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

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智育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

B、完善人格

C、社会实践

D、发展智力

3、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 A )。

A、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发展智力

C、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D、促进身心健康

4、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双基,具体是指( C )。

A、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技巧

B、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C、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D、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激发动机

D、巩固运用

6、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 )。

A、教学原则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学方法

7、教学工作的中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发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教师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深讲透,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映

的教学原则是(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式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表象的教学阶段是(B )。

A、激发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巩固知识

10、围绕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程序是( A )。

A、教学组织形式

B、课的类型

C、课的结构

D、教学过程

11、教师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是贯彻哪项教学原则的基

本要求?(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式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发展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哪项教

学原则?( D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式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上好课的前提是( A )。

A、备课

B、写好教案

C、了解学生

D、检查作业

14、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是(B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

D、教学原则

二、填空题

1、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教学。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4、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

5、教师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

时计划(教案)。

6、综合课的结构通常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处作业等。

7、主要的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

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学业

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征的认识过程,具体体现在:知识的间接性、教师的指导

性、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教育性。

10、一堂好课的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学生主动、语言艺术、

学生思维活跃。

11、学业评定的方法分为: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评语法。

12、作业的形式大致可分为: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

各种书面练习作业、各种实际操作作业。

1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

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其它的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小组合

作学习、分层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15、参观法包括: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16、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习题作业法等。

三、判断说明题

1、教学就是智育

答:错。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途径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根据地说,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答:错。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第一性的。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须要以教学规律为依据,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对于教学原则,人们可以根据科学发展水平、时代的要求、对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和制定教学原则,但是教学规律不同,对于教学规律,人们只能发现、掌握和利用,而不能任意制造、改变或废除。

四、简答题

1、教学的作用有哪些?

答: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仅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而且使社会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

2、对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第一,教学能够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间和窨以及个人经验的局限,从而扩大认识范围,加快认识速度,提高认识效果。第二,能够使个体的政治思想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形成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九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德育的内容是( D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品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2、下列不属于德育任务的选项是( D )。

A、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D、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3、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

践锻炼,反映的是( B )。

A、方向性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所运用的德

育方法是( D )。

A、说明教育

B、榜样示范

C、指导实践

D、陶冶教育

二、填空题

1、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

品质教育。

2、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3、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

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4、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

5、主要的德育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

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原则。

6、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

间的矛盾。

7、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

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8、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9、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

三、简答题

1、德育的重要意义

答: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等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的条件。

3、等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答: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

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形成班集体的前提条件是( A )。

A、共同目标

B、核心队伍

C、规则和秩序

D、舆论和班风

2、下列哪项不是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D )。

A、自发性

B、凝聚性

C、竞争性

D、自觉性

3、班级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 A )。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班级活动

D、集体凝聚力

4、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

B、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C、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D、利于组织多样的活动

5、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多种途径中,班主任发挥的作用是( D )。

A、核心作用

B、榜样示范作用

C、指导实践作用

D、枢纽作用

6、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 D )。

A、确立班级目标

B、培养班干部

C、组织班级活动

D、带好班级,管好

7、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确立班级目标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组织班级活动

D、形成正确规范和舆论

8、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 )。

A、观察

B、调查

C、活动

D、谈话

二、填空题

1、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2、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包括:自发性、相互似性、封闭性、凝聚性、竞争性、

权威性、畅通性、盲目性、散漫性、排他性、可变性。

3、班体体的构成要素包括: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生活的准则、

一定的心理氛围、情感纽带。

4、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开展

教育活动、进行个别教育。

5、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

6、确立班级目标要注意:渐进、有恒和多样。

7、班级文档管理包括:学生成绩报告单、操行评语、学生档案、班级日志。

8、偶发事件的特征包括:偶然性、突发性、爆炸性、紧迫性。

9、班会按是否有明确的教育主题分为主题班会和常规班会。

三、简答题

1、班级的教育意义

答: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

不断学习社会规范。

3、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2、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答:1、对学生进行德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班委会、少先他和共青团工作。

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

3、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答:1、首先要控制感情,沉着冷静。

2、其次是了解情况,掌握分寸。

3、再次是依靠集体,教育学生。

4、班级活动设计选题的依据主要有:

答:1、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计划。

2、班集体的现实情况。

3、学校教育计划和活动安排。

第十一章

一、选择题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研究层次上属于( A )。

A、方法论

B、研究方式

C、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

D、研究对象

2、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节是(C )。

A、确立目的

B、选择方法

C、提出问题

D、进行调查

3、在课题来源上,将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为课题属于( C )。

A、学生问题

B、教师问题

C、教育实践

D、教育现象

4、在课题来源上,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属于( B )。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C、科研规划

