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夏商时期的世袭制;夏商时期基本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并对西周的政治制度有直接影响.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2。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方法】讲述法: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的主要概念有二个:宗法制和分封制。
【导入新课】老师:在中国封建社会,有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
那就是世袭制。
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世袭制的含义,能举出一个实例吗?学生:(回答)老师:世袭制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历史可谓是渊源流长。
早在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时候,世袭制就已经产生了。
它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共同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那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这些制度对我国社会又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新授内容】老师: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同学们都不会陌生。
那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为公的大禹.由于他的德高望重,根据传统的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大禹。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这时的大禹还会是以前的那个大禹吗? 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
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你觉得这时的夏禹,他的身份和地位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学生:(回答)老师:这时的大禹因为自己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
他死了以后,并没有根据原始社会传统的禅让制传位给伯益,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就这样,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1.基础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其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⑤影响: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A.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
2.宗法制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1节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试说明】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情分析】【命题规律】一般考查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高考考查了分封制、宗法制。
【命题趋势】2018年高考仍将重点考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一是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等基本概念;二是宗法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三是中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简单比较.导入环节: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
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考点梳理】(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内容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镇守疆土、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3.影响错误!4.崩溃: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二)、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错误!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错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三)、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材整理1 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1.出现与沿袭——夏、商时期(1)夏朝①建立: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②制度:实行王位世袭制,形成“家天下”的格局;对都城以外地区通过分封侯、伯,实行间接管辖。
(2)商朝①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②制度:沿袭了分封制。
2.发展与完善——西周时期(1)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①目的:为了有效地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②实施: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继续大规模实行分封。
③对象:同姓贵族、功臣和归顺的异族首领。
④内容⑥作用: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误区警示] “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的区别西周的分封制在古代称为“封邦建国”,简称“封建”,这与后来马克思提出的“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完全是两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
教材整理2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1.含义: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
2.目的:旨在防止奴隶主贵族之间因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和内乱。
3.历程:产生于夏代,商代发展,到西周时已相当完备。
4.内容(1)严格区分嫡庶长幼,确定嫡长子继承制。
(2)嫡长子和分封的众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在政治上是君臣或上下级关系。
(3)小宗必须服从大宗;贵族必须服从天子。
5.影响: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分封制的实行主要依托于宗法制。
(2)两者密切结合,相辅而行,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深度点拨]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探究点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提示】王族、功臣和先代著名部落首领。
(2)根据史料二,分析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必修1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朝代更替过程和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知道它对西周制度的直接影响;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理解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正确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和比较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通过文字材料、历史图片等展示,培养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理解宗族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形式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的方式,将教材和补充材料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指出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从此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
投影展示“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据现有考古资料,我们通常把夏商周时期作为中国进入文明史的第一个阶段。
因此,本节课主要探究这一中华文明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故事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可帮助学生理清朝代,形成时间概念。
新课教学请学生阅读教材中本课的序言,设问:夏商周时期有哪些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一、王位世袭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下面两则材料,请学生谈谈对王位世袭制的理解。
教学目标“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1课时,主要讲述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
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鲜明地反应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对三代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然基础,为学生理解秦汉以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发展的必然性,作了合理的铺垫。
它们对当今中国的民族心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将历史与现实联系,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国的国情。
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重要概念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2.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并理解三者之间的渊源继承关系。
3.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懂得联系现实学习历史,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5.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
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教学方式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设计说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单元教学的第1课,对整个单元教学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
课文线索比较清晰,但略显枯燥。
故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主题──“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且要营造学生“乐学”、“爱学”的氛围。
设计者期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改变学生历来认为政治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政治史的距离,从而为本单元、本册书的教与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思路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对于高中课程还较为陌生,应循序渐进,重细难简的讲述课本内容。
3重点难点
1、宗法制与分封制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讲授】分封制
一、老师:“大家对宗法制有什么了解吗,结合一下现实生活和所学的知识”。
学生答:
老师:那老师就来加深一下学生们的印象,共同探讨一下宗法制,这个对我们中华民族影响最深最久远的制度。
首先我们来解文说字,说说这个宗字是怎么来的。
甲骨文里的宗字,是这样写的,(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宗法制的起源,它究竟怎么来的,又怎么影响我们的。
二、宗法制的来源,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父权家长制。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干知识】
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
1. 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商朝的建立: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 建立商朝.
(3)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对都城以外的地区通过分封侯、伯, 实行间接管理。
2. 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起兵推翻商纣王的统治, 建立周朝。
(2)目的: 为有效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藩屏王室。
(3)概况
①对象: 同姓贵族、功臣和归顺的异族首领。
②内容:授土、授民、授职。
③义务: 诸侯须服从天子命令, 定期朝见,纳贡, 服役, 带兵随从作战.
④权利: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 实行再分封。
(4)影响
[解读与点拨]
“封建”: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 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是分封诸侯, 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深化探究1]
材料
问题:西周分封示意图反映出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目的?
二、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
1. 含义: 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 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是实行分封制的主要依托。
2. 历程: 产生于夏代, 商代发展, 西周完备。
3. 特点: 严格区分嫡庶长幼, 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 小宗绝对服从大宗。
4. 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解读与点拨]
1.宗法制的概括:⑴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⑵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⑶三点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的地位。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其影响
[深化探究2]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材料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