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肯法则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奥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奥肯定律,又称为奥姆定律(Ohm's law),是电学中的基本
定律之一,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I = V/R。
这个定律说明了在一个电路中,电
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换句话说,如果电压增大,电流也会增大;如果电阻增大,电流则会减小。
奥肯定律的作用包括:
1. 电路分析:通过奥肯定律,可以计算出在给定电压和电阻条件下的电流大小,从而帮助工程师分析和设计电路。
2. 电路计算:利用奥肯定律,可以根据已知的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阻,或者根据已知的电流和电阻来计算电压。
3. 设备调节: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节电压和电阻,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从而满足设备的工作要求。
4. 故障诊断: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总的来说,奥肯定律在电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也是实际应用中进行计算和调节的重要依据。
奥肯定律(Occam's Razor),也称为“威廉·奥肯剃刀”(William of Ockham's Razor)。
它是指,在多种解释或假设都可以用来解释一个现象时,应该选择最简单和最直接的那个假设或解释。
其中,“简单”指的是所需前提和假设越少,越少引入不必要的概念和实体,越能解释现象或预测未来事件则越好。
这个法则通常被视作科学和哲学中的一种基本原则。
这个法则源于13世纪英国逻辑学家、方济会修士威廉·奥肯的思想,成为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了简洁、直接和有效的思考方式的重要性,并反对过度复杂化和不必要的假设,认为在多种理论解释中,越复杂的解释越难以被证明或被验证,因此应当优先考虑更为简单、更为直接的解释。
奥肯定律在科学、哲学、逻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简述奥肯定律的基本原理
奥肯定律,也称为巴尔扎克定律,是一种心理学原理,它认为“任何能够出错的事情必然会出错”。
这个原理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你认为一件事情是不可能出错的,它仍然会出错。
奥肯定律的基本原理是,无论事情看起来多么完美,总会存在可能的错误或失败的可能性。
这个原理的背后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保证。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工程、医学、金融等。
在这些领域中,奥肯定律的应用通常会导致更谨慎的决策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
在个人生活中,奥肯定律也有很大的影响。
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还是日常活动中,我们都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并准备好处理可能的错误或失败。
总之,奥肯定律的基本原理是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错,从而促使我们更加谨慎和小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风险和错误。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一)奥肯法则名词解释1. 奥肯法则(Okun’s Law)•奥肯法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Arthur Oku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济学原理。
•奥肯法则表明,失业率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
•根据奥肯法则,当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时,实际GDP将增长约3个百分点。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经过价格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名义GDP增加了10%,但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实际GDP只增加了5%。
3.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为5%,意味着劳动力人口中有5%的人没有工作。
4. 负相关关系(Negative Correlation)•负相关关系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在奥肯法则中,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当失业率下降时,实际GDP会增长。
5. 百分点(Percentage Point)•百分点是一个用于表示比例或百分比的单位。
•百分点与百分比不同,百分点表示一个变化的绝对值,而百分比表示一个相对值。
•例如,当失业率从5%下降到4%时,实际下降了1个百分点,而相对下降了20%(1个百分点除以5%)。
以上是关于奥肯法则相关名词的解释及举例说明。
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当失业率下降时,实际GDP会增长。
实际GDP是指经过价格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能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
失业率则是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奥肯定律公式表达式
奥肯定律的公式表达式是:每个物体都吸引着其他物体,其引力
与质量成比例,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F = G(m1m2/r²),其中F为物体间的引力,m1与m2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二者间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数。
奥肯定律是一条具有广泛应用的自然定律,不仅适用于天体运动,也适用于微观领域的粒子相互作用。
此定律为我们解释和理解许多自
然现象提供了基础,如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轨迹、太阳系的稳定、
星系的形成、黑洞的诞生等等。
同时,奥肯定律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正如我们生命中经历过的交流互助。
没有相互的吸引、牵引,世
界就像失去了色彩的唯一惨淡。
奥肯定律(Okun’s law)目录[隐藏]∙ 1 奥肯定律的含义∙ 2 奥肯定律操作实务∙ 3 经典案例分析∙ 4 解读奥肯定律[1]∙ 5 参考文献[编辑]奥肯定律的含义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
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编辑]奥肯定律操作实务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1 / 2 ×(GDP变动百分比-3%)根据这个公式,当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
当经济扩张快于3%时。
失业率下降的幅度等于经济增长率的一半。
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增长5%(高出正常水平2%),奥肯定律预期失业率下降1%。
当GDP下降,或增长不到3%时。
失业率上升。
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下降1%,奥肯定律预期失业率上升2%。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奥肯所提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只是对美国经济所做的描述,而且是特定一段历史时期的描述,不仅其他国家未必与之相同,而且今日美国的经济也未必仍然依照原有轨迹继续运行。
