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建筑设计说明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12
2024级毕业生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楼2024级毕业生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楼教学楼是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
作为2024级毕业生的土木工程设计,我将以设计一座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教学楼为目标。
首先,我将从教学楼的位置和规模入手。
教学楼的位置应该方便学生们的出入,与其他校园建筑相邻,形成完整的校园布局。
教学楼的规模需要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来确定,以满足足够的教学空间需求。
同时,为了保持环境的和谐,教学楼的高度和周围校园建筑相匹配,不应过于突兀。
其次,我将从教学楼的功能需求出发。
教学楼需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办公室等不同的功能空间。
在教室的设计上,我将注重采光和通风的问题,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还将考虑使用可调节座椅和桌子,以适应不同课程和学生的需求。
实验室和图书馆的设计要注重安全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和学习环境。
自习室和办公室则需要提供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空间。
在建筑结构方面,我将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
教学楼的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抗震性和稳定性,以保障教学楼的安全。
我将探索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节能性。
此外,我还将注重教学楼的外观设计和建筑风格。
教学楼的外观应该与学校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同时体现现代化的元素和独特性。
我将运用合适的色彩和材料,使教学楼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最后,我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设计原则。
教学楼应该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同时设计合理的建筑能源使用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
我还将考虑在教学楼的屋顶和周围增加绿化和景观设计,以提高建筑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作为2024级毕业生的土木工程设计,我将以设计一座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教学楼为目标。
我将注重教学楼位置和规模的选择,设计合理的功能空间,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注重外观风格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的设计能够为学校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范例一、介绍1.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区别课程设计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要求,独立或协作完成的、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工程设计项目。
而毕业设计则是指学生在即将毕业之际,通过独立设计或小组合作完成的一个有关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设计项目,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考验。
二、课程设计范例2.1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范例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这门课程时,可以选择以下范例进行课程设计:题目:某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概况:某城市市中心高层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高度达到30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土建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总体施工方案、工程时间进度计划、施工人员组织管理等内容。
设计要求:学生需要基于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情况,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包括材料选用、工序安排、质量控制等方面内容,为实际施工提供可行性建议。
2.2 《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课程设计范例对于《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这门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以下范例进行课程设计:题目:某高速公路桥梁基础设计项目概况:某地区需要修建一座跨越河流的高速公路桥梁,全长200米,桥墩高度30米。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和土层特点,进行桥梁基础设计,包括基础类型选择、承载力计算、地基处理等内容。
设计要求:学生需要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和相关设计规范,进行基础类型的确定和计算,保证桥梁基础的安全可靠,为实际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三、毕业设计范例3.1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结构设计在即将毕业之际,学生可以选择以下范例进行毕业设计:题目:某市商业综合体结构设计项目概况:某市市中心商业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酒店等多个功能区。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说明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一、引言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设计、建造和维护土地上的基础设施。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应用他们所学知识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目标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二、重要性毕业设计对土木工程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其次,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他们可以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最后,毕业设计还是学生展示自己专业能力和吸引潜在雇主的重要途径。
