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三章习题解答
- 格式:doc
- 大小:912.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三章双极型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3-1 选择填空1.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具有如下特点______________。
a.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c.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d.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2.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时,具有如下特点______________。
a.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c.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d.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3.在共射、共集、共基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中,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的是______组态。
a. 共射b. 共集c. 共基d. 不确定4.对于题3-1图所示放大电路中,当用直流电压表测得U CE ≈V CC 时,有可能是因为______,测得U CE ≈0时,有可能是因为________。
题3-1图ccR La.R B 开路b. R C 开路c. R B 短路d. R B 过小5.对于题3-1图所示放大电路中,当V CC =12V ,R C =2k Ω,集电极电流I C 计算值为1mA 。
用直流电压表测时U CE =8V ,这说明______。
a.电路工作正常b. 三极管工作不正常c. 电容C i 短路d. 电容C o 短路 6.对于题3-1图所示放大电路中,若其他电路参数不变,仅当R B 增大时,U CEQ 将______;若仅当R C 减小时,U CEQ 将______;若仅当R L 增大时,U CEQ 将______;若仅更换一个β较小的三极管时,U CEQ 将______;a.增大b. 减小 c . 不变 d. 不确定 7.对于题3-1图所示放大电路中,输入电压u i 为余弦信号,若输入耦合电容C i 短路,则该电路______。
a.正常放大b. 出现饱和失真c. 出现截止失真d. 不确定 8. 对于NPN 组成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若产生饱和失真,则输出电压_______失真;若产生截止失真,则输出电压_______失真。
模拟电⼦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3-1 选择填空(只填a 、b 、c 、d)(1)直接耦合放⼤电路能放⼤,阻容耦合放⼤电路能放⼤。
(a.直流信号,b.交流信号,c.交、直流信号)(2)阻容耦合与直接耦合的多级放⼤电路之间的主要不同点是。
(a.所放⼤的信号不同,b.交流通路不同,c.直流通路不同)(3)因为阻容耦合电路 (a1.各级Q 点互相独⽴,b1.Q 点互相影响,c1.各级Au 互不影响,d1.Au 互相影响),所以这类电路 (a2.温漂⼩,b2.能放⼤直流信号,c2.放⼤倍数稳定),但是 (a3.温漂⼤,b3.不能放⼤直流信号,c3.放⼤倍数不稳定)。
⽬的复习概念。
解 (1)a 、b 、c ,b 。
(2)a 、c 。
(3)a1,a2,b3。
3-2 如图题3-2所⽰两级阻容耦合放⼤电路中,三极管的β均为100,be1 5.3k Ωr =,be26k Ωr =,S 20k ΩR =,b 1.5M ΩR =,e17.5k ΩR =,b2130k ΩR =,b2291k ΩR =,e2 5.1k ΩR =,c212k ΩR =,1310µF C C ==,230µF C =,e 50µF C =,C C V =12 V 。
图题3-2(a)放⼤电路;(b)等效电路(答案)(1)求i r 和o r ;(2)分别求出当L R =∞和L 3.6k ΩR =时的S u A 。
⽬的练习画两级放⼤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并利⽤等效电路求电路的交流参数。
分析第⼀级是共集电路,第⼆级是分压供偏式⼯作点稳定的典型电路,1V 、2V 均为NPN 管。
解 (1)求交流参数之前先画出两级放⼤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题3-2(b)所⽰。
注意图中各级电流⽅向及电压极性均为实际。
第⼀级中b1I 的⽅向受输⼊信号i U 极性的控制,⽽与1V 的导电类型(NPN 还是PNP)⽆关,i U 上正下负,因此b1I 向⾥流,输出电压o1U 与i U 极性相同;第⼆级中b 2I 的⽅向受o1U 极性的控制,o1U 上正下负,因此b 2I 向⾥流,也与2V 的导电类型⽆关,或者根据c1I 的⽅向(由1c 流向1e )也能确定b 2I 的⽅向是向⾥流。