D、理论联系实际

5、以已有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或注释为线索,查找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是( C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阅法

D、综合查找法

6、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称为( B )。

A、调查研究

B、行动研究

C、经验研究

D、实践研究

7、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行的研究是(C )。

A、调查研究

B、行动研究

C、经验研究

D、个案研究

8、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是( C )。

A、调查研究

B、行动研究

C、实验研究

D、实践研究

9、通过收集相关的实物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的方法是( D )。

A、问卷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D、实物分析法

10、

二、填空题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层次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2、在“关于某某小学学生课外阅讯情况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统

计数据,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此小学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论。在这项研究中,从方法论的层面来说,属于定量研究,从研究方式层面看,属于调查研究,从研究方法角度看,使用的是问卷法。

3、从研究方式角色,可以把中小学科研分为: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和个案研究等。

4、从具体方法与技术角度可以把中小学科研分为: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

5、校本研究和教学研究的交集称之为校本教研,即指以解决中小学教学问题为

目的而进行的研究。

6、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过程包括:课题选择、查找文献资料、设计研究,

撰写研究方案、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课题结题。

7、课题选择的来源包括:教育实践、教育理论、科研规划。

8、查阅资料的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阅法、综合查阅法。

9、研究设计方案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内

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安排、人员分工,参考文献等。

10、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包括: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性。

11、测验法具有预测、诊断、评价和选择的功能。

三、判断说明题

1、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只在研究开始时进行。

答:错。无论在什么样的研究中,需要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边实施边收集资料。

四、简答题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答:1、目的是为了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

2、围绕某一主题进行。

3、是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进行的。

2、查阅资料的步骤

答:1、确定检索的关键词。

2、确定查找文献的范围。

3、进行初步查阅。

4、修正关键词和文献范围。

5、对文献进行归类和初步分析。

3、调查研究的步骤:

答:1、准备阶段。2、制订调查计划。3、制定调查工作,做好人、财、物的准备工作,4、试调查,5、实施调查,6、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果,7、撰写调查报告。

4、访谈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访谈提纲要简明扼要

2、问题要尽量开放

3、充分地了解被访谈者的背景情况

4、避免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

5、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幼儿教育得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就是() A、幼儿之家 B、幼儿学校 C、湖北幼稚园D、南京鼓楼幼稚园 2、下列不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得就是() A、主张“教学做”合一B、强调“生活就是教育得中心” C、提出“活教育”理论D、要解放幼儿得头脑、双手与嘴 3、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就是完全融合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其主要任务就是() A、保证幼儿存活 B、增强幼儿体质 C、开发幼儿智力 D、培养幼儿处理事情得能力 4、我国自己创办得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就是()年在湖北武昌创办得湖北幼稚园。 A、1840B、1903C、1904D、19475、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得核心部分就是()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课堂教学 6、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得人就是()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7、狭义得教育就是指()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8、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体系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9、智力发展得关键期就是() A、幼儿期B、婴儿期C、幼儿前期D、学龄期 10、幼儿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1、幼儿受教育机会平等得社会就是()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育没有阶级性得社会就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就是()得产物 A、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 C、大工业生产 D、经济发展 14、最早得幼儿教育机构在()诞生 A、美国B、欧洲C、中国D、印度