三、目标毕业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设计、建造和管理土木工程项目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独立完成一个具体的土木工程项目设计,包括项目规划、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2.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学会使用相关的软件和工具,进行工程设计和分析;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完成项目;5. 学会撰写专业的工程报告和演示,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成果。
四、步骤毕业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选题:选择一个感兴趣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
可以参考实际工程案例、文献研究和导师建议。
2. 背景研究:对选题进行深入的背景研究,了解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相关文献和案例。
3. 方案设计:根据选题和背景研究,制定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计划。
4. 数据收集:收集项目所需的数据,包括地理、气象、地质等相关数据。
5. 分析和设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最佳的工程方案。
6.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人员、材料和设备等。
7. 施工和监督: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工程施工,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8. 结果评价: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包括工程质量、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评估。
全套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板第一部分:绪论1.1 研究背景介绍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阐述设计模板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详细描述土木工程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毕业设计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研究现状对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评述已有毕业设计的优缺点,为本设计模板提供参考借鉴。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2.1 土木工程基础理论介绍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涵盖土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毕业设计的理论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2.2 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梳理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包括BIM技术、智能建造、工程管理软件等,为毕业设计的技术实现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部分:毕业设计内容3.1 选题背景与意义选择与土木工程相关的研究课题,并阐述该课题的背景、意义和应用前景。
3.2 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案描述毕业设计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案,包括实地调研、数据采集、建模仿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3.3 毕业设计进度安排制定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表,明确设计任务的分工和完成时间,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第四部分:毕业设计具体实施4.1 数据采集与分析描述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及结果,包括实验室测试、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4.2 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介绍建立设计模型的过程和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包括使用的软件工具、建模原理和仿真结果的分析。
4.3 结果展示与讨论呈现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对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展示和讨论,验证毕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五部分:毕业设计总结与展望5.1 毕业设计成果总结总结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归纳设计成果,评述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5.2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分析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完善方案。
5.3 展望与应用前景展望毕业设计成果的应用前景,探讨设计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范本一、设计目标与要求本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升学生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系统地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内容:可以选择道路、桥梁、建筑物等土木工程项目,设计其相关内容。
2.设计目标: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目标,如道路工程可考虑交通流量、车辆安全等;桥梁可考虑承载能力、抗震设计等。
3.设计原则:结合工程实际,遵循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经济、美观等。
4.设计过程:分析、研究设计对象的相关参数和要求,进行设计方案的设计、评价和优化,并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5.设计报告:按要求书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项目背景、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等内容。
二、设计步骤1.项目选择与背景调研:选择一个合适的土木工程项目作为设计对象,并进行相关背景调研,包括项目的需求、技术要求等。
2.分析与设计需求:根据背景调研的结果,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设计的功能、造价、工期等要求。
3.方案设计与评价:提出多个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价和比较,选择出最优方案。
