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文化(1)
- 格式:ppt
- 大小:11.47 MB
- 文档页数:45
从书法文化看中国人文化自信与自强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人文化自信与自强的象征。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一贯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从单纯的文字书写,发展到了文人雅士的文化修养表现,越来越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中国书法在与时间的共同流逝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和精髓,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书法美学的核心是“气韵生动”,其表现方式是写出具有形式美和意境美的文字,使文字所表现的意蕴与意境相融合。
在中国书法中,对于笔画的运用与字体的取舍,都是与文化形态和民族性紧密相关的。
这种文化特点,在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书法艺术的大家们,通过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的推敲、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特殊艺术风格,形成了书法艺术的风格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这种艺术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共通之处就是重情重义,重视礼仪,而中国书法这种艺术形式,正是带有这样的文化性格。
中国书法被认为是“国之艺术、民之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和艺术特色,在全球的文化发展史中占有不可动摇的位置。
中国书法文化不仅仅在艺术领域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
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元素被众多国家和地区所欣赏和传承,并逐渐产生了多事多物的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不断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书法文化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和认可,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
从中国书法文化角度来看,中国人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标志就是通过对文化基因的熟悉和认知来重铸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并最终转化成人类价值体系的爆发。
这种爆发不仅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同时还体现出一种自我激励和自我提升的力量,它正是中国书法文化所推崇的自强不息、创新不断的核心价值观。
关于写意——写意的文化(一原文地址:关于写意——写意的文化(一)作者:老墨尚黑关于写意写意的文化(一)1·任情恣意的写意书法是写意的,书法具有写意精神,书法是以写意精神而建构,并必以写意之法而表现之。
书法之于传统文人,即是对书写方法的约定,也是整体文化在书写、以及书写过程中的凝聚,更是书写者个人性情、心性的修炼。
古之为文者,大抵都有良好的书法修养,而古之以文而得名者,今人也常常以书法家视之。
汉字是象形的,这为从单纯的工具性文字转化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先决条件。
当然还有一个必须的条件——书写工具与材料。
但仅有这样的先决条件显然是不够的,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个象形文字何以演化成书法,而不是演化为单纯的美术字。
中国传统哲学思辨方式的存在,是书写成为书法的必备条件。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在其所著《笔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乾坤之阴阳,赞三皇之洪勋;叙五帝之休德,扬荡荡之典文;纪三王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勤;传六经而辍百氏兮,建皇极而序彝伦;综人事于晻昧兮,赞幽冥于明神”。
上述文字,如果不能以“读书得间”的方式、不能以感悟的方式进行阅读,而仅是以字面之意、以对物质理解的方式直向而求其解,蔡邕所描述的书法概念,实在是太沉重、太笨拙、太郑重其事、也太累了,书法也无以承其重。
蔡邕这段文字的阅读,当以“以意逆志”、“读书得间”之法而为之,若如此,读者心中的书法,便有了清凉而恢弘的感受。
这个清凉得之于“阴、阳”间,得之于“晻、昧”间,得之于“幽冥与明神”之间,恢弘则得之于“三皇之洪勋”、“五帝之休德”、“荡荡之典文”、“三王之功伐”,以及“彝伦”之建立。
这个清凉而又恢弘的气象,便是蔡邕所理解与认同的书法精神。
清凉而又恢弘的气象,是书法的精神,这个精神是蔡邕的,也可以是后来学书者的,但一定不是书法唯一的精神所在。
重要的是蔡邕所表述的书法精神得之于自然——“书乾坤之阴阳”;亦复得之于人文——“赞三皇之洪勋”。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而在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笔墨挥洒韵味捷思闪烁光泽不拘随意取势流露彰美不奢厚重健实,雍容大度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
简远平和,灵动流逸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源远流长,历尽沧桑中国的文字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当时人皇伏羲根据河图发明了早期的文字字符;黄帝时期,有一能人名仓颉,他在黄帝手下当官。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但随着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后来他想到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不过,这个办法慢慢的就不行了。
后来,黄帝让仓颉造字,仓颉用一种符号来表示自己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1.殷商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
2.秦代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3.魏晋书法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4.明代书法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
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
中华书法文化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它不仅与中国绘画同源,相辅相成,而且也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与华夏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
鲁迅先生说:“饰文字为观美”,为“华夏所独”。
这说明:(1)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载体。
中国书法以书写汉字为基础,没有汉字作载体,中国书法根本无以存在。
(2)书法艺术以处理笔画对空间分割的形式为表现形式。
在纸、帛、绫、墙壁等物质上,按照或者基本按照汉字的结字规律,用笔画分割空间,得出汉字的结构形式和整体形象,使之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3)表达书写者的情性是内涵。
形式是为了表现内涵而存在的。
书法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法本身所表达的内涵,这是书法艺术存在的依据。
书法家运用娴熟的技巧和高明的手段,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全部倾注到作品中,赋予书法作品最丰富的内涵,造就了书法作品较高的(或者是最高的)审美价值。
二是辨证内容的内涵,也就是文字内容所表达的内涵。
这是书法艺术无法摆脱的客观存在。
每一个汉字必然表达一定的内容,书法要以汉字为基础,就必然包孕一定的内涵。
书法作为艺术,以上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也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做到统一的时候,书法艺术才能达到最丰富的内涵和最高的境界。
(4)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
书法家把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品位书法艺术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们通过审视和思考,去体味作品的内涵,接受作品的感染,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享受作品美带来的快感。
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视觉感官来欣赏书法艺术的。
那么,什么叫书法呢?通俗地讲,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较确切地说,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载体,以毛笔(或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换言之,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主要得益于两个基本条件——汉字和毛笔,即我们可以从中国书法的造型基础和表现工具上找到原因。
汉字——书法的造型基础。
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浅析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的载体。
下面我将从历史、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对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进行浅析。
首先是历史方面。
中国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中国书法的起源与文字系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端。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以文字为重要载体,书法成为实现文字表达的最佳方式。
书法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高雅文化的象征,不仅与统治者用以表达权威和威严的铭牌、石碑等紧密相连,同时亦以文人雅士的自娱自乐和为后世留名留意形式广泛流传。
其次是艺术价值方面。
中国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是以线条的流畅和紧凑为特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笔墨的变化和造型的丰满来表现文字之美。
2. 深远的历史渊源:中国书法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吸收了古代金石、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3. 独具个性的表达方式:书法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书写者的笔墨力量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4. 韵律和谐的美感:中国书法注重“意境”和“气势”,强调整体的韵律和谐,追求一种独特的美感和审美意趣。
最后是精神内涵方面。
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承载了深厚的精神内涵。
书法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的“仁、义、孝、悌”、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悟道”等思想与精神。
书法强调的是心境和气韵,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审美境界,具备了对个人修养、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反思的引导作用。
书法注重的是笔墨的意境,通过字形和笔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思想境界和意志力量。
它强调的是对美、对道德品质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在书法创作中对生活和人生的高度悟性和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