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兽药的概念及类别
- 格式:docx
- 大小:10.07 KB
- 文档页数:3
《养禽学》补充学习资料家禽的药物及用药手册兽药基础知识一、兽药的概念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液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动物饲料中的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饲料药物添加剂则指饲料添加剂中的药物成分,亦属于兽药的范畴。
我们一般将兽药分成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化学药品两大类。
也就是将疫苗,诊断液和血清等作为兽用生物制品,其它的兽药都归类为兽用化学药品。
兽药在应用适当时,可达到防病治病,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等目的,但用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却会损害动物机体的健康而成为毒物。
二、兽药的来源兽药的来源很广泛,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和生物技术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未经加工或经过简单加工的药物,包括动物性药物、植物药和矿物药。
动物性药物是来源于动物的药用物质,如鸡内金,蜈蚣等;植物性药物又称中草药,如穿心连、大黄、板兰根等。
中草药的成分复杂,除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类和维生素外,通常含有一定生物活性成分的生物碱、苷、酮、挥发油等;矿物药包括天然的矿物质和经提纯或简单化学合成得到的无机物,如芒硝、石膏、碳酸氢钠(小苏打)、硫酸钠等。
人工合成药物是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药物,如恩诺沙星、地克珠利等。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微生物发酵、生物化学或生物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生化药品、生物药品等。
三、家禽用药的剂量药物的剂量是指给药时对机体产生一定反应的药量,通常指防治疾病的用量。
药物的剂量是决定药物效应的关键因素。
用药量过小达不到理想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但是,如果剂量过大,超过一定限度,药物的作用可出现质的变化,对机体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甚至引起死亡。
滥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因使用不当而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滥用药物,从经济上讲也是一种浪费。
新兽药分类新兽药是指近年来开发和应用于兽医领域的药物。
随着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兽医科学的进步,对于动物健康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新兽药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防治疾病和改善动物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兽药的分类主要可以从药理作用、用途和生物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划分。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药理作用分类1.消化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主要用于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维护,包括酶制剂、消化调节剂等。
2.抗生素:抗生素是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的重要类别,主要用于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根据其抗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3.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包括驱虫剂、杀虫剂等。
4.退热镇痛药物:退热镇痛药物主要用于帮助动物解热、缓解疼痛,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剂等。
5.抗炎药物:抗炎药物主要用于动物炎症反应的控制和消除,包括激素类、非激素类等。
6.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包括疫苗、免疫增强剂等。
7.生长促进剂:生长促进剂主要用于改善动物生长速度,提高养殖效益,包括激素类、抗生素类等。
8.刺激剂:刺激剂主要用于提高动物产蛋量、产奶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包括激素类、生长因子类等。
二、按用途分类1.预防药物:预防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动物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包括疫苗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2.治疗药物: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已经患病的情况,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物、退热镇痛药物等。
3.保健药物:保健药物主要用于改善动物的生长状态和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包括生长促进剂、免疫增强剂等。
4.生产药物:生产药物主要用于改善动物的繁殖能力和产出性能,包括刺激剂等。
5.畜禽饲料添加剂:畜禽饲料添加剂主要用于添加在动物饲料中,以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促进动物生长,包括酶制剂、氨基酸等。
三、按生物来源分类1.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目前主要的药物研发和生产方式,通过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来获得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药物。
兽药知识兽药解析
兽药是一种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的药物,其作用旨在调节动物的生理机能,并规定其作用、用途、用法和用量。
兽药的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寄生虫药、解热镇痛药、消毒药、抗真菌药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兽药类型及其作用:
1. 抗生素:抗生素是用来杀死细菌和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感染的症状,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2. 抗寄生虫药:抗寄生虫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包括体内和体外的寄生虫。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寄生虫,减轻其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3. 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动物的疼痛和发热症状,例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动物的疼痛和不适感,帮助其更好地康复。
4. 消毒药:消毒药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预防疾病的传播。
常见的消毒药包括酒精、碘伏、来苏尔等。
5.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例如克霉唑、酮康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感染的症状,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在使用兽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副作用等问题。
同时,兽药的选用和使用应该根据动物的病情和兽
医的建议进行。
在使用兽药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动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最新兽药药品分类
