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8.64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在咽喉反流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蔡加锭;苏海水【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7(23)21【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ment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whos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as chronic pharyng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9 for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pharyngiti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for 12 weeks.After th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76%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was 26.53%in the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both groups during thetreatment.Conclusions Treatment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is effective and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so it is worth being clinically generalized.%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在咽喉反流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98例咽喉反流性疾病(以慢性咽喉炎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咽喉炎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疗程均为12周,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6.53%,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在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4页(P3377-3380)【作者】蔡加锭;苏海水【作者单位】361100 厦门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361100 厦门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诊断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疗效观察 [J], 马燕;钮燕;吴海莺;吕操;白忠;;;;;2.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诊断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疗效观察 [J], 马燕;钮燕;吴海莺;吕操;白忠3.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60例疗效观察 [J], 李斌;唐旭霞;赵荣祥4.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60例疗效观察 [J], 李斌; 唐旭霞; 赵荣祥5.加巴喷丁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J], 李海洲;李巍;那学武;徐耸;朱丽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引言哮喘和胃食管反流病是两种常见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两者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研究表明哮喘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比例较高,且合并症对哮喘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一定影响。
针对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物,有着良好的口服吸收和较好的耐受性,并在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胸闷、咳嗽、咳痰、气促等哮喘的常见症状,以及胃灼热、胃痛、反酸、恶心、呕吐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症状。
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相对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二、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胃液酸度,促进胃黏膜愈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多潘立酮是一种多重作用的胃肠道药物,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加下食道括约肌张力、促进胃排空和减少食管反流,从而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三、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在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在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总有效率较高,症状缓解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长期用药观察结果显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较好改善。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与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相比,明显提高。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损伤。
患者常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目前,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是常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它们分别属于胃黏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具有降低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
本文旨在观察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通过对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观察发现,采用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
上腹不适、饱胀、恶心等症状的缓解率达到90%以上。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消化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食欲增加,体重逐渐回升。
复查胃镜结果显示,胃黏膜炎症程度明显减轻,愈合情况良好。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是常用的胃肠道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是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经过对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观察和治疗,发现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在安全性上表现良好。
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之间存在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但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由于多潘立酮可以增强泮托拉唑的药效,因此能够在减小泮托拉唑用药剂量的同时达到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对身体的负担。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在安全性上表现良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该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三、结论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明显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愈合。
通过本次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对于不同个体的患者,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个体化处理。
希望本次观察结果能对临床医生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9例临床观察作者:李佩武,高俊泽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4期[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和达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
方法:99例RE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与B组(n=49),A组采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并评价内镜下有效率。
