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
- 格式:ppt
- 大小:410.50 KB
- 文档页数:7
幼儿园数学游戏《找不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较与分类》,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物体,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找出两组物体之间的不同。
2. 培养幼儿在比较、分类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出两组物体之间的不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两组不同物品(如水果、动物等),每组各5个。
2.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张画有两组物品的纸,每组物品数量相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两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操作教具,示范如何找出两组物品之间的不同,讲解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操作学具,尝试找出两组物品之间的不同。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
4.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找出不同,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不同2. 板书内容:两组物品物品特点找不同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找不同”的游戏,记录下两组物品及不同之处。
2. 答案: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在找不同过程中的表现,以便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找不同”的素材,提高观察能力。
开展其他形式的比较、分类活动,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引导幼儿尝试设计自己的“找不同”游戏,培养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要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颜色、大小等方面的不同。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图形、颜色、大小的不同。
2.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颜色、大小等方面的不同。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包括图形、颜色、大小等方面的不同。
2. 环境准备: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观察和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不同。
2. 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3.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
4.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提供一些拓展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愉快地结束本次活动。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和比较不同。
2. 游戏教学法:通过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 分组讨论法: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不同。
2. 第二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3. 第三步: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
4. 第四步: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提供一些拓展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 第五步: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愉快地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数学游戏找找不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中的第一节“找找不同”。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学会使用“比较”这一数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两组物体,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运用比较方法找出物体间的不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两组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图片(如:一组是动物,一组是植物;一组是交通工具,一组是生活用品等)。
2.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套相同的图片,供幼儿在课堂上操作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组图片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比较两组图片,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解释比较方法,引导幼儿学会使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图片,进行观察、比较,找出不同。
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比较方法。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分享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找不同”2. 板书内容:比较方法:观察、找出不同例题:动物与植物、交通工具与生活用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尝试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观察、思考、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比较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比较水果的形状、颜色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运用比较方法找出物体间的不同。
大班数学找不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较与分类》,主要内容包括: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孩子掌握找不同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掌握找不同的基本方法,能够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不同之处。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出示两幅相似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并找出不同之处。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孩子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不同之处。
(2)讲解解题思路,让孩子理解并掌握找不同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孩子独立完成。
(2)针对孩子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及时解答疑问。
4. 小组合作(15分钟)(1)将孩子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幅找不同的任务。
(2)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1)邀请孩子分享自己在找不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大班数学——找不同》2. 内容:(1)找不同的方法(2)例题解析(3)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下列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2)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生活中的不同。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孩子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发现不同,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不同之处。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并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观察,发现并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2. 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并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若干对相似的物体,如:两个苹果、两个篮球、两张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出示一对相似的物体,如两个苹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观察比较:教师逐一出示其他相似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指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3. 表达交流:教师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不同之处。
5.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找不同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作品,评价幼儿对找不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拓展: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找不同游戏,共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主题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拓展找不同游戏的内容,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的参与度如何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教学观摩:教师可进行教学观摩,观看其他教师是如何进行找不同教学的,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便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范文contents •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找不同游戏设计与实践•学生参与与互动环节•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课程总结与展望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设计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找不同的游戏形式,培养大班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案背景及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时间:45分钟课程流程:导入(5分钟)→ 游戏规则介绍(10分钟)→ 游戏进行(20分钟)→ 总结与延伸(10分钟)课程准备:找不同游戏图片、道具、音乐等。
教学内容与方法知识点梳理与讲解复习数字0-10的认读,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学习识别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指出它们的特征。
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方位概念,能进行简单的空间定位。
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宽窄等量的差异。
数的概念形状识别空间方位量的比较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游戏化教学实物演示小组合作练习巩固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找不同游戏设计与实践游戏规则及玩法介绍游戏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两幅相似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游戏准备准备两幅相似但存在若干处不同的图片,可以是数字、图形、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游戏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轮流观察图片并指出不同之处。
每找出一处不同得一分,最后得分高的一组获胜。
游戏实践与操作演示演示环节实践环节游戏策略及技巧分享观察技巧01比较方法02团队合作03学生参与与互动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和背景。
在每个小组中,指定一个组长,负责协调小组内的讨论和活动。
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角色,如“观察者”、“记录员”、“发言人”等,以便更好地参与活动。
学生分组与角色分配学生参与游戏及表现评价学生互动交流及经验分享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及标准测验法观察法通过定期的小测验或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评估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三章《比较与分类》中的《找不同》一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学习使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的不同点;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不同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找出物体的不同点,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模型。
