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兽药的概念及类别
- 格式:docx
- 大小:10.07 KB
- 文档页数:3
《养禽学》补充学习资料家禽的药物及用药手册兽药基础知识一、兽药的概念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液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动物饲料中的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饲料药物添加剂则指饲料添加剂中的药物成分,亦属于兽药的范畴。
我们一般将兽药分成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化学药品两大类。
也就是将疫苗,诊断液和血清等作为兽用生物制品,其它的兽药都归类为兽用化学药品。
兽药在应用适当时,可达到防病治病,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等目的,但用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却会损害动物机体的健康而成为毒物。
二、兽药的来源兽药的来源很广泛,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和生物技术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未经加工或经过简单加工的药物,包括动物性药物、植物药和矿物药。
动物性药物是来源于动物的药用物质,如鸡内金,蜈蚣等;植物性药物又称中草药,如穿心连、大黄、板兰根等。
中草药的成分复杂,除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类和维生素外,通常含有一定生物活性成分的生物碱、苷、酮、挥发油等;矿物药包括天然的矿物质和经提纯或简单化学合成得到的无机物,如芒硝、石膏、碳酸氢钠(小苏打)、硫酸钠等。
人工合成药物是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药物,如恩诺沙星、地克珠利等。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微生物发酵、生物化学或生物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生化药品、生物药品等。
三、家禽用药的剂量药物的剂量是指给药时对机体产生一定反应的药量,通常指防治疾病的用量。
药物的剂量是决定药物效应的关键因素。
用药量过小达不到理想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但是,如果剂量过大,超过一定限度,药物的作用可出现质的变化,对机体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甚至引起死亡。
滥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因使用不当而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滥用药物,从经济上讲也是一种浪费。
新兽药分类新兽药是指近年来开发和应用于兽医领域的药物。
随着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兽医科学的进步,对于动物健康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新兽药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防治疾病和改善动物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兽药的分类主要可以从药理作用、用途和生物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划分。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药理作用分类1.消化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主要用于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维护,包括酶制剂、消化调节剂等。
2.抗生素:抗生素是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的重要类别,主要用于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根据其抗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3.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包括驱虫剂、杀虫剂等。
4.退热镇痛药物:退热镇痛药物主要用于帮助动物解热、缓解疼痛,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剂等。
5.抗炎药物:抗炎药物主要用于动物炎症反应的控制和消除,包括激素类、非激素类等。
6.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包括疫苗、免疫增强剂等。
7.生长促进剂:生长促进剂主要用于改善动物生长速度,提高养殖效益,包括激素类、抗生素类等。
8.刺激剂:刺激剂主要用于提高动物产蛋量、产奶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包括激素类、生长因子类等。
二、按用途分类1.预防药物:预防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动物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包括疫苗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2.治疗药物: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已经患病的情况,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物、退热镇痛药物等。
3.保健药物:保健药物主要用于改善动物的生长状态和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包括生长促进剂、免疫增强剂等。
4.生产药物:生产药物主要用于改善动物的繁殖能力和产出性能,包括刺激剂等。
5.畜禽饲料添加剂:畜禽饲料添加剂主要用于添加在动物饲料中,以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促进动物生长,包括酶制剂、氨基酸等。
三、按生物来源分类1.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目前主要的药物研发和生产方式,通过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来获得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药物。
兽药知识兽药解析
兽药是一种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的药物,其作用旨在调节动物的生理机能,并规定其作用、用途、用法和用量。
兽药的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寄生虫药、解热镇痛药、消毒药、抗真菌药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兽药类型及其作用:
1. 抗生素:抗生素是用来杀死细菌和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感染的症状,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2. 抗寄生虫药:抗寄生虫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包括体内和体外的寄生虫。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寄生虫,减轻其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3. 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动物的疼痛和发热症状,例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动物的疼痛和不适感,帮助其更好地康复。