结果:8周后, A组临床有效率为92.0%,内镜下有效率为90.0%;B组临床有效率为71.4%,内镜下有效率为6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053-02The effect of Pantoprazole, Domperidone and Hydrotalcite on 99 case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 LI Peiwu,GAO Junze(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Dafeng Hospital of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51515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ntoprazole, Domperidone and Hydrotalcite on reflux esophagitis (RE). Methods: 99 case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n=50) and B Group (n=49), A Group received Pantoprazole, Domperidone and Hydrotalcite, and B Group received Omeprazole and Domperidone.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efficiency rate in endoscopy were evaluated after 8 weeks. Results: The efficiency rat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efficiency rate in endoscopy were 92.0%, 90.0% in A Group and71.4%,69.4% in B Group respectively for 8 week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Key words] Reflux esophagitis; Pantoprazole; Domperidone suspension; Hydrotalcite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gitis, 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内容物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的疾病。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07-18T14:26:49.89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2期作者:赵昱[导读]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和铝碳酸镁片联合用药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胃酸分泌,明显改善胃镜下黏膜炎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两药联用。
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伊春市 153100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多潘立酮、泮托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疗效,探讨药物作用机制。
方法:80例BR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胶囊、铝碳酸镁片、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多潘立酮片治疗。
4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多潘立酮、泮托拉唑和铝碳酸镁片联合用药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胃酸分泌,明显改善胃镜下黏膜炎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两药联用。
关键词:多潘立酮;铝碳酸镁;胆汁反流性胃炎Therapeutic effect of pantoprazole combined with domperidone and magnesium aluminum carbonate tablets in patients with bile reflux gastritis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domperidone, pantoprazole, and aluminum magnesium carb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BR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antoprazole capsules, aluminum magnesium carbonate tablets, and domperidone table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luminum magnesium carbonate tablets and domperidone tablets. After 4 week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2.5%)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domperidone, pantoprazole, and aluminum magnesium carbonate table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Gastric acid secre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ucosal inflammation under endoscopy.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domperidone and aluminum magnesium carbonate. Key words: domperidone; aluminum magnesium carbonate; bile reflux gastritis 前言: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主要发生机制为胰液、肠液、胆汁等内容物在手术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幽门功能降低等情况下向胃部倒流进入。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疼痛、烧灼感、早饱、食欲下降等症状。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它们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探讨。
一、多潘立酮+泮托拉唑的药理作用1.1 多潘立酮多潘立酮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质子,从而降低胃酸的分泌量,减轻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多潘立酮还可通过抑制胃黏膜的氧自由基生成,减少黏膜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1.2 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泮托拉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损伤、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 临床实验对象本次临床观察共纳入了100名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其中男性49人,女性51人,年龄范围为25-65岁。
2.2 治疗方案患者均口服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每次30mg+4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4周。
2.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①患者主诉症状的改善情况;②临床体征的改善情况;③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改善情况;④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善情况。
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对象的主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疼痛、烧灼感、早饱等症状缓解明显。
临床体征显示患者的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内镜检查显示患者的胃黏膜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了部分病变消失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清胃蛋白酶、胃酸分泌量等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5 结论综合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不适感,对胃黏膜病变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3.1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在本次临床观察中,患者在口服多潘立酮+泮托拉唑后,极少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出现轻微的头痛、恶心、腹泻等不适症状,但均在短期内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效果。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局部组织的萎缩。
病因复杂,包括感染、饮食不当、应激、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情反复,容易引起胃痛、恶心、纳差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那么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如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观察和探讨。
一、多潘立酮+泮托拉唑的药理作用多潘立酮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上质子泵的活性,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达到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炎症状的作用。
泮托拉唑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胃壁上H2受体的结合,降低胃酸的分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胃炎症状。
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联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加强抑制胃酸分泌,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缓解症状: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痛、恶心、纳差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促进愈合: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可以促进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通过对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可以看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胃黏膜的愈合,改善临床指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安全性高: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安全性最高的胃病药物,对患者的心血管、肝肾功能等没有明显影响。