兽药基础知识
一.抗生素药
1、青霉素类: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2、头孢霉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拉定、克拉维酸钾。
3、氨基糖甙类:常用硫酸链、卡那、丁胺卡那、庆大、新、安普霉素及盐酸
大观-林肯霉素
4、四环素类:常用土霉素、盐酸多四环素、盐酸金霉素等
5、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6、大环内酯类:硫氰酸红霉素、北里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阿
奇霉素,罗红霉素,泰妙菌素
7、磺胺类药:六甲,五甲,二甲
增效剂:TMP
8、喹诺酮类:(蒽诺杀星、诺氟杀星、环丙杀星)盐酸盐,烟酸盐,乳酸盐。
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
二.抗病毒药:
1、利巴韦林---DNA 和RNA病毒
2、盐酸金刚烷胺
3、吗啉胍
4、各种抗病毒的中草药
三.抗寄生虫药
1.阿维菌素
2.伊维菌素
3.芬苯达唑。
三类四类新兽药的异同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撰写:1.1 概述新兽药是指应用于动物领域的药物,可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
根据其安全性和功效的管理要求,新兽药被分为三类和四类。
三类新兽药是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通过技术评价和临床试验等方法证明具有一定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常见动物疾病,如感染病、寄生虫病等。
在动物养殖和兽医领域,三类新兽药是必不可少的药物种类,有助于保障动物健康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四类新兽药是指由国家药监部门批准注册的,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且疗效和安全性都得到充分验证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适用于治疗重要动物疾病,如猪瘟、禽流感等。
四类新兽药的注册审批要求更加严格,药企需要提供充足的临床试验数据和药物质量安全性的证明。
本文将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进行详细比较和介绍。
首先,我们将分析这两类药物的药物种类,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应用范围。
其次,我们将对它们的适用范围进行探讨,讨论它们在不同动物疾病治疗方面的差异。
最后,我们将总结它们的异同之处,并展望它们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兽医领域的药物应用和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具体结构,包括主要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本文主题的概述,介绍新兽药的概念以及其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言部分还将介绍本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背景,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分别是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
在三类新兽药章节中,将介绍药物种类和其适用范围。
在四类新兽药章节中,同样包括药物种类和适用范围。
通过对这两类新兽药的详细介绍,读者将对新兽药有更全面的了解。
3. 结论部分将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进行异同对比,总结它们在药物种类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新兽药名词解释一、引言新兽药是指近年来研发出的用于动物医疗保健和治疗的药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动物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新兽药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对新兽药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二、新兽药2.1 定义新兽药是指在动物医疗保健和治疗领域中,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后,获得批准上市并用于动物的药物。
与人类药物不同,新兽药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针对动物的特殊需求和生理特点。
2.2 研发流程新兽药的研发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前期研发:包括对目标动物疾病的调研、药物分子的筛选和优化等。
2. 临床前试验: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评估新兽药的药效、安全性和剂量等。
3. 临床试验:将新兽药应用于真实动物患者,观察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4. 注册申请:提交相关数据和文档,申请新兽药的上市许可。
5. 上市和监管:获得上市许可后,新兽药需要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2.3 新兽药分类根据用途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新兽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抗寄生虫药:用于治疗动物寄生虫感染的药物,如阿维菌素、吡虫啉等。
- 抗病毒药:用于治疗动物病毒感染的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 生物制剂: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的药物,如重组疫苗、基因工程抗体等。
- 生长促进剂: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和增重的药物,如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等。
三、新兽药研发的挑战和前景3.1 挑战新兽药的研发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 1. 安全性和效果验证:新兽药需要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但动物试验的时间和成本较高。
2. 监管和法规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兽药的监管和法规要求不同,研发者需要遵守各项规定。
3. 市场竞争:新兽药市场竞争激烈,研发者需要在药效、安全性和价格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4. 抗药性问题:动物对药物的抗药性存在一定的风险,研发者需要持续创新以应对抗药性问题。
兽药注册分类主要基于药品的特性、剂型、给药方式等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兽药注册分类的一些解读:兽药注册分类中的兽药指的是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和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药品。
这些药品可以是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药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特定的功能。
兽药注册分类中包括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化学药品两大类。
兽用生物制品指的是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制成的药品,如疫苗、抗体、诊断试剂等。
兽用化学药品则指的是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药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功能,如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等。
在兽药注册分类中,对于不同种类的药品有不同的注册要求和资料要求。
例如,对于“已知活性成分”的药品,需要提供已有兽药质量标准或国家药品标准或药品注册标准的原料药;对于“新的给药系统”的药品,需要提供调释制剂(如缓控释)、靶向等给药系统的相关资料。
