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帮回收危险源辨识
- 格式:xls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2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1.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即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见表14-2o表14 - 2第一类危险源(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它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具体内容见表14-3。
表14-3第二类危险源的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一起小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与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相比,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所以对它们的控制更困难。
2.危险源的状态危险源的状态主要包括危险源的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状态。
(1)正常危险源的正常状态是指在口常的生产条件卜.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2)异常危险源的异常状态是指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到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差异的问题。
例如,危险化学品储存罐检修时,面临的危险比正常状态下要大得多。
(3)紧急危险源的紧急状态,例如,火灾、爆炸、大规模泄漏、设施和仪器故障、台风、洪水等突发情况。
3.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场所辨识危险源应注意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业务活动和活动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2)厂区平面布局①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危险源点辨识方法1、危险源点分析的方法。
在详细了解设备及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运行情况后,根据工作任务、施工作业项目及操作目的,对可能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在分析危险因素时,应该对分析范围加以限定,以便在合理的、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分析。
列出所有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找出危险点,提出控制措施。
2、危险源点分析的步骤。
(1)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本次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2)查清危险源,即查清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
(3)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
(4)划分危险等级,排出先后顺序和重点。
对重点危险因素要优先加以“控制”或“处理”。
(5)制定控制事故的预防措施。
(6)指定落实控制措施的负责单位和人员,并且必须监督到位。
3、作业中危险源点预控的一般步骤。
(1)全面了解即将开展的作业情况,认真分析它的特点以及给安全工作提出的课题。
同时,回顾在过去完成的同类作业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作为预测此次作业危险源点和制订安全防范措施的参照。
(2)对大型危险作业项目,应事先召开会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寻找存在的危险点,明确作业中应重点加以防范的危险点,并提出控制办法。
(3)围绕确定的危险源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
(4)工作结束后对作业危险源点预控工作进行检查回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在下一次同类作业前要把遗漏的危险点都寻找出来,并结合以前的预测结果,制定出更完善的预控危险点方案。
4、如何做好危险源点预控工作。
(1)编制“三卡”。
认真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的危险性因素控制表。
首先,从班组开始,以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施工队专业把关的原则,发动职工群众,抓好危险性因素分析工作。
结合本专业、本岗位的各种典型作业(操作),分析出危险源点,对照《规程》及有关制度措施,初步提出作业项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形成危险性因素控制表。
经施工队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审查、补充、完善后报项目部安监科审查、备案。
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识别方法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源识别方法:1. 工作场所巡视:通过走访工作场所,观察潜在的危险源,如电缆敷设不规范、设备摆放不当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2. 人员访谈:与工作人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看法和经验,并收集他们的建议。
3. 文档研究:仔细阅读相关的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等,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4. 危险源清单:制定一个危险源清单,将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分类整理,如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等,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评估。
5. 安全检查表:使用安全检查表对各项工作环节进行检查,包括设备运行状态、防护设施是否完好等,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6. 风险评估:通过对各种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可能的伤害程度和发生频率进行评估,并优先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7. 事故调查:对之前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并找出类似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8. 经验交流:与行业内的专家和从业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发现的危险源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9. 安全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危险源识别的意识和能力。
10. 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如红外线摄像仪、气体检测仪等,帮助识别难以察觉的危险源,如火灾隐患、毒气泄漏等。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全面性:要对工作场所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设备、操作环境、员工行为等,以确保没有遗漏。
2. 及时性:危险源识别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应及时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
3. 系统性: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的管理系统,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4. 过程性:危险源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监测和改进,以保持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江西大吉山钨业有限公司三坑口各工种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二〇一二年目录1、凿岩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3)2、爆破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19)3、支柱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30)4、准备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38)5、出渣运矿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45)6、推车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50)7、电机车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55)8、倒矿扒栏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58)9、挂钩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62)10、炸药库管理员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65)11、准备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70)12、密闭、风机安装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77)13、局扇通风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80)14、电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83)15、钳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87)16、车、刨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91)17、鍛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95)18、电、氧焊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98)19、管道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107)1、凿岩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单位: 三坑口工作岗位(工种): 凿岩工工作任务: 掘进、采矿分析人员:分析时间:2、爆破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单位:三坑口工作岗位:爆破工工作任务:放炮分析人员: 分析时间:3、支柱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单位:三坑口工作岗位(工种): 支柱工工作任务:巷道、采场支护分析人员: 分析时间:4 、准备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单位:三坑口工作岗位:准备工工作任务:平巷、采场平场分析人员:分析时间:5、出渣运矿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单位:三坑口工作岗位:出渣运矿工工作任务: 巷道、采场出渣运矿分析人员:分析时间:6、推车工作业条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单位: 三坑口工作岗位: 推车工工作任务:井面、平巷、采场出渣推车分析人员: 分析时间:。
