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新闻传播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8
新闻学专业新闻策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0303138)一、课程说明总学时为36,开课学期为6,周学时为4,总学分为2。
(一)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新闻策划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学习兴趣;掌握新闻策划的基本规律、方法和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进行新闻策划,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不以一本教材开展教学,教师要结合实际选择多种教材进行资源整合,达到学科体系的完备与原理、原则、知识的时代性要求。
1.参考教材《新闻传播策划导论》,赵振宇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2.2.参考书目(1)《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2)《非常新闻策划大道》陈寅主编海天出版社2004年版(3)教师及时选择最新的有关新闻策划方面的案例(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闻报道策划,突发新闻策划、主题新闻策划、热点新闻策划、重大事件策划、专版策划等实际运用性强的新闻报道策划。
难点:新闻策划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指导学生分析成功的新闻策划实例,从中悟出新闻策划的真谛。
选择现实社会中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指导学生对该事件进行新闻报道策划,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新闻策能力,使学生最后达到能较好地进行各种新闻报道策划。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新闻策划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考核以考查学生的实际策划能力与水平为目的。
考核方法:平时作业成绩加期末考试或完成规定题目的新闻策划实践作品。
用百分制或等级计分。
作业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七)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进行新闻策划为主。
课堂演示:教师通过案例讲解策划操作原理、技巧、目的、要求等,或播放成功的新闻策划录像片让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1002021 学分:2.0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新闻传播学》为通识教育课。
【教学目的】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新闻传播学,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
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绍切忌片面。
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新闻传播学教案(附加条款版)新闻传播学教案一、引言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在我国社会发展、信息传播和媒体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技能,提高新闻传播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新闻传播的定义、功能、原则和规律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技能,提高新闻传播实践能力。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培养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
4.应用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和媒体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内容1.新闻传播学概述:介绍新闻传播的定义、功能、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等。
2.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新闻、信息、媒介、受众等。
3.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等。
4.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新闻价值规律、新闻选择规律、新闻传播效果规律等。
5.新闻采访:采访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6.新闻写作:新闻报道的文体、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7.新闻编辑:编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8.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定义、功能、类型和写作技巧。
9.新闻传播与社会: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10.新闻传播与伦理: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传播伦理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课堂讨论法:针对新闻传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5.情境教学法:创设新闻传播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新闻学经典教材或书籍新闻学经典教材或书籍《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5《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新闻与传播学专业英语教程》展江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3《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李永健、展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3《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2《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张允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实用新闻采访》戚鸣新华出版社2004《新闻报道与写作》[美]梅尔文·门彻华夏出版社2003《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新闻评论》马少华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其实很重要的是自己找一些新闻学界的泰斗人物的书,比方说方汉奇、童兵、陈一丹、展江、戚鸣等等这些人的就很有分量。
而且南方和北方的新闻学是不同的,报考的时候要分别对待哦~ 新闻学硕士必读书目必读报刊:《读书》月刊《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一,综合《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
《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新闻技法鉴赏辞典》,刘文波主编,林业出版社1999年版。
二,新闻理论1,马列主义新闻理论较全的原著类:《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雪,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或:任何一本中共中央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简读的原著类:《马恩列斯论报刊》上下册,人民大学新闻系编,内部出版。
新闻传播学200种必读书目A.专业类(100种)一、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这三本书应为案头必备之书,如果你真想在中国做出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
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简介: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
10.《论自由》,[英]约翰·米尔,商务印书馆,1959。
1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前朝学人的新闻学经典均收录于此,如1919年问世的中国新闻学开山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年仅25岁)。
12.《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3.《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第一部以宏观的视野透视新闻事业的专著。
论述周密,思想严谨,读了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作者为新闻学“京派”宗师甘惜分先生的亲炙弟子,现为清华大学传播系博士生导师。
14.《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简介:第一部以传播学的理论重构新闻理论的著作。
15.《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简介:孙旭培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已经译介到国外新闻传播学界。
16.《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包括以下几本:
1.《新闻传播学概论》(第三版)作者:李良荣,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新闻传播学的入门教材,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2.《媒介与社会》(第二版)作者:陈力丹,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新闻传播学原理》(第二版)作者:刘继南、张天翼,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新闻传播的规律、新闻传播的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过程等。
4.《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二版)作者:李晓东,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
5.《新闻传播学史》(第一版)作者:李晓东,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包括新闻传播学的渊源、发展过程和现状等。
新闻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学科。