注册分类中的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因不同注册分类而异。
例如,对于新兽药的注册申请,需要提供该药物的研发背景和依据、药学研究资料、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等;对于进口兽药的注册申请,需要提供该药物在国外上市的情况、进口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等相关资料。
注册分类不代表药物研制水平及药物疗效的高低,仅表明不同注册分类的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不同。
新兽药的概念及类别新兽药是指我国新研制的兽药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兽药新制剂系指用国家已批准的兽药原料药品新研制、加工出的兽药制剂。
已批准生产的兽药制剂,凡改变处方、剂型、给药途径和增加新的适应症的亦属兽药新制剂。
要生产新兽药,首先要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并被农业部审核通过,并发下新兽药批文,企业才可以合法生产。
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我国研制的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第二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分及其制剂。
第三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西兽药复方制剂,中西兽药复方制剂。
新兽药研发流程第一个阶段是发明(发现)阶段,一般在此阶段对发现的新化合物进行探索性研究,包括进行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研究,进行试验条件下的小试产,同时还要开展先导性试验,进行实验动物和靶动物的剂量反应(药效)、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根据向导新研究结果进行市场研发决策,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临床需要,经济效益如何,开发可行性多大,是否有研发的必要,一般在此阶段开始专利登记申请。
第二个阶段是非临床(临床前)研究阶段,一般在此阶段主要是回答开发可行性问题,以决定是否投入资金进一步研发。
此阶段一般用实验动物进行相关性试验研究,包括药理学研究方面进行的药物的主要药效、一般药效、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理等研究,以证明有效性问题,以及毒理学研究方面进行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以证明安全性问题。
另外,要根据药理学研究结果,开展有关的药学研究,评选并确定剂型,进行产品稳定性考察,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开展原料药与制剂的中试生产,此阶段用试验动物进行试验。
水产一类新兽药
水产类新兽药是指专门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药物。
这些新兽药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对水生动物有良好的安全性:水产一类新兽药应当对养殖水生动物无毒副作用,不会对水质、环境以及其它生物产生破坏性影响。
2. 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水产一类新兽药通常需要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可以同时对多种细菌有效,以应对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感染。
3. 高效低毒:水产一类新兽药应当具有高效的疗效,能够快速控制和治疗养殖水生动物的疾病,同时毒副作用应当尽量较低。
4. 安全环保:水产一类新兽药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不会对水生环境和其它生物造成污染和危害。
5. 良好的药效持久性:水产一类新兽药应当具有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可以在养殖过程中持续发挥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水产一类新兽药的开发和使用需要经过相关的监管机构的批准和监督,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兽药的概念及类别
新兽药概念及类别
新兽药是指我国新研制的兽药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兽药新制剂系指用国家已批准的兽药原料药品新研制、加工出的兽药制剂。
已批准生产的兽药制剂,凡改变处方.剂型、给药途径和增加新的适应症的亦属兽药新制剂。
要生产新兽药,首先要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并被农业部审核通过,并发下新兽药批文,企业才可以合法生产。
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我国研制的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第二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分及其制剂。
第三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西兽药复方制剂,中西兽药复方制剂。
新兽药研发流程
第一个阶段是发明(发现)阶段,一般在此阶段对发现的新化合物进行探索性研究,包括进行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研究,进行试验条件下的小试产,同时还要开展先导性试验,进行实验动物和靶动物的剂S反应(药效).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根据向导新研究结果进行市场研发决策,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临床需要,经济效益如何,开发可行性多大,是否有研发的必要.一般在此阶段开始专利登记申请。
第二个阶段是非临床(临床前)研究阶段,一般在此阶段主要是回答开发可行性问题,以决定是否投入资金进一步研发。
此阶段一般用实验动物进行相关性试验研究,包括药理学研究方面进行的药物的主要药效、一般药效、药代动力学和作用
机理等研究,以证明有效性问题,以及毒理学研究方面进行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以证明安全性问题。
另外,要根据药理学研究结果.开展有关的药学研究,评选并确定剂型,进行产品稳定性考察.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开展原料药与制剂的中试生产,此阶段用试验动物进行试验。
第三个阶段是临床研究阶段.一般在此阶段主要确定新兽药产品是否有进一步研发的意义,此阶段研究一般要用靶动物进行试验,可以分三期来进行,1期临床
(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包括靶动物耐受性试验,寻找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范围.确定靶动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靶动物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试验,为下一步推荐临床使用剂量提供依据;2期临床(实验室)试验:包括药效评价试验(随机对照治疗试验),即用健康靶动物在可控条件下进行药效对照试验,必
要时进行疾病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确定初步的有效剂量,因此也有人称为剂量确定实验。
根据确定的有效剂量,在健康动物进行残留消除试验,确定使用后的休药期;3期临床试验国外也叫剂量验证试验,主要是验证1、2期的结果是否可行,此试验就是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在指定的区域进行靶动物随机对照试验, 以进一步验证临床试验剂量(又称为剂量确证试验).同时根据临床使用剂量,进行靶动物的安全试验,考察加大临床使用剂量的毒副反应。
一般在完成了此阶段的试验后,可以着手准备新兽药的申报资料,提交新兽药注册申请?进行新兽药注册。
第四个阶段是上市后阶段,在新兽药获得上市批准后,还应进一步完善生产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标准,并补充必要的药理学与毒理学资料,开展上市后不良反应检测(对动物和人都需要监测),观察上市的新兽药是否缺乏疗效在规定的使用条
件下动物的毒副反应如何对人(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毒副反应如何如果标签外使用.会出现什么毒副反应在食用动物使用后的残留检测情况,以判断休药期够不够・食品安全有无影响用药后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对抗菌药物还要检测耐药性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