第三章习题与答案3.1 问答题:1.什么是反馈?答:在电子线路中,把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某种方式反送回输入回路,与输入量(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的过程。
2.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放大电路中正、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正反馈:反馈回输人端的信号加强原输入端的信号,多用于振荡电路。
负反馈:反馈回输入端的信号削弱原输入端的信号,使放大倍数下降,主要用于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反馈极性的判断,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来判别。
通常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增加量时.我们定义其为正极性,用“+”表示。
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减少量时,我们定义其为负极性,用“-”表示。
首先假定输入信号某一瞬时的极性,一般都假设为正极性.再通过基本放大电路各级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变化关系,导出输出信号的瞬时极性;然后通过反馈通路确定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最后由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判别净输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凡是增强为正反馈,减弱为负反馈。
3.什么是电压负反馈?什么是电流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根据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流,称为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的判别方法,通常采用输出端短路法,方法是将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时,使输出电压等于零,如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如反馈信号仍能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这是因为电压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如输出电压为零,则反馈信号也为零;而电流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只有当输出电流为零时,反馈信号才为零,因此,在将负载交流短路后,反馈信号不为零。
4.什么是串联负反馈?什么是并联负反馈?如何判断?答: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分别加在两个输入端,是串联反馈;加在同一输入端的是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的,是负反馈。
判断反馈的极性,要采用瞬时极性法。
3.2 填空题:1.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直流负反馈;如果要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交流负反馈;希望扩展频带,可以引入交流负反馈;如果增大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果降低输比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第三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当差分放大器两边的输入电压为u i1=3mV ,u i2=-5mV ,输入信号的差模分量为 8mV , 共模分量为 -1mV 。
2.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出与差模输入电压之比,A ud 越大,表示对信号的放大能力越强。
3. 能使输出阻抗降低的是电压负反馈,能使输出阻抗提高的是电流负反馈,能使输入电阻提高的是串联负反馈,、能使输入电极降低的是并联负反馈,能使输出电压稳定的是电压负反馈,能使输出电流稳定的是电流负反馈,能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是直流负反馈,能稳定放大电路增益的是交流负反馈,4.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差模放大倍数A uo 趋于∞,输入阻抗R id 趋于∞,输出阻抗R o 趋于0。
