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卫办妇幼发〔2015〕59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通知
- 格式:docx
- 大小:80.07 KB
- 文档页数:55
卫生院关于印发孕产妇健康管理相关制度的通知各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有效控制和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结合医院和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孕产妇健康管理制度》等9项制度,请各科室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L孕产妇健康管理制度2.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度3.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4.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5.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6.高危孕产妇信息收集、上报和反馈制度7.高危孕产妇分工协同救治制度8.高危孕产妇安全协调制度9.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卫生院孕产妇健康管理制度一、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年)工作内容规范开展辖区内(包括长期居住和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
二、严格落实首诊妊娠风险筛查责任,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的要求,对首次来院孕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对筛查阳性的孕产妇转二级及以上助产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及建卡。
三、按《孕产妇保健规范》对孕12÷6周前的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和《母子健康手册》,完成第一次产前服务记录表及孕中晚期四次产前随访服务、产后家庭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随访)。
在随访的各阶段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
四、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保健基本情况,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孕产妇并及时落实转诊。
由本机构妇保人员对孕产妇进行五色分类管理,填写相关记录,做好保健指导,两周内追踪转诊结果并记录;将每次随访的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四川省孕产妇保健手册》上,并定期做好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指导孕妇正确使用《母子健康手册》。
五、对评估黄色的孕妇进行登记管理,对评估橙色、红色、紫色的孕妇实行登记和专人专案管理,填写《高危孕产妇随访表》。
六、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流动高危孕产妇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发现高危孕产妇立即上报和健康管理,做到应管尽管,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建设研究胡文玲;罗荣;金曦;王坤;何致敏【摘要】Objective To formulate guidance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pecialty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Method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guidance o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pecialty was formulated based on documentary research,field investigation,professional seminar and pilotinstitution.Results Guidelines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wenty-sev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pecialties were developed,including 5 maternal health care specialities,11 child health care specialities,8 women health care specialties,1 family plan service speciality,1 information specialty and 1 health education specialty.Conclusio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guidance should be formulated an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ervice should be standardized to lay foundation for nationwid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pecialty development.%目的研究并制定妇幼保健专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为开展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调查、专家研讨、机构试行等方法,制定妇幼保健专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结果开发27个妇幼保健专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包括孕产保健专科5个,儿童保健专科11个,妇女保健专科8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科、信息专科和健康教育专科各1个.结论制定妇幼保健专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范妇幼保健服务,为全国开展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建设打下基础.【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7(028)006【总页数】4页(P716-719)【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服务;专科建设;建设与管理【作者】胡文玲;罗荣;金曦;王坤;何致敏【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2加强医院专科建设,突出特色专科服务,实现医院整体突破,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发布时间: 2015-12-28国卫妇幼发〔2015〕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委机关各司局,委直属和联系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健康和育龄人群生殖健康需求,指导地方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探索规范化管理模式,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指导原则(一)坚持工作方针。
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二)明确功能定位。
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是具有公共卫生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
应当加强内部业务规划,规范科室设置,强化公共卫生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
(三)合理规划设置。
省、市、县三级原则上均应当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辖区常住人口数、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功能定位、职责任务和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合理设置,建设规模适度。
按照《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3〕4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保证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各项工作落实。
附件2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精神,加快建成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履行妇幼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保证医疗保健服务安全,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在总结以往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和日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妇幼保健院发展方向、辖区业务管理、服务流程、服务质量与安全、社会评价等多角度对妇幼保健院实施考核;充分体现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本标准共6章66节,设置30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五章共60节274条标准,用于对二级妇幼保健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妇幼保健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第六章共6节30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妇幼保健院的运行、服务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妇幼保健院,其他妇幼保健机构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11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二)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三)以妇女儿童为中心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
附件2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为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精神,建立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保证医疗保健服务安全,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在总结以往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和日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
为进一步解读评审标准,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参考,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自我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帮助,特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适用于二级妇幼保健院,其他妇幼保健机构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置6章66节30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五章共60节274条543款细则,用于对二级妇幼保健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妇幼保健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39条。
第六章共6节30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妇幼保健院的运行、服务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条款适用于所有二级妇幼保健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证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正确、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与安全,对最基本、最常用、必须做到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妇幼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与安全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条款主要是指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妇幼保健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须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不是由妇幼保健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第一章至第五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见表1。
