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思考(下)
- 格式:pdf
- 大小:188.99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重点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目录绪论 (1)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3)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 (6)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 (8)第四章政府消费支出 (9)第五章政府投资支出 (3)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 (4)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6)第八章税收 (8)第九章非税收入 (10)第十章公债 (11)第十一章政府预算 (13)第十二章财政体制 (15)第十三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17)第十四章国际财政 (19)绪论1.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2.在新时代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1)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
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 在引进、借鉴、消化和吸收西方财政学理论有益成分的同时, 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公共财政的运行规律和改革路径, 将促进我国财政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2)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指导我国财政工作实践。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对于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功能和角色定位大有裨益, 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财政的要求, 正确理解和适应经济社会形态全面进入新时代, 正确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和财政运行规律, 正确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 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3.思考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
(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一篇: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
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
所谓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要义就是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始终是围绕着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表述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素养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及其手段。
(2)理解市场机制如何配置资源?(3)了解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及其措施。
(4)理解市场缺陷及其危害性。
【能力目标】培养把握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具体条件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竞争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树立规则意识,培养诚信意识。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并体悟国家建设市场体系的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感悟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的重大变化,逐步增强经济制度自信、经济理论自信。
【科学精神】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辩证看待市场配置资源的有点和弊端,会分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主要方面,弊端是次要方面。
【法治意识】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参与主体要遵守法律,树立诚信观念。
【公共参与】公民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参与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市场秩序;要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和道德品质。
重难点教学重点:市场机制如何配置资源?教学难点: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及其措施。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第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对我们了解中国的经济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就是我们第二课要学习的内容。
我们每天消费的产品都是利用各种资源生产出来的。
要更好地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离不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解这些问题,就会明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何能够成就中国经济的奇迹。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讲授新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板书)市场调节(板书)探究与分享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宏观经济“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逻辑演进及完善进路吴威威 长春市双阳区委党校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立足新时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它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要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改善和优化市场的外部环境,从政府、企业和市场本身三个维度入手,扫除制约市场决定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
关键词:市场;决定性作用;逻辑演进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1-0001-02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立足新时代,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关键。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就需要从理论上清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演化进程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大创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进行深入思考,探索经济改革的方向。
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理论成果。
这个理论成果的取得,是在不断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论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1992年在视察南方时,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①邓小平同志这些论断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当时一段时期过分强调计划经济和贬低市场机制的思想。
党的十四大之后,市场作用的地位不断增强。
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提出了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论断。
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适应现实国情,深化改革,明确市场的准确定位。
2002年,十六大召开,在十四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市场的作用,提出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于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思考与设计——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课为例山东省北镇中学(256600)张新宇[摘要]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领、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培育目标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开展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28-0048-0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
在议题式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计问题链条和教学的展开流程,充分体现教学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例对议题式教学进行思考和设计。
一、据课标、定目标、抓重点——议题式教学的前奏【课标要求】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议题一分析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给养猪大王老林带来的影响,明确市场配置资源的三种机制,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及作用。
2.通过议题二评析老林与朋友间的对话,明确市场调节的弊端,从而辩证地看待市场调节。
3.通过议题三老林扩建生猪养殖场,分析他在市场上面临的困境,明确建立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和措施,从而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调节的优缺点;市场体系建立的措施。
教学难点:政府定价。
二、析学情、找方法、重过程——议题式教学的主旋律【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难以从整体上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因此本框题以养猪大王老林的经营轨迹开展议题式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姓名:发如合·阿迪力学号:1407534082专业:国际金融年级:2014级班级:147052015 年 5月内容摘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主攻方向。
3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市场的作用被排斥,仅仅在计划的缝隙里发挥一些补充作用。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978年后,我们党从发挥价值规律作用切入,逐步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示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个精辟论断,标志着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重大突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权力过大、审批过杂、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决定》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广泛考虑各方面意见,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