二、判断题1.放大器的零点漂移是指输出信号不能稳定于零电压。
(×)2. 差分放大器的的差模放大倍数等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 差分放大器采用双端输出时,其共模抑制比为无穷大。
(×)4.引入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5.反馈深度越深,放大倍数下降越多。
(√)6. 一个理想的差分放大器,只能放大差模信号,不能放大共模信号。
(×)7. 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公共电阻对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都产生影响,因此,这种电路靠牺牲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来换取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三、选择题1. 差分放大器由双端输入改为单端输入,但输出方式不变,则其差摸电压放大倍数(C )。
A.增大一倍B.减小一倍C.不变D.无法确定2.要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必须引入哪一种反馈形式(A )。
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并联负反馈D.串联负反馈3.负反馈放大器中既能使输出电压稳定又有较高输入电阻的负反馈是(A)。
A.电压并联B.电压串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4.射极输出器属于(A )负反馈。
A.电压并联B.电压串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5.差分放大电路是为了(C )而设置的。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第1章 直流电路一、填 空 题1.4.1 与之联接的外电路;1.4.2 1-n ,)1(--n b ;1.4.3 不变;1.4.4 21W ,负载;1.4.5 Ω1.65A , ; 1.4.6 1A 3A , ; 1.4.7 3213212)(3)23(R R R R R R R +++=; 1.4.8 1A ;1.4.9 Ω4.0,A 5.12;1.4.10 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1.4.11 3A ;1.4.12 3A ;1.4.13 Ω2;1.4.14 15V ,Ω5.4;1.4.15 V 6S =U 。
二、单 项 选 择 题1.4.16 C ; 1.4.17 B ; 1.4.18 D ; 1.4.19 A ;1.4.20 A ; 1.4.21 C ; 1.4.22 B ; 1.4.23 D 。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一、填 空 题2.4.1 短路,开路;2.4.2 零输入响应;2.4.3 短路,开路;2.4.4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2.4.5 越慢;2.4.6 换路瞬间;2.4.7 三角波;2.4.8 s 05.0,k Ω25; 2.4.9 C R R R R 3232+; 2.4.10 mA 1,V 2。
二、单 项 选 择 题2.4.11 B ; 2.4.12 D ; 2.4.13 B ;2.4.14 D ; 2.4.15 B ; 2.4.16 C 。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一、填 空 题3.4.1 ︒300.02s A 10, , ; 3.4.2 V )13.532sin(25)(︒+=t t u ;3.4.3 容性, A 44;3.4.4 10V ,2V3.4.5 相同;3.4.6 V 30,20V ;3.4.7 A 44,W 7744;3.4.8 A 5;3.4.9 减小、不变、提高;3.4.10 F 7.87μ;3.4.11 20kVA ,12kvar -;3.4.12 不变、增加、减少;3.4.13 电阻性,电容性; 3.4.14 LC π21,阻抗,电流;3.4.15 1rad/s ,4;3.4.16 Ω10;3.4.17 P L U U =,P L 3I I =,︒-30; 3.4.18 P L 3U U =,P L I I =,超前。
习题3-1 场效应管沟道的预夹断和夹断有什么不同? 解:当U DS 增加到U DS =U GS ,即U GD =U GS -U DS = U GS (th )时,漏极附近的耗尽层将合拢,称为预夹断。
预夹断后,沟道仍然存在,夹断点的电场强度大,仍能使多数载流子(电子)作漂移运动,形成漏极电流I DSS 。
若U DS 继续增加,使U DS >U GS -U GS (th ),即U GD <U GS (th )时,耗尽层合拢部分会增加,并自夹断点向源极方向延伸,此时夹断区的电阻越来越大,但漏极电流I D 却基本趋于饱和,不随U DS 的增加而增加。
3-2 如何从转移特性上求g m 值? 解: 利用公式gsdm dU dI g求g m 值。