学具: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两幅相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组物体。
(2)讲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用手指指出物体的不同点。
(3)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教具模型进行操作,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
(2)出示更多实物模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找出不同点。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事物,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1)相同:形状、颜色、大小等相同的地方。
(2)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的地方。
七、作业设计(1)苹果、橙子、香蕉(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2. 答案:(1)苹果:有籽;橙子:无籽;香蕉:有皮(2)长方形:四个角不是直角;正方形:四个角是直角;圆形:没有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不同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他们发现更多事物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数学游戏《找不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找不同”。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让幼儿学会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培养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比较,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找不同游戏卡片、磁性白板、磁铁、计时器。
2. 学具:每组一套找不同游戏卡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找不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物体的不同之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找不同游戏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卡片中物体的不同之处。
讲解如何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套找不同游戏卡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
4. 小组竞赛(10分钟)设置计时器,让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卡片中的不同之处。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找不同高手,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形状颜色大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不同游戏卡片练习。
(1)从卡片中找出10个不同之处;(2)用画笔将不同之处圈出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观察、比较、分析,找出了物体的不同之处。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是否能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尝试开展其他类型的找不同游戏,如图片、实物等,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2. 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相同的两组图片,每组图片中有三个,分别代表同一个主题,但其中一个图片与其他两个有所不同。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观察教具,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展示教具,讲解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并示范如何找出不同之处。
3. 幼儿操作: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4. 分享与讨论: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解释为什么这个图片与其他两个不同。
6. 结束活动:教师宣布活动结束,整理教具,引导幼儿回到座位。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比较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专注力。
2. 评价幼儿是否能准确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关注幼儿在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进行类似的观察和比较活动,巩固学习效果。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观察和比较的素材,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自然地进行数学学习。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主题内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片或者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2.2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图片或者物体,用于展示和比较。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3.2 展示图片或物体展示一些图片或者物体,让幼儿观察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3.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找出不同之处。
3.4 分享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找到的不同之处。
3.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活动,回顾他们找到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4.2 小组评价评价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一些图片或者物体,和其他幼儿一起找出不同之处。
5.2 家庭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找不同,和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发现。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环境准备确保教学环境安静、整洁,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
6.2 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物体,用于展示和比较。
确保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进行观察和比较。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者物体,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和比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7.2 小组合作法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找出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个性化关注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个别指导和支持。
8.2 鼓励参与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第三节《找不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卡片等。
学具:每组两张图片,一张记录卡,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组相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不同之处。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不同点,给予表扬。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两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讲解找出不同之处的思路和方法。
邀请幼儿到黑板上指出不同之处,并说明理由。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两张图片和一张记录卡。
让幼儿在组内观察、讨论,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记录在记录卡上。
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其他幼儿补充。
表扬在练习中表现出色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图片展示找不同方法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图片1:A. 一个苹果,一个橙子B. 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图片2:C. 一只小鸟,一只蝴蝶D. 一只小鸟,一只蜜蜂答案:图片1:B(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图片2:D(一只小鸟,一只蜜蜂)2. 作业要求: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独立观察、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找不同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鼓励幼儿积极思考。
2. 拓展延伸: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找不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找不同、拼图等,丰富幼儿的数学学习体验。
幼儿园益智游戏《找不同》教案(8篇)4、搭积木游戏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数学:猫捉老鼠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活动过程: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进场后转一圈2.无意发现鼠迹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幼:老鼠师:喔。
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幼儿坐好后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3.老师教本领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出算式,幼儿说答案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D.打靶(综合练习)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幼儿摆好椅子后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幼儿大班数学优质教案《找不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中内容,详细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不同之处。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找出两组物体中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组具有明显差异图片、PPT课件、磁性板。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观察、比较两组物体,并找出不同之处。
通过磁性板展示解题过程,让幼儿跟随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图片中不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发现,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题目,另一部分为解题过程。
题目部分展示两组图片,解题过程部分展示找出不同之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每组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找不同”游戏,找出家里物品之间不同。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只要幼儿能够准确地找出不同之处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解他们在观察、比较方面进步。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学习,将“找不同”游戏延伸到家庭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还可以在课后组织类似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特别关注。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对于确保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实践情景引入方式要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他们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