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知识汇总八大减值准备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会计减值的知识点总结初中一、会计减值的概念会计减值是指企业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一旦资产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就需要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调整资产账面价值,以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减值准备是企业根据资产价值可能减少而提前提取的,用来对抗未来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风险。
二、会计减值的原则1. 持续性原则:企业应当持续关注资产价值的变化,一旦资产价值发生实质性下降,就应该及时计提减值准备。
2. 慎重性原则:企业在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慎重、客观地对资产的未来收益进行估计,确保减值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三、会计减值的对象1.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设备、机器等长期使用的资产。
2.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软件等非实物形态的资产。
3.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可能存在被减值的风险,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4. 应收账款:企业应当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一致性。
四、会计减值的方法1. 直接减值法:根据资产的实际价值,直接对账面价值进行减值。
2. 递延减值法:先计提减值准备,然后通过递延减值逐步调整资产账面价值,直至与实际价值一致。
3. 群组减值法:对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资产进行群组进行减值测试,以减少对单个资产的减值测试工作量。
五、会计减值的程序1. 确定减值触发事件:企业应当根据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减值触发事件。
2. 进行减值测试:企业应当对可能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资产减值。
3. 计提减值准备:一旦确定资产存在减值,企业应当及时计提减值准备,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4. 记录减值损失:企业应当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以反映减值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六、会计减值的会计分录1. 直接减值法下的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减值准备2. 递延减值法下的会计分录借:减值准备贷: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七、会计减值的税务处理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可以按照税务法规进行抵扣,并通过减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途径来减少税负压力。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于2001年1月18日新制订和修订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等八个具体会计准则。
新制度和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接轨,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进一步贯彻稳定性原则。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即一方面企业应对各项资产进行定期或至少每年终了时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可能损失,实行计提减值准备制度;另一方面又给企业选择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较大自主权。
新制度规定企业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项目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通过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进行核算,提取时,借记“管理费用-提取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待某一特定应收款项被确认为坏账时,再予转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三种:应收账款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二)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短期投资期末价值应当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当期末市价低于初始成本,应确认为跌价损失,其计提的规定是:企业可以依照具体情况,分别按照投资总额、投资类别、单个投资项目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一般在年末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如果已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市价回升,应在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数额内转回,直至恢复到原来的初始成本。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8项减值准备一、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本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短期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
短期投资应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当市价低于成本时,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3、期末,企业应将股票、基金、债券等短期投资的市价与其成本进行比较,如市价低于成本的,按其差额,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的市价以后又恢复,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当期应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大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按其差额提取跌价准备;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小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高于成本,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4、企业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或涉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应当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5、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二、坏账准备1、本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
2、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3、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应当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
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介绍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介绍一、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计提条件:账面成本高于市价2.计提方法: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比较投资成本与市价;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且占资产总额的1%以上)应按单项投资比较投资成本与市价。
《中核集团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确定。
3.计提金额计算: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金额=短期投资账面成本高于市价的差额(负数不计)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金额=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金额-期初跌价准备账面余额。
4.结果处理:本期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包括负数)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正数: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负数: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二、坏账准备1.计提条件:预计可能发生坏帐2.计提范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未到期应收票据(需结转到应收账款后)、不能收到货物的预付账款(需结转到其他应收款后)3.计提方法: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包括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等。
《中核集团会计制度》规定:对中核系统内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包括调拨军核品形成的)采用个别认定法;对中核系统外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采用账龄分析法。
如果某项或某类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其可收回性存在明显的差别,也可采用个别认定法。
4.计提比例:计提比例是一项会计估计,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包括历史坏帐情况、赊销政策、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欠款单位的现状等)判断。
《中核集团会计制度》在附件中对中核系统外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已统一作出估计。
对可收回性存在明显差别采用个别认定法确认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 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①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②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③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④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5.计提金额计算:个别认定法:累计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单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负数不计)账龄分析法:累计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 [ (各账龄段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个别认定坏账)×相应账龄段的计提比例] 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累计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期初坏账准备账面余额。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于2001年1月18日新制订和修订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等八个具体会计准则。
新制度和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接轨,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进一步贯彻稳定性原则。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即一方面企业应对各项资产进行定期或至少每年终了时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可能损失,实行计提减值准备制度;另一方面又给企业选择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较大自主权。
