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5
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2冶金工程是以金属材料的提取、精炼、成型和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工科学科。
冶金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冶金与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以及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冶金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学、材料工程、冶金设备与自动化电气技术等相关课程,并在实习和实践中掌握冶金工程实际操作的技能。
二、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冶金与材料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计算机应用和实验技能。
2.具有系统的冶金与材料工程综合设计、规划、操作等基本技能。
3.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和职业素养。
三、培养对象1. 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文理科基础的高中毕业生;2. 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3. 对冶金与材料科学感兴趣,愿意从事冶金工程与材料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学生。
四、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学习(1)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统计;(2)物理:大学物理;(3)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4)材料学科基础:金属材料学、非金属材料学、材料分析、材料机械性能测试;(5)冶金学科基础:冶金物理化学、材料热力学、冶金热加工原理、冶金自动控制原理;(6)其他基础课程:工程制图、大学英语等。
2.专业课程学习(1)冶金工程导论;(2)金属材料加工基础;(3)物理冶金学;(4)金属材料电化学;(5)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6)金属材料表面工程;(7)金属材料表征技术;(8)金属材料制造技术;(9)现代冶金工艺;(10)金属材料设计与成型技术;(11)材料自动化与电气技术。
3.实践课程学习(1)冶金工程实习;(2)材料工程实验;(3)冶金设备维护与操作;(4)冶金工程设计实习;(5)材料加工与成型实践。
冶⾦学院⼯程硕⼠培养⽅案0902冶⾦⼯程(专业代码:085205)东北⼤学冶⾦⼯程学科于1951年开始办学,1981年⾸批获博⼠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仅两家⾼校拥有冶⾦⼯程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涵盖四个⼆级学科:钢铁冶⾦、有⾊⾦属冶⾦、冶⾦物理化学和冶⾦资源循环科学与⼯程,是我国冶⾦领域重要的科研与⼈才培养基地。
其中,以冶⾦物理化学⼆级学科为⽀撑,钢铁冶⾦与有⾊⾦属冶⾦两⼆级学科并举,各⼆级学科均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并同时成为第⼀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
本学科现有教师127⼈(95%以上具有博⼠学位),其中教授40⼈,副教授56⼈,博⼠⽣导师38⼈。
上述教师中,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基⾦获得者1名,优青3⼈,青年千⼈3名,教育部新世纪⼈才7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
拥有“多⾦属共⽣矿⽣态化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磁冶⾦技术与装备国家地⽅联合⼯程实验室、“特殊钢先进冶⾦⼯艺与装备教育部⼯程研究中⼼”、“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程研究中⼼”、“有⾊⾦属冶⾦过程技术教育部⼯程研究中⼼”、“特种钢冶炼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现代冶⾦技术辽宁省⾼校重点实验室”等⼗余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本学科成⽴以来,涌现出靳树粱、邱⽵贤、杜鹤桂、李殷泰、萧泽强、冀春霖、王常珍、翟⽟春、冯乃祥等⼀批享誉海内外的杰出学者,培养了⼤批活跃于海内外冶⾦领域的优秀毕业⽣,为我国乃⾄全球冶⾦⼯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培养质量始终处于国内前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同时,本学科与美国、加拿⼤、英国、法国、⽇本及澳⼤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学和科研机构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聘请了6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本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吸引了许多国外留学⽣。
⼀、培养⽬标硕⼠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民的社会责任感。
有色金属冶金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有色金属冶金是冶金工程下的一个二级一门研究从矿石、二次资源等原料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并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产品的工科技术学科。
有色金属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的多相化学反应规律,以便能定量的确定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反应实际发生速率与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相关的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相互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反应器进行优化设计和过程实现自动控制。
其研究领域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材料化学冶金、冶金分离过程。
2、培养目标在冶金物理化学、计算化学、分离科学、化学反应工程学、材料学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具有初步的从事有色金属的提取、资源再生综合利山、冶金过程“三废”治理及有色金属车产品开发等方面技术工作的能力。
铰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话,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硕士论文在理论上应有新见解,或在方法和技术上有所改进。
能在生产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从事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考试科目、课程设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不同学校举例说明:3、研究方向(以东北大学为例)01有色金属冶金新理论新技术02有色金属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03冶金过程自动化与冶金反应器04特殊冶金(生物冶金、自蔓延技术)等05先进材料制备技术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以东北大学为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30冶金物理化学或831化工原理5、课程设置(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学位课:自然辩证法、第一外语(基础部分)、冶金热力学、冶金动力学、数学物理方程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现代冶金分析技术、数理统计及随机过程选修课:冶金新技术、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真空冶金、微波化学、冶金电化学、冶金反应工程学、粉体工程、计算冶金及模式识别应用、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熔体物理化学、金属分步结晶精炼导论、有色金属新材料、等离子体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学Ⅱ、萃取化学、提取冶金中的综合利用、生物冶金、络合物化学、高压浸出技术、流体力学、冶金过程数学模型、热力学数据库及其应用、微波加热在冶金及材料中的应用、第二外国语、数值计算方法、相变理论、文献检索、知识产权保护。
冶金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前言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冶金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冶金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专业定位我国冶金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冶金工程技术人才,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冶金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与应用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1. 具备国际视野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能够了解冶金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2.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冶金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进行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开发工作。
3. 具备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冶金工程领域的现代工程技术和工具,对实际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团队协作和领导管理。
三、培养要求1. 知识结构广泛而深入。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了解冶金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工程实践。
2. 掌握常用的冶金分析、测试和实验技术。
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生产控制等工作。
3. 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仿真能力。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模拟仿真工具,能够进行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模拟分析。
4.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与不同专业人员协作的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背景下进行协作交流。
5. 具备独立科研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学生应具备独立开展科研或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进行项目组织、实验规划和结果分析。
冶金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6)适用的二级学科、专业:冶金物理化学(080601)、钢铁冶金(080602)、有色金属冶金(080603)、应用电化学工程(080621)、冶金能源工程(080622)、生物冶金(080625)、生产过程物流学(080626)一、学科简介冶金学是一门研究从矿石、二次资源等原料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并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产品的工程技术科学。