表1 第一章至第五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三、评审结果表达的方式(一)评审结果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妇幼保健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互联网+智慧妇幼医联体健康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互联网+智慧妇幼医联体健康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基于物联网妇幼医联体模式)2019年 02 月目录1项目概述 (2)1.1 建设背景 (2)1.2 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3)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项目建设目标 (3)3项目总体设计 (4)3.1 项目总体设计 (4)4项目建设内容 (6)4.1 妇幼健康管理系统 (6)4.1.1妇幼保健模块 (6)4.1.2远程胎心监护 (6)4.1.3健康教育 (6)4.1.4在线问诊 (6)4.1.5健康提醒 (6)4.1.6高危孕产妇管理 (6)4.1.7移动端应用 (7)4.2 双向转诊系统 (7)4.2.1双向转诊 (7)4.3 远程会诊 (8)4.4 硬件产品 (9)5项目建设清单 (10)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国卫妇幼发〔2013〕2013年《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4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按照“省选设、市县合、乡增强、村共享”的方式,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职责整合,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运转高效、群众满意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做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并指出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网络,提升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
应当将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纳入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规划,加强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和监管提供信息支持。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卫生发展水平,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妇幼保健、康复新需求,推进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构建包括医疗联合体在内的各种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并引导开展有序竞争。
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妇幼保健院业务部门设置与管控闫承生2019.4业务部门设置的依据业务部门设置的关键环节业务部门的管控要点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指导业务部门设置的主要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国卫办妇幼发(2015)59号《妇幼保健专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国卫妇幼妇卫便函(2016)113号《三级、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国卫妇幼发(2016)44号,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标【2017】248号“指导意见”提出“打通临床部和保健部分别设置的部门格局,按照服务人群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内容。
业务部门主要包括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
各部依据所承担的职能设置相应的业务科室,各相关科室间应当加强功能衔接与合作,具体要求参照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相关要求。
其他相关管理和保障部门设置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有关要求。
”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设置指南”提出✍省级妇幼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市级妇幼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县级妇幼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各级指南分别包括:•业务部门设置原则•业务部门设置内容•各部门主要职能任务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业务部门设置原则✍以妇女儿童为中心,体现临床和保健的有机结合;✍与机构职能、任务、规模相适应;✍省市级可结合功能任务、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增设相应科室;✍科室设置比例:•省级齐全•市级80%•县级可参照上级妇幼机构设置科室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管理指南”提出业务介绍工作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人员配备与资质房屋设施设备专科管理岗位职责常规规范管理制度设备“评审标准”提出“为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精神,建立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保证医疗保健服务安全,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大部制改革的意义破解了定位误区,确立了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搭建了连续主动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扩展了发展空间,理直气壮做临床业务确立了保健院设置的外部形式特征与地位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业务部门设置的依据业务部门设置的关键环节业务部门的管控要点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妇幼保健机构业务部门儿童保健部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保障部门管理部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培训教材妇幼健康服务妇女常见病诊治孕产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分娩期保健儿童保健儿童五官保健儿童常见病诊治中医儿童保健新生儿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卫生儿童康复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八大职能︶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青春期保健妇女心理卫生︑营养生殖保健中医妇女保健以妇女儿童不同特殊时期的健康需求(儿童保健、孕产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中心,以必要的临床诊疗技术为支撑提供妇幼健康服务。
大部制改革在区妇幼保健院的尝试作者:曹健来源:《健康前沿》2017年第08期摘要:洪泽区妇幼保健院顺应新医改形势,优化妇幼保健服务职能,将保健与临床紧密、高度、全面结合,将服务体系及学科单元从“按功能划分”改为“按人群划分”,通过保健与临床的“学科结合、功能结合、管理结合”三个结合,促使群体保健、个体保健与医疗保障三驾马车的齐头并进,建设“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四大部,切实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高效、优质,便捷且颇具妇幼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促进妇幼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妇幼保健大部制改革洪泽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是全省(区、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指导中心,合理设置业务部门是保证其落实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该院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院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通知》精神,并借鉴先进市、县(区)妇幼保健院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大部制改革。
1.基本情况洪泽区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站、所、院的变革,已发展成为拥有1.4万平方米、开设100张床位的苏北首家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
现有在职职工184人,其中,高、中级职称60余名,硕士研究生6名,本科学历70余名。
设有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乳腺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孕产保健科、计划生育科、口腔科、五官科等医疗保健科室。
2.主要做法2.1 成立组织,制订方案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改革内容和工作职责。
研究制定《洪泽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改革方案》,经院委会、中层干部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2 稳步推进,有效实施2.2.1 建成业务科室“四大部”。
(1)孕产保健部: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医学遗传咨询与产前筛查、营养分析与指导、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群体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12.15•【文号】国卫办妇幼函〔2023〕466号•【施行日期】2023.12.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函〔2023〕4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全面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质量管理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我委组织制定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
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机构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充分运用各项质控指标,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针对质量薄弱环节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二、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辖区内所有产前筛查机构、产前诊断机构以及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指标内容,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信息收集分析,促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标准化、同质化。
将质控结果纳入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校验、随机抽查等内容,强化督促医疗机构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提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质量。
