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章计算机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845.00 KB
- 文档页数:72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四、填空题:1. 作为计算机容量和处理的基本单位是()。
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四十年代,组成该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
3. 二进制数100110010.11转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是()。
4. 与十六进制数(AB)等值的二进制数()。
5.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组成。
6. 在讨论微机时,经常提到的386,486,586指的是()。
7. 实现计算机和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设备是()。
8. 描述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1MB=()KB。
9. CD-ROM光盘片的存储容量大约是()。
10. 内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和()。
11. “N”的ASCII码为4EH,由此可推算出ASCII码为01001010B所对应的字符是()。
12. ()程序是将计算机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
13. 计算机内进行算术与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是()。
14. 计算机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
15. 在GB2312-80国标码矩阵中每一行称为(),每一列称为()。
16. 计算机中的地址即为存储单元的编号。
要表示一个首地址为1000H,容量为16KB的存储区域,则其末地址应为()。
17. 使用鼠标必须先执行()程序。
18. 如果将一本273万字的《现代汉语词典》存入软盘,那么至少需要()片1.44MB的软盘。
19. 十进制数110.125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
20. 十进制数183.812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
21. 内存空间地址段为2001H~7000H,则其存储空间为()KB。
22. 地址范围为1000H~4FFFH的存储空间为()KB,能存储()个汉字。
23. KB、MB和GB都是存储容量的单位。
1GB=()KB。
24. 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
25. 每条指令都必须具有的、能与其他指令相区别的、规定该指令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
26. 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称为()。
第一节计算机的基本常识1.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1.2 计算机的系统及工作原理1.3 计算机中有关数、编码的基本常识1.4 原码、反码与补码1.5 逻辑运算1.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产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大事件之一。
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计算机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字图象处理功能加强;④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始于1971年,应用更广泛,很多核心部件可集成在一个或多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研制成功1亿/秒运算速度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年11月研制成功10亿/秒运算速度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1997年研制了每秒130亿运算速度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
目前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新型的高科技产业。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1.2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1.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即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软件即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
(1)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中央处理器(CPU):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它的操作过程是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物理器件,用于存储信息。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章一、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离不开它的帮助。
但你是否想过,计算机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呢?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进行计算。
例如,中国古代的算盘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计算工具。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20 世纪 40 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它被称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这台计算机体积巨大,重达 30 多吨,使用了大量的电子管,运算速度相对较慢,但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电子管逐渐被晶体管所取代,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后来,集成电路的出现更是让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大多采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它们的运算速度快得惊人,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
二、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使用范围来看,计算机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个人电脑,它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如文字处理、图像处理、游戏娱乐等。
而专用计算机则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例如用于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用于医疗诊断的医疗计算机等。
从计算机的规模来看,计算机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巨型机的运算速度极快,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等领域。
大型机通常被用于大型企业和机构的核心业务处理。
中型机和小型机则适用于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和部门。
而微型机,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家庭。
三、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它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领域之一,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个人生活中,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
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提高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结构和各个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这些硬件组件相互协作,完成不同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它负责执行程序的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CPU包括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分别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以及数据的运算。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空间,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
内存的速度比硬盘快得多,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频繁读写的数据都会存放在内存中,以提高计算速度。
3.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设备,用于存放大量的程序和数据。
硬盘的容量通常比内存大得多,但读写速度较慢,在计算机开机时会将部分需要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4. 显示器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用于显示图像和文字。
现代计算机一般采用液晶显示器,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能力。
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各种程序和系统,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实现各种功能。
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协调各个程序的执行。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 等。
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通过计算机执行各种任务的程序,例如文档编辑、图形设计、数据分析等。
常见的应用软件有Microsoft Office套件、Adobe Photoshop等。
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和信息的系统。
1.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网络中各个设备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和环形拓扑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原理。
一、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计算机的起源
计算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系列计算工具的发明,如打孔卡片机和差分机,奠定了计算机的基础。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从差分机到计算机,计算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
二、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如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等。
三、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数据的表示和处理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在计算机中,数据和指令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2.控制器的工作
控制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根据指令的类型和操作码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3.运算器的工作
运算器负责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判断,包括加减乘除、比较和逻辑运算等。
1.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笔记.docx
