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05年古代汉语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对外汉语考研试题(2007-11-04 07:47:13)
转载标签:学习公社分类:考研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对外汉语考研试题
现代汉语部分55分
一.名词解释14分
1.普通话2,四呼3,语音四要素4,主要元音
二.简答14分
1,调值,调类,调型的关系
2,音素,音位,音节的关系
3,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分析句子7分
1,看踢足球比赛的…………的外国人(大概是这样)
2,(忘记了,抱歉,是个歧义句)
四,复句划分5分
…………………………..正因为,所以…………………………句子很长
五,句子分析,符号法分析,(告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用什么符号分析了)
三个句子(略)
六,改病句8分
七,修辞方法并说明修辞所起的作用8分
语言学概论部分95分
一,名词解释
1,纳西文字2,假借
二,简答
1,记不清楚了,希望有人补充:)
2,从书写系统分析,中国人学习外语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区别(7分)
3,“言内意外”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12分
4,还有几道题,对不起,我忘记了,希望有人补充
三论述
1,一篇文章的题目是《“老师”将步入“小姐”的后尘》,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你如何写,列出详细提纲10分五百字左右
论述题
1,流行语的时代特征10分
2,论述词义与句义的关系18分。
2005-2006学年下学期《古代汉语》试题B卷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有错字者不给分,共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4、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5、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跻彼公堂,称彼兕觥,___________________。
7、词又名诗余、__________。
8、《切韵》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9、句句押韵的诗体叫做______________。
10、《孟子》通行的注本有《十三经注疏》本,东汉赵岐注,宋____疏。
二、选择题(单选,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根据王力先生的研究,诗经时代的韵部有()A、28部。
B、29部。
C、30部。
D、31部2、副词“仅”意义和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
B、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C、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D、某有中外亲族数千口,兄弟甥侄仅三百人。
3、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是炎帝之少女。
B、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C、甚矣,汝之不惠!D、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群臣之态。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谦的表敬副词有()A、窃B、忝C、幸D、猥5、下列句子中,“与”充当介词的是()A、蜩与学鸠笑之。
B、君安与项伯有故?C、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D、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6、下列句子中,介词“以”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
B、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C、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D、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考研试题年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考研试题2005年北京大学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5×8=40分)①《甲骨文合集》②《资治通鉴》③《说文解字》④《经典释文》⑤《书目问答》⑥理校法⑦《水经注》⑧《日知录》二、简答(15×2=30分)①写出二十四史各部书名;②《毛诗正义·邶风·燕燕》“燕燕於飛,下上其音。
(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
箋雲:“下上其音”,興戴嬀將歸,言語感激,聲有小大。
○激,經歷反。
)之子於歸,遠送于南。
(陳在衛南。
○南,如字,沈雲:“協句宜乃林反。
今謂古人韻緩,不煩改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實,是也,本亦作“”。
)上文中“協句宜乃林反”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现象?三、解释下文中括号中的字词(3×10=30分)大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
上郡歲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無常數。
其常貢之科,有秀才,有明經,有進士,有明法,有書,有算。
自京師郡縣皆有學焉。
並具學篇。
每歲仲冬,郡縣館監課試其成者,長吏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絃,牲用(少牢),行鄉飲酒禮,歌鹿鳴之詩,徵(耆艾)、敘少長而觀焉。
既餞,而與(計)偕。
其不在館學而舉者,謂之鄉貢。
舊令諸郡雖一、二、三人之限,而實無常數。
到尚書省,始由戶部集閱,而(關)于考功課試,可者為第。
武德舊制,以考功郎中監試貢舉。
貞觀以後,則考功員外郎專掌之。
律曰:「諸貢舉非其人,謂德行乖僻,不如舉狀者。
及應貢舉而不貢舉者,謂才堪利用,蔽而不言也。
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初,秀才科等最高,試方略策五條,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