3-3 场效应管符号中,箭头背向沟道的是什么管?箭头朝向沟道的是什么管? 解:箭头背向沟道的是P 沟道;箭头朝向沟道的是N 沟道。
3-4 结型场效应管的U GS 为什么是反偏电压? 解:若为正偏电压,则在正偏电压作用下,两个PN 结耗尽层将变窄,I D 的大小将不受栅-源电压U GS 控制。
3-5如图3-20所示转移特性曲线,指出场效应管类型。
对于耗尽型管,求U GS (off )、I DSS ;对于增强型管,求U GS (th )。
解:a P 沟道增强型。
U GS (th )=-2Vb P 沟道结型。
U GS (off )=3V 、I DSS =4mA3-6如图3-21所示输出特性曲线,指出场效应管类型。
对于耗尽型管,求U GS (off )、I DSS ;对于增强型管,求U GS (th )。
解:a N 沟道增强型。
U GS (th )=1Vb P 沟道结型。
U GS (off )=1V 、I DSS =1.2mAGS /Va-2 -1 图3-20 习题3-5图 U GS /Vb3-7 如图3-22所示电路,场效应管的U GS (off )=-4V ,I DSS =4mA ;计算静态工作点。
第3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3.1 已知正弦电压()V314sin 10q -=t u ,当0=t 时,V 5=u 。
求出有效值、频率、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解 有效值为有效值为有效值为 V 07.7210==UHz 502314==pf ;s 02.01==fT将 0=t , V 5=u 代入,有代入,有 )sin(105q -=,求得初相°-=30q 。
波形图如下。
波形图如下3.2 正弦电流i 的波形如图3.1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图3.1 习题3.2波形图波形图解 从波形见,电流i 的最大值是A 20,设i 的瞬时值表达式为的瞬时值表达式为A π2sin 20÷øöçèæ+=q t T i当 0=t 时,A =10i ,所以,所以 q sin 2010=,求得,求得 °=30q 或 6π=q 。
当 s 2=t 时,A =20i ,所以,所以 ÷øöçèæ+´=6π2π2sin 2020T ,求得,求得 s 12=T 。
所以所以 A÷øöçèæ°+=306πsin 20t i。
3.3正弦电流()A 120 3cos 51°-=t i ,A )45 3sin(2°+=t i 。
求相位差,说明超前滞后关系。
关系。
解 若令参考正弦量初相位为零,则1i 的初相位°-=°-°=30120901q ,而2i 初相位°=452q ,其相位差其相位差 °-=°-°-=-=75453021q q j , 所以1i 滞后于2i °75 角,或2i 超前1i °75 角。
第1章 电 阻 电 路1.1 正弦交流电 交流电 1.2 电流 电压 功率 1.3 电压 电流 功率 1.4 幅值 相位 频率 1.5 幅值 相位 频率 1.622 22 1.7 相电压 线电压 220V 380V 1.8 星型 三角形 1.9 31.10 超前 滞后 同相 1.1131.12——1.25 F F T T F F T F F T T F T T1.26 答:(1) 固定电阻器可分为碳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线绕电阻器和贴片式电阻器等。
① 碳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以碳膜作为电阻材料,在小圆柱形的陶瓷绝缘基体上,利用浸渍或真空蒸发形成结晶的电阻膜(碳膜)。
电阻值的调整和确定通过在碳膜上刻螺纹槽来实现;②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的电感很小,与同样体积的碳膜电阻器相比,其额定负荷大大提高。
但阻值范围小,通常在200Kω以下;③ 金属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的工作稳定性高,噪声低,但成本较高,通常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④ 线绕电阻器:线绕电阻器与额定功率相同的薄膜电阻相比,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⑤ 贴片式电阻器:贴片式电阻器的端面利用自动焊接技术,直接焊到线路板上。
这种不需引脚的焊接方法有许多优点,如重量轻、电路板尺寸小、易于实现自动装配等。
(2) 电位器根据电阻体的材料分有:合成碳膜电位器、金属陶瓷电位器、线绕电位器、实心电位器等① 合成碳膜电位器:分辨率高、阻值范围大,滑动噪声大、耐热耐湿性不好; ② 金属陶瓷电位器:具有阻值范围大,体积小和可调精度高(±0.01%)等特点; ③ 线绕式电位器:线绕式电位器属于功率型电阻器,具有噪声低、温度特性好、额定负荷大等特点,主要用于各种低频电路的电压或电流调整;④ 微调电位器:微调电位器一般用于阻值不需频繁调节的场合,通常由专业人员完成调试,用户不可随便调节。
⑤ 贴片式电位器:贴片式电位器的负荷能力较小,一般用于通信、家电等电子产品中。
习 题题 3.1 在题图 3.1 所示的电路中,1T 、2T 、3T 的特性都相同,且321βββ==很大,===3BE 2BE 1BE U U U 0.7V ,计算21U U −。