4. 消毒药:消毒药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预防疾病的传播。
常见的消毒药包括酒精、碘伏、来苏尔等。
5.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例如克霉唑、酮康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感染的症状,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在使用兽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副作用等问题。
同时,兽药的选用和使用应该根据动物的病情和兽
医的建议进行。
在使用兽药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动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最新兽药药品分类
兽药基础知识
一.抗生素药
1、青霉素类: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2、头孢霉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拉定、克拉维酸钾。
3、氨基糖甙类:常用硫酸链、卡那、丁胺卡那、庆大、新、安普霉素及盐酸
大观-林肯霉素
4、四环素类:常用土霉素、盐酸多四环素、盐酸金霉素等
5、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6、大环内酯类:硫氰酸红霉素、北里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阿
奇霉素,罗红霉素,泰妙菌素
7、磺胺类药:六甲,五甲,二甲
增效剂:TMP
8、喹诺酮类:(蒽诺杀星、诺氟杀星、环丙杀星)盐酸盐,烟酸盐,乳酸盐。
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
二.抗病毒药:
1、利巴韦林---DNA 和RNA病毒
2、盐酸金刚烷胺
3、吗啉胍
4、各种抗病毒的中草药
三.抗寄生虫药
1.阿维菌素
2.伊维菌素
3.芬苯达唑。
三类四类新兽药的异同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撰写:1.1 概述新兽药是指应用于动物领域的药物,可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
根据其安全性和功效的管理要求,新兽药被分为三类和四类。
三类新兽药是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通过技术评价和临床试验等方法证明具有一定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常见动物疾病,如感染病、寄生虫病等。
在动物养殖和兽医领域,三类新兽药是必不可少的药物种类,有助于保障动物健康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四类新兽药是指由国家药监部门批准注册的,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且疗效和安全性都得到充分验证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适用于治疗重要动物疾病,如猪瘟、禽流感等。
四类新兽药的注册审批要求更加严格,药企需要提供充足的临床试验数据和药物质量安全性的证明。
本文将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进行详细比较和介绍。
首先,我们将分析这两类药物的药物种类,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应用范围。
其次,我们将对它们的适用范围进行探讨,讨论它们在不同动物疾病治疗方面的差异。
最后,我们将总结它们的异同之处,并展望它们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兽医领域的药物应用和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具体结构,包括主要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本文主题的概述,介绍新兽药的概念以及其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言部分还将介绍本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背景,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分别是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
在三类新兽药章节中,将介绍药物种类和其适用范围。
在四类新兽药章节中,同样包括药物种类和适用范围。
通过对这两类新兽药的详细介绍,读者将对新兽药有更全面的了解。
3. 结论部分将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进行异同对比,总结它们在药物种类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新兽药名词解释一、引言新兽药是指近年来研发出的用于动物医疗保健和治疗的药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动物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新兽药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对新兽药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二、新兽药2.1 定义新兽药是指在动物医疗保健和治疗领域中,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后,获得批准上市并用于动物的药物。
与人类药物不同,新兽药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针对动物的特殊需求和生理特点。
2.2 研发流程新兽药的研发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前期研发:包括对目标动物疾病的调研、药物分子的筛选和优化等。
2. 临床前试验: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评估新兽药的药效、安全性和剂量等。
3. 临床试验:将新兽药应用于真实动物患者,观察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4. 注册申请:提交相关数据和文档,申请新兽药的上市许可。
5. 上市和监管:获得上市许可后,新兽药需要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2.3 新兽药分类根据用途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新兽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抗寄生虫药:用于治疗动物寄生虫感染的药物,如阿维菌素、吡虫啉等。
- 抗病毒药:用于治疗动物病毒感染的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 生物制剂: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的药物,如重组疫苗、基因工程抗体等。
- 生长促进剂: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和增重的药物,如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等。