貞觀中,有舉而不第者,(坐)其州長,由是廢絕。
開元二十四年以後,復有此舉。
其時以進士漸難,而秀才本科無帖經及雜文之限,反易於進士。
主司以其科廢久,不欲收獎,應者多落之,三十年來無及第者。
至天寶初,禮部侍郎韋陟始奏請,有堪此舉者,令官長特薦,其常年舉送者並停。
北京大学2005年汉语言文字学试题-现代汉语部分(共100分)一、语音、文字(33分)1、简述三声的变调规律。
(5分)2、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给下面这句话注音:(6分)阿三和大王说说笑笑地走进了景山后街的环保大楼。
3、普通话中/e /的音位变体有那几种?举例描述之。
(6分)4、指出下列汉字的造字法:(6分)几、闪、帘、初(另两个不记得了)5、写出下列汉字的繁体字(6分)谗、忏、乱、衅、铁、脏6、拼音改错:(4分)胼胝呶呶攻讦疆埸二、词汇(27分)1、指出下列词语的构词法:(5分)自卫司令(另外3个不记得)2、(4分)(1)“……,小明渐渐地睡着了。
”中的“渐渐”能否换成“逐步”?为什么?(2)“刚才太阳还很好,居然一会儿就下起雨来了。
”中的“居然”能否换成“果然”?为什么?3、有人认为词的意义只是概念意义,有人认为词的意义不仅包括概念意义,还包括附属意义。
试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谈谈这两种观点的优劣得失。
(4分)4、辨析词语:(8分)(1)以至甚至(2)本来原来5、下列词语的释义是否有问题,如果有请指出。
(6分)(1)掏:用手探取(2)(3)画: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作出图形(4)进(用在动词后):凹陷三、语法(40分)1、“衣服不干,不能穿。
”和“衣服没干,不能穿。
”这两个句子在语义上为什么不同?请再举两个类似的例子。
(8分)2、根据所给的例句归纳“倒”的用法:(4分)(1)我倒是很想和你们一起去,就是没有时间。
(2)这些家具式样很一般,倒都很结实。
(4)弟弟倒比哥哥高。
(7)他平时学习不怎么用功,考试成绩倒不错。
3、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
(6分)(1)他打了个电话让他姐姐来他这儿住几天。
(2)对他的意见,我们都已经在昨天谈了不少了。
4、改病句并说明理由。
(10分)(共5句,我记得不全)(1)这部电影我昨天才看,今天不想再看了。
5、简述现代汉语中“着”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你的看法。
(12分)语言学理论部分(共50分)1、举例简要说明什么是语法组合的递归性。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试卷现代汉语1. 填空2. 名词解释:基本词汇、存现句、音素和音位、比喻和比拟3. 句法分析4.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5. 哪几种把字句不能或不宜变换成主谓宾句式语言学1. 名词解释:语言、语法范畴、混合语、谱系分类、义素分析2. 元音舌位图3. 归纳音位的原则4. 语言演变的内外因5. 组合、聚合关系在语音、语义、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6. 语系7.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试卷现代汉语1. 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的过程2. /e/代表几个音素,为什么可以用一个/e/代表几个音素3. 给下列轻声字写出国际音标,并说明轻声引起了哪几种音变:棉花、豆腐等10-15个词4. 同义词辨析:仔细/细心常常/经常/往往5. 归并义项:“轻”的多个义项6. 词性标注,并说明其语法功能7. 分析歧义句,说明变换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的区别:保护了小张的奶奶8. 歧义分化的实质是什么9. 指出下列单位中,哪些是词、字、短语,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10. 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语法的动态多角度验证”的。
语言学1. 名词解释:语流音变、元音、谱系分类、音位变体2. 简答:A.举例说明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B.时与体的区别3. 简答:4个4. 按发音特征写出国际音标5. 说明下列语言各属于哪个语系及其语法分类归类:汉语、英语、俄语、维吾尔语6. 语言接触的原因、类型、过程古代汉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一、名词(10)1、昭穆2、衍文3、拗句4、部首5、既望二、判断,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理由。
(15)三、简答(15)1、“胜之”“败之”是同义的,为什么?2、3、4、分析下面这句李商隐的诗的语法关系。
“永忆江湖归白发”5、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说出诗中的词类活用。
四、论述(20)1、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为什么?2、上古宾语前置有哪些情况呢?一一举例说明。
2005年1月全国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试卷(1)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6分)1.关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就是语言,用声音说出来的就是言语b.语言具有内在的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不同,很难找到一致的规律c.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d.言语具有个人特点,因此不同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2.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一般理论的著作通常认为是德国学者()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a.黑格尔b.康德c.洪堡特d.歌德3.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下列()决定的。
a.发音体b.共鸣腔的不同形状c.发音源d.发音部位4.下列各组辅音中都是双唇音的一组是()。
