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故事三则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成语故事三则

【教材简析】本文是三则成语故事,不同的故事中,有的直接写明了成语的意思,有的需要学生自己从中进行归纳。需要归纳的,可以让同学们发表意见,畅所欲言。

【学情分析】由于是开学期间,大部分学生对过去知识有些淡忘,需要回顾已学过知识,再逐步引入本学期的课文。

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从内容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写话练习。

【教具】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一定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生:(学生说成语故事的名字,或找一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有机会我们开一个成语故事会,好不好?

生:好!

师: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

“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布置作业;查生僻的字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宝剑掉到江里--刻记号--能不能找到宝剑--?

望梅止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用音序查字法查出“忽朝赶”在字典中的页码。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知道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危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朗读课文,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教学重难点】

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知道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危险。

【教具】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知课文

1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下收集到三国时期的资料。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

板38望梅止渴

学习生字:渴止

3、理解课题:

你们吃过梅子吗?老师让大家尝一尝梅子的味道。

能告诉大家梅子的味道怎么样?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口渴的时候,想到它的酸味,嘴里会有什么感觉?

(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就湿润起来,不觉得口渴了。)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惑。

1 望梅止渴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归纳后出示: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怎样?

3 听课文录音,思考: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

4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谁让大家望梅止渴?

教学“期”:组词。

5、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课文和生字:

1、为什么要望梅止渴?自读课文,思考。

2、出示句子:

(1)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2)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3、学习生字:“忽、灵”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读字组词,交流记法。

(3)老师指导

理解“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的意思。问: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口干舌燥?

4、指导读这两句句子。

5、说话练习: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附近又根本没有水,曹操想:

6、同桌互读2、3小节,讨论: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结果如何?

7、指名一位学生扮演曹操,一位学生读第2节第2句话。

8、师生合作读第2节。

9、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故事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节。(1)齐读第3节。

(2)学习生字:“精”——与“请、请”区别。神赶

(3)做做打起精神的样子。

8、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想?怎么说?

四、复习巩固。

1 刚开始,我们有那么多问题,现在通过读书我们都弄明白了,看来读书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全文。

2 背诵课文。

3 小组比赛,用音序查字法查“忽朝赶”三个字的页码。

4、指导书写

1.读课文,把故事说给父母听。

2.在《三国演义》中找一个有关曹操的小故事。

五.布置作业:生字、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