因此,奥肯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不在于其所提供的具体数值。
[编辑]经典案例分析奥肯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
例如,美国1979年~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
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1. 引言奥肯法则(Pareto Principle),又称“二八法则”或“二八原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奥肯(Vilfredo Pareto)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一种经济学原理。
奥肯法则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大约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
这个原则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
2. 原理解析奥肯法则的核心观点是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现象,即少数重要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远大于多数次要因素。
奥肯通过对意大利财富分布的研究发现,大约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而剩下80%的人只拥有20%的财富。
这个现象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证实。
奥肯法则的数值并不是严格的80%和20%,而是一种近似的比例关系。
具体的数值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这个原则可以进一步扩展,例如,20%的客户可能贡献了80%的收入,20%的产品可能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20%的任务可能占据了80%的工作时间等。
3. 应用领域3.1 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奥肯法则可以用来解释财富分配的不平衡现象。
根据奥肯法则,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只能分享很小的一部分。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可以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经济学家们可以借鉴奥肯法则来研究财富分配的问题,以寻找更加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3.2 管理学在管理学领域,奥肯法则可以用来指导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根据奥肯法则,只有少数重要因素对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这些重要因素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例如,管理者可以重点关注那些能够带来最高收益的客户群体,或者优化那些占据市场份额较高的产品线。
3.3 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领域,奥肯法则可以用来指导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的选择。
根据奥肯法则,只有少数客户对销售额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这些重要客户上,以获得最大的销售收入。
同时,奥肯法则也提醒市场营销人员要注意那些潜力客户,他们可能成为未来的重要客户。
奥肯定律 1962奥肯定律(Okun's Law)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 Okun)在1962年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原理。
该原理表明,经济增长和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当经济增长率下降时,失业率会上升。
奥肯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负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奥肯定律认为,每年GDP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大约0.5个百分点。
这个关系是一个近似线性的关系,因此奥肯定律也被称为“一对一关系”。
奥肯定律的提出是基于对美国经济数据的观察和研究。
根据奥肯的研究,他发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经济的实际数据与奥肯定律的假设基本相符。
例如,当时美国经济增长率放缓,失业率也逐渐上升。
奥肯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经济中的两个因素: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参与率。
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能产生的产出增长速度。
奥肯认为,当生产率增长率较高时,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产出,刺激经济增长并降低失业率。
然而,如果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就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率上升。
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和失业人口数量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奥肯指出,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失业率。
例如,如果失业人口中有一部分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放弃寻找工作,并不再计入劳动力市场中,那么失业率会下降。
相反,如果有更多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寻找工作,失业率会上升。
奥肯定律的提出对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它提醒我们经济增长不能仅仅关注GDP增长率,而应该注重就业率的改善。
其次,奥肯定律也揭示了经济政策对就业的重要性。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政府支出、降低税负、促进投资等,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失业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奥肯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经济体,并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失效。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匹配等因素,奥肯定律的相关性可能较弱。
奥肯定律公式解析奥肯定律是一个在宏观经济学中比较重要的定律,它揭示了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公式表述为: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1 /2 ×(实际 GDP 增长率 - 潜在 GDP 增长率)。
咱们先来聊聊这个“潜在 GDP 增长率”。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是在理想状态下能够达到的最好成绩。
潜在 GDP 增长率就是经济在充分就业、资源充分利用时能够实现的增长速度。
比如说,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良好,各种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没有闲置的劳动力和生产设备,这时候的增长速度就是潜在 GDP 增长率。
