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6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10.1常见的酸和碱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常见酸和碱的识别方法。
3.能够描述常见酸和碱对指示剂的变化。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应用。
2.常见酸和碱的识别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应用以及它们的识别方法。
3.1 酸的性质和应用3.1.1 酸的性质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酸有酸味,可以酸蚀有机物和刺激皮肤。
2.酸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酸和碱中和后能产生盐和水。
3.1.2 酸的应用酸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1.食品加工中的酸味调味剂,如醋、柠檬汁等。
2.制药中的酸性药品,如维生素C等。
3.工业生产中的脱硫剂、防锈剂、染料等。
3.2 碱的性质和应用3.2.1 碱的性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碱有碱味,具有苦味。
2.碱可以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碱和酸中和后能产生盐和水。
3.2.2 碱的应用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有多种应用,例如:1.清洁剂中的碱性成分,如肥皂、洗衣粉等。
2.制造玻璃、肥料等工业产品。
3.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3.3 酸和碱的识别方法为了准确地判断一个物质是酸还是碱,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识别方法:3.3.1 使用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指示剂有蓝石蕊、红石蕊等。
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3.3.2 使用pH试纸pH试纸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度来改变颜色的试纸,通常用于快速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使用pH试纸可以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其中红色表示酸性,绿色表示中性,蓝色表示碱性。
3.4 实际问题解决本节课还将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并能够区分它们。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判断某物质是酸还是碱。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酸和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判断酸碱性质。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的碱性等,引出酸和碱的概念。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并通过比较酸和碱的区别,让学生能够初步区分它们。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酸和碱的颜色变化将红色的花色酸性指示剂滴在苹果汁和洗洁精上,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酸和碱的不同反应。
2.实验二:酸碱溶液的导电性分别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电灯泡,观察电灯的明暗,进一步验证酸和碱的性质。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
第四步:实验总结及讨论【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2.老师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酸能够腐蚀金属,而碱不能?第五步:课堂练习与小结【10分钟】1.老师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程度。
2.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判断某物质是酸还是碱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学生能否正确总结和区分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回答课堂练习中的问题。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寻找更多与酸碱相关的例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掌握常见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3.能够进行酸碱的简单鉴别。
二、教学内容1.酸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3.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4.酸碱的简单鉴别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 (5分钟)•引入话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酸和碱,你们有遇到过吗?”•引导学生回答并谈一谈自己的经历。
2. 探究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 (15分钟)•分别让学生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实验一: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蓝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实验二:向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颜色变红。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出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2.1 酸的定义及常见性质•询问学生对酸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酸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介绍酸的性质,如酸味、导电性、与金属的反应等。
2.2 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询问学生对碱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碱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介绍碱的性质,如苦味、导电性、与酸的中和反应等。
3. 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 (20分钟)•给出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让学生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的查找,查找并补充其他常见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
4. 进行酸碱的简单鉴别 (15分钟)•引导学生提出酸碱的鉴别方法,并进行讨论;•分年级两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分别利用红、蓝石蕊试纸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行鉴别;–实验二:分别利用蓝、红石蕊试纸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行鉴别。
•学生观察结果,总结不同试纸对酸碱的鉴别效果。
5. 小结与评价 (10分钟)•学生回答小结问题:“酸和碱的定义是什么?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酸和碱如何进行简单鉴别?”•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提醒学生巩固复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讲解。
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酸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掌握酸的化学性质;(2)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并比较归纳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会从特殊到一般认识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四、实验仪器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生锈的铁钉、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点滴板、胶头滴管、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镊子、火柴、。
五、教学思路首先回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以及盐酸硫酸的共性,从而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情境中来。
趁热打铁,以实验探究为主导,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最后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全面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常见的酸——浓盐酸和浓硫酸,重点掌握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也学习了他俩的一个共性——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那么,酸除了这一个共性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二)新课教学,解读探究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如下表所示,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
思考:1.此实验说明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结论:探究活动二回忆第八单元所学的几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思考:上述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结论:探究活动三将一根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1)上述反应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结论:(2)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中?为什么?探究活动四完成下列实验:思考:(1)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结论:探究活动五完成下列实验:思考:(1)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023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023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游图”的形
式,它让学生
感到耳目一
新。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
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物质变质的探究教案1. 知识要点•碱是指具有苦味、腥味,能与酸中和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
•碱具有腐蚀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需注意使用和保存。
2.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探究碱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和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什么是碱?有哪些常见的碱?•碱与酸有什么区别?第二步:展示实验现象(10分钟)教师利用实验室现场或图片展示常见的碱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和变化,例如:•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产生气泡。
•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钾的沉淀。
第三步:让学生观察和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碱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和变化,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例如:•碱与酸反应时为什么产生气泡?•碱与二氧化碳反应时为什么会产生沉淀?第四步:小组合作实验(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观察,进一步验证和探究碱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和变化。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和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碱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的共性和规律。
4. 知识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内容,探究更多关于碱的知识,例如:•碱和酸中的离子交换反应。
•碱的种类和用途。
5. 课堂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
•学生对实验现象和问题的提问和回答。
•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验情况。
6.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的能力有待提高。
下一次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锻炼,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发展。
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参考课时:3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1.2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2.2 教学难点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3 专家建议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习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习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效果比较好。
4 教学方法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
5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短玻璃导管、镊子、投影仪;药品:浓硫酸、鸡爪、NaOH溶液(20%)。
学生用具:仪器:滴管、研钵,烧杯、纱布、纸、小木棍、布、玻璃片、玻璃棒、点滴板、镊子、表面皿、蒸发皿、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酒精、花(果实)、浓盐酸、浓硫酸、生锈的铁钉、NaOH固体、生石灰、蒸馏水。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A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②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③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教师:白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羽衣甘蓝。
学生: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设计回忆与引入:你知道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那么,我们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呢?活动与探究: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化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讨论与交流: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活动与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观察与思考:取羽衣甘蓝,在上面滴加盐酸,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羽衣甘蓝变红)。
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活动与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你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你的结论活动与探究:用自制指示剂试验在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等五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汁液)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讨论与交流:比较实验结果,哪些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变色效果较好?你认为这些指示剂有什么用途?联想与应用: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回忆与引入: 1.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能够辨认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3.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特征及性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酸和碱的化学反应及其作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酸和碱的示范实验物质及实验装置;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或示范实验,引起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新知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实例,介绍酸和碱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
3. 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物质是否为酸或碱。
4. 实验讨论(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反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扩展学生对酸和碱的理解。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内实验记录表;2.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总结;3.根据课堂所学,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酸和碱的例子,并写出其化学反应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实验结果记录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调和训练。
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部分学生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酸(H2SO4、HCl)和碱[Ca(OH)2、NaOH]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列举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解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能力目标
1.通过课本中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实验,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够鉴别出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一些典型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对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处理被浓硫酸或氢氧化钠灼伤等突发事故。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和将氢氧化钙、粘土和沙子混合,用来作建筑材料等内容的的学习,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通过【实验10-3】、【实验10-7】认识到酸和碱的腐蚀性,在使用时遵守安全注意事项,树立安全意识。
3.通过对浓、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体会到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理解常见的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2.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通性及反应规律与物质制备。
3.通过对比实验,学会酸、碱与其它物质的鉴别。
◆教学难点
1.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解酸、碱具有通性原因。
2.通过挂图或播放视频,学习酸、碱的安全使用及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仪器食醋、石灰水等药品石蕊、酚酞试剂植物的花瓣或果实酒精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教师讲授+学生归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二、常见的碱
1.几种常见的碱
2.碱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