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练习题学习专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63 KB
- 文档页数:4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内容要点: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知识结构:知识要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和科学(3)新文化也是一场文学革命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材料旨在说明( )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C.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D.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2.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
“这一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3.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4.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 下图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一本杂志创刊号封面。
这本杂志的创办者是()A. 蔡元培B. 陈独秀C. 鲁迅D. 李大钊【答案】B2.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这段话中的“两位先生”指()A. “自强”和“求富”B. “民主”和“共和”C. “民主”和“科学”D. “民权”和“民生”【答案】C3. 北京大学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很多次革命运动的爆发, 同时也是众多先进思想的诞生地。
回溯到1917年的北京大学, 当时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应该是( )A. 自强、求富B. 维新、变法C. 复古、尊孔D. 民主、科学【答案】D4.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他学习的主题是( )A. 近代化探索B. 侵略与战争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A5.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 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 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 但树墩还在, 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 戊戌变法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答案】B6.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首倡民主与科学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 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7. 《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李大钊【答案】C8.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 响起一声春雷, 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新民丛报》B. 《民报》C. 《新青年》D. 《新华日报》【答案】C9.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 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D) A.鲁迅B.李大钊C.胡适D.陈独秀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915年的是( C )A. “百日维新”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C. 发起新文化运动D. 建立中国同盟会3.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曾播出“于丹谈《论语》心得”节目,引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据此回答,历史上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大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的运动是 ( B )A. 洋务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戊戌变法4.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 C )A. 强学会B. 保国会C. 北京大学D. 天津大学6.黄叶同学收集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D )A. 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C.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D. 新文化运动的战士7.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A.“民主”与“科学”B.“自强”与“求富”C.“民主”与“共和”D.“扶清灭洋”8.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D )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9.下列历史事件对应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C )A.洋务运动──民主,共和B.戊戌变法──自强,求富C.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D.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10.“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
”在此背景下()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戊戌变法兴起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3.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民报》和北京大学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国闻报》和北京大学D.《时务报》和北京大学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法制C.民主与自由D.博爱与人权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7.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10.回答问题。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2.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3.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4. 在新文化运动前,胡适宣称:“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因此,新文化运动主张()A.改造国民性 B.传播马克思主义 C.推广白话文 D.全盘照搬西方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6.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地主阶级革命B.思想解放运动C.农民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7.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1.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严复发表《天演论》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新文化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 )A.尊孔复古的逆流B.资产阶级的统治C.文言文的表达形式D.封建迷信思想3.新文化运动的两个主要阵地是( )①《新青年》②北京大学③《每周评论》④清华大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 )A.《文学革命论》B.《文学改良刍议》C.《狂人日记》D.《敬告青年》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法制C.民主与自由D.自强与求富6.他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是( )A.胡适B.陈独秀C.鲁迅D.李大钊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B.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C.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动8.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了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9.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11.今天,我们还在研究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可在新文化运动中却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是因为( )A.新文化运动站在了思想意识的最前沿B. “孔家店”代表了宗教迷信C.孔家店”代表了封建礼教D.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要求12.针对下面的漫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新文化运提出的口号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都写着‘仁义道德’……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吃人”指的是( )鲁迅《狂人日记》插图A.北洋军阀政府B.吃人的世界C.封建家庭D.封建礼教14.“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切的黑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训练题一、选择题1.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材料旨在说明(C)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C.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D.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B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3.下列城市中,见证了《新青年》杂志产生、发展的是(B)①上海②北京③天津④广州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4.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C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在某校八年级(8)班的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下列小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D)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C )A.反帝爱国运动 B.农民革命运动C.思想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7.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
你认为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D)A.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B.出国留学的青年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D.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8.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
这里“新的启蒙运动”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微信:10784702)近代前期,面对内忧外患,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
下列人物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①李鸿章——洋务运动②康有为——戊戌变法③孙中山——辛亥革命④陈独秀——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数的有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资产阶级观念。
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A.洋务运动B.戊成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变法图强②“自强”“求富”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5.(微信:10784702)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他们高举的口号是()A.救亡图存B.民主共和C.实业救国D.民主与科学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7.(微信:1078470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A.民国三年B.民国四年C.民国1915年D.公元1915年8.下图是胡适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四年秋季第三号的封面。
第l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2.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播撒的主阵地是A.《民报》B.《万国公报》C.《申报》D.《新青年》3.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尊孔复古时代4.“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
”这是溥仪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鲁迅的《狂人日记》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5.“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人手。
八事者何?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模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以上这段关于文学改良的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康有为B.梁启超C.李鸿章D.胡适6.九年级四班的同学为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设计的“历史标语”中,最适用于新文化运动的是A.民主科学,解放思想B.三民主义,革命号角C.人文主义,破除神权D.爱国进步,唤醒同胞7.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
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8.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①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9.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填空题1、新文化运动抨击和,提倡与1915 年,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5 年,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二、选择题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新青年》杂志社迁往北京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5、以下人物中,有人用“一枝独秀,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来赞誉他,这个“他”是( )A.孙中山B.梁启超C.陈独秀D.章炳麟6、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 )A.“求富”“科学”B.“共和”“科学”C.“民主”“科学”D.“共和"“民主”7、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维护了民族尊严D.挽救了民族危亡8、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儿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的东西已经很了不得。
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与这个故事联系最密切的思想解放运动内容(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9、材料在第一年时,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积极参与接受西方的民主文化,“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了主导的标志。
(德)康拉德.赛茨《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了哪一运动的主导标志?写出“所有的知识分子”中的两位杰出代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D) A.鲁迅B.李大钊
C.胡适D.陈独秀
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915年的是( C )
A. “百日维新”
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C. 发起新文化运动
D. 建立中国同盟会
3.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曾播出“于丹谈《论语》心得”节目,引
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据此回答,历史上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大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的运动是 ( B )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戊戌变法
4.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
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
动( A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 C )
A. 强学会
B. 保国会
C. 北京大学
D. 天津大学
6.黄叶同学收集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D )
A. 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C.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
D. 新文化运动的战士
7.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
A.“民主”与“科学”
B.“自强”与“求富”
C.“民主”与“共和”
D.“扶清灭洋”
8.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D )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9.下列历史事件对应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C )
A.洋务运动──民主,共和
B.戊戌变法──自强,求富
C.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D.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
10.“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
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
”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A ) 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基础
D.使民主和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11.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 B )
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 中国最早提倡白话文的是( A )
A. 胡适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鲁迅
13.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日,须言之有物。
二日,不摹仿
古人。
三日,须讲求文法。
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
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C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4.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
斜斜的每一页都写着‘仁义道德’……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吃人”指的是( D )
A. 北洋军阀政府
B. 吃人的世界
C. 封建家庭
D. 封建礼教
15.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B )
A.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二、材料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判断陈独秀发表材料一的观点时的社会背景。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正在推行“尊孔复古”为实现独裁专制做准备。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
民主和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
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精神。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为了“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叫什么?它是一
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新文化运动。
性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作用:它高举的“民主”和“科学”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