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9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砧.板/粘.贴绿蘋./东施效颦.扁.平/一叶扁.舟B.碣.石/喝.问乐阕./龙城凤阙.堵.塞/渚.白风清C.淑.气/辣椒.朝.觐/朝.云暮雨门槛./直栏横槛.D.部署./曙.色唱和./和.颜悦色撒.落/霰.雪纷纷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燥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
B.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竿,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C.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D.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愁怅。
3.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这里曾有的繁华与尊荣都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那些断碑废垣上的石刻还残存着对历史的记忆。
(2)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本末倒置。
(3)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在山高路陡的国家级贫困区,地质条件复杂,救援难度很大。
人民解放军战士,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
A.湮没目无全牛不负众望 B.淹没一叶障目深孚众望C.淹没目无全牛深孚众望 D.湮没一叶障目不负众望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B.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既有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也面临着反腐败与腐败处于胶着状态的压力,更有不进则退、功亏一篑的风险。
C.社区居民议事会是居民参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其成员包括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民代表等组成。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形灯座和下圆盘形灯座的结构,大幅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首发】山东省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2014.11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烙.印(lào)脂.粉(zhǐ)涮.羊肉(shuàn)百舸.(gě)争流ū)悄.无声息(qiāo)B.按捺.(nà)翘.首(qiáo)黑魆魆..(xC.荫.庇(yìn)戕.害(qiāng)剥.花生(bāo)铩.羽而归(shā)D.怪癖.(pǐ)颓圮.(pǐ)刹.那间(chā) 绿.林好汉(l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饿殍慰藉凌霄花连篇累牍B.婆娑雾霾煞风景幅员辽阔C.惶惑蛰居水蒸气心无旁骛D.缔造沧桑绊脚石望洋兴叹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日常的平凡生活,粗粗看去,似乎波澜不惊,了无诗意,但只要静下心来,悉心,便会发现生活是那么广阔。
②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③他的创作博大精深,又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的组成部分。
A.品味徜徉质疑B. 品味徜徉置疑C. 品味彷徨质疑D. 品味彷徨置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丰富多彩,绘声绘色,蕴含着无数诗意。
高山流水,纤云飞星,哪一样不能触发我们无尽的情思。
B.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
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声使湖水浑浊了。
C.要做到观点鲜明,还必须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劝学》通篇紧扣“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毫无旁逸斜出。
D.对教养的追求,是自我意识地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生活更加五颜六色,享受更多更多大的幸福。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2024北京高一(上)期中语文(答案在最后)(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酩.酊míng牛虻.méng嘀.咕dí刚劲.jìnB.挟.持xié枸.杞gǒu倾轧.yà瓜蔓.wànC.混淆.xiáo叶.韵xié遂.心suí模.样móD.酗.酒xù扒.窃bā亚.洲yǎ弄.堂lò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搽.粉chá拂.袖fú誊.印téng浩浩汤.汤shāngB.澎湃.pài凫.水fú髀.骨bì金蝉脱壳.qiàoC.簸.箕bò滂.沱páng挨.打āi风雨如晦.huìD.恫吓.hè笤.帚tiáo雪霰.xiàn战乱频仍.ré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振耳欲聋小恩小惠涵洞幅射B.姗姗来迟歌舞声平摩挲霄夜C.契而不舍工于心计肆业恳托D.前仆后继无坚不摧部署帐篷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A.破釜沉舟合盘托出珠联璧合穷兵渎武B.按步就班当仁不让呕心沥血不径而走C.首曲一指群贤必至谈笑风声反弋一击D.铤而走险鞭辟入理竭泽而鱼如雷贯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除夕将至,小明终于买到回家的车票了,虽然是站票,但聊胜于无....。
B.这些珍贵的测绘资料在普通人眼里不名一文....,不过是论斤卖的废纸。
C.运动会上,我们班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弹冠相庆....。
D.小李犯的错误不足为训....,不用过多批评,提醒他下次注意细节即可。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是(2分)A.律诗对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要求,四联当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资料概述与简介 金山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陆冬英审核人:李书慧)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 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
(12分) 留住“乡愁”需保护活化“记忆场所” 陆邵明 ①?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已经成功落下帷幕,但她的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依然在路上。
事实上,被列在保护名单中的文化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当下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精神的需求。
要让每一位市民在身边的社区就能享受到历史文化保护成果,必须转变思路,转型发展。
记忆场所就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让全民更多地享受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一种可能,同时将为万众留住乡愁。
②日常生活语境“营养”文化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演变。
首先,保护对象已经从社会精英层面的遗产转向大众群体的集体记忆,即,除了关注名人故居,也要关注具有普遍性价值的特色生活街区。
其次,保护价值已经从对历史与美学的评价逐渐转向社会文化价值的挖掘,即,除了关注有历史事件的“高、大、上”文物,也要关注有文化故事的“普通”建筑物。
此外,保护策略从单体的博物馆式保护转向场所语境的保护活化,即,对于“大众层面”的建筑在不破坏主要载体原真性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应性改造利用。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趋多样化的时代,记忆场所正在成为这一领域的前沿与趋势,也挑战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国际文献数据库表明,自2009年开始,记忆场所的主题已经成为了文化遗产、历史研究、城市科学领域的热点。
