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的含义与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一、铁路运输概述(一)铁路运输的含义铁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现代陆地运输方式,它是使用机动车牵引车辆,从而实现货物位移的一种运输方式(二)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人类不能像鱼类那样生活在水中,也不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必须脚踏实地生活在陆地上。
因此,尽管很早就有了木筏和独木舟做为交通工具,但人类在改进交通工具上的努力最初主要还是针对陆上交通工具的。
随着时代步伐的向前推进,交通工具也是多中多样,铁路运输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铁路货物运输作业根据托运货物的重量、体积、形状分为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3种1、整车运输。
一般的说,一批货物按照它的重量或超过一辆的货车装运,或者虽然不能装满一辆货车,但是由于货物的性质、形状或运送条件等的原因,必须单独使用一辆货车装运时,都应以整车的方式运输。
整车货物以每车货物为一批。
2、零担货物。
如果货物按照它的性质、形状,运送条件不需要单独使用一辆火车运输,可以与其他几批货物拼装一辆货车运送时,则按零担的方式运输。
零担运输以每张运单为一批。
3、集装箱运输。
铁路货物运输中,符合集装箱运输条件的可按集装箱托运,符合集装箱运输条件的货物为:以贵重、易碎、怕湿货物为主的“适箱货物”,和其他适合集装箱运输的货物(三)铁路运输的特点。
铁路运输具有安全程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长、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且具有污染小、潜能大、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的优势,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无法比拟的。
(四)铁路运输的发展历史。
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至少两千年前已有马拉的车沿着路轨运行。
1820年代,英格兰的史托顿与达灵顿铁路成为第一条成功的蒸汽火车铁路。
后来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
很快铁路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世界交通的领导者近一个世纪,直至飞机和汽车发明才令铁路缓慢地衰落。
高架电缆在1888年发明後,首条使用高架电缆的电气化铁路在1892年启用。
运输1、定义运输指人或物借助运力(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所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运输的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和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运输与搬运、配送的区别2.1运输与搬运的区别运输是大范围内进行的以实现物品位移为目的的物流活动;搬运是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对物品进行的以水平位移为主要内容的物流作业。
2.2运输与配送的区别活动范围不同:运输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的;配送一般仅局限于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范围之内功能上存在差异:运输是以实现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位置转移为主,运输途中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存储功能;配送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物品的近距离位置转移为主,但为了满足用户的多种要求,有时增加一些功能,因此,配送具有多功能性的特点运输方式和工具不同:运输可采用多种运输工具,只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方式即可;配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运输批量小、频率高的特点,只适于采用装载量不大的短途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
3、运输的地位3.1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运输是物流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了产出投入比)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运输是构成物流网络的基础3.2运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运输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运输是影响商品成本的的重要因素运输是有效组织输入与输出物流的关键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4、 运输的功能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物品转移和储存两大功能:物品转移: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品转移到规定地点。
因此,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物品的位移,从而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物品储存:对物品在运输期间进行临时储存,即将运输工具作为临时储存设施,而且这种储存是免费储存、自然储存。
如何理解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人们在空间范围内移动物资、人员、信息等资源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运输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运输的定义运输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在不同地点之间移动资源的过程。
这些资源包括物资、人员、信息以及各种形式的能源。
运输的目的是将资源从生产地点或存储地点转移到需求地点,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运输的类型在现代社会中,运输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空运和管道运输。
其中,陆路运输是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则是长距离大批量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
空运则是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适用于紧急情况和国际货运。
管道运输主要应用于输送液体、气体等特殊资源。
运输的重要性运输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支撑,它连接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推动了商品的交换和分配。
运输降低了资源的空间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和促进产业集聚。
同时,运输也促进了人员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的交流。
运输的挑战与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运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气候变化、能源消耗、交通拥堵、安全问题等是运输领域需要面对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运输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推动绿色运输和智能运输的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运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连接了各个地区和人们的生活,还承载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
理解运输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运输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我们积极应对运输面临的挑战,推动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臵移动。
2.运输的特点。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样。
3.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4.运输的功能:货物位移和货物临时储存。
(1)货物位移。
由于货物在位移中要占用产品的在途资金,货物位移所需的距离和时间越长,需要由此付出的在途资金就越多,因此,尽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是运输环节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货物临时储存。
在仓库库容有限时,由于货物无处可卸,也常会发生利用运输工具临时储存货物的迫不得已的现象,毕竟运输工具单位容积的造价大大高于仓库。
5.运输的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2)距离经济: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距离经济的基本原理类似于规模经济,运输距离越长,不仅使固定费用分摊给更多的公里,而且货物装卸所发生的有关费用也必须分摊至每单位距离的费用上,从而使得每公里支付的运输费用更低。
在确定运输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运用运输的两个基本原理,即在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前提下,追求运输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
6、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
7、研究运输的意义(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2)提高运输的现代化水平;(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
一、运输的集约化1.运输集约化的概念“集约化运输”是现代运输的经营方式,“是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输的基本含义是改变物体的地点或位置,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日常的出行、所接触的各种商品,都离不开运输。