最新《环工原理》部分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篇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 某室内空气中O 3的浓度是0.08×10-6 (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 Pa 、25℃下,用μg/m 3 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 Pa 和15℃下,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1)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298K/273K =24.45L 所以O 3浓度可以表示为 0.08×10-6 mol ×48g/mol ×(24.45L )-1 =157.05μg/m 3 (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1.013×105 Pa ×288K/(0.83×105 Pa ×273K )=28.82L 所以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0-6 mol/28.82L =2.78×10-9mol/L 2.2 假设在25℃和1.013×105 Pa 的条件下,SO 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 3 ,若允许值0.14×10-6 ,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 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 3396 5 108.31429810400100.15101.0131064 A A RT pM ρ--???=??=???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2.6 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 3 /d ,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m 3 /d ,其中污染物浓度 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求: (1)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求每天有多少kg 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1122 12 3.0360003010000 /8.87/3600010000 V V m V V q q mg L mg L q q ρρρ+?+?= = =++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312()8.87(3600010000)10/408.02/m V V q q kg d kg d ρ-?+=?+?= 2.7 某一湖泊容积10×106m 3 ,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50m 3 /s 。一工厂以5 m 3 /s 的流量向湖泊排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石发喜 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 邮编:541209 电话: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石静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石静,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练习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练习题一、选择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 A.幼儿之家 B.幼儿学校 C.湖北幼稚园 D.南京鼓楼幼稚园 2、下列不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是() A.主张“教学做”合一 B.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C.提出“活教育”理论 D.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和嘴 3、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 A.保证幼儿存活 B.增强幼儿体质 C.开发幼儿智力 D.培养幼儿处理事情的能力 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A.1840 B.1903 C.1904 D.1947 5、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课堂教学 6、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 A.福禄培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7、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8、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体系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9、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前期 D.学龄期 10、幼儿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幼儿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育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的产物 A.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 C.大工业生产 D.经济发展 14、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在()诞生 A.美国 B.欧洲 C.中国 D.印度 15、()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乡村儿童团”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晏阳初16、“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谁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7、()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一所幼儿之家,用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A.福禄培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8、()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梁漱溟 19、()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A.陈鹤琴 B.陶行知 C.张雪门 D.福禄贝尔 20、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C.湖北武昌幼稚园 D.北平香山慈幼院 21、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是() A.教育 B.生存 C.繁殖 D.进食 22.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 A乡村幼儿园 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C北平香山幼稚园 D蒙养院 23.幼儿教育是对()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A.4~5岁 B.1~6岁 C.3~7岁 D.3~6岁 24.()被世界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A.福禄培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洛克 25.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 A.黄炎培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梁漱溟 26.“幼儿园”一词是()诞生的 A.1837年 B.1840年 C.1842年 D.1903年 27.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办于() A.1915年 B.1923年 C.1934年 D.1936年 28.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 A.福禄培尔创设幼儿园后 B.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 C.英美幼儿教育兴起 D.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29.我国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30.我国第一所由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的倡导人是()A.陈鹤琴 B.张之洞 C.陶行知 D.钟启泉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A)。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 D.促进短时记忆 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D)。 A.教师 B.学校 C.国家 D.企业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疏导原则就是(C)原则。 A.导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A.建立班集体 B.评定学生操行 C.抓好学生学习 D.组织学生活动 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A.观察 B.判断 C.反思 D.分析 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D)。A.工作日记 B.客观题 C.等级评价量表 D.行为检查单 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B)。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9.(A)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C)。A.《理想国》 B.《学记》 C.《政治学》 D.《大学》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A.殷周时代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C)。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B)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B)。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 4.课程地位: 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6.总学分: 7.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学的地位 二、教育学的作用 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第二章学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 A.幼儿之家 B.幼儿学校 C.湖北幼稚园 D.南京鼓楼幼稚园 2、下列不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是() A.主张“教学做”合一 B.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C.提出“活教育”理论 D.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和嘴 3、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 A.保证幼儿存活 B.增强幼儿体质 C.开发幼儿智力 D.培养幼儿处理事情的能力 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A.1840 B.1903 C.1904 D.1947 5、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课堂教学 6、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7、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8、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体系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9、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前期 D.学龄期 10、幼儿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幼儿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育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的产物 A.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 C.大工业生产 D.经济发展 14、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在()诞生 A.美国 B.欧洲 C.中国 D.印度 15、()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乡村儿童团”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晏阳初 16、“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谁的教育理

最新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章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 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 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 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基本内容: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A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 C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B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B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D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D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A

小学教育学整理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孟禄;(四)劳动(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教育的概念: (一)广: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二)狭:学校教育。 (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①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废科举,兴学校”。 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③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四、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夏代”就有学校教育形态,“西周”以后比较完备,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含“文武”两方面,称“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潮: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孔子的《论语》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2、墨家以“兼爱”和“非功”为教,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3、道家的核心是“无为”,主张回归自然; 4、《礼记》中的《学记》主张教学相长和循序渐进地开导学生,是罕见的遗产。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问答—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主张灵魂是人的本质,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 3、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全面发展教育。 三、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卢梭的《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原则; 3、洛克的《教育漫话》有“白板说”和“绅士教育”,主张国家、民主教育。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教育学成为规范学科始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他的《教育学讲 授纲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 基础,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有很大影响。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对20世纪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凯洛夫的《教育学》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951引入中国。 要点:1、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述的教育学家是夸美纽斯。 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1878年张焕纶的上海正蒙书院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3、1897年盛宣怀的南洋公学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68495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请认真读完}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 15 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 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 3-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第二节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德国福禄培尔(游戏)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命令式的、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强制的、干涉的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二)蒙台梭利 被誉为 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于 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有准备的幼儿教育环境的特点?(简答)(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一个愉快的环境。 3、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创设者、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3、教师的作用。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4.幼儿的自由发展和作业相结合