三、新兽药研发的挑战和前景3.1 挑战新兽药的研发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 1. 安全性和效果验证:新兽药需要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但动物试验的时间和成本较高。
2. 监管和法规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兽药的监管和法规要求不同,研发者需要遵守各项规定。
3. 市场竞争:新兽药市场竞争激烈,研发者需要在药效、安全性和价格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4. 抗药性问题:动物对药物的抗药性存在一定的风险,研发者需要持续创新以应对抗药性问题。
兽药注册分类主要基于药品的特性、剂型、给药方式等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兽药注册分类的一些解读:兽药注册分类中的兽药指的是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和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药品。
这些药品可以是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药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特定的功能。
兽药注册分类中包括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化学药品两大类。
兽用生物制品指的是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制成的药品,如疫苗、抗体、诊断试剂等。
兽用化学药品则指的是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药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功能,如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等。
在兽药注册分类中,对于不同种类的药品有不同的注册要求和资料要求。
例如,对于“已知活性成分”的药品,需要提供已有兽药质量标准或国家药品标准或药品注册标准的原料药;对于“新的给药系统”的药品,需要提供调释制剂(如缓控释)、靶向等给药系统的相关资料。
注册分类中的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因不同注册分类而异。
例如,对于新兽药的注册申请,需要提供该药物的研发背景和依据、药学研究资料、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等;对于进口兽药的注册申请,需要提供该药物在国外上市的情况、进口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等相关资料。
注册分类不代表药物研制水平及药物疗效的高低,仅表明不同注册分类的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不同。
新兽药的概念及类别新兽药是指我国新研制的兽药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兽药新制剂系指用国家已批准的兽药原料药品新研制、加工出的兽药制剂。
已批准生产的兽药制剂,凡改变处方、剂型、给药途径和增加新的适应症的亦属兽药新制剂。
要生产新兽药,首先要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并被农业部审核通过,并发下新兽药批文,企业才可以合法生产。
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我国研制的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第二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分及其制剂。
第三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西兽药复方制剂,中西兽药复方制剂。
新兽药研发流程第一个阶段是发明(发现)阶段,一般在此阶段对发现的新化合物进行探索性研究,包括进行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研究,进行试验条件下的小试产,同时还要开展先导性试验,进行实验动物和靶动物的剂量反应(药效)、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根据向导新研究结果进行市场研发决策,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临床需要,经济效益如何,开发可行性多大,是否有研发的必要,一般在此阶段开始专利登记申请。
第二个阶段是非临床(临床前)研究阶段,一般在此阶段主要是回答开发可行性问题,以决定是否投入资金进一步研发。
此阶段一般用实验动物进行相关性试验研究,包括药理学研究方面进行的药物的主要药效、一般药效、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理等研究,以证明有效性问题,以及毒理学研究方面进行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以证明安全性问题。
另外,要根据药理学研究结果,开展有关的药学研究,评选并确定剂型,进行产品稳定性考察,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开展原料药与制剂的中试生产,此阶段用试验动物进行试验。
水产一类新兽药
水产类新兽药是指专门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药物。
这些新兽药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对水生动物有良好的安全性:水产一类新兽药应当对养殖水生动物无毒副作用,不会对水质、环境以及其它生物产生破坏性影响。
2. 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水产一类新兽药通常需要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可以同时对多种细菌有效,以应对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感染。
3. 高效低毒:水产一类新兽药应当具有高效的疗效,能够快速控制和治疗养殖水生动物的疾病,同时毒副作用应当尽量较低。
4. 安全环保:水产一类新兽药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不会对水生环境和其它生物造成污染和危害。
5. 良好的药效持久性:水产一类新兽药应当具有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可以在养殖过程中持续发挥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水产一类新兽药的开发和使用需要经过相关的监管机构的批准和监督,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兽药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的药物。
兽药的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兽药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下的应用方式。
兽药可以按照其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兽药可分为内服药、外用药和注射剂。
内服药是指通过动物口服的药物形式,例如片剂、颗粒剂或溶液剂。
外用药是直接外用于动物体表的药物,例如喷雾剂、膏药或洗剂。
注射剂则是通过注射方式给予动物药物,例如针剂、针头、胶囊或针剂。
兽药还可以根据其作用目标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动物疾病和治疗需求,兽药可以分为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以及生物制品等。