交通运输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为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提供基本条件。
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1、运输使生产、销售集中,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运输是生产和分配的必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有赖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批销售,如果没有高效率和相对便宜的运输,二者都不可能实现。
因此,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生产角度看,除非把生产原材料送到所需的地方,否则它们就毫无价值,运输通过改变人和物的位移使得生产活动的进行成为可能。
通过高效的运输,还可以降低各种原料送达的时间,减少停工待料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降低成本。
规模经济指出,随着数量的增大,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
如果没有运输将大批量的原料送到产地,就不会有大批量生产。
从销售角度看,生产出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分散出去,大批量生产就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因此,运输是成批销售的保障。
规模经济造成生产和资源的集中,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而运输可以带来产品的分散,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竞争,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此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实现批量销售。
2、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等的差异,各个地区人们掌握的技能有所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如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本低、产品质量好。
但同时,生产单一与需求多样的矛盾,促使产品的地区交换,而运输就是克服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运输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能够高效便捷地交换,大大促进了地区分工。
各地集中生产优势产品,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优质性与多样性。
运输使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不再受空间范围的限制。
运输的发展使得上游产品的可获性增强,不管是原材料、能源,还是产成品、中间产品,都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满足。
简述运输的重大意义
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经济重要性
首先,运输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无论是原材料还是成品商品,都需要通过各种运输方式从生产地运送到销售地,促进了各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运输的发达程度影响着产业结构和地区间的发展格局。
例如,发达的陆路运输和海运使得地区间贸易更加便捷,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运输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基石。
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仅促进了城市间的联系和协作,也方便了人口和资源的流动,进而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
交通运输作为城市的命脉,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社会意义
运输还承担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需求。
无论是上班、就学、购物还是旅行,都需要依赖各种交通工具。
畅通的交通运输系统改善着人们生活的便利性,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
同时,发达的运输业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环境保护意义
然而,运输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
车辆的尾气、噪音污染以及交通事故等问题是制约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等环保措施至关重要,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健康。
综上所述,运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它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连接和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运输行业的管理和规划,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确保运输业继续为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四章货物运输习题一、简答题1、运输的含义答: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运输的作用有哪些?答: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的比重大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3、运输方式有哪些?答: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有五大种类:铁路货物运输、公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和管道运输。
4、铁路运输答:铁路货物运输是在相对固定的列车线路上利用铁路设施、设备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5、铁路运输的作用答:(1)铁路运输的货物一般是距离长、运输速度慢的原材料。
目前在铁路承运的货物中,能源、冶炼、建材等大宗物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钢煤木油四大类能源、原材料物资就占铁路货运总量的3/4,其中煤炭运输一直占铁路货运量的40%以上,全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由铁路调运。
(2)铁路也承担着价值低的制成品的运输,且较多地运输至少一整车皮的批量货物。
(3)铁路服务还向托运人提供从散货运输到需要特殊设备的冷冻产品和新汽车的运输。
(4)铁路是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骨干铁路作为港口集疏运的重要方式,较公路、水运、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有着突出的优势,不仅可深入内陆广大腹地,而且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全天候、成本低等优势,与港口吞吐的大宗散货、集装箱等主要货类相匹配,铁路成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骨干理所当然。
(5)铁路运输还提供其他运输服务,如保证一定时间内运到的快递服务、各种中途装卸服务、上门取货和送货服务、变更卸货地和再托运服务等。
6、铁路整车运输答:所谓整车运输是指托运一批次货物至少占用一节货车车皮进行铁路运输。
7、铁路零担运输答:所谓零担货物,是指一张货物运单(一批)托运的货物重量或容积不够装一节货车车皮的货物(即不够整车运输条件)。
8、铁路集装箱运输答:所谓集装箱运输是指使用集装箱装载货物,然后通过一种或几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联合,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先进运输方式。
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学习目标:1.理解运输的概念及其分类2.熟悉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3.掌握现代运输体系的构成4.理解运输需求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理解运输供给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6.理解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其特征7.掌握运输的基本原理8.了解运输化理论第一节——物流运输和经济的关系运输定义:1.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些列操作。
2.运输是人和物借助运输工具实现在空间上的移动或位移。
运输的特点:①运输不生产有形的产品。
②运输不改变运输对象的性质。
③运输队自然的依赖性很大。
④运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⑤运输是“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
运输的方式:运输的范畴: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