2.副作用少: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使用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多为轻度,长期使用也很少出现药物耐受性。
3.用药便捷: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联合成片,单次用药即可覆盖一天内的治疗需要,简单易行,患者易于依从。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性较高,常见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于依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9例临床观察李佩武;高俊泽【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和达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RE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与B组(n=49),A组采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并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8周后,A组临床有效率为92.0%,内镜下有效率为90.0%;B组临床有效率为71.4%,内镜下有效率为6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RE 比"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具有更好的疗效.【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0(007)014【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作者】李佩武;高俊泽【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大峰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汕头,515154;广东省汕头市大峰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汕头,5151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1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gitis,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内容物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的疾病。
男性RE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并且更易发展为Barrett食管。
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48%~79%[1],临床上常见,在人群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故应对RE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
笔者2007年5月~2009年9月,分别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及“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两种方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9例,结果治疗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09年9月期间因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剑突下烧灼感就诊且经电子胃镜检查的RE患者99例,年龄18~70岁,平均38.2岁,病程1个月~2年,并除外消化性溃疡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可致胃肠道症状的其他全身疾病,2周内未服用过制酸剂及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炎症,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不适感、嗳气、饱胀感等,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呕吐、黑便等情况。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有多种选择,而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本文将就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总结。
一、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的药理作用多潘立酮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多潘立酮通过抑制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壁上皮细胞胞质内的质子泵的功能,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
而泮托拉唑也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与多潘立酮一样,它也可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
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作为常见的抗胃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临床研究显示,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均能有效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和胃镜下的病变。
在一项对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中,患者在服用多潘立酮后,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也显示胃黏膜炎症得到明显缓解。
而对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患者在使用泮托拉唑后,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胃镜检查也显示胃黏膜炎症减轻。
可以得出结论,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都具有显著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作为常见的胃药,其安全性备受关注。
临床观察表明,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时安全性良好,临床不良反应少。
在多潘立酮的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但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而对泮托拉唑的研究也表明,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不良反应较少,且多为轻微的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等。
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在长期使用时也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对肝肾功能无明显的损害,且不增加胃肠道其他疾病的风险。
多潘立酮和泮托拉唑可以安全地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且具有较好的长期耐受性。
泮托拉唑,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三药联用对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摘要】目的:探析泮托拉唑、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三药联用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上半年收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联合组(n=76)和对比组(n=76),对比组使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联合组使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比对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联合组患者反酸、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相比对比组更低,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比组更高,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泮托拉唑、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三药联用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确切且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泮托拉唑;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慢性胃炎在临床中具高发病率,致病因素相对复杂多样,如未得以及时有效治疗,不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可引发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安全,研究针对泮托拉唑、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进行探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22年上半年收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联合组(n=76)和对比组(n=76),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且14日内未服用任何抗炎类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经伦理会认证批准并实施。
联合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占比比例为42:34,年龄最小22岁、最大57岁、平均数(35.26±11.0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6年、平均数(2.35±1.78)年,对比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占比比例为41:35,年龄最小20岁、最大59岁、平均数(35.21±11.0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平均数(2.41±1.73)年,在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可给予下文分析。