题图3.1 解:43.1107.01511BE CC REF 1C 2C =−=−==≈R U V I I I mA , 85.743.157.02C 23BE 21=⨯+=⋅+=−∴I R U U U V 。
题3.2 由对称三极管组成题图3.2所示的微恒流源电路。
设三极管的β相等,=BE U 0.6V ,=CC V +15V 。
要求:①设反向饱和电流2S 1S I I =,根据三极管电流方程导出工作电流C1I 与2C I 之间的关系式。
②若要求mA 5.01C =I ,μA 202C =I ,则电阻R 、E R 。
题图3.2解:①2C 1C E T 1E 2E 2C ln I I R U I I I ⋅≈=≈, RU V I I BE CC 1C REF −=≈。
②mA 5.01C =I ,μA 202C =I 时,Ωk 8.285.06.015C1BE CC =−=−=I U V R , Ωk 18..4ln 2C C12C T E =⋅=I I I U R 。
题3.3 题图3.3所示电路是某集成运放的一个多路输出恒流源电路。
图中所有三极管均为硅管,−=BE U 0.7V ,>>β1。
计算1o I 、2o I 和3o I 。
题图3.3解:mA 265.0203.57.0)6(00E REF ==+−−−=R R I , μΑ3.5265.0255.01E 0E REF 1o =⨯=⋅=R R I I , m Α1325.0265.015.02E 0E REF 3o 2o =⨯=⋅==R R I I I 。
题 3.4 在题图 3.4 所示的一种改进型镜像恒流源中,设==21U U 10V ,Ωk6.81=R ,Ωk7.42=R ,三个晶体管的特性均相同,且=β50,=BE U 0.7V 。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3.1 已知正弦电压,当时,。
求出有效值、频率、()V 314sin 10θ-=t u 0=t V 5=u 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解 有效值为 V07.7210==U ;Hz 502314==πf s 02.01==f T 将 , 代入,有 ,求得初相。
波形图如下0=t V 5=u )sin(105θ-=︒-=30θ3.2 正弦电流的波形如图3.1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i图3.1 习题3.2波形图解 从波形见,电流的最大值是,设的瞬时值表达式为i A 20i A π2sin 20⎪⎭⎫ ⎝⎛+=θt T i 当 时,,所以 ,求得或 。
0=t A =10i θsin 2010=︒=30θ6π=θ当 时,,所以 ,求得 。
s 2=t A =20i ⎪⎭⎫ ⎝⎛+⨯=6π2π2sin 2020Ts 12=T 所以 。
A ⎪⎭⎫ ⎝⎛︒+=306πsin 20t i 3.3正弦电流,。
求相位差,说明超前滞()A 120 3cos 51︒-=t i A )45 3sin(2︒+=t i 后关系。
解 若令参考正弦量初相位为零,则的初相位,而初相位1i ︒-=︒-︒=30120901θ2i,其相位差 , 所以滞后于 角,或︒=452θ︒-=︒-︒-=-=75453021θθϕ1i 2i ︒75超前 角。
2i 1i ︒753.4 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1)V)60 4sin(23o 1+=t u (2)V)75 4cos(52︒-=t u (3)A)90 4sin(2o 1+-=t i (4) V)45 4cos(252︒+-=t i 写出有效值相量,画出相量图。
解 (1) ,相量图如图(1)V 6031︒∠=∙U (2) V)15 4sin(5)75 4cos(52︒+=︒-=t t u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2)V 15252︒∠=∙U (3) ()()A90 4sin 290 4sin 21︒-=︒+-=t t i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3)A 9021︒-∠=∙I (4) ()()A45 4sin 2545 4cos 252︒-=︒+-=t t i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4)A 4552︒-∠=∙I3.5 图3.2中,已知,,求。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习题解答图2.1 习题2.1图解电流源电流为1A 0 t 1si S(t) 1A 1 t 2s0 其他分段计算电容电压u(t)0 t 1s期间1 1u(t) u(0) - 0i( )d 一0d 2t VC 0.5t 1s时,u(1) 2V1 t 2s期间1u(t) u(1) 1( 1) d 2 2(t 1) 4 2tV0.5t 2s 时,u(2) 0t 2s时1 tu(t) u(2) 20 d 00.52t V 0 t 1su(t) 4 2t V 1 t 2s0 其他瞬时功率为2t W 0 t 1sp(t) u(t) i s(t) 2t 4 W 1 t 2s0 其他电容的储能为t 2J Otis的i1 t 和i2 t 。