运输的作用:集货运输、配送运输运输的协作程度:一般运输、联合运输运输中途是否换装:直达运输、中转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货物运输对象:货物形态:包装货物(箱装、桶装、袋装)、裸装货物、散装货物货物性质:普通货物(清洁、液体、粗劣)、特殊货物(危险、易腐冷藏、贵重、活的动植物)货物重量:重量货物、体积货物货运量大小:大宗货物、件杂货物、长大笨重货物运输业的特点:1.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①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②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③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④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⑤各种运输方式虽然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性能,但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⑥在运输费用中,没有原料消费,固定资产(运输设备)的折旧和工资是运输的主要费用2.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特点:①交通运输是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行业②交通运输业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公益效益③交通运输企业生产范围线路长、面广,管理幅度大④各种运输方式或各个运输企业之间的协作要充分协调好,才能保证运输生产的连续性⑤交通运输生产布局和综合运输布局,不仅受国家客观政策影响较大,而且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布局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⑥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显得特别重要运输与国民经济:1.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不是消极地、静止地为社会生产服务的2.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很大的比重3.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4.运输业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军事服务运输的空间效用:运输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了物品的空间位移,创造了空间效用。
运输的定义与分类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任何跨越空间的物质实体流动都可称之为运输。
在物流的所有功能中,运输是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物流的核心。
一、运输的定义运输是指运输主体(人或者是货物)透过运输工具(或交通工具与运输路径),由甲地移动至乙地,完成某个经济目的的行为。
因此,运输是一种衍生的经济行为,运输多半都是为了完成某些经济行为。
二、运输的地位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
而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
马克思将运输称之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将运输看成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这个继续,生产过程则不能最后完成。
所以,虽然运输的这:种生产活动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它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产品以新的使用价值,而只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则使生产能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所以将其看成一种物质生产部门。
运输做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联接。
(2)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场所效用的含义是: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其效益的实。
物流运输管理期末重点1、物流运输概念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路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来实现人员与物品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2、运输的功能和作用1)功能:产品转移和储存。
2)作用运输有利于开拓市场运输有利于鼓励市场竞争并降低市场价格运输有利于劳动的地区分工和市场专业化3、运输系统的概念物流运输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运输过程所需的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和运输参与者等若干动态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具有特定运输功能的有机整体。
4、运输节点的概念所谓运输节点,是指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集散、运输业务办理、运输工具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
5、运输参与者●物主:主包括托运人(或称委托人)和收货人●承运人:运人是指运输活动的承担者。
●货运代理人:根据用户的指示,为获得代理费用而招揽货物、组织运输的人员。
●运输经纪人6、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1)按运输方式划分,物流运输系统由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构成。
2)按运输线路的性质划分,物流运输系统由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和场内运输构成。
3)按运输作用划分,物流运输系统由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构成。
4)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划分,物流运输系统由一般运输、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构成。
7、多式联运概念特点:是指根据实际要求,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过程运输,即将全过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的一种运输方式。
多式联运是联合运输的一种现代形式,通常在国内大范围物流和国际物流的领域中广泛使用。
8、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公路1,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2,货损、货差小、安全姓高,灵活性强3,原始投资小,资金周转快,技术改造容易4,适合中短途运输,不适合长途运输铁路1)适应性强2)运输能力大3)安全程度高4)运送速度较高5)能耗小6)环境污染程度小7)运输成本较低水路:1,运输能力大2,运输成本低3,投资省4,劳动生产率高5,航速较低航空:1)航空运输的高科技特性2)速度极快。
运输的含义与作用
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物品借助于运力在空间上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具体地讲,它是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或两个物流结点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实现物流的空间效应。
它具有扩大市场,稳定价格,促进社会分工,扩大流通范围等社会经济功能。
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就是靠运输事业的发展来实现的。
运输和搬运、配送等概念有时容易被人们混为一谈,它们之间其实有着明显的区别。
运输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在较大范围内(如不同城市)的活动,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如同一城市)的活动。
运输和配送的区别在于,运输一般指长途运输,而配送则是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二、运输的作用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它包含着物的时间状态和空间状态的改变。
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接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接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接着城乡,联接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
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联接。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同种“物”的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
如在沿海地区很廉价的海产品,在内陆价格很高。
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了产出投入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
通过运输,将“物”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这个意义来讲,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运输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
运输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任务,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
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
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
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从而获得比较大的“利润”。
原文由广州物流公司小编宏达物流编辑,转载请注明物流公司
5.合理的运输能降低物流费用,节约物流成本
运输费用是构成物流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物流费用中占着很大的比例。
表2-1及图2-1分别反映了美国、加拿大和我国物流总成本中的构成情况:从美国、加拿大公司2001年物流成本构成情况来看,运输成本超过总的物流成本的1/3;而从我国2003年物流总成本构成来看,运输成本达到总成本的52.6%,运输成本、保管成本在总
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是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合理的组织运输,缩短运输里程,提高运输工具的运用效率,从而降低运输费用,进而达到降低物流费用,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
6。
合理的运输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时间,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从宏观的角度讲,合理的运输能促使物流建设的加快,减少物品的库存量,加快资金的周转,节约了资金的占用。
相应地提高了社会产品的使用效率,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