无业的青壮年精神发育迟滞者构成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主体,其中以被性侵害案占首位,盗窃案居第二位。提示全社会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要齐抓共管,加强道德教育和监管,以减少违法犯罪及防止性侵害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预防犯罪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本文收集我司法鉴定所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接受司法机关委托鉴定478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10例(23.01%),精神发育迟滞106例(22.18%)。为探讨精神发育迟滞发案的特点,有效防止犯罪,现将精神发育迟滞106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收集本院2008年一2010年间资料完整的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共计106例。 1.2 方法:对入组案例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1]为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06例中男性53例,(50.00%),女性53例,(50.00%),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为24.79±8.35岁,其中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doc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 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 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精神障碍中为数不多,但情况比较严重的几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伴有幻想,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同时社会功能严重下降。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是所有精神疾病的统称,泛指各种因素造成的大脑功能失调。例如AD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抑郁症有明显病态的抑郁体验。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卫生,不仅涉及到如何防治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还研究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症状:是一场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 感觉sensation: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形状等 知觉perception: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食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气流上涌感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等。 错觉illusion: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幻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涉及两个不同器官的,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是来自于外部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特点是幻觉内容就像感知外界真实事物一样生动、鲜明,故患者常常述说是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的,并对此深信不疑且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是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特点是幻觉内容往往比较模糊、不清晰和不完整,故患者常常描述为没有通过耳朵或眼睛,大脑内就隐约出现了某种声音或影像。虽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往往仍然比较肯定的相信其内容。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够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主要为思维过程的联想和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有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思维化声、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和强迫思维。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说话主题随境转移,也有音联,意联。 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ought: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间缺乏内在联系。 思维中断blocking of thought: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强制性思维forced thinking:是思想联想的自住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这些联想常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c thinking:推理缺乏逻辑性,因果倒置,推理离奇,不可理解。 强迫思维obsessive thinking: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和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妄想delusion: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它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其特点包括①妄想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涉及患者本人,且与各人有利害关系;③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体的心理观象,并非集体信念;④妄想内容与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且通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