a.[p][p‘]b.[p][f]c.[p][n]d.[b][k]5.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a.物理属性b.生理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6.北京人把“分配”[fn55p‘ei51]说成[fm55p‘ei51],这种语音变化形象是()。
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7.下列四组合成词中,()含有不成词语素。
a.火车b.热爱c.心疼d.端详8.一般说来,前缀在构词中通常()。
a.只改变词的具体意义、不改变词的词类b.只改变词的抽象意义、不改变词的词类c.只改变词的词类、不改变词的具体意义d.只改变词的词类、不改变词的抽象意义9.“一张上海”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词语搭配不当,其实是“买一张去上海的车票”这句话在特定场所(售票处)对话省略。
这种现象说明了()。
a.语境对语法的作用b.修辞对语法的作用c.语汇对语法的作用d.语音对语法的作用10.“学习外语”和“政治学习”中的“学习”是()。
a.边缘类的词b.兼类词c.同音词d.词性完全相同的词11.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
05北京语言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古代汉语试题
1.两大题不加标点的古文,加标点,并翻译。
(30×2=60分)
2.简答(15×3=45分)
①说说古代汉语中语气词“也”和“矣”的主要区别,并举例。
②平水韵有多少韵部,它是怎么得到的。
③古字和今字的联系,并说出今字的主要构成方式。
3.如果七言律诗的首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请标出整首诗的平仄。
10分
4.说出下列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会是什么15分
(有五六个字吧,具体我忘记了,只知道有左挂耳,阜部;右挂耳,邑部;四点底,火部这是我的答案不知道正确与否)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 20分
①以大概有十个含“以”的句子
eg:黄雀因是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与同上。
北京大学2005年汉语言文字学试题现代汉语部分(共100分)一、语音、文字(33分)1、简述三声的变调规律。
(5分)2、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给下面这句话注音:(6分)阿三和大王说说笑笑地走进了景山后街的环保大楼。
3、普通话中/e /的音位变体有那几种?举例描述之。
(6分)4、指出下列汉字的造字法:(6分)几、闪、帘、初(另两个不记得了)5、写出下列汉字的繁体字(6分)谗、忏、乱、衅、铁、脏6、拼音改错:(4分)胼胝呶呶攻讦疆埸二、词汇(27分)1、指出下列词语的构词法:(5分)自卫司令(另外3个不记得)2、(4分)(1)“……,小明渐渐地睡着了。
”中的“渐渐”能否换成“逐步”?为什么?(2)“刚才太阳还很好,居然一会儿就下起雨来了。
”中的“居然”能否换成“果然”?为什么?3、有人认为词的意义只是概念意义,有人认为词的意义不仅包括概念意义,还包括附属意义。
试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谈谈这两种观点的优劣得失。
(4分)4、辨析词语:(8分)(1)以至甚至(2)本来原来5、下列词语的释义是否有问题,如果有请指出。
(6分)(1)掏:用手探取(2)(3)画: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作出图形(4)进(用在动词后):凹陷三、语法(40分)1、“衣服不干,不能穿。
”和“衣服没干,不能穿。
”这两个句子在语义上为什么不同?请再举两个类似的例子。
(8分)2、根据所给的例句归纳“倒”的用法:(4分)(1)我倒是很想和你们一起去,就是没有时间。
(2)这些家具式样很一般,倒都很结实。
(4)弟弟倒比哥哥高。
(7)他平时学习不怎么用功,考试成绩倒不错。
3、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
(6分)(1)他打了个电话让他姐姐来他这儿住几天。
(2)对他的意见,我们都已经在昨天谈了不少了。
4、改病句并说明理由。
(10分)(共5句,我记得不全)(1)这部电影我昨天才看,今天不想再看了。
5、简述现代汉语中“着”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你的看法。
(12分)语言学理论部分(共50分)1、举例简要说明什么是语法组合的递归性。
北京语言大学05年对外汉语试题与答案试卷150分,现汉和古汉各占75分现代汉语一、声母和辅音各自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9)二、用国际音标列出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韵母,并说明四呼在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中的作用。
(10)三、用严式音标给下列儿化词语标音(若有其他应变现象一并标出),并说明儿化的音变规律。
(10)1、一点儿2、草稿儿3、毛驴儿4、树枝儿 5花瓶儿四、用严式音标给汉字注音,说明/u/的音位变体和分布条件。
(8)1、水2、福3、问4、够五、给下列语音单位分类并回答。
(12)肃不德大箱子天作之合雷声大雨点小敲竹杠红纸刘备招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语素是否是词汇的构成单位?为什么?2、熟语与自由短语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六、根据词典释义,分析下列词语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
(10)1、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2、理事: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情的人3、浪潮:指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行动4、舟楫:<书>船只5、承办:接受办理七、辨析同义词。
(12)1、藏——躲藏2、典型——榜样八、举例分析“厚”与“薄”可在哪些义项上构成反义关系,在哪些义项上没有构成反义关系,并进一步解释造成二者义项对应差异的原因。
(9)九、指出下列各组词在语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0)1、市民——晚上2、矫健——中型3、现在——正在4、但——却十、观察短语然后1、分别指出这些短语的结构类型(10)2、分析指出在构成手段上,汉语的短语和符合此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爹妈他们()把这个()解放以前()木头似的()约他来()吃食堂()拉住不放()踹一脚()这个()说笑()十一、分析下列句中主语的句法、语义构成情况,归纳并指出汉语主语的句法、语义构成特征(5)1、我吃完饭了。