2.计算机基础知识练习题.xls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指规定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法规条例。
2.《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规定》:指规定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法规规定。
大一计算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其中,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和运算;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硬盘用于永久存储数据;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等。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输出。
其中,数据的输入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数据的处理由CPU进行,数据的存储通过内存和硬盘进行,数据的输出则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3. 计算机的运行方式计算机可以分为批处理方式和交互式方式。
批处理方式是指计算机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数据进行工作,而交互式方式是指计算机根据用户的输入进行相应的处理。
4. 计算机的数据表示计算机中的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通过0和1表示各种数据。
5.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控制程序的执行、提供用户界面等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不同的分类,根据连接的范围不同进行划分。
3.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协议,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 协议、FTP协议等。
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等。
5.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数据加密、防火墙、反病毒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三、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1. 程序设计语言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包括C语言、C++、Java、Python等。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思考题1.计算机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计算机自1946年诞生以来,哪几件事情对它的普及影响最大?为什么?【答】计算机的定义:现代计算机通常指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能够存储程序和数据、自动执行程序,快速而高效地完成对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它能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因此也俗称为电脑。
计算机的特点:运行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可靠性好,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强,存储容量大而且不易损失,具有多媒体以及网络功能等。
计算机自1946年诞生以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对它的普及影响最大:(1)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器件,由电子管到中小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变化,使得计算机的成本不断下降,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广泛普及进而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
(2)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习、办公和家庭电脑的主流。
(3)网络技术特别是1995年以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并进入普通家庭,使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网络、微机、多媒体时代,或简称为进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更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
2.什么是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运算)、数据处理(也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也称是实时控制或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育等。
计算机的应用实例随处可见,读者可自行列举生活、工作中的许多例子。
3.计算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自从1975年到现在的这些年中,PC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试用几句话概括这些变化的特点。
【答】计算机的主要类型有巨型机、大型主机(也称大型机)、小巨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机6类。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苹果机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IBM PC,均属卫星计算机(简称微型机或微机)。
IBM PC及其兼容机又简称为PC。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章节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组成部分、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的分类等内容。
1、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用来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输出数据,并按照指令执行操作。
2、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
2.1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2.2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给用户,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2.3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2.4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和程序。
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个人计算机和移动计算机等几个阶段的发展。
3.1 大型机大型机是早期计算机的代表,体积庞大,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3.2 小型机小型机相对于大型机来说体积较小,价格也较低,主要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处理。
3.3 微型机微型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计算机,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直接面向个人使用者,被誉为“个人计算机”的前身。
3.4 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是指能够满足个人使用者需求的计算机,主要用于处理文档、浏览网页等办公和娱乐任务。
3.5 移动计算机移动计算机是指能够随时随地使用的计算机,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方式等。
4、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和处理能力,计算机可以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
4.1 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能力极强的计算机,用于高速计算和处理复杂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
4.2 大型机大型机主要用于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运算,通常在大型企业或研究机构中使用。
4.3 小型机小型机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处理需求,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
计算机知识点一、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执行预先编排指令的电子设备,它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而软件部分则由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组成。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操作。
CPU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而算术逻辑单元则处理各种数学和逻辑运算。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在计算机启动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会被加载到内存中进行执行。
内存的读取速度较快,但是一旦计算机断电,内存中的数据就会丢失。
3.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设备,用于保存大量的数据和文件。
与内存不同,硬盘的读写速度较慢,但它能够长期保存数据,即使计算机断电也能够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4.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用户的指令和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和触摸屏等。
而输出设备则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给用户,例如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等。
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各个计算机和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它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网络。
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由一组互联的计算机和设备组成的网络。
它可以用于实现内部资源共享、文件传输和打印等功能。
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包括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Wi-Fi)。
2.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网络,常用于连接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计算机和设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广域网连接各个分支机构的计算机,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3. 互联网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访问各种资源,如网页、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等。
互联网是计算机通信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
三、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是一种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规范和语法。
(完整版)计算机知识点总结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根据特定程序进行自动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