4.设计详图与参数计算:根据最优方案绘制详细设计图纸,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如材料使用量、承载能力等。
5.设计结果验证与评估:通过各种手段验证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如模拟计算、实验测试等。
6.设计报告撰写:按照规范要求书写设计报告,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目标、设计过程、设计结果等内容。
三、设计内容以道路工程为例进行说明:1.项目背景:选择一个具体的道路工程项目,如城市主干道的改造设计。
2.设计目标:根据城市交通流量、道路安全等要求,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如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等。
3.设计过程:(1)调研阶段:了解项目背景和要求,收集相关信息。
(2)规划设计: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几何形状、车道设置等。
(3)结构设计:根据道路的承载能力要求,设计道路的结构层厚度、路面材料等。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设计说明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一、引言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设计、建造和维护基础设施,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我将在本文中详细介绍我的毕业设计,并解释设计的目的、方法和预期成果。
二、设计目的我的毕业设计旨在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我希望通过我的设计,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三、设计方法在我的设计中,我将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包括交通流量分析、道路规划和交通信号控制等。
首先,我将收集并分析道路上的交通流量数据,以了解交通状况和拥堵瓶颈。
然后,我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道路规划,优化道路布局和设计,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效率。
最后,我将开发一个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四、预期成果通过我的设计,我希望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期成果:1.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优化道路布局和设计,我希望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2. 优化交通信号控制:通过开发一个智能化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我希望能够实现交通流畅和安全。
3. 减少交通事故:通过改善道路设计和交通信号控制,我希望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性。
4. 提高出行效率:通过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希望能够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减少通勤时间和成本。
五、设计挑战在我的设计过程中,我预计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交通流量数据可能会非常耗时和复杂。
其次,道路规划和交通信号控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道路结构、交通流量和行人需求等。
最后,设计的实施可能会受到预算和资源的限制。
六、设计应用我的设计将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别是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地区。
通过将我的设计应用于实际场景,我希望能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
七、结论通过我的毕业设计,我将致力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畅性。
全套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板
以下是一份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模板:
一、引言
1.研究背景和意义
简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本毕业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
2.研究目的和问题
明确本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预期的研究成
果。
3.研究方法和内容
简要介绍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包括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等。
2.学术观点和争议问题
对学术观点和争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
1.研究方法
详细介绍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设计、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面。
2.实验设备和材料
列举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
1.实验结果和分析
详细描述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2.数值模拟结果和分析
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3.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对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五、结论和建议
1.研究结论和贡献
总结本毕业设计的研究结论和贡献,并指出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
2.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指出本毕业设计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建议和方向。
2.建筑设计2.1 总平面设计2.1.1总平面布置与各类用房关系1办公楼建筑的主体部分宜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2 办公区域内不宜建造职工住宅,若用地毗邻,应予分隔和分设独立出入口。
3 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公寓楼、旅馆楼共建,或建造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楼,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安排好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的关系,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4 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各种附属设施。
2.1.2建筑物的布局和间距要求建筑物的布局和间距应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等要求,具体见下。