那“实际 GDP 增长率”又是什么呢?就好比一个学生每次考试实际得到的分数。
实际GDP 增长率就是经济在现实中真正实现的增长速度。
比如说,今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自然灾害、贸易摩擦,导致部分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生产受到影响,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低于潜在的增长速度。
我给您举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咱们假设某个小镇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每年正常情况下,农产品丰收,手工艺品畅销,经济增长不错,失业率也比较低。
但是有一年,突然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病虫害,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很多农民没了收入。
手工艺品厂也因为原材料供应不足,不得不减少生产,一些工人因此失业。
这一年的实际 GDP增长率就明显低于潜在 GDP 增长率,失业率也就随之上升了。
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奥肯定律。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企业订单增多,需要扩大生产,就得招聘更多的工人,失业率自然就下降。
相反,如果经济增长缓慢,企业订单减少,可能就会裁员,失业率就会上升。
这就好像一家餐厅,生意好的时候,老板会多雇几个服务员帮忙,生意不好的时候,可能就得让一些员工走人。
对于政府制定政策来说,奥肯定律也很有参考价值。
如果政府想要降低失业率,就得想办法促进经济增长,比如出台一些刺激投资、鼓励消费的政策。
比如说,政府可以降低企业税收,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或者给老百姓发放消费券,刺激大家多买东西,这样企业就能卖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带动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
奥肯定律公式
奥肯定律(“Ohm's Law”)是一种物理学定律,激发自19世纪
初德国物理学家Georg Ohm,它指出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功率P (w)=电压V(V)x电流I (A)。
它是电子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用于解释电路中控制电流大小于或等于电源功率的原理。
它最初发现电
流和电压之间受阻抗影响,也就是说,电阻R(Ω)=电压V(V)/电
流I(A)。
Ohm的定律对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
括电子器件的正确运行、电信的先进技术应用以及汽车电子系统的性能。
它不仅能够解释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有效地用于调节、测量和分析电能表、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电力设备。
奥肯定律内容
奥肯定律是一种数学定律,也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
它的内容如下:
在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人们通常会尽可能地保留最简单、最直接、最简洁的假设或理论。
因此,奥肯定律是指,如果一个理论或假设能够用更简单、更直接的公式或方程式来表达,那么这种理论或假设就被认为是更好的选择。
奥肯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筛选方法。
当研究者需要选择一个理论来解释某个现象时,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理论的简洁程度和适用性来决定选择哪一个。
奥肯定律不仅可以用于选择理论,还可以用于指导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奥肯定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社会学中,奥肯定律可以用来指导社会行为和社会变革。
在教育领域中,奥肯定律可以被用来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奥肯定律的拓展包括:
1. 多领域应用:奥肯定律不仅适用于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
2. 实验设计:奥肯定律可以用来指导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3. 社会科学:奥肯定律可以被用来指导社会行为和社会变革,以及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4. 人文科学:奥肯定律可以被用来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以及评估文学
作品的质量和意义。
5. 其他领域:奥肯定律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例如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简述奥肯定律的主要内容以下是 7 条关于简述奥肯定律主要内容的文案:1. 奥肯定律啊,简单说就是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奇妙关系哟!就好比一辆车,经济增长是油门,失业率就是刹车。
你想啊,经济快速跑的时候,就业机会就多,失业率就低,就像车子猛踩油门跑得欢;要是经济慢下来,就业机会少了,失业率不就高啦,就像踩了刹车一样嘞!所以说,两者关系大着呢!2. 嘿,奥肯定律其实挺有意思的!它就像是一个晴雨表。
当经济增长强劲的时候,失业率往往会下降,这就像是天气晴朗人们都开心出来玩。
比如说一个地方大兴土木搞建设,那需要好多工人呀,失业率不就下去了嘛。
反过来,经济不行了,失业率就升高啦,就像突然下雨大家都躲起来那种感觉。
这下明白了吧!3. 奥肯定律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跷跷板的两端耶!一边是失业率,一边是经济增长。
经济好的时候,跷跷板的那头低下去了,就是失业率低啦。
比如说新科技蓬勃发展,创造了好多新岗位,很多人都找到工作了。
而一旦经济不太妙,跷跷板这头就高起来咯,失业率可不就上去了嘛,真的很神奇哟!4. 奥肯定律呢,其实就像两个在拔河的人!失业率和经济增长在较劲儿呢。
经济增长有力气的时候,就能把失业率拉过来,让它变低,像大力士拔河赢了一样。
比如一个繁荣的商业区,到处都在招人。
可是经济增长没劲儿了,就被失业率拉过去了,失业率就升高啦,是不是很好懂呀!5. 想想奥肯定律,就好像一场比赛呢!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在赛跑。
经济增长跑快了,把失业率甩在后面,就业情况就好呀。
像是一个新兴行业崛起,大家都有活干。
但要是经济增长跑慢了,被失业率追上了,那可就麻烦咯,工作就不好找啦。
有意思吧!6. 奥肯定律啊,可以说是经济和就业之间的桥梁哟!这座桥上,当经济繁荣时,过桥的人就多,失业率低呗。
就像一座热闹的城市,到处都是工作机会。
而经济不景气时,桥上人少了,失业率就高起来咯。
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对不?7. 哎呀呀,奥肯定律呀,简直就是经济世界里的小秘密呢!它告诉我们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失业率的高低呀。
“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 Arthur M., 1928—1980)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
y - y* =-α(u-u*)
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α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奥肯根据对美国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超过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充分就业水平低下的国民生产总值) 二点五个百分点,失业率就可以降低一个百分点。