1.2方法对比组使用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10mg*30片)和铝碳酸镁(浙江华润三九众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54,0.5g*32片)治疗,多潘立酮饭前15-30分钟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铝碳酸镁餐后1-2小时咀嚼后口服,每次0.5-1g,每日3次,共计治疗3个月。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灼热感、酸呕、反酸、胸部不适等。
而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常有咳嗽、喘息、气急等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非常常见,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医学界引入了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等药物来治疗这类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从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展开论述。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从而起到抑制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作用。
多潘立酮则是一种胃肠道动力药物,能够促进胃排空,缩短胃内食物停留时间,减少胃内容物对食管的刺激,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将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使用,可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
而对于哮喘患者来说,慢性咳嗽、喉部炎症、呕吐等症状有可能导致气道痉挛、痰液潴留等情况加重,从而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
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不仅要控制哮喘症状,还需要同时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以达到全面的治疗效果。
除了临床症状的改善外,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还具有其他显著的效果。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痉挛的发生率,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
胃食管反流病和哮喘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都是长期使用药物,可以很好地满足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
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案简单,便于患者配合和遵医嘱,从而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1例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RE患者42例,随机分为管擦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达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内镜复查疗效为90.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76.19%(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RE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反流性食管炎;达喜;多潘立酮;泮托拉唑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常见胃食管返流性疾病,主要是因食管下段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致使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诱发食管黏膜糜烂以及溃疡等一系列炎性病变。
RE多见于男性,如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容易发展成为Barrett食管[1]。
我院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RE,获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RE患者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
年龄在20~74岁,平均为(38.3±3.4)岁;病程1~24个月,平均为(8.2±1.5)个月。
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除外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其他疾病以及可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全身性疾病,近2 w内均未应用制酸剂以及其他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予以口服泮托拉唑,20 mg/次,2次/d;多潘立酮混悬液口服,10 mL/次,3次/d;达喜餐后嚼服,1.0 g/次,3次/d。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N 53-1221R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4):98耀100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诊断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疗效观察马燕,钮燕,吴海莺,吕操,白忠(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云南昆明650101)[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诊断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80例初步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 )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予清咽利喉的基础上服用泮托拉唑肠溶片,20mg/次,2次/d ,餐前30min 服用;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 ,餐前30min 服用,疗程8周.对照组予常规清咽利喉药物治疗,记录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2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诊断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泮托拉唑;多潘立酮;咽喉反流性疾病;治疗.[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10X (2017)04-0098-03Treatment Efficacy of Pantoprazole and Domperidone on Lary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MA Yan ,NIU Yan ,WU Hai-ying ,LV Cao ,BAI Zhong(Dept.of Otorhinolaryngology ,The 2nd A 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650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antoprazole and Domperidone on larygopharyngealreflux diseas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initial diagnosis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0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0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pantoprazole 10mg/times ,3times /day ,at 30minutes before meals ,for 8weeks.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haryngeal and pharyngeal laryngeal drugs.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was in 20cases ,effective in 11cases ,ineffective in 9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7.5%;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was in 3cases ,effective in 5cases ,32cases were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2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Conclusion Pantoprazole combined with domperidon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y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Key words ]Pantoprazole ;Domperidone ;Lary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Treatment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NC003-3-R02)[作者简介]马燕(1977~),女,云南建水县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通信作者]钮燕.E-mail:nnyy1974.123@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 )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热点之一,它常以患者感觉咽喉不适就诊于耳鼻喉科,追溯病源却与胃食道返流相关[1],其临床表现有: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声嘶、咽干、咽痛等,按慢性咽喉炎予常规清咽利喉治疗往往效果不明显[2].若仔细询问有无消化系统可疑症状及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反流体征评估量表等,门诊多可快速做出3讨论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 )是酸性胃内容物(胃酸、胆汁、胃蛋白酶原等)反流进入咽喉部,刺激、损伤咽喉部粘膜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与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主要有反流理论及反射理论或以上二种机制共同作用.