新制度规定企业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项目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通过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进行核算,提取时,借记“管理费用-提取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待某一特定应收款项被确认为坏账时,再予转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三种:应收账款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二)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短期投资期末价值应当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当期末市价低于初始成本,应确认为跌价损失,其计提的规定是:企业可以依照具体情况,分别按照投资总额、投资类别、单个投资项目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一般在年末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如果已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市价回升,应在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数额内转回,直至恢复到原来的初始成本。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于2001年1月18日新制订和修订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等八个具体会计准则。
新制度和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接轨,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进一步贯彻稳定性原则。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即一方面企业应对各项资产进行定期或至少每年终了时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可能损失,实行计提减值准备制度;另一方面又给企业选择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较大自主权。
新制度规定企业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项目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通过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进行核算,提取时,借记“管理费用-提取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待某一特定应收款项被确认为坏账时,再予转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三种:应收账款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二)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短期投资期末价值应当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当期末市价低于初始成本,应确认为跌价损失,其计提的规定是:企业可以依照具体情况,分别按照投资总额、投资类别、单个投资项目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一般在年末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如果已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市价回升,应在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数额内转回,直至恢复到原来的初始成本。
会计减值的知识点总结初中会计减值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它是指在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时,由于其价值下降或潜在损失的产生而需要作出相应减少的过程。
减值会计涉及到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当前价值和潜在风险。
本文将对会计减值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是指企业确认其拥有的各类资产在一段时间内的价值下降。
常见的资产减值包括存货减值、应收账款减值和固定资产减值等。
1. 存货减值存货减值是指企业对存货价值进行评估,若其实际价格低于购入成本或市场价值,就需要对存货进行减值处理。
减值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以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2. 应收账款减值应收账款减值是企业对应收账款的价值进行评估,若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或无法将应收账款变现的可能性,则需要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以反映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
3. 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若其经济效益不再达到预期或价值下降,就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应当根据可回收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进行确定,并计入当期损益。
二、负债减值负债减值是指企业确认其所负债务存在潜在损失的情况下,对负债进行减值处理。
常见的负债减值包括应付账款减值和长期负债减值等。
1. 应付账款减值应付账款减值是企业对应付账款的价值进行评估,若存在无法支付的风险或无法按约定支付的可能性,则需要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以反映应付账款的实际价值。
2. 长期负债减值长期负债减值是指企业对长期负债的价值进行评估,若其还款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或价值下降,就需要对长期负债进行减值处理。
长期负债减值的计提应当根据预计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并计入当期损益。
三、减值测试减值测试是会计减值的核心环节,用于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减值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目标市场净值法目标市场净值法是一种常用的减值测试方法,它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计算资产或负债的目标净值,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减值准备科目总结1. 概述减值准备是指企业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资产价值减少而提前计提的弥补措施。
在会计主体面临潜在损失时,通过计提适当的减值准备,可以确保财务报表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减值准备科目主要用于核算和计提资产减值所需的相关费用。
减值准备科目在财务报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将对常见的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总结,并对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针对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的潜在风险进行预防性计提的一种准备金。
其会计科目通常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资产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2.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减值损失额度;3.根据计算的减值损失额度,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4.反映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减值损失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变化情况。
3. 存货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是为了应对存货价值下降风险而计提的准备金。
其会计科目通常为「存货减值准备」。
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原则一般包括:1.存货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已不再有利,且预计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2.存货的实际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3.存货已经过期、损坏、失效等,无法正常销售或变现。
存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计算存货减值损失额度;2.利用存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调整,使其反映存货减值的金额;3.更新存货净值、存货减值损失和存货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变动。
4. 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是企业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账款损失而计提的准备金。
其会计科目通常为「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计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与企业相关的坏账风险;2.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评估,计算坏账准备的金额;3.根据计算的坏账准备金额,调整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4.反映坏账准备的变动,更新应收账款净值、坏账准备和坏账损失的情况。
会计知识汇总――八大减值准备项目计提基础列支渠道1.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列入管理费用2.存货跌价准备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列入管理费用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成本与市价列入投资收益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列入投资收益5.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列入投资收益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列入营业外支出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列入营业外支出8.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列入营业外支出①计提八项准备,有三个列支渠道,即一般性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投资收益;一般长期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八项准备”只列示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余都用相应资产的净额列示,如短期投资项目,用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列示。
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是从形式看,如果在资产方要将各种减值准备全部列出,则左边要增加约 16 个项目,资产方和权益方不好排列;二是从实质看,企业容易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所谓秘密准备,是指不需计提准备时,企业根据操纵利润的需要,而计提的准备)。
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随意操纵利润,要求企业填报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从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各种准备的计提过程。
既然在明细表列示了各种准备,当然就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
③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的抵税问题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计提八项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根据税法规定,其中的“7.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不能抵税,只有“0.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才能抵税,即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5‰以内部分可以抵税。
八项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应当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
一、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①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③若应收票据到期,无法收回,应收票据转到应收账款→需计提坏账准备③预付账款,到期收不回货物,预付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需计提坏账准备2.计提的方法①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期末按应收款项余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