危险源辨识九种方法口诀危险源辨识九种方法口诀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管理步骤,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事故和保护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九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口诀:1. 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是否有堆放不当的材料、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等。
2. 记录法:记录每天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活动,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记录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有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等。
3. 询问法:向工作人员、专家和相关部门咨询,了解他们对潜在危险源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询问员工是否存在工作疲劳、是否有不安全的行为习惯等。
4. 故事法:利用过往的事故案例或类似经验,通过阐述和讨论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分享一个发生过的火灾事故,以此来提醒大家注意电器用品的使用安全。
5. 反思法: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反思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
例如,对一次工作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机械故障和操作不当。
6. 分组法:将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相关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组别,对每个区域和组别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将仓库、生产线和办公区域分别进行辨识。
7. 检查法: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巡视来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状况、消防设施的完好性等。
8. 经验法:借鉴其他行业或类似工作场所的经验,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学习其他公司在类似工作环境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手段。
9. 环境法:通过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评估工作场所的危险源。
例如,考虑天气状况、周边环境和相关法规等。
通过运用以上九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辨识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工作场所和员工的安全。
记住这九种方法口诀,将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实施危险源辨识工作。
危险源辨识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来自于工作环境、生产设备、人为因素等各个方面。
正确辨识危险源,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潜在的危险。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辨识危险源。
在工作场所,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和设备,寻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比如,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存在损坏或老化的部件,是否有不明物体堆积在工作区域等。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排除。
其次,可以借助专业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
比如,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气体检测仪等专业设备,对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气体浓度等因素进行检测和监测。
这些专业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故和经验教训来辨识危险源。
通过对过往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找出其中的共性和规律性因素,从而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企业或行业的经验教训,学习他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以借鉴和应用。
最后,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危险源辨识。
比如,利用无人机、摄像头等设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巡视,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源。
总之,正确辨识危险源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借助专业设备、分析历史事故和经验教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危险源辨识,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方法,时刻保持警惕,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编号:TQC/K824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完整版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完整版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危险源辨识根据本矿实际情况,矿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Ⅳ级(重大风险)有以下几种,即:瓦斯事故、火灾事故、水灾事故、爆破事故、顶板事故、机电运输事故、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煤尘事故、排水系统事故等。
二、危险源管控措施(一)顶板事故Ⅳ级(重大风险)1、顶板事故隐患分析①、设计支护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②、掘进工作面,支护达不到标准要求,人为的造成初锚力不达标,造成顶板离层、掉矸、漏顶、冒落。
③、锚喷支护巷道,锚、喷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围岩破碎,未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时。
④、煤巷锚杆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辩识方法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
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平安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应能量和能量的载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外表、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响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响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标准等要求。
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平安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清楚;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危险源辩识范围、方法根据我部工作性质和工程实际,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辩识范围、方法做以简要说明。
常用的危险源辩识方法主要用到经验分析法、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具体说明如下:一、辩识范围:包括作业场所的所有活动,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作业场所的所有设施。
二、危险源分级:分为轻微、一般、重大危险。
三、具体方法:1、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
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险辩识的基础,危害辩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
初始危害辩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辩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就可将他们分类为各类火灾危害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
此外,发现生产条件也可以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3、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此法是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行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乘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一个相当烦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 = LEC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