1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防火要求。
2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日照间距。
3 地震地区的建筑间距,一般应为两侧建筑主体部分平均高度的1.5倍。
4 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风寒的侵袭。
5 建筑物的间距还应满足安全防护、卫生、防爆等方面的要求。
2.1.3总平面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建筑用地范围示意图1.1,可以看出该建筑物的南边和西边是主干道。
根据办公楼的特点及场地条件,选择矩形平面形式。
将主要的出入口放在主干道一边,以缩短人流出入的滞留时间;考虑到外部车辆的进入,建筑物四周可设一定数量的车位。
拟建建筑物与已建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在15-20米之间,符合规范要求。
建筑总平面图见建筑施工图01。
2.2 办公楼的分类根据建筑高度,可将办公楼分为低层、多层、高层及超高层办公楼,具体划分见表2.1。
表2.1 办公楼建筑高度分类类别建筑高度(米)低层办公楼≤24多层办公楼多层办公楼≤100超高层办公楼>1002.2.2根据办公楼使用性质分类根据办公楼使用性质,可将办公楼分为行政办公楼、专业性办公楼、出租写字楼及综合性办公楼,具体划分见表2.2。
表2.2 办公楼使用性质分类类别使用性质行政办公楼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工矿企业的行政办公楼专业性办公楼为专业单位办公楼使用的办公楼,如科学研究办公楼(不含实验楼),设计机构办公楼,商业、贸易、信托、投资等行业办公楼出租写字楼分层或分区出租的办公楼综合性办公楼以办公用房为主的,含有公寓、旅馆、商店(商场)、展览厅、对外营业性餐厅、咖啡厅、娱乐厅等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本次设计的办公楼属于多层行政办公楼设计。
2.建筑设计2.1 总平面设计2.1.1总平面布置与各类用房关系1办公楼建筑的主体部分宜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2 办公区域内不宜建造职工住宅,若用地毗邻,应予分隔和分设独立出入口。
3 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公寓楼、旅馆楼共建,或建造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楼,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安排好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的关系,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4 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各种附属设施。
2.1.2建筑物的布局和间距要求建筑物的布局和间距应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等要求,具体见下。
1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防火要求。
2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日照间距。
3 地震地区的建筑间距,一般应为两侧建筑主体部分平均高度的1.5倍。
4 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风寒的侵袭。
5 建筑物的间距还应满足安全防护、卫生、防爆等方面的要求。
2.1.3总平面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建筑用地范围示意图1.1,可以看出该建筑物的南边和西边是主干道。
根据办公楼的特点及场地条件,选择矩形平面形式。
将主要的出入口放在主干道一边,以缩短人流出入的滞留时间;考虑到外部车辆的进入,建筑物四周可设一定数量的车位。
拟建建筑物与已建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在15-20米之间,符合规范要求。
建筑总平面图见建筑施工图01。
2.2 办公楼的分类根据建筑高度,可将办公楼分为低层、多层、高层及超高层办公楼,具体划分见表2.1。
表2.1 办公楼建筑高度分类2.2.2根据办公楼使用性质分类根据办公楼使用性质,可将办公楼分为行政办公楼、专业性办公楼、出租写字楼及综合性办公楼,具体划分见表2.2。
表2.2 办公楼使用性质分类2.3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的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
单个房间的设计是在整体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上,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
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主要使用房间、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
2.3.1确定平面形状影响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的因素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类型、建筑物的规模、场地条件、结构要求、技术条件等方面。
本次设计建筑的平面形状采用矩形,相比于其他形状矩形建筑物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容易满足刚度及质量分布均匀、对称的要求,同时其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合,可以减小扭转效应,有利于抗震。
2.3.2办公楼的组成部分办公楼应该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
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
此次设计为汉中市检察院办公楼设计。
该建筑的办公用房主要包括大办公室和小办公室;公共用房主要包括会议室、资料室、复印室、阅览室、门厅等;服务用房包括值班室、杂务室、接待室、卫生间等。
2.3.3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房间设计包括房间的面积、房间形状、进深、长宽比例、门窗及家具的布置等。
(1)房间的形状民用建筑常见的房间形状有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等。
在本次设计中,考虑到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居布置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有较大的灵活性;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及空间的组合,故房间形状采用矩形。
(2)房间的面积主要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是由房间内部活动的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如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 m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宜小于10 m2[1];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 m2左右,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m2左右,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情况确定使用面积。