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细菌感染,如青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则是针对动物体内或体外的蠕虫、寄生虫等进行治疗,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
抗病毒药则可用于治疗动物的病毒感染,如阿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生物制品主要是指由细胞培养、分离或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动物源性药物,如疫苗、血浆制品等。
兽药的应用方式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动物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兽药可通过饲料添加、饮水添加、浸泡法、喷洒法、直接涂抹等方式进行使用。
在农场或养殖环境中,将兽药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
将兽药溶于动物的饮水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
对于外用药物,可以通过喷洒或直接涂抹在动物体表进行治疗。
对于注射剂,需要专业的兽医或合格的操作人员进行处理,确保药物正确注射到动物体内。
兽药的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对于动物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处理方式和作用目标来对兽药进行分类。
不同的应用方式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过针对动物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兽药的分类和应用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我对兽药分类及其应用方式的理解是,它们的存在和正确使用对于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分类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满足不同动物疾病的治疗需求。
而应用方式的正确使用则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确保药物能够准确地给予动物。
兽药分类及应用一、引言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和增强免疫力的药品。
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不同,兽药可分为多种分类。
本文将分别介绍各类兽药的特点及其应用。
二、抗生素类兽药抗生素类兽药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一类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四环素等。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但由于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超量或过度使用。
2. 不可将人用抗生素直接喂给动物。
3. 使用前需进行敏感试验,确定对该种细菌有效才可使用。
三、激素类兽药激素类兽药是指具有激素作用的药物,常见的有雌激素、孕激素等。
这类药物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产量,但也会对动物体内代谢产生影响,甚至引起兽医学上的“激素病”。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超量或过度使用。
2. 不可将人用激素直接喂给动物。
3. 使用前需了解该药对动物体内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四、消毒剂类兽药消毒剂类兽药是指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的一类药品,常见的有过氧化氢、氧化钙等。
这类药品广泛应用于动物场所、设备和器具等消毒。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可超量或过度使用。
2. 不可将人用消毒剂直接喷洒到动物身上。
3. 使用前需了解该消毒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五、驱虫类兽药驱虫类兽药是指用于杀灭或驱除动物体内寄生虫的一类药品,常见的有氯丙嗪、多菌灵等。
这类药品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超量或过度使用。
2. 不可将人用驱虫剂直接喂给动物。
3. 使用前需了解该药对动物体内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六、营养类兽药营养类兽药是指能够提高动物营养水平和增强抵抗力的一类药品,常见的有氨基酸、维生素等。
新兽药的五大类别及研发流程
一、抗生素类新兽药
抗生素类新兽药主要针对动物身体内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疾病。
研发流程一般包括:选择合适的目标病原体,筛选抗生素的新结构,进行体外和体内药效评价,进行安全性和毒理学评估,最后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验证疗效。
二、抗寄生虫类新兽药
抗寄生虫类新兽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感染,如跳蚤、蜱虫、蛔虫等。
研发流程包括:确定目标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和设计抗寄生虫药物,进行体外和体内药效评价,进行安全性和毒理学评估,最后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验证疗效。
三、生物制品类新兽药
生物制品类新兽药主要由活的或灭活的病原体、细胞培养或蛋白质制备而成,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研发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病原体或目标蛋白质,制备和纯化生物制品,进行体内和体外药效评价,进行安全性和毒理学评估,最后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验证疗效。
四、生长促进剂类新兽药
生长促进剂类新兽药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养殖业产能。
研发流程包括:筛选合适的生长促进剂,评估其在动物身体内的生理作用和效果,进行安全性和毒理学评估,最后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验证疗效。
五、治疗类新兽药
治疗类新兽药用于治疗动物的各种疾病,如心脏病、肿瘤等。
研发流程一般包括:选择合适的治疗靶点,筛选和设计新的治疗药物,进行体内和体外药效评价,进行安全性和毒理学评估,最后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验证疗效。
以上是新兽药的五大类别及其研发流程的简要介绍。
这些类别的兽药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研究和试验,确保其对动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兽药基本知识一、兽药的概念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天然药物:指那些末加工或仅仅经过简短加工的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安乃近生化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剂:抗血清、菌(疫)苗、诊断液。