③记忆场所主要是指具有保留并能繁衍集体记忆的特色场所。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默写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高级中学、萝北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表明周瑜的赫赫战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直抒胸臆地点明“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希望贤才穿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来问候自己,并且设想了大家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馨场景。
(5)《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6)《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运用了叠字,从听觉和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7)“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请你从《琵琶行》中举出运用“互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2)《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打拍子将银钗敲碎,饮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借以表现她年轻时欢乐奢华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圳市观澜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要用2B铅笔规范填涂。
4.书写工整,笔迹清楚,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名满天下的时代是公元8世纪。
这是以开元、天宝盛世为标志的中国政治社会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以李白、杜甫和王维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所以,李白是处在盛极千古的,既是国家民族的黄金时代,又是诗的黄金时代的交叉点上的。
李白的诗歌是我们民族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自信,同时又视野开阔、意气飞扬的一种表达。
李白出生于碎叶,幼时最原始的记忆是在西域少数民族地区。
他从六岁到四川定居,二十五岁离开四川,一直在长江中下游漫游到四十岁。
所以,李白是以胡地的风气、胡化的气质和长江文明的气象,改造了盛唐的诗坛。
李白怎么样改造中原文坛的呢?以《把酒问月》为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这是别具风采的盛唐人的姿态。
诗人借着酒兴,与月对话,对人生和宇宙的秘密进行哲理追问。
但月亮是什么时候有的?无从作答。
他问的是宇宙起源和生成的深层奥秘。
这样的问题大概只有屈原的《天问》中出现过。
诗人问月时,半含醉意,半呈天真,人和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生命的浑融。
所谓攀月不得,讲的是人和月远离。
但月行随人,讲的却又是人和月相近。
在这一攀一随的动作中,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生动的生命感。
唐朝人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中国诗歌最美好、最透明的一种想像,跟月亮有关系。
譬如,比李白大十一岁的张若虚写过一首乐府诗叫《春江花月夜》,诗人面对宇宙的苍茫空间,发出一种哲学的叩问。
德阳五中高2015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钟俊刚审题人:文宏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50分温馨提示:1.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长篙.(gāo) 寥.廓 (liáo) 漫溯.(shuò) 以飨.士卒(xiǎng)B.浮藻.(zǎo) 浪遏. (â) 彳.亍(chì)瞋.目视之(chēn)C. 颓圮.(pì)河畔.(pàn)百舸.(gě ) 切而啖.之(dàn)D.青荇.(xìn) 火钵.(bō) 刀俎.(zǔ) 共.其乏困 (gōng)2.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A、峥嵘沧茫彷徨星辉斑斓B、寂廖凄清沉淀挥斥方遒C、糅碎瓦菲团箕目眦尽裂D、戮没漫江笙箫激扬文字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C.在伦敦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1年9月29日,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发射场的发射架耸入云天。
晚21时16分,“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B.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C.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唤起了国人的读书热情,大家都认为确实应该多读书,因为这能提高和洗涤人的灵魂和精神境界。
D.“四川十条最美大道”评选活动已经结束,遂宁市河东新区五彩缤纷路、成都锦江区春熙路等10条街道获此殊荣,为此四川电视台曾经报道过两次五彩缤纷路。
包头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学家GORDON SHAW 及他的中国学生梁小丹(译音)在1995年首先发现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
他们将79位大学生分3组,要他们做很难的折纸游戏。
首先3组学生都先做一次,然后第一组听10分钟的莫扎特古典乐曲,第二组静坐10分钟,第三组听10分钟的小说录音带,然后3组同学再做一次同样的折纸游戏。
结果发现,第一组同学听了莫扎特的音乐以后,玩游戏的进步率高达62%,其他两组同学进步率分别是14%及11%而已。
很显然,莫扎特古典音乐帮助了第一组同学的脑力来解决游戏上的复杂问题,这样的发现很自然地令人相信听古典音乐会增加脑力。
此后又有人让老鼠听古典音乐,发现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老鼠比较聪明,动作快而准确。
更有意思的发现是,听了古典音乐的老年痴呆症病人,行动也正常很多。
这种发现鼓励人们听古典音乐,因此莫扎特的作品一时成为市场上的宠物,升格到音乐排行榜前十名,打败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家。
为什么莫扎特的古典作品会增加脑力呢?据心理学家及神经学家分析,上面做实验的莫扎特音乐是钢琴奏鸣曲,在整个音乐中,大约每隔30秒音乐就进入高潮,这一时间上的巧合与脑神经发出的讯号时间正好吻合,因此可充分发挥脑神经的功能。
有人联想到莫扎特是世界上罕见的音乐天才,他4岁就会作曲,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则会有更多的作品留在世上。
分析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是每30秒有一次高潮,一定与他的脑神经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有关,现在的研究几乎都用莫扎特语文试卷第1页(共5页)的音乐来测定音乐与脑力进步之间的关系。
其他的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是否有相同的效果,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例如肖邦的作品,其音乐高潮起伏略为不同于莫扎特的30秒间隔,但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如性别、爱好、训练及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对音乐的接受性,因此很难判断效果,这些因素在进行心理及智力测验时都可能影响研究结论。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基础(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间.或(jiān)遁.隐(dùn)赭.色(zhě)矫.揉造作(jiǎo)B. 按捺.(nà)游弋.(yè)绿林(lù)恣.意妄为(zī)C. 劲.敌(jìng)晕.船(yùn)圈.养(juàn)山石迸.裂(bèng)D. 追溯.(shuò)饿殍.(piǎo)诡.谲(guǐ)酾.酒临江(shī)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然而,任何阻拦与坚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憾动人心的迁徙。
前方在招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B.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C. 人们感怀并摹写大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烦,感慨历史的苍桑。