《新闻学概论》作为新闻学的基础教材,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以下是对《新闻学概论》第二版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新闻的定义与特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明确了新闻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新近发生”,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二是“事实”,表明新闻必须是基于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等特点。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确凿无误的事实。
新鲜性要求新闻所报道的事件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
及时性则要求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
公开性意味着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公开传播的。
二、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这些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时新性指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
重要性是指新闻事件对社会、国家和人民的影响程度越大,其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地点或事件本身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独特性。
接近性包括地理上、心理上和利益上的接近,与受众距离越近的新闻,越容易引起关注。
趣味性则是指新闻事件具有新奇、有趣的特点,能够吸引受众的兴趣。
三、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新闻事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
在古代,虽然也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闻事业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报刊逐渐成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在现代社会,新闻事业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新闻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四、新闻媒介的性质与功能新闻媒介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社会的耳目喉舌,具有社会属性;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企业,又具有经济属性。
新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新闻学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媒体素养和新闻报道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学科。
本课程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新闻学理论知识,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2. 提高新闻报道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新闻判断能力;3. 增强新闻写作技能,提高文字表达和编辑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新闻采编的协作能力;5.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新闻学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2. 新闻传播理论与模式3.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规范4. 新闻写作与编辑技巧5. 多媒体新闻制作及报道6.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7. 数字新闻时代的数据新闻处理技能四、教学方式1. 理论课讲授2. Case study案例教学3. 应用实践操作4. 小组讨论和演练5. 多媒体展示和报告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主要考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占比20%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实践操作能力)占比30%4. 课程论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形式,综合理论与实践)占比20%六、教学资源1. 教材:《新闻学概论》、《新闻写作与报道》等2. 课件: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操作演练等3. 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新闻能力4. 鼓励参加新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新闻学教师担任授课,辅以多名行业资深新闻从业者作为特约讲师,确保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八、参考文献1. 杨克明:《新闻写作与采编学》,人民日报出版社2. 徐亮,程新:《新闻学理论基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 中国新闻界发展报告:新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以上为新闻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本课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今后从事新闻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新媒体传播》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1103702课程名称:新媒体传播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开课教研室: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所有新闻学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教学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尤其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第二,通过对新媒体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新媒体产业运营模式的了解。
总之,这门课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
了解新媒体对媒介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性技术和方法,学会新媒体运作方式和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灵活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新媒体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媒体与新媒体的定义;明确媒体的发展历程;掌握新媒体的本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媒体、新媒体、各种传统媒体的定义,了解各种媒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新媒体的本质及其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媒体的定义和媒体的发展。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准确理解新媒体的本质。
4.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体及新媒体的定义一、媒体的定义二、新媒体的定义三、新媒体与媒体的关系第二节媒体的发展一、第一媒体报纸二、第二媒体广播三、第三媒体电视四、第四媒体互联网五、第五媒体新媒体第三节新媒体的本质一、新媒体的本质二、新媒体的特征第二章新媒体的传播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传播与传播学相关概念;了解新媒体传播特性与影响。
《新闻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闻二则》中的第二则,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这一理念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三说学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是学生在学习了新闻基本知识后的进一步实践。
本节课通过模拟采访活动,使学生了解采访的过程与技巧,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采访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新闻有一定的兴趣,但采访经验不足,对采访技巧和采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访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采访的基本过程与技巧。
2.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采访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采访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2.采访问题的设计。
3.采访对象的选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采访案例,使学生了解采访过程和技巧。
2.角色扮演法:学生进行模拟采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采访问题设计和采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采访案例:收集典型的采访案例,用于分析与讲解。
2.采访道具:准备采访所需的道具,如话筒、录音设备等。
3.采访任务:制定采访任务,明确采访对象和采访问题。
4.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采访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采访过程和技巧。
提问:“大家在阅读新闻时,是否注意到采访部分?采访是如何进行的?”2.呈现(10分钟)介绍采访的基本过程与技巧,如如何与采访对象沟通、如何设计采访问题等。
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并进行讲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采访活动。
每组选取一个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并进行实地采访。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采访过程和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