二、兽药的分类1、按作用分: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消毒防腐药、解毒药、麻醉药、解热镇痛药、止痢药、催吐药、止吐药、止血药、健胃药、泻药、中枢兴奋药、强心药、祛痰药、平喘药、利尿药、激素药等。
2、按动物划分:畜用药、禽用药、蜂药、渔药、蚕药等3、按剂型分:液体或半液体制剂、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
①注射剂:分注射粉针和注射针剂;指可注射药物以过严格消毒或无菌操制成的水溶液、油溶液、混悬剂、乳剂或粉剂。
②溶液剂(又称口服液):指非挥发性药物的澄明水溶液,可供注射、内服或外用。
③散剂(又称粉剂):是将一种或多种粉碎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可供内服或饮水。
可分可溶性粉、预混剂、中药散剂等④片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与适量的赋形剂混合后,用压片机压制成扁平或两面稍凸起的小园形片状制剂。
可分为糖衣片、肠溶片、植入片等。
⑤丸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与适量的赋形剂制成的球形或椭圆霰干燥或呈湿润状的内服固体剂型。
⑥气雾剂:将药物与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掀开阀门系统,借抛射剂的压力将药物喷出的剂型。
供吸入给药、皮肤粘膜给药或空气消毒。
⑦软膏剂:将定量的药物与适宜基质如凡士林、油脂等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易涂布于皮肤、粘膜上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如鱼石脂软膏;有一些软膏虽应用于体表,但所含药物经透皮吸收后可起引全身治疗作用,又称透皮吸收软膏或透皮剂或涂皮剂。
⑧乳化剂:指由脂或其它不溶于水的物质加乳化剂,与水混合后制成的乳状混悬液,供内服的称乳剂,供外用的称搽剂。
⑨泼淋剂、胶囊剂、中药汤剂、酊剂、舔剂等。
兽药的概念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各种动物疾病的药物,包括家畜、宠物和野生动物。
它们也被称为兽医药物,包括化学合成的药物、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来源的药物,以及生物制剂。
兽药的应用范围包括牲畜、家禽、宠物犬、猫等。
兽药的种类很多,根据药理作用不同可分成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维生素、抗炎药、解热药、镇定剂、生长促进剂、麻醉剂等。
根据用途不同,又可分为预防型、治疗型和保健型。
预防型兽药是指在动物饲养和管理过程中,采用药物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预防性驱虫药物、预防性抗生素、疫苗等。
治疗型兽药是指在动物出现症状或患病时,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或缓解病症。
例如,治疗型抗生素、抗病毒药、止痛药以及其他治疗型药物。
保健型兽药是指用于维护动物健康、促进生长、调节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等的药物。
例如,膳食补充剂、饲料添加剂、生长促进剂等。
兽药的使用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必须符合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保护要求。
合法的兽药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注册,包括药品的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检测。
同时,兽药的使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进行正确的用药和剂量控制。
药物剂量过低,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而药物剂量过大,则容易产生副作用,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兽医师和饲养员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证书考试,才能合法使用兽药,确保动物的健康和人体的安全。
总之,兽药在动物养殖、保护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障人类食品和安全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也需要合法合规、科学用药,防止对动物和人类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一兽药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
三个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药效即具有一定的功能;②规定有作用、用途用法与用量;③使用动物为畜禽等。
分类:生物制品、中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六大类。
兽药一词的概念,原意仅限于防治家畜、家禽疾病的药物,随着药物使用范围的扩大和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兴起与发展,兽药正逐步被“动物医药品”、“动物保健品”所取代,后者范围更广,包括家畜、家禽、野生动物、观赏动物、鱼、蜜蜂、蚕等。
即从陆地动物扩大到水生动物和空中飞翔的动物,从兽类、禽类动物扩大到水生类动物和部分昆虫。
2.毒物:指能对动物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药物超过一定剂量或用法不当,对动物也能产生毒害作用。
所以毒物也包括中毒量的药物,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
3.制剂:兽药为了使用的安全有效和便于保存、运输,将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化学与生物合成的原料药在使用前加工制成一定包装或规格的药品,称为制剂。
4.剂型:经加工后的制剂有各种形式,即称为剂型。
常用的剂型有三类:①液体剂型;②半固体剂型;③固体剂型。
5.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和科学。
6.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7.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①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组织细胞原有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
凡能使组织活动增强或生化变化的酶活性增高的称兴奋作用,反之,使组织活动减弱或酶活性降低的称抑制作用。
②选择性:动物机体和组织器官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表现强弱明显不同的药物效应。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
选择性高,副作用小。
③二重性:药物作用的二重性是:1°治疗作用:对症治疗、对因治疗。
新兽药的名词解释动物的健康和福祉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和维持动物的健康,兽药的发展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新兽药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动物疾病的选项。