D.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查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耸然。
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狼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自己一生的夙愿。
②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③若再要点些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
A. 胜地度过景象B. 胜地渡过景致C. 圣地渡过景象D. 圣地度过景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有几家院墙上爬着些藤蔓植物,这时抽出点芽,看上去就茸茸的,还伴着些枝枝节节....。
B.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C. 一向沉默寡言的人,几杯酒下肚,也会谈笑风生,如痴如醉....,将所有的苦闷烦恼都忘掉。
D. 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提高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 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C. 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进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D. 有了教养,学生即便不能成为国之栋梁,至少也能心地善良;国民无论成功与否,都会有谦虚而自信的气度;国家自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被人尊敬的大国。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B. 或师焉,或不焉C. 山川相缪D.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不如师..③是故弟子不必..者②凌万顷之茫然④哀吾生之须臾..乎始..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⑥游于是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8.从文言句式的特点看,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 客有吹洞箫者9.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泣.孤舟之嫠妇②望西山,始指异.之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箕.踞而遨⑥日.与其徒上高山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⑧萦青.缭白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⑧/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D.①②/③⑧/④⑦/⑤⑥10.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文字。
(只写序号)(2分)①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地担任地方官。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③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作诗讽刺新法,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入狱。
④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⑤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
11.仿照下面这首小诗,从“书”和“梅”中选择一个词语作为描述对象来表达哲思。
(3分)泉一股细流,是一曲欢歌;汇聚了欢歌,你成就为大江与汪洋。
二、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10分)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12.结合上下文,说说“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丰富含义。
(3分)13.“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1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3分)不见大雁刘长春①鸟的天性是飞翔。
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②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
“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③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
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
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④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⑤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
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⑥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
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⑦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⑧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⑨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
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地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
“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
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
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⑩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11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12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13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
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14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15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
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16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
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
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17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18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15.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
(3分)16.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3分)⑴文段⑨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⑵文段⑩中划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17.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3分)18.简析文末“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上的作用。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1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