会计知识汇总――八大减值准备项目计提基础列支渠道1.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列入管理费用2.存货跌价准备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列入管理费用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成本与市价列入投资收益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列入投资收益5.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列入投资收益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列入营业外支出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列入营业外支出8.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列入营业外支出①计提八项准备,有三个列支渠道,即一般性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投资收益;一般长期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八项准备”只列示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余都用相应资产的净额列示,如短期投资项目,用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列示。
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是从形式看,如果在资产方要将各种减值准备全部列出,则左边要增加约 16 个项目,资产方和权益方不好排列;二是从实质看,企业容易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所谓秘密准备,是指不需计提准备时,企业根据操纵利润的需要,而计提的准备)。
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随意操纵利润,要求企业填报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从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各种准备的计提过程。
既然在明细表列示了各种准备,当然就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
③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的抵税问题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计提八项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根据税法规定,其中的“7.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不能抵税,只有“0.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才能抵税,即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5‰以内部分可以抵税。
八项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应当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
一、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①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③若应收票据到期,无法收回,应收票据转到应收账款→ 需计提坏账准备③预付账款,到期收不回货物,预付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 需计提坏账准备2.计提的方法①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期末按应收款项余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
②账龄分析法:其原理与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一致,是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的具体化。
④销货百分比法:按本期赊销金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计提数。
④个别认定法。
3.会计处理①计提坏账准备如果贷方余额<计算出来的金额,要补提:借:管理费用贷:坏账准备(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贷方余额+借方余额)如果贷方余额>计算出来的金额,要冲销:借:坏账准备(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贷方余额+借方余额)贷:管理费用如果有借方余额,则计提的金额=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借方余额②当发生坏账准备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③收回以前的坏账借: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本期应收款项余额×计提比例,确定的金额并不是我们当期真正计入管理费用的数额,还得考虑以前期提取、以前期发生坏账的问题,也就是说考虑在计提坏账准备之前的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
再次计提坏账准备时,减去的是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而不是减去上期计提数。
ϑ二、存货提取跌价准备1.计提方法①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②合并计提③存货类别计提根据规定,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两个部分,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ϑ2.会计处理①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管理费用—计提存货的跌价准备贷:存货的跌价准备(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②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跌价准备(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如果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生产领用存货时,可不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待期末一并调整。
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上期末该类存货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上期末该类存货的账面余额×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而转出的存货的账面余额①销售存货时,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借:存货跌价准备贷:管理费用三、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低于市价采用成本, 高于市价采用市价)1.计提方法:①单项投资计提②投资类别计提③按投资总体计提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 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计提的跌价准备。
ϑ2.会计处理①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成本-市价-跌价准备帐面数(贷方))②反冲以前期间多提的跌价准备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最多只能冲减已计提数)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以每股单价计算跌价准备时,要考虑分派的股票股利,以增加持股数,减少单股成本.送股(白给)配股(交钱)ϑ注意“收益”是处置“时点收益”,还是持有到处置“期间收益”!。
题中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多指投资收益科目的余额.ϑ帐面价值指的是添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值(要减掉跌价准备).注意同帐面余额的区别(不减跌价准备).ϑ四、长期股权投资计提跌价准备1.计提方法:只能采用单项比较法.将来投资出售时,要同步同比例结转长期投资账面价值ϑ>可收回金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跌价准备(可收回金额,是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2.会计处理①投资时出现贷方差额,其后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资本公积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应提减值额)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公司(应提减值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资本公积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当初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贷差额)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差额)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公司(应提减值额)②投资时出现借方差额,其后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差额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差额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差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公司③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恢复时转回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公司(应反冲的减值准备额)贷: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先转回,当初计提减值准备时投资收益借方登记额)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在恢复完当初计提减值准备时投资收益借方登记额后,再恢复当初冲减的资本公积额,但要以原冲减的金额为限)五、委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借:投资收益--委托贷款减值贷:委托贷款--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因委托贷款本金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委托贷款"科目下核算,故委托贷款的帐面余额和帐面价值相等。
ϑ六、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计提方法:固定资产是将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发生减值以及减值的金额。
账面价值 = 账面余额-已计提减值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销售净价(销售收入减相关税费)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比较,其中较高者确定为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ϑ2.会计处理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②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在计提完减值准备后,企业应当重新复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或预计净残值率)。
重新计算折旧的计提金额。
计提减值后重新确定折旧时,采用类似会计估计变更的未来使用法进行帐务处理。
③已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将少计提的折旧补提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累计折旧如果转回的减值损失大于不提的折旧,还要进一步转回以前确认的“营业外支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冲减的减值准备以我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为限)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中较低者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借: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八、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㈠计提减值准备借:营业外支出——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㈡已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营业外支出——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转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