本文将对新兽药的一些关键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新兽药的发展。
一、新兽药新兽药是指那些在过去几十年内研究和开发的,具有创新性和改进性质的药物。
这些药物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方法来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
与传统的兽药相比,新兽药更具高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动物品种和疾病的需求。
二、基因技术基因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兽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方法。
通过提取和操作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家们能够创造出更精确、更独特的治疗方法。
这项技术的关注点通常是提高兽药的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来改进和生产兽药的技术。
生物技术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而是将更多的生物成分和生物过程引入到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中。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和适应动物的生理特点,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四、生物制造生物制造是一种采用活体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药物的生产原料的方法。
通过使用细菌、真菌、动物细胞等作为底物,科学家们可以生产出大量的治疗性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将为兽药行业的未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抗微生物剂抗微生物剂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动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从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普及和滥用,一些病原菌已经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因此,研发新的抗微生物剂以应对这一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六、疫苗疫苗是一种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疫苗通常由虫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成分制成。
通过接种疫苗,动物能够产生抗体,以提高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
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动物健康的重要措施。
新兽药的概念及类别
新兽药概念及类别
新兽药是指我国新研制的兽药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兽药新制剂系指用国家已批准的兽药原料药品新研制、加工出的兽药制剂。
已批准生产的兽药制剂,凡改变处方.剂型、给药途径和增加新的适应症的亦属兽药新制剂。
要生产新兽药,首先要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并被农业部审核通过,并发下新兽药批文,企业才可以合法生产。
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我国研制的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第二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分及其制剂。
第三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西兽药复方制剂,中西兽药复方制剂。
新兽药研发流程
第一个阶段是发明(发现)阶段,一般在此阶段对发现的新化合物进行探索性研究,包括进行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研究,进行试验条件下的小试产,同时还要开展先导性试验,进行实验动物和靶动物的剂S反应(药效).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根据向导新研究结果进行市场研发决策,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临床需要,经济效益如何,开发可行性多大,是否有研发的必要.一般在此阶段开始专利登记申请。
第二个阶段是非临床(临床前)研究阶段,一般在此阶段主要是回答开发可行性问题,以决定是否投入资金进一步研发。
此阶段一般用实验动物进行相关性试验研究,包括药理学研究方面进行的药物的主要药效、一般药效、药代动力学和作用
机理等研究,以证明有效性问题,以及毒理学研究方面进行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以证明安全性问题。
另外,要根据药理学研究结果.开展有关的药学研究,评选并确定剂型,进行产品稳定性考察.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开展原料药与制剂的中试生产,此阶段用试验动物进行试验。
第三个阶段是临床研究阶段.一般在此阶段主要确定新兽药产品是否有进一步研发的意义,此阶段研究一般要用靶动物进行试验,可以分三期来进行,1期临床
(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包括靶动物耐受性试验,寻找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范围.确定靶动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靶动物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试验,为下一步推荐临床使用剂量提供依据;2期临床(实验室)试验:包括药效评价试验(随机对照治疗试验),即用健康靶动物在可控条件下进行药效对照试验,必
要时进行疾病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确定初步的有效剂量,因此也有人称为剂量确定实验。
根据确定的有效剂量,在健康动物进行残留消除试验,确定使用后的休药期;3期临床试验国外也叫剂量验证试验,主要是验证1、2期的结果是否可行,此试验就是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在指定的区域进行靶动物随机对照试验, 以进一步验证临床试验剂量(又称为剂量确证试验).同时根据临床使用剂量,进行靶动物的安全试验,考察加大临床使用剂量的毒副反应。
一般在完成了此阶段的试验后,可以着手准备新兽药的申报资料,提交新兽药注册申请?进行新兽药注册。
第四个阶段是上市后阶段,在新兽药获得上市批准后,还应进一步完善生产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标准,并补充必要的药理学与毒理学资料,开展上市后不良反应检测(对动物和人都需要监测),观察上市的新兽药是否缺乏疗效在规定的使用条
件下动物的毒副反应如何对人(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毒副反应如何如果标签外使用.会出现什么毒副反应在食用动物使用后的残留检测情况,以判断休药期够不够・食品安全有无影响用药后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对抗菌药物还要检测耐药性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