解1 th(t) h(0) - 0udt 22-08cos4 d 2 sin 4t A2图2.3习题2.3电路图w(t) -Cu2(t)22 t 2J 1 t 2s0 其他2.2 在图2.2 (a)中,电感L3H,电流波形如图(b)所示,求电压u、t is时电感吸收功率及储存的能量。
tA 0 t 1si(t) 2 t A 1 t 2s0 其他3V 0 tdiu(t) L —3V 1 tdt 0 其他p(1) u(1)i (1) 3W1 2 1 2w L(1) - Li2(1) - 3 122 22.3在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u t8cos4tV,i1 0 2A,i2 0 1A,求t 0时解由图2.2(b)可写出电流的函数t is时1s2s2Ai 2(t) i 2(0) — 08cos4 d 4 2.4电路如图2.4(a 所示,开关在t 0时由“”搬向“ 2”,已知开关在“时电路已 处于稳定。
求U c 、i c 、U L 和i L 的初始值。
解 在直流激励下,换路前动态元件储有能量且已达到稳定状态,则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根据t 0时刻的电路状态,求得根据换路定则可知:U c (0 ) U c (0 ) 4V ,i L (0 ) i L (0 ) 2A用电压为U c (0 )的电压源替换电容,电流为 L(0 )的电流源替换电感,得换路后一瞬间 t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b)。
第3章 习题1. 概念题:(1)在放大电路中,三极管或场效应管起的作用就是 将一种形式的电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电量 。
(2)电源的作用是 为能量转换提供能源 ,如果离开电源,放大器可以工作吗( 不能 )(3)单管放大器的讲解从电容耦合形式开始,这是因为 阻容耦合放大器设计和计算相对来说要简单点 ,如果信号和负载直接接入,其 工作点 的计算将要复杂的多。
(4)在共射放大器的发射极串接一个小电阻,还能认为是共射放大器吗( 能 )在共集放大器的集电极串接一个小电阻,还能认为是共集放大器吗( 能 )(5)在模电中下列一些说法是等同的,(A 、C 、F )另一些说法也是等同的。
(B 、D 、E )A. 直流分析B. 交流分析C. 静态分析D. 动态分析E. 小信号分析F. 工作点分析(6)PN 结具有单向导电性,信号电压和电流的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而交流信号却能在放大电路中通过并获得放大,这是因为 放大器输出端获取的交流信号其实就是电流或电压的相对变化量 。
(7) β大的三极管输入阻抗 也大 ,小功率三极管的基本输入阻抗可表示为EQTbb'be I U )1(r r β++≈。
(8)画直流通路比画交流通路复杂吗(不)在画交流通路时直流电压源可认为 短路 ,直流电流源可认为 开路 ,二极管和稳压管只考虑其 动态内阻 即可。
(9)求输出阻抗时负载R L 必须 断开 ,单管放大器输出阻抗最难求的是共 集电极 放大器,其次是共 源 放大器。
(10)对晶体管来说,直流电阻指 晶体管对所加电源呈现的等效电阻 ,交流电阻指 在一定偏置下晶体管对所通过的信号呈现的等效电阻 ,对纯电阻元件有这两种电阻之区分吗( 无 )(11)在共射级放大器或共源放大器中,电阻R C 或R D 的作用是 把电流I C 或I D 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 。
(12)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包括 饱和 失真和 截止 失真,引起非线性失真的主要原因是 放大器工作点偏离放大区 。
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解答1.1 在图1.1所示电路中,〔1〕选d 为参考点,求a V 、b V 和c V ;〔2〕选c 为参考点,求a V 、b V 和d V 。
图1.1 习题1.1电路图解 〔1〕 中选d 为参考点时, V 3ad a ==u VV 112cd bc bd b =-=+==u u u V ;V 1cd c -==u V〔2〕 中选c 为参考点时, 4V 13dc ad a =+=+=u u VV 2bc b ==u V ;V 1dc d ==u V1.2 求图1.2中各元件的功率,并指出每个元件起电源作用还是负载作用。
图1.2 习题1.2电路图解 W 5.45.131=⨯=P 〔吸收〕; W 5.15.032=⨯=P 〔吸收〕 W 15353-=⨯-=P 〔产生〕;W 5154=⨯=P 〔吸收〕; W 4225=⨯=P 〔吸收〕元件1、2、4和5起负载作用,元件3起电源作用。
1.3 求图1.3中的电流I 、电压U 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
图1.3 习题1.3电路图解 A 2=I ;V 13335=+-=I I U电流源功率:W 2621-=⋅-=U P 〔产生〕,即电流源产生功率6W 2。
电压源功率:W 632-=⋅-=I P 〔产生〕,即电压源产生功率W 6。
1.4 求图1.4电路中的电流1I 、2I 及3I 。
图1.4 习题1.4电路图解 A 1231=-=IA 1322-=-=I由1R 、2R 和3R 构成的闭合面求得:A 1223=+=I I 1.5 试求图1.5所示电路的ab U 。