2、件件都做得很好。
3、村子里很肃静。
4、他来是对的。
5、靠西墙是一堆杂物。
6、饭已经吃光了呀!十二、从下列句子中挑出连动词,然后归纳汉语连动句和结构特征(15)1、豆芽炒了吃吧。
北京语言大学古汉语试题作者:日期: 23 4 52009古代漢語部分簡答 3' *5=15 ‘ 簡介《說文解字》,說明其影響之”、其”都可以做人稱代詞,說明他們用法上的限制 介詞乎”和于”的使用範圍的不同點 解釋月建和三正兩個概念 骈體文和散文語言特點的對比二、準确翻譯下列句子,說明舉重的詞義活用現象 3' *5=15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宗廟之事,如會同,願爲小相焉(北語壓縮了,這道題有點卡,所以記得很清楚)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5、三、準确翻譯下列句子,給讀破的字注音 3' *5=15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論執政之善否。
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
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
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
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耶?(卷面上确是問号) 翻譯句子和解釋加點詞 3' *5=15 ‘滕公,,,,,,,(雖然),未聞道也 五、句讀和翻譯15 ‘範宣子爲政,諸侯之币重,鄭人病之。
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币,僑也惑之。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夫諸侯之賄 聚于公室,則諸侯貳。
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
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将 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
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
《詩》雲:樂隻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 是以遠至迩安。
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宣子說,乃輕币。
2008北语古代汉语75 '九翻译句子,说明句式的特点 20'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问道百,以为莫己若。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十翻译句子,写出通假字 20' 1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3 / 125、四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爲而已矣。
北京语言大学05年古代汉语试卷
一、为下面两则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文。
(60)
1、或对曰:“王劭《齐志》多记当时鄙言,为是乎?为非乎?”对曰:“古往今来,……足以知氓俗之有殊,验风土之不累”
2、蜀中简公谦居,天资绝人。
凡有记览,过目不忘……跪生与庭,令立改正。
二、如果写一首七律,首句为入韵的平起平收式,即“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么,应当如何依照粘对的规则,安排全篇的平仄?(10)
三、回答:(30)
1、句尾语气词“也”与“矣”的用法主要区别是什么?须举例证明。
2、《广韵》的韵目和平水韵的韵目各是多少?前者是如何被整合为后者的?
3、界定什么是古今字,并举例说明古今字中今字构造的最常见模式。
四、判断
1、在《康熙字典》中,下列字分别归属哪个部首?(10)
障()焦()肯()遮()部()
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书写的词语应怎样理解(10)
(1)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论语?宪问》)(2)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之心。
(屈原《离骚》)
(4)臣欲封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李密《陈情表》)(5)(上官)桀、(上官)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刘侯尚公主者,(霍)光不许。
(《汉书?霍光传》)
3、句中“以”的义项和词义
(1)终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离骚》)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
(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左传?僖公四年》)
(4)宫之奇以其族行。
(《左传?僖公五年》)
(5)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楚策》)
(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战国策?赵策》)
(7)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楚辞?卜居》)
(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
4、句中“与”的义项和词义
(1)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孟子?滕文公上》)
(2)天与弗取,反受其殃。
(《史记?信陵君列传》)
(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耳。
”(《论语?先进》)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5)晋未可与争。
(《左传?成公三年》)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7)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
(《左传?宣公二年》)
(8)因人之功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武,不整。
(《左传?僖公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