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金属冶炼和提取方法、原理、流程、工艺及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品种。
冶金工程学科是本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196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0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院省校共建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业。
该学科有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实验研究基地。
目前已配置多台(套)先进的实验设备(平台)和实验手段,能支持该学科内所有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
冶金学科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
冶金工程学科培养的硕士主要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等从事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Metallurgy i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metals and chemical compounds from their ores and secondary resources and preparing them for practical use with proper functions and economic value. It studies the methods, principles, process,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of metal extraction 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saving energy, reducing pollution,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lowering costs and expanding product variety.As one of the oldest disciplines, the Department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plays a central and major rol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started to recruit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1964, offer master’s program in 1980 and Ph.D. program in 1984, and establish the post-doctoral station in 2001. The Department has 1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for nonferrous metallurgy, 2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s for nonferrous metallurgy and physical chemistry of metallurgy, 1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vacuum metallurgy, and 1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vacuum metallurgy of nonferrous metals. In our alumni there are 2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2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Among the 47 teaching faculty, there are 18 full professors, 16 associate professors, including 1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12 doctoral supervisors. With a solidacademic foundation and strong potential for career development, the graduates of the Department have been well received by employers in China.二、培养目标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冶金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018年9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及专业简介冶金工程专业始建于1956年,1991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原冶金部重点学科,后转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拥有“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工程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平台。
本学科充分发挥地区钢铁和稀土资源优势,针对钢铁、稀土等支柱产业结构更新的需要,开展了应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冶金过程能源与资源高效利用”、“稀土资源利用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新理论新技术及应用”、“稀土冶金新技术及应用”4个特色研究方向,团队和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教育部创新团队、“冶金能源与资源利用”自治区创新团队和“复杂共生矿冶金物理化学”自治区创新培育团队。
本专业现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二、培养目标冶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冶金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掌握冶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适应冶金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求,受到冶金工程专门技术训练的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培养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冶金及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规范,在冶金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硕士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有色金属学属冶金工程与冶金材料学科。
贵州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铝矿资源居全国第二位,铝产量居全国榜首,钛产量占全国总量旳80%以上;锌、锑矿储量也居全国前列。
本专业自1958年建校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硕士,根据国家教委专业指导目录,将钢铁冶金专业和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合并为冶金工程专业,几十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他们遍及全国各地,在事业上都作出了卓著旳成绩。
铝冶金方面承担校基金、省基金以及横向(贵州铝厂、贵州轻研所和广西平果铝业企业)等项目二十多项。
重要科研成果有:“石灰在高压溶出贵州铝土矿过程中对赤泥相变旳作用”获1991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氧化铝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旳实践和成效”获1989年全国高校教学优秀成果奖、贵州工业大学一等奖;“石灰在高压溶出贵州铝土矿过程中对赤泥相变旳作用”和“拜耳赤泥相量计算措施探讨”分别获1998年贵州省科协首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铝酸钙熟料溶出工艺研究”1998年7月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锌冶金方面“锌、二氧化锰冶炼新工艺”从七十年代就开始探索,被列入贵州省“七五”攻关项目,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铜牌奖,处在国内领先水平,其重要研究者江声扬专家因此被评为省劳模,享有国务院津贴;“云南都龙锡矿高铁锌精矿全湿法处理旳工艺研究”获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一等优秀论文奖。
锑冶金方面“低温炼锑新工艺”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锑矿直接湿法生产锑白”项目完毕了半工业试验,获国家发明专利;用“电氯化法”直接从矿石中制取锑白,是一具有独创性旳先进工艺,技术指标先进,到达我国GB4062-83一级品原则,其中90%到达零级品原则,经济效益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在我国属于领先地位,国外未见报道,开创了湿法制取锑白旳新途径;此外,还进行了电化法浸出硫化锑矿与锑旳同步电积等新工艺旳研究,并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冶金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430106)一、领域简介冶金工程领域是研究从矿石、二次资源等原料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并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产品的工程技术科学。
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金属冶炼和提取方法、原理、流程、工艺及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品种。
冶金工程包括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两大类。
冶金物理化学是冶金工程的应用理论基础。
该工程领域与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矿业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工程领域及物理、化学、工程热物理等基础学科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冶金工程领域是本校最早获得工程硕士授予权的领域之一,自1998年招生至今,已为冶金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了多名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Metallurgy i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metals and chemical compounds from their ores and secondary resources and preparing them for practical use with proper functions and economic value. It studies the methods, principles, process,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of metal extraction 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saving energy, reducing pollution,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lowering costs and expanding product variety.