它经历了五代的发展,从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个人计算机到移动计算机。
1.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经过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后,再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2. 计算机网络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按照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2 互联网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互联网由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2.3 网络安全和常用攻击方式网络安全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过程。
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包括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
3. 数据库3.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它能提供数据的高效访问和管理,应用广泛。
3.2 关系数据库和SQL语言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操作和查询数据。
3.3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常见的DBMS包括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4. 编程语言4.1 编程语言的分类和应用场景编程语言可分为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
4.2 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特点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3 程序的编译和解释程序的编译是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以供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解释是将源代码逐行翻译并执行。
计算机基础知识笔记第一章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便携机(笔记本、移动 PC )、手持设备(掌上电脑、亚笔记本) [其他手持设备有PDA (个人数字助理)、商务通、快译通及第二代半、第三代手机 ]。
服务器:安全性、可靠性、联网特性、远程管理、自动监控。
计算机制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计算机发展经历五个阶段:1、大型机阶段2、小型机阶段3、微型机阶段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5、互联网阶段 计算机指标:1、 位数。
8位是一个字节。
2、 速度。
MIPS 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FLOPS 是考察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 容量。
Byte 用B 表示。
1KB = 1024B 。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沿盘片移动到需要读写的磁道所要的平均时间。
平均 等待时间是需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需要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找到所要读写的扇区后,每秒可 以读岀或写入的字节数。
4、 带宽。
Bps 用b o5、 版本。
6、 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 和平均修复时间 MTTR 来表示。
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2、事务处理3、过程控制4、辅助工程5、人工智能6、网络应用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 1、芯片2、板卡3、设备4、网络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1、 超标量技术。
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2、 超流水线技术。
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 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整数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
其浮点流水线分为八级流水, 前四级与整数流水线相同。
后四级有:两级浮点操作、一级四舍五入及写回浮点运算结果、一级为岀错报告。
3、 分支预测。
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
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计算机基础知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优化日常生活体验,以及为未来的编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基础概念,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实际可见的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主板等。
1、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所有的计算任务。
它的速度和性能通常被用来衡量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2、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设备,用于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3、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长期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数据。
4、显卡:显卡是用于图形处理的硬件设备,对于游戏玩家和视频编辑者来说尤为重要。
5、声卡:声卡是计算机的音频处理设备,负责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或任务而编写的一系列指令或程序。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
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的程序,例如操作系统。
2、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用于实现特定功能或任务的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是一系列可执行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使得计算机完成特定的任务。
程序通常由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而成,例如C++, Python, Java等。
1、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工具,每种编程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和规则。
2、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程序运行流程的可视化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并优化程序。
四、总结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任何希望进入科技领域的学习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程序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并且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大全
一、计算机硬件:
1.中央处理器(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接收外部输入,处
理应用程序,执行指令,生成计算结果;
2.主板:它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它将各个组件连接在一起,能够支
持多种硬件设备的连接;
3.内存: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内存,可以用来存储程序和临时数据。
目前,主流内存有DRAM,SRAM,DDRSDRAM等;
4.硬盘:它是计算机系统的存储设备,用来存储程序和永久数据,有
磁盘、光盘、网络硬盘等;
5.电源:它可以为计算机系统提供电源,支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6.显示器:它是一种外围设备,可以将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显示在屏幕上,显示质量越高,显示效果越好;
7.打印机:它可以打印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比如文档、图表等;
二、操作系统:
1. 定义:操作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提供了一套管理计算机硬件
和软件的基本操作指令,并负责为用户安排各种任务。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LInux、Windows、Mac OS等;
2.功能:它主要用于管理、协调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并提供应用
软件操作接口。
计算机公共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的娱乐、学习,还是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商业运营,计算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熟练地使用计算机,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什么?简单来说,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电子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部分,就像是人的身体器官一样,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等。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任务。
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内存则是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临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内存的大小和速度也会对计算机的性能产生影响。
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比如我们的文档、图片、视频等。
显示器是我们与计算机交互的窗口,它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展示给我们。
键盘和鼠标则是我们向计算机输入指令和数据的工具。
软件则是计算机的“灵魂”,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比如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Linux 等)。
应用软件则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而开发的程序,比如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播放软件等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
我们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指令,计算机的硬件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协同作用下对这些输入进行处理,然后通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将处理结果展示给我们。
在计算机中,数据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处理的。
二进制只有 0和 1 两个数字,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表示各种信息。
这是因为计算机的电子元件只有两种状态,开和关,正好可以用 0 和 1 来表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最初的大型机到现在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却越来越强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