图1.5 习题1.5电路图解 V 8.13966518ab -=⨯+++⨯-=U1.6求图1.6所示电路的a 点电位和b 点电位。
图1.6 习题1.6电路图解 V 4126b =⨯-=VV 13b a =+-=V V1.7 求图1.7中的I 及S U 。
图1.7 习题1.7电路图解 A 7152)32(232=⨯+-⨯+-=IV 221021425)32(22S =+-=⨯+-⨯+=I U1.8 试求图1.8中的I 、X I 、U 及X U 。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两同频率的正弦电压,V t u V t u )60cos(4,)30sin(1021︒+=︒+-=ωω,求出它们的有效值和相位差。
解:将两正弦电压写成标准形式V t u )18030sin(101︒+︒+=ω V t u )9060sin(42︒+︒+=ω,其有效值为V U 07.72101==,V U 83.2242==︒=︒-︒=150,15021021ϕϕ或︒=-=∆6021ϕϕϕ已知相量21421321,,322,232A A A A A A j A j A &&&&&&&&⋅=+=++=+=,试写出它们的极坐标表示式。
解: ︒∠=⋅=⎪⎪⎭⎫⎝⎛+=︒304421234301j e j A & ︒∠=⎪⎪⎭⎫ ⎝⎛+=604232142j A &3122(21)(1)45A A A j j =+=++=+=∠︒&&& 412443060169016A A A j =⋅=⨯∠︒+︒=∠︒=&&& 已知两电流 A t i A t i )45314cos(5,)30314sin(221︒+=︒+=,若21i i i +=,求i 并画出相图。
解:A t i )9045314sin(52︒+︒+=,两电流的幅值相量为1230m I A =∠︒&,A I m︒∠=13552& 总电流幅值相量为)135sin 135(cos 5)30sin 30(cos 221︒+︒+︒+︒=+=j j I I I mm m &&& ︒∠=+-=++-=11285.453.480.1)2251(2253j jA t t i )112314sin(85.4)(︒+= 相量图如右图所示。
某二端元件,已知其两端的电压相量为V 120220︒∠=U &,电流相量为A I ︒∠=305&,f=50H Z ,试确定元件的种类,并确定参数值。
解:元件的阻抗为449044305120220j IU Z =︒∠=︒∠︒∠==&&元件是电感,44=L ω,H L 14.05024444=⨯==πω有一10μF 的电容,其端电压为V )60314sin(2220︒+=t u ,求流过电容的电流i 无功功率Q 和平均储能W C ,画出电压、电流的相量图。
解:︒∠=60220U &,6113183141010c X C ω-===Ω⨯⨯ A j jX U I C ︒∠=-︒∠=-=15069.031860220&& A t t i )150314sin(269.0)(︒+= 电流超前电压90°,相量图如右图所示。
Q C =-UI=-220×=-152Var2621110102200.24222C W CU J -==⨯⨯⨯=一线圈接在120V 的直流电源上,流过的电流为20A ,若接在220V ,50H Z 的交流电源上,流过的电流为22A ,求线圈的电阻R 和电感L 。
解:线圈可看作是电感L 与电阻R 的串联,对直流电,电感的感抗等于0,故电阻为Ω===620120I U R 通以50Hz 的交流电时,电路的相量模型如右图所示I jX R I jX I R U U U L L LR &&&&&&)(+=+=+=&R j X L+1I 2&I X R U L 22+=Ω=-=-=86)22220()(2222R I U X L 80.02525.5314LX L H mH ω====在题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 1和A 2的读数分别为I 1=3A ,I 2=4A , (1)设Z 1=R ,Z 2=-jX C ,则电流表A 0的读数为多少(2)设Z 1=R ,则Z 2为何种元件、取何值时,才能使A 0的读数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设Z 1=jX L ,则Z 2为何种元件时,才能使A 0的读数为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Z 1、Z 2并联,其上电压相同(1)由于Z 1是电阻,Z 2是电容,所以Z 1与Z 2中的电流相位相差90°,故总电流为A 54322=+,A 0读数为5A 。
(2)Z 1、Z 2中电流同相时,总电流最大,因此,Z 2为电阻R 2时,A 0读数最大,最大电流是7A ,且满足RI 1=R 2I 2,因此R R I I R 43212==(3)Z 1、Z 2中电流反相时,总电流最小,现Z 1为电感,则Z 2为容抗为X C 的电容时,A 0读数最小,最小电流是1A ,且满足3X L =4X C ,因此L C X X 43=在题图所示的电路中,I 1=5A ,I 2=52A ,U=220V ,R =X L ,求X C 、X L 、R 和I 。
题3.7图RL 题3.8图2解:由于R=X L ,故2I &滞后︒45U &,各电压电流的相量图如图所示。
由于I 1=I 2sin45o,所以I 1、I 2和I 构成直角三角形。
U &与I &同相,且I=I 1=5A 。