附件: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3年12月15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9.22•【文号】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施行日期】2017.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落实《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7〕42号),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我委组织制定了《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7年9月22日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一、工作职责(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负责在现有孕产期管理制度中强化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
2.负责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状况,明确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负责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评价和监督。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
1.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整体状况,定期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和建议。
2.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定期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通知
国卫办妇幼发〔2015〕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我委组织制定了《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5年12月15日
附件
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
一、省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
省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是全省(区、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指导中心,合理设置业务部门是保证其落实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业务部门设置应当充分体现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有机结合的特色,规模适宜、布局合理。
(一)业务部门设置原则。
1.充分体现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保健专科建设,突出保健优势。
2.与省级机构职能、任务、规模相适应,科室设置齐全,可结合功能任务、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增设相应业务科室。
3.部门设置应当符合省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职能任务。
(二)业务部门设置。
1.孕产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孕产群体保健科;
(2)婚前保健科;
(3)孕前保健科;
(4)孕期保健科;
(5)医学遗传与产前筛查科;
(6)产科;
(7)产后保健科;
(8)根据功能定位、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可增设产前诊断等科室。
2.儿童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儿童群体保健科;
(2)新生儿疾病筛查科;
(3)儿童生长发育科;
(4)儿童营养与喂养科;
(5)儿童心理卫生科;
(6)儿童眼保健科;
(7)儿童口腔保健科;
(8)儿童耳鼻喉保健科;
(9)高危儿管理科;
(10)儿童康复科;
(11)儿科;
(12)新生儿科;
(13)中医儿科;
(14)根据功能定位,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求可增设相关儿童保健科室。
3.妇女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妇女群体保健科;
(2)青春期保健科;
(3)更老年期保健科;
(4)乳腺保健科;
(5)妇科;
(6)中医妇科;
(7)根据功能定位、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可增设妇女营养科、妇女心理卫生科、不孕不育科等科室。
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科;
(2)计划生育咨询指导科;
(3)计划生育手术科;
(4)男性生殖健康科;
(5)避孕药具管理科(单独设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的,相关职能由药具管理机构承担)。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对四个业务部门开展的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并设立与四个业务部门相配套的急诊、手术、医学影像、药剂、检验和病理等相关部门。
省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设立妇幼保健科学研究中心、妇幼卫生计划生育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承担科学研究和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等工作。
保留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和省级计划生育科研院所(中心)的,可保持现有管理方式。
同时,探索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完成省级妇幼健康服务职能。
(三)职能任务。
省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各部门主要职能任务见表1。
表1 省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各部门主要职能任务
二、市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
市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是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在省级和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之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合理设置市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科室是保证其落实工作职责,
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业务部门设置应充分体现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有机结合的特色,规模适宜、布局合理。
(一)业务部门设置原则。
1.充分体现以妇女儿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保健专科建设,突出保健优势。
2.与市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职能、任务、规模相适应。
在保证完成职能任务的前提下,科室设置比例应当达到80%以上。
可结合职能任务、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增设相关业务科室。
(二)业务部门设置。
1.孕产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孕产群体保健科;
(2)婚前保健科;
(3)孕前保健科;
(4)孕期保健科;
(5)医学遗传与产前筛查科;
(6)产科;
(7)产后保健科;
(8)根据功能定位、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可增设产前诊断等科室。
2.儿童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儿童群体保健科;
(2)新生儿疾病筛查科;
(3)儿童生长发育科;
(4)儿童营养与喂养科;
(5)儿童心理卫生科;
(6)儿童眼保健科;
(7)儿童口腔保健科;
(8)儿童耳鼻喉保健科;
(9)高危儿管理科;
(10)儿童康复科;
(11)儿科;
(12)新生儿科;
(13)中医儿科;
(14)根据功能定位,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求可增设
相关儿童保健科室。
3.妇女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妇女群体保健科;
(2)青春期保健科;
(3)更老年期保健科;
(4)乳腺保健科;
(5)妇科;
(6)中医妇科;
(7)根据功能定位、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可增设妇女营养科、妇女心理卫生科、生殖内分泌科等科室。
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科;
(2)计划生育咨询指导科;
(3)计划生育手术科;
(4)男性生殖健康科;
(5)避孕药具管理科(单独设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构的,
相关职能由药具管理机构承担)。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对四个业务部门开展的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并设立与四个业务部门相配套的急诊、手术、医学影像、药剂、检验及病理等部门。
(三)职能任务。
市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各部门主要职能任务见表2。
表2 市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各部门主要职能任务
三、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
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是三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基础,合理设置业务部门是保证其落实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业务部门设置应充分体现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有机结合的特色,规模适宜、布局合理。
(一)业务部门设置原则。
1.充分体现以妇女儿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保健专科建设,突出保健优势。
2.与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职能、任务、规模相适应。
科室设置齐全。
根据职能任务、群众需求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可参照上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设置科室。
(二)业务部门设置。
1.孕产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孕产保健科:包括群体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医学遗传咨询与产前筛查、产后保健等业务内容。
(2)产科:分娩期保健。
2.儿童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儿童保健科:包括群体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心理卫生、儿童五官保健、高危儿管理、儿童康复等业务内容。
(2)儿科:包括儿科、新生儿科、中医儿科等业务内容。
3.妇女保健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妇女保健科:包括群体保健、青春期保健、更老年期保健、乳腺保健等业务内容。
(2)妇科:包括妇科、中医妇科等业务内容。
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
基本科室主要包括:
(1)计划生育指导科。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包括计划生育咨询指导、计划生育手术服务和男性生殖健康等业务内容。
(3)避孕药具管理科。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根据功能和任务设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科室,对全院各业务部门开展的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并设立与四个业务部门相配套的急诊、手术、医学影像、药剂和检验等部门。
(三)职能任务。
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各部门主要职能任务见表3。
表3 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主要职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