有学者[4-8]认为,LPRD 实质上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食管或食管外表现,病变原发部位仍然在贲门,当贲门的结构出现病变或功能异常时,反流物质通过食管下、上括约肌进入咽喉部导致咽喉损伤.此外,咽喉部粘膜的碳酸酐酶同工酶(尤其CA Ⅲ)稀少,抵抗胃酸能力弱[9];再者,咽喉和食管存在共同的反射中枢和通路,远端食管在胃酸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初步诊断[3].收集了80例初步诊断为LPRD 患者,予门诊常用药物泮托拉唑及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根据Belafsky 等在2002年制定的LPRD 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the reflux symptom index ,RSI)及反流体征评估量表(the re-flux finding score ,RFS)进行评分[1].反流症状评估自行评分>13,反流体征评估经同一位耳鼻咽喉科医师通过Olympus 电子纤维喉镜检查评分>7者符合诊断LPRD [2-3].1.2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初诊为的LPRD 患者共80例,主要症状为咽喉异物感63例,慢性咳嗽42例,咽干38例,咽痛20例,频繁清嗓19例,反酸嗳气18例,声嘶12例.所有患者行电子喉镜检查,见咽喉粘膜慢性充血,尤其是杓区或杓间区粘膜红斑或红肿,咽喉有粘性分泌物附着,声带不同程度水肿,后联合区肉芽样增生等,检查排除急性呼吸道感染、咽喉部肿瘤、特殊感染如结核等器质性疾病.上述患者均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 )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 ),RSI >13分或RFS >7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1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1±2.4)岁;病程6个月至2a ,平均(10.1±0.5)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3.2±3.1)岁;病程5个月至2a ,平均(9.8±0.3)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1.3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予清咽利喉(如金嗓利咽胶囊、苏子降气丸)的基础上服用泮托拉唑肠溶片,20mg/次,2次/d ,餐前30min 服用;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 ,餐前30min 服用,疗程8周.对照组予常规清咽利喉药物治疗,2组均嘱勿食辛辣刺激饮食、油腻食物、咖啡浓茶等.记录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1.4疗效标准[4]显效:咽喉部症状完全消失,电子喉镜下见咽喉部病变明显好转;有效:咽喉部症状明显改善,电子喉镜下见咽喉部病变好转;无效:咽喉部症状及电子喉镜下病变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2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见表1.组别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χ2观察组2011977.528.850.00对照组353220.0表1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率比较(%)Tab.1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iency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99第4期马燕,等.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诊断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疗效观察激下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和粘液分泌,导致咳嗽和反复的清嗓动作,使咽喉部粘膜受损伤[10].上述因素或共同作用导致LPRD的发生.目前,LPRD的诊断标准仍不完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LPRD治疗方案指南性文件均来自消化内科方面的专业机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正在研究形成此类指南.一般认为,24h pH监测是诊断LPRD的“金标准”,但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存在分歧,加上该检查费用偏高,且患者有强烈不适感,临床难以推广[11].因此,采用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诊断LPRD,如在门诊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简便实用,(国内学者李进让[12]及郑杰元等[13]均对上述二表的信度及效度进行过研究报道),这也需要一线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总结与探讨.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GERD的一线推荐用药,用于LPRD 亦取得一定疗效[14-15],但其治疗剂量、疗程及具体哪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的效果更好,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肠动力药较分别单用这两类药治疗咽喉反流的疗效更显著[16].本研究中,笔者选择门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其临床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多潘立酮片属促进胃动力药物,可协同治疗胃食道反流疾病,二药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好,目前治疗LPRD亦取得较好疗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故值得临床推荐.[参考文献][1]汪安江.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5(4):213-217.[2]李彦,田兴德,周倩,等.胃食道反流与慢性咽喉炎相关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18):169-171.[3]郑宏良,陈东辉.咽喉反流疾病的诊治亟待规范[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6):441-444.[4]张燕玲.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126例分析[J].江西医药,2010,45(2):144-146.[5]张萍,余杰情,桂誉琳,等.咽喉反流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16,51(8):859-861.[6]CARROLL T L,FEDORE L W,ALDAHLAW I M M.pH Impedance and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in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high-dose proton pumpinhibitor failures[J].Laryngoscope,2012,122(10):2473-2481.[7]史芸,江月萍.铝碳酸镁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8):403-404.[8]NASSERI-MOGHADDAM S,NOKHBEH-ZAEEM H,SANIEE P,et al.Oral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and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nitratehypothesis for GERD pathogenesis[J].Dig Dis Sci,2012,57(12):413-418.[9]秦辉.咽喉反流和嗓音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四川医学,2015,36(12):1621-1624.[10]邱新峰,程万民.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治疗策略[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6):58-60.[11]张立红,李娜,郑宏伟,等.咽喉反流的初步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05.[12]李进让,PETER C BELAFSKY,张立红.中国喉科医师应用反流体征评分量表的信度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7):388-390.[13郑杰元,张立红,李克兢,等.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及效度[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1):894-898.[14]刘钧.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81.[15]司卫锋,张珊娜.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5):676.[16]邓智锋,许昱,周涛.质子泵抑制剂与促胃肠动力药治疗咽喉反流的Meta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1):39-45.(2016-12-21收稿)第38卷100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诊断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在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中采取泮托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诊断性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此文数据参考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样本的分组研究,样本来源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入的50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一组纳入25例,将清咽利喉药物治疗纳入到参照组,将托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诊断性治疗纳入到实验组,对比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展现数据研究意义。