由于奥肯定律连接了产出和失业这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因此一直备受重视,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简单总结一下,“奥肯定律”是通过对实际经济世界的观察,运用数据分析描述了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
这样,政策调节和宏观经济调控就可以依据该理论进行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平衡取舍,增加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奥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奥肯定律,又称墨菲定律,这是一条流行的经验法则,强调“如果件事可能会出错,那么它最终就一定会出错”。
这个定律形象地表达了世界上事情往往不会按照计划进行的直观现象。
奥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在于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失败和错误,从而在面对挫折的同时提醒我们保持乐观和适应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首先,奥肯定律的含义是事物发展中的可能问题和失败是无法避免的。
无论我们做的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
这个定律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而不是过分悲观或沮丧。
了解奥肯定律意味着我们对失败有了更加理性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应对失败,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在事情进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同时要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错误和问题的准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
其次,奥肯定律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重视细节和防患未然。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错误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细节的疏忽和考虑不周而造成的。
因此,在做事情时我们要谨慎小心,严谨细致,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可能的问题。
了解并应用奥肯定律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主动发现、检查和纠正潜在的错误和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奥肯定律的作用在于调整我们的心态和态度。
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常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影响到我们继续前进和取得成功。
而知道奥肯定律的人会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态度,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
他们相信,只要积极坚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就能够克服困难,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成长。
奥肯定律帮助我们以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使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
最后,奥肯定律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珍惜机会和珍惜时间。
奥肯定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永远存在的东西,一切都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机会和利用时间。
了解奥肯定律意味着我们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每时每刻都要尽量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难点之奥肯定律
基本概念:
奥肯定律也叫奥肯法则,它是用来表示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
学习要点:
1 奥肯定律的内容:相对于潜在的GDP,即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
或者说,相对于潜在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就会相对于潜在GDP下降2个百分点。
2 公式:(y-y*)/y*=-2×(u-u*)
y表示实际GDP,y*表示潜在GDP,u表示实际失业率,u*表示自然失业率
3 奥肯定律所提出的具体数量相关关系可能会随时代变化,但是其政策含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典型考题:
【单选】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A.稳定物价
B.促进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秩序稳定
答案:B。
奥肯定律包含的变量
奥肯定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揭示了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增长率(G):经济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增长的速度。
3. 劳动力参与率(L):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求工作的人数与适龄人口数之比。
4. 就业人口比率(E):就业人口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已就业的人数与总劳动力人数之比。
奥肯定律的基本公式是:U = G - L + E。
这个公式表明,当经济增长率增加时,劳动力参与率会下降,而就业人口比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需要更多的员工来扩大生产,从而提高了就业人口比率。
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一些人会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从而降低了劳动力参与率。
因此,奥肯定律描述了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奥肯定律并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规律,它只是一种近似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市场结构、技术进步等。
因此,在分析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奥肯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规律,它描述了失业率与经济增长
率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在分析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奥肯法则名词解释奥肯法则(Okun’s law)•定义:奥肯法则是一个经济学定律,它描述了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
•解释: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的一个百分点的增加,相对应的GDP将下降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失业率的变化与经济表现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关系。