20XX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早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 要特点? 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 反应程度后一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 处理。 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 不便自动控制。

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1 / 12 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 德育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德育 [日期:2008-10-18]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云南省事业单位2010年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考试培训火热报名中,选择了千万不要错过... 文山州201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考前培训班招生详情查询红河州201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培训详细信息查阅 一、名词解释 1.德育 2.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3.德育的社会功能 4.德育的任务 5.道德教育 6.政治教育 7.思想教育 8.小学德育 9.小学德育过程 1O.爱国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 )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4.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社会实践教育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基础B.途径C.关键D.内容,

6.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7.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手段B.方法C.途径D.内容 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9.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1.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1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3.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4.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导向性原则 15.( )是为达到德育自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XX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将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校重点工作,打造有效教学课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真正办一所群众满意的学校。 二、抓教师队伍建设 1、师德建设;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 工作的科学论述。明确新形势下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感,营造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想办法干好事,人人都有能力干好事”的良好氛围。 2 、业务提升:(一个医生面带微笑,但他没有医术,那他就没有医德;一个老师她面带微笑,但她没有能力,她也就没有师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丰富的内涵,要增强自身的素养,一是静下心来练内功。加强自身的写作和阅读训

练。二是开展各类活动。本学期我们将开展班主任演讲赛、. 青年教师赛教、示范课、公开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抓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导主任及时督促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反思、分析、归纳、总结。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领悟、在反思中提高。最终实现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目的。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最好的教育是感染 1、抓教师队伍的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 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同绩效挂钩,在考核中坚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坚决杜绝上课接打手机,校园内穿凉拖、暴露的衣服。不迟到不早退,工作不敷衍了事,上班时间不串岗、溜号、聊天,在工作中不干私活。教导主任跟踪检查,发现一次迟到早退扣10元,上课接打手机、乱串教室、发现教室无老师者罚款50元,责任区时间内有上访、违规违纪恶 性事件,不安全事故发生的,从绩效工资30%中扣除20%,并影响年终本人考核。 2、抓教学上的常规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 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一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牢固树立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快速掌握考核精要第八章教学

第八章教学(下)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备课 (一)钻研教材;(二)了解学生;(三)制定教学方案。 1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2 ?课题(单元)教学方案;3 ?课时教学方案(课案)。? 二、上课 (一)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可以 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另一种是根据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一般来说,综合课大体上由如 下五个环节构成。 第一,组织教学。第二,检查复习。第三,掌握新知识。第四,巩固新知识。? 第五,布置课外作业。? (二)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 ?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练、典型;2。作业的分量、难易要适 度; 3.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 4.对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体说来,这些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及时复习功课,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第二,了解学生独立作业和自学的情况和学习条件。第三,查明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第四,与家长联系,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二是做好对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对优秀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拓展学习的深度、难度。第二,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第三,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一)测验与目标 测验是要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所谓教学内容的目标是指学科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的知识等,行为和发展的目标是指心理操作和身体发展方面的目标。 (二)试题类型 在目前常用的测验中,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供答型试题要求学生对出题者编制的问答题、 解答题作出答案。选答型试题要求学生对试卷提出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 (三)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讲义:第八章(3)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目标:理解班级组织形式的概念,了解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掌握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了解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班级授课制 教学难点:如何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进程: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应用、课程的开设等,都必须凭借和应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教学组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 古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盛行个别教学的形式。如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些教育也是如此。 特点: ①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关系, ②学生年龄不等,程度不齐,学习内容进度不统一; ③教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效果差。 这是当时政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到了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相应地要求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教学内容,加快教学速度。班级上课制应运而生。 (1)早在16世纪,西欧一些学校就出现了按班级编制进行教学的形式。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其《大教学论》等著作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 (3)以原苏联教育家凯罗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后感 ---张红叶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印象非常深刻。教学媒体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不断实践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解: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Pa、25℃下,用μg/m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Pa和15℃下,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V1=V0·P0T1/P1T0=22.4L×298K/273K=24.45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