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猴子的经典实验 (3)
- 格式:ppt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6
管理定律之猴子理论猴子乃是动物之精,和动物有关的管理定律怎么能少了猴子的戏呢?但可惜,本文要说的猴子理论却似乎把猴子作为了反面角色。
话说实验员把A、B、C、D、E五只饿极了的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掉着一串香蕉,正下方是一个箱子,如果猴子要拿香蕉必须爬上箱子。
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若是侦测到有猴子要去爬箱子,就会有大水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马上会被淋湿。
首先会有猴子想去拿香蕉,马上水喷出来,它们慌忙用手抱住头,当手离开香蕉的时候,水就立即停止喷射。
每只猴子都去尝试了,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但后来知道只要去爬箱子拿香蕉,就会有大水喷来。
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出来!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换掉,换一只新猴子(姑且称为F猴子)关到笼子里。
F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旧猴子揍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新猴子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这新猴子去拿香蕉。
这新猴子尝试了几次,被打的满头包,还是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换掉,换另外一只新猴子(G猴子)关到笼子里,G猴子看到香蕉,当然也是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
那只F猴子打的特别用力,G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
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他猴子扁。
这是这更像一个好玩的寓言,可以用来暗喻现实中很多传统、文化、习惯甚至潜规则的形成和由来。
如果你真正喜欢并参悟了这则小故事,那么你就可以看穿很多东西并在工作当中游刃有余。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当新人进入了一家新的企业,无论国企还是外企,肯定有着很多让新人不习惯的一些方法、规则和习惯,聪明的人统一称之为“企业文化”。
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可能会对很多就有的企业传统和文化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一顾或激烈反抗,进而造成自己的心态变化整天只知道抱怨,长期以往职业道路自然艰辛。
猴子试验—--西点军校高效执行力由来
有6只猴子被放入同一个笼子,并用链条将香蕉悬挂在笼子顶部,链条另一端与淋浴器喷头相连,当一只猴子伸手拉香蕉时,所有猴子都会被淋浴器喷出的冷水浇湿(猴子和猫一样,不喜欢水)。
用不了多久,6只猴子就都知道香蕉是不能碰的。
接着从6只猴子里取出1只,并放入1只新的猴子。
毫无疑问,新来的猴子看见香蕉心想一定到了天堂。
但当它往上爬时,其他5只猴子会制止它接触香蕉。
不久,这只新来的猴子也知道香蕉是个禁忌,必须服从另外5只猴子的命令。
然后新猴子不断被放入,每放入1只新猴子的同事,都取出1只原来的猴子。
每次替换猴子的时候这样的教训都会重新上演一次。
很快,最初在笼子里的6只猴子全部被替换出去,而香蕉仍然完好无损――虽然后来的猴子从未被冷水淋湿,但它们从不询问不能碰香蕉的原因,他们只管服从。
“猴子试验”是西典军校实验室中进行的一项经典试验,确切地说明了士兵们如何学会服从――不假思索地把一些已有体会的传统交给他人,并且让他人绝对不能违反,这就是服从。
西点历史地位:
“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他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西点军校200多年历史中,为美国培养了3800多位将军,众多跨国公司CEO、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才。
仅1915年168名学员即有59人成为准将(高于中国的大校)以上军官,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位美国总统。
管理学上的“猴子”理论与实践猴子理论----“猴子”=问题(案例)有一天,一位老师在学校的走廊与校长不期而遇,老师停下脚步问:“校长,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向你请示该怎么办。
”此时,老师的身上有一只需要照顾的“猴子”,接下来他如此这般将问题汇报了一番。
尽管校长有要事在身,但还是不太好意思让急切地想把事情办好的老师失望。
你非常认真地听着……慢慢地,“猴子”的一只脚已悄悄搭在你的肩膀上。
由于你自己的事情很多,这时你告诉老师,今天我回去思考一下,明天给你回复,于是你匆匆走过。
这时,猴子的的脚就完全踏到了校长的身上。
第二天老师一早在学校等着你,一见到你就问:校长昨天的问题你的建议是?我恍然大悟,说:啊!昨天晚上忙的太晚了,忘了思考,你再给一上午的时间,下午你来,就这样校长的猴子越来越多,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直到把校长累到了。
解决的方案:你一直在认真倾听,并不时点头,几分钟后,你对他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问题,很想先听听他的意见,并问:“你觉得该怎么办?”“校长,我就是因为想不出办法,才不得不向你求援的呀。
”“不会吧,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你看了看手表,“这样吧,我现在正好有急事,明天下午四点后我有空,到时你拿几个解决方案来我们一起讨论。
”告别前,你没有忘记补充一句:实在想不出,找几个搭档来一次‘头脑风暴’,明天我等你们的答案。
”“猴子”悄悄收回了搭在你身上的那只脚,继续留在此老师的肩膀上。
第二天,老师如约前来。
从脸上表情看得出,他似乎胸有成竹:“校长,按照你的指点,我已有了2个觉得还可以的方案,只是不知道哪一个更好,现在就是请你拍板了。
”即使你一眼就已看出哪一个更好,也不要急着帮他作出决定。
不然,他以后对你会有依赖,或者万一事情没办好,他一定会说:“校长,这不能怪我,我都是按照你的意见去办的。
”这是你先听听老师的意见,再给出自己的意见。
这样既能锻炼老师的责任意识,又能给自己节省时间。
猴子管理法则的目的在于帮助校长确定由适当人选在适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企业管理哲理6只猴子
故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
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
o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一息。
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
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
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被活活饿死了。
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
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来。
做的虽是猴子取食的实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才与岗位的关系。
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选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内耗式的位子争斗甚至残杀,其结果无异于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
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没企业管理哲理故事抹杀了人才,有如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的命运。
岗位的难度要适当,循序渐进,如同第二间房子的食物。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
同时,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使人才间相互协作,共渡难关。
猴子管理法则案例
嘿,大家知道什么是猴子管理法则吗?我来给你们讲个超有意思的例子。
就拿我们办公室来说吧,有一次领导布置了一个重要任务给小王。
本来应该是小王全程负责到底的,结果呢,他遇到点小麻烦就跑来找老张帮忙,哎呀,这不就相当于把他的“猴子”扔到了老张身上嘛。
老张这人又好说话,就接手了。
可过了两天,小王又跑来问老张进展,老张那个郁闷哟,心说这又不是我该干的事儿呀!这像不像那只调皮的猴子在人之间跳来跳去啊!然后呢,另一个同事小李,他也学会了这一招,自己的工作稍有阻碍也马上丢给别人。
咦,你们说这样下去会怎样?那整个办公室不就乱套啦!每个人都背着别人的“猴子”,自己的事情反而没精力做好了。
这多糟糕呀!难道我们工作就是为了帮别人扛“猴子”吗?大家想想看,如果足球场上,一个队员总把球扔给别人,那还怎么踢好比赛呀!这猴子管理法则就是告诉我们要明确责任,别随便把自己的问题甩给别人。
再讲个事儿,有一次部门开会讨论一个项目,结果说着说着就变成互相推卸责任了,这个说这不是我的“猴子”,那个也不承认,就跟菜市场讨价
还价似的,搞笑极了。
这可不行呀,咱们得把属于自己的“猴子”照顾好,别乱丢乱甩呀!
我觉得呀,这猴子管理法则真的很重要,它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总想着依赖别人。
只有这样,团队才能高效运转,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呀!可不是嘛!。
/SoftView.asp?SoftID=10057猴子的经典实验(一)-道德的起源-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猴子的经典实验(二)-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
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
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
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
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