失业率 (Unemployment rate)•定义: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解释: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有1,000,000人的劳动力人口,其中有50,000人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找工作,那么失业率就是5%(50,000除以1,000,000乘以100)。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解释:例如,一国一年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为100亿美元,那么该国的GDP就是100亿美元。
经济表现 (Economic performance)•定义:经济表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解释:经济表现可以通过多个指标来衡量,如GDP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一个国家经济表现好意味着其经济在该期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和发展。
劳动力市场 (Labor market)•定义: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劳动力和需求劳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解释:劳动力市场包括所有寻找工作和雇佣劳动力的人,以及雇主提供的工作岗位。
供求关系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和数量。
百分点 (Percentage point)•定义:百分点是一个用于表示相对变化的度量单位。
它表示一个百分比中的1个单位。
•解释:例如,如果失业率从5%上升到6%,那么失业率将增加1个百分点。
积极找工作 (Actively looking for work)•定义:积极找工作是指正在主动寻找和申请工作的行为。
奥肯法则
奥肯法则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法则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
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这一法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该法则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年平均达到9.4%,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
1985—1990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
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奥肯法则在中国出现变异。
首先,中国经济距离长期的良性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增长优先论”,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飞速增长的势头,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现在GDP的大幅增长,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全面发展。
因为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加,还意味着随着产出增加而出现的投入与产出在结构上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变化在内的经济进步。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这段时期,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得到全面解决,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还相当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同阶段的发达国家相比比重偏低;国有企业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水平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其次,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了当前的就业压力。
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普遍存在冗员数量庞大、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相当多的人员离岗或下岗,但由于这些被释放出的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所拥有的技能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而经济增长对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又远小于市场供给,导致相当多的人员在下岗后不能重新就业。
因此反映在统计中的数据是国有企业效率得到提高,盈利能力增强,GDP逐年增长,但失业率却处于上升趋势。
再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是另一原因。
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有4.5亿,剩余劳动力有近两亿人,每年有1000余万人转入城镇现代部门就业,而这些就业人员一般没有列入到统计中的从业人数中去,但占据了计入统计中的城镇需就业、再就业人员的岗位,使得这些年尽管经济增长较快,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在不断上升。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中,怎样考虑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呢?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将持续严峻,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长期以来始终对就业形成强大压力。
在这个客观现实面前,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因此,研究我国的失业率与GDP 增长的数量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据报刊报道,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如下几种:一是计算GDP增加1%,可以增加多少个就业岗位。
如有人根据统计数字,1991年到1998年7年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11.2%,非农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增加1400万人。
7年累计增加9805万人。
GDP每增加1%,可以为非农业提供12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二是计算就业产出弹性,即GDP增加1%,将使就业增加百分之几。
现在我国就业产出弹性有稳步下降趋势。
进入1990年后,基本上在0.1上下徘徊。
1992年最低为0.082,1991年最高为0.151。
还有是计算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
有的经济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当GDP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时,GDP每增加1%,失业率降低两个百分点。
第三种研究的思路较好。
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奥肯定律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国的失业率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问题,还有待
于解决,关键在于要准确理解奥肯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