结论:将泮托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诊断性治疗应用在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中展现较为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泮托拉唑;多潘立酮;咽喉反流性疾病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入的50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当做实验分析目标,报道评估泮托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诊断性治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本次纳入的50例样本资料均来源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研究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分组依据是不同治疗方案,参照组纳入25例,女性12例,男性13例,最大年龄是60岁,最小年龄是20岁,中位年龄是(40.21±5.22)岁;实验组纳入25例,女性13例,男性12例,最大年龄是61岁,最小年龄是22岁,中位年龄是(41.87±6.24)岁。
统计比较参照组和实验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不形成数据分析意义。
纳入标准:反流症自行评估评分超过13分,电子纤维喉镜检查评分超过7分,50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和家属表示自愿签字参与调查,同时在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之后得到批准和认可。
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咽利喉药物治疗,实验组开展泮托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诊断性治疗,每次口服20mg泮托拉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032;生产企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每天餐前30min服用两次;每次服用10mg多潘立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038;生产企业:Hanmi Pharm. Co.,Ltd.(韩国)(北京韩美药品分装)),每天餐前30min服用三次。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03-15T14:16:00.223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2月作者:苏琼[导读] 反流物刺激和损伤食管粘膜,其受损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反流物与粘膜的接触时间、部位有关。
湖南省怀化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
方法 9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胃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多潘立酮。
【关键词】泮托拉唑;多潘立酮;胃食管反流病;胃镜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63-0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s,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1]。
GERD患病率在西欧和北美为10%~20%[2] [3],在北京、上海为5.77%[4] ,GERD需长期接受治疗,耗资巨大,且发病率在不断增长中,因此,进一步研究GERD的治疗尤显重要。
2007年08月~2009年08月,笔者通过应用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以下均简称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片(以下均简称多潘立酮)治疗GERD 45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08月~2009年08月在我院住院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10月在海南三亚由中华医学化消化病学分会专家组讨论确定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5],RE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下表(表1),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及内镜表现进行分级 ,症状总记分为3个症状严重程度分级乘以其频率分级[6](0~27分)。
排除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食管狭窄、消化性溃疡、食管及胃瘤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等。
纳入病例9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50~75岁,平均65.8岁,病程1~18年。
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6~76岁,平均68.1岁,病程1~16年。
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RE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
注:目前内镜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最准确的方法,有典型的GERD症状如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而无报警症状者需具备上述RE证据。
1.2临床研究方案
对照组: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0.1g×30片),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治疗组: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32,40mg×7片),每次40mg,每日早饭前口服。
联合多潘立酮片(剂量、规格、生产厂家同对照组)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两组均以28天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胃镜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3年10月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内镜下表现:正常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
积分降至0者为痊愈,内镜积分减少2分者为显效,减少1分者为有效,积分无变化或增加1分以上者为无效。
1.3.2疾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6]。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采用Ridit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胃镜结果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结果比较(±s)
3 讨论
GERD的临床症状可分为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和消化道外症状。
典型症状主要是烧心、反酸等;非典型症状主要是胸痛、上腹部疼痛和恶心;消化道外症状主要是与GERD相关的包括口腔、咽喉部、肺及其他部位(如脑、心)的症状。
GERD是一种多因素促成的酸相关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7]。
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与抗反流屏障功能失调、食管清除功能、食管的粘膜屏障破坏,在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激和损伤食管粘膜,其受损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反流物与粘膜的接触时间、部位有关。
质子泵抑制剂为壁细胞质子泵的抑制剂,产生作用后一直要到新的质子泵产生,壁细胞才能发挥泌酸功能,因此,其药效维持时间长,是目前最强的抑酸剂[8]。
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停药后症状容易复发,或再次并发食管炎。
而目前关于GERD维持阶段药物的选择、剂量及疗程目前没有统一的方案,通过本组临床研究发现,泮托拉唑、多潘立酮联合使用可迅速缓解GERD的症状,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多潘立酮,也许能为GERD的维持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6版:369.
[2]Stanghellini V.Relationship betwee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lifestyle,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comorbid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results from the Domestic/Intern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Surveillance Study(DIGEST)[J].Scand J Gastroenterol Suppl,1999,231:29-37.
[3]Dent J,El-Serag HB,Wallander MA,et al.Epidemiology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Gut,2005,54(5):710-717
[4]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4):223~226.
[5]林三仁,许国铭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4):233-239.
[6]黄象天.内科临床与新进展[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3,289-291.
[7]Vakil N,van zanten SV,Kahrilas P,et al.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global evidence -based consensus[J].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8):1900-1920.
[8]Sandmark S,Carlsson R,Fausa O,et al.Omeprazole or ranit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lux esophagitis.Results of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Scandinavian multicenter study[J].Scand J Gastroenterol,1988,23 (5):625-632. 作者简介:苏琼(1972~),女,大学本科学历,内科主治医师,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