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includes ferrous and nonferrous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The basic theory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is physical chemistry of metallurgy. The area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is related to materials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neral engineering, controlling engineering, computer technology etc. as well as physics, chemistry,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etc.As one of the oldest authorized area for 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th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rea has started to recruit students since 1998. With a solid academic foundation and strong potential for career development, the graduates in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have been well received by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terprises, especially by the state-owned big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ome of them have become senior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二、培养目标冶金工程领域培养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有色金属学属冶金工程与冶金材料学科。
贵州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铝矿资源居全国第二位,铝产量居全国榜首,钛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锌、锑矿储量也居全国前列。
本专业自1958年建校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根据国家教委专业指导目录,将钢铁冶金专业和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合并为冶金工程专业,几十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了多名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在事业上都作出了卓著的成绩。
有色金属冶金领域是研究从矿石、二次资源等原料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并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产品的工程技术科学。
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有色金属冶炼和提取方法、原理、流程、工艺及设备,提高资源和能源效率,冶金工业生态问题,资源高效回收和利用技术,减少污染,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品种。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
三、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自觉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在有色金属冶金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有色金属冶金学科的发展动向。
3.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必要的实验及计算技能。
四、研究方向
(1)冶金新工艺与新理论
(2)冶金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3)冶金过程模拟
五、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包括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三种方式(含联合培养、委托培养)。
培养过程注重以下原则:
1、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文明礼貌教育;
2、鼓励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公益劳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导师要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导师所在单位要为研究生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4、鼓励聘请外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合作培养;
5、鼓励跨一级或二级学科的两位导师共同培养一位研究生;
6、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
除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7、学生除了选修本专业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还可根据导师要求或个人意愿,
选修我校其他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8、凡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至少2门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9、教学实践是培养提高研究生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内容可以是40学时左右的课程讲授或辅导、指导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要求在第四学期前完成,完成后由负责教师写出评语,不合格者应重新进行;
10、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撰写学术论文,一般要求研究生毕业之前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
1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修满的学分总数至少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至少15学分。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见《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如确因学科发展需要,还可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之外另增开1—2门研究方向学位课(届时须报研究生部培养科备案)。
七、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使研究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部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硕士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及教研室其他人员的作用。
来自工厂企业的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主要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及应用价值。
其论文工作以学校导师为主进行指导,同时可根据需要和可能从选送单位聘1-2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协助指导教师。
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提交文献总结及选题报告,并经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
硕士生论文的要求:
1、对所研究课题应有的新的见解,对某些理论或生产技术问题力求在理论或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要求新见解有科学依据,但不一定要求对新见解进行再实践的验证或生产检验。
2、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
论文应是由本人独立完成,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确定合理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及结论。
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整理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表精确、计量单位正确。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提出论文答辩申请,经导师、教研室同意,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组成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五人组成,应至少聘请一名外校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申请硕士学位者必须至少公开发表1篇论文。
九.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郭汉杰编著,《冶金物理化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年
2、李文超,王鉴主编,《冶金热力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魏寿昆编著,《冶金过程热力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4、韩其勇主编:《冶金过程动力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年
5、傅崇说,《有色冶金原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年
6、张先棹主编,《冶金传输原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
7、肖兴国, 谢蕴国主编,《冶金反应工程学基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
8、宋维锡主编,《金属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年
9、邱竹贤主编,《有色金属冶金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年
10、杨重愚主编,《轻金属冶金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年
11、彭荣秋主编,《重金属冶金学》,湖南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
12、卢宜源等主编,《贵金属冶金》,湖南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3、李洪桂主编,《稀有金属冶金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4、邱竹贤主编,《铝电解原理与应用》,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15、刘业翔主编,《现代铝电解》,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16、杨显万、邱定藩主编,《湿法冶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17、莫畏,《钛》,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18、邓南圣等主编,《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19、王淀佐、卢寿慈主编,《矿物加工学》,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杨惠芬,张强主编,《固体废物资源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附: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说明:课程总学分28—31学分,学位课学分15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少于4学分,共32—3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