本次设计对各个房间的使用面积要求见表1.1,设计要求小房间的建筑面积为20 m2,大房间建筑面积为40 m2,图书阅览室面积为60 m2 。
(3)房间的尺寸房间尺寸是指房间的开间和进深。
在选择房间平面尺寸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满足天然采光要求。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本次设计为综合办公楼设计,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并结合面积要求,选择小办公室、小接待室、卫生间以及杂物室的开间和进深为3.3 m×6.6 m ,大办公室、大接待室和会议室的开间和进深为6.6 m×6.6 m,阅览室的进深和开间为 9.9 m×6.6 m;建筑面积分别是21.78、43.65和65.34m2。
房间的长宽比均为1或2,符合规范长宽比在1到2之间的要求。
(4)房间门的设置房间门的设置包括确定门的尺寸、位置、数量、开启方式等方面。
1)门的尺寸门的尺寸是由人体平均高度、搬运物体尺寸、人流股数、人流量来确定的。
办公室的门应考虑一人正在通行时,另一人侧身通行,所以办公室的门多采用900-1000mm宽。
一般单扇门宽为800-1000mm;双扇门宽为1200-1800mm。
门的高度一般为2000mm、2100mm、2200mm、2400mm、2700mm、3000mm等。
当门高超过2200mm时,为了保证采光要求,门上可设亮子。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次综合办公楼设计,主要使用房间的门为M1,建筑物两侧次要出入口的门为M2,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门为M3,传达收发室采用平开门连推拉窗形式,即M4,具体尺寸及数量见门窗统计表(即表2.3)。
2)门的位置房间门的位置直接影响家具的布置、人流交通、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
在本次设计中,将房间门设置在内墙中间,同时结合窗的位置,并与室内走道相结合,选择门的位置,具体见建筑施工平面图中。
3)门的数量一个房间至少设置一个门,同时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 16-87)的要求,公共建筑中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 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
在本次设计中,每个小办公室、小接待室等设置一个门;对于大办公室、阅览室、大接待室、资料室等,考虑到房间内使用人员较多,为了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设置两个单扇门;而其余房间,根据防火设计规范,均设置一个门。
4)门的开启方式门的开启方式一般有内开和外开两种。
为了防止门开启时对室外人行交通的影响,一般房间采用内开门;但对于人流较为集中的房间,门应外开,以便于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
在本次设计中,主要使用房间门均内开,而主要出入口和次要出入口均采用弹簧门,即门可内开也可外开。
(5)房间窗的设置1)窗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窗的类型不同。
本次设计采用塑钢推拉窗,相比于其他类型窗它不占使用空间,窗扇受力好;气密性可以小,水密性高。
2) 窗的形状和位置建筑物室内的自然通风效果,除了和建筑朝向、间距、平面布局等因素有关外,房间中窗的位置,对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也很关键。
通常利用房间两侧相对应的窗户或门窗之间组织穿堂风。
门窗的相对位置采用对面通直布置时,室内气流通畅,不会因对流而造成夏季闷热,同时也要尽可能使穿堂风通过室内使用活动部分的空间。
本次设计中选用长方形窗,竖向安置,这样可以使窗上部墙体至楼板底的距离减少到最小,同时使光线达到室内的深度较远及进深方向的光线分布较均匀。
同时在本次设计中,各房间采取单侧开窗采光,窗户在房间开间方向挨着柱子布置,这样做可使光线均匀,同时可以减少施工时的不必要麻烦。
3) 窗的数量及面积大小为获取良好的天然采光,保证房间足够的照度值,房间必须开窗。
窗口面积大小主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
不同使用要求的房间队采光要求不也不同[2]。
根据窗地面积比进行窗口面积的估算,而采光系数=窗面积/地板积。
在本次设计中,对于小房间设置一个1个2400mm×1800mm的窗户;大房间设置2个2400mm×1800mm的窗户;而图书阅览室设置3个2400mm×1800mm的窗户;各辅助房间设置1个1500mm×1800mm的窗户。
由此,计算可知各个房间中窗的采光系数均满足采光系数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设计均采用塑钢推拉窗,窗台距地面高度为900 mm。
表2.3 门窗统计表2.3.4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辅助房间包括传达室、盥洗室、卫生间、杂物室等,在对其设计时应力求使用方便、位置适当、布局紧凑。
例如传达室应设在门厅附近,其余设置应较隐蔽;卫生间、盥洗室应考虑管道集中、清洁、卫生、来往方便等方面的要求。
1 卫生间设计1)卫生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卫生间和盥洗室常用的卫生设备有洗脸池、洗手盆、大便器、小便器等,大便器有坐式和蹲式两种;小便器有小便斗和小便池两种,其中对于标准较高的厕所或因面积所限,选用小便斗。
一般卫生设备采用陶瓷制品。
卫生设备的种类、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及规模而定。
在本次设计中,考虑办公楼的用途及使用环境,在卫生间设置了洗手盆、坐式大便器、小便器等卫生设备,这些卫生设备均采用陶瓷制品。
2)卫生间的位置卫生间的位置须结合建筑的整体和结构的布置,进行统一考虑,做到使用方便、节约面积、管道集中及通风卫生;避免因设置不当,影响整栋楼的环境卫生状况。
常见卫生间的位置有三种,即a.设置在走廊的尽端对于一些使用厕所较为集中的建筑,为分散人流,防止气味影响,通过室外挑台进入厕所,可改善厕所的通风条件。
b.设置在室内楼梯间附近此处来往人流较多、便于寻找。
适用于公共建筑,一般以靠近次要楼梯布置较多。
c.室外旱厕对于低层建筑物较为适宜。
可节省设备,但卫生较差,布置时应注意整体的位置及风向的影响。
在本次设计中每层设置卫生间四间,男女各二间。
设置在楼梯间附近,便于寻找,还可以改善厕所的通风条件,而且男、女厕所相邻布置,上下层对齐,便于管道集中。
2 杂物间设计在本次设计中每层均在楼梯间旁设置了一个杂物间,可用于存放清洁或者其他物品。
2.3.5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交通部分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也是不可忽略的。
在平面设计时,应合理的将各个房间之间以及室内外之间联系起来。
建筑物的交通联系部分包括:用于水平交通联系的走廊、过道等;垂直交通联系的楼梯、坡道、电梯等,和交通联系枢纽的门厅、过厅等。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为:1)交通联系通行方便,路线简洁明确;2)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3)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4)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力求节省交通面积。
1.门厅设计门厅是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是建筑物主要的出入口,是人们停留、集散、转换方向,同时起着室内外过渡的联系,并与其他房间连接的枢纽作用。
因此门厅的设计在满足结构简单、经济及合理外,还要考虑门厅不同结构方案对空间和观瞻上带来的影响。
(1)门厅的位置门厅应处于总平面中明显而突出的位置,一般应面向主干道,使人流出入方便;门厅内部设计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交通流线组织简明醒目,减少互相干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