Ω===4452201I U X C ,24425220222===+I U X R L Ω===22244L X R在题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 1=R 2=10Ω,L=,C=318μF ,f=50H Z ,U=10V ,求各支路电流、总电流及电容电压。
解:X L =ωL=314××10-3=10Ω,6111031431810C X C ω-===Ω⨯⨯ 电路的总阻抗Z=(R 1+jX L )||(R 2-jX C ) =Ω=-++-+1010101010)1010)(1010(j j j j设V U︒∠=010&,则 A Z U I ︒∠==01&&,A j jX R U I L ︒-∠=+︒∠=+=4522101001011&& A j jX R U I C ︒∠=-︒∠=-=4522101001022&&V j I jX U C C ︒-∠=︒∠⨯-=-=45254522102&&阻抗Z 1=1+j Ω,Z 2=3-j Ω并联后与Z 3=Ω串联。
求整个电路的等效阻抗和等效导纳。
若接在V 3010︒∠=U&的电源上,求各支路电流,并画出相量图。
解:等效阻抗Ω=-+-++-+=+=25.0131)3)(1(||321j jj j j Z Z Z Z2题3.9图2CU &+-等效导纳S ZY 5.01==接上电源后︒∠=︒∠==30523010Z U I && A j I Z Z Z I ︒∠=︒∠⨯-=+=6.1195.3305432121&& A j I Z Z Z I ︒∠=︒∠⨯+=+=7577.1305412112&& 电压、电流相量图如图所示。
在题图所示的移相电路中,若C=μF ,输入电压为V 314sin 241t u =,欲使输出电压超前输入电压︒30,求R 的值并求出2U &。
解:4611103140.31810C X C ω-===Ω⨯⨯ 由分压公式得11210000U j R R U jX R R U C &&&-=-= 欲使2U &超前︒301U &,复数R-j10000的辐角应为-30°,即 ︒=3010000RarctgΩ=Ω=︒=k tg R 3.1731030100004 V j U ︒∠=︒∠⋅-=303204103103104442&已知阻抗Z 1=2+j3Ω和Z 2=4+j5Ω相串联,求等效串联组合电路和等效并联组合电路,确定各元件的值。
设ω=10rad/s 。
解:Z=Z 1+Z 2=6+j8Ω,等效串联组合电路参数为R=6Ω,X=8Ω电抗元件为电感,mH H X L L5.250255.03148====ω题3.11图等效并联组合电路参数S X R R G 06.08662222=+=+=,Ω==7.161G R S XR X B 08.022-=+-=, 电抗元件为电感,mH H B L 8.390398.008.031411==⨯==ω在题图所示电路中,U=20V ,I 1=I 2=2A ,u 与i 同相, 求I 、R 、X C 和X L 。
解:1I &与2I &相位相差90°,故I =,由I 1=I 2得,I &超前CU &45°,由于U &与I &同相,而L U &垂直I &,所以L U &垂直U &,又 U &=L U &+C U &,所以U &、LU &、C U &构成直角三角形,相量图如图所示。
V U U C 2202==,V U U L 20==,Ω===21022202I U X C C ,Ω==2101I U R C Ω===252220I U X L L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题图所示电路中的abU &,已知A I V U SS ︒∠=︒∠=010,9020&&。
解:等效电路如图所示V V j j j j j j j U ab︒∠==⨯-+---=901501505252)20(10&&题3.14图S-j X C题3.13图2求题图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
解:(a )由弥尔曼定理可得101010(10100)11105OCj U j V j j +==--+-& 1010||(5)(1010)O Z j j j =+-=-Ω(b )ab 端开路时,A j j I 0166606∠=-+︒∠=&,故V j I j I U OC)66()6(6-=⋅-+=&&& 用短路电流法求等效阻抗,电路如图所示,对大回路有:︒∠=-+066)66(I I j &&, jA I -=&,A j I I C︒∠=-=0166&&, A j I I I CSC )1(-=+=&&& 6661OC O SCU j Z j I -===Ω-&&求题图所示电桥的平衡条件。
解:由电桥平衡条件公式得)1()1||(332441C j R R C j R R ωω+⋅=⋅33331443344424334444441111111R R j C j C R C R R j R R C j R R R C C R j C j R C R j C ωωωωωωω++⎛⎫===+-+ ⎪⎝⎭++j10Ω10Ω&题3.15图ab baj6Ω&aSCI &由复数运算规则得314243R R C R R C =+ 34431C C R R ω=ω,即43431C C R R =ω题图所示电路中,V U S ︒∠=010&,A I S︒∠=452&,用叠加定理求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