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 格式:pdf
- 大小:134.56 KB
- 文档页数:5
测温仪表校验规程1.0目的对公司测温仪表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0范围适用于全厂公司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和热电阻等测温仪表的内部校准。
3.0校验时所需标准仪器及设备3.1标准器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3.2校准设备恒温水浴、恒温油浴4.0环境条件常温,湿度≤85%。
5.0校验方法5.1最大允许误差测温仪表类型最大允许误差玻璃温度计±1℃双金属温度计±3℃热电阻±3℃5.2校准步骤将被检温度计的检测元件与标准温度计插入恒温槽中,待示值稳定后进行读数。
温度计的浸没长度应大于等于75mm, 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上,不得少于三点。
5.3校准结果的处置:校准合格的测温仪表,应粘贴合格证,注明有效期;检测不合格的不准使用并粘贴停用标识。
5.4校准周期校准周期为每年校准一次。
6.0参考文件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7.0记录表格测温仪表内部校准记录测温仪表内部校准记录编号基本参数校正数据记录结论校准人标准显示误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
对现场品管使用温度计进行校准,以确保使用中的温度计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职责与权限品管室负责对使用的温度计进行校准实施。
3.工作程序3.1校正频率:每日一次内部校准;每年一次外部检定。
3.2相关工具:3.2.1 不锈钢容器(容器面积大于100mm2,深度大于80mm)3.2.2 碎冰(没有添加物的纯净水制成的冰)和纯净水。
3.2.3多功能电炉3.2.4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3.3操作方法:3.3.1冰点校准: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1.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碎冰,然后加入纯净水。
3.3.1.2 冰∶水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三∶四分之一,冰水总量至少为容器容量的60%(冰水混合物应有较多的可视碎冰),稳定3分钟。
3.3.1.3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冰水中。
3.3.1.4用温度计轻轻搅拌冰水,但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1.5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1.6最大允许偏差:±0.5℃。
3.3.2沸点校准: 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2.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纯净水,煮沸。
3.3.2.2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沸水中。
3.3.2.3温度计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2.4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2.5最大允许偏差:±0.5℃3.3.3.1将经过较准的手持电子温度计放于悬挂的电子温度计同一点,进行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3.2 最大允许偏差:±0.5℃4.相关记录[温度计校准记录]修改记录。
关于温度计校准、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确保在用的计量器具均处于校准合格状态,杜绝计量器具的不合格使用。
相关材料:
□1、《计量器具校准记录》
2、标准温度计、手动温度计
执行部门/岗位:生产车间、质检部
执行日:2015-6-10
操作程序:
一、温度计的校准方法、步骤
1、每日班前用标准温度计校准手动温度计,方法用两种:A、用冰水混合物;B、用沸水
2、其操作方法是:将标准温度计与手动温度计同时放在冰水混合物或沸水中保持10min,
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观察其温度数值。
若误差在正负0.2℃之内,判定为手动温度计合格,可以使用,否则不合格,杜绝使用。
可更换备用手动温度计重新按照以上程序校正,直到合格后方可使用。
3、用合格的手动温度计每日班前对车间内所有电子温控仪进行校正。
其允许误差范围:正
负0.5℃(最小分度值为1℃的偏差为±1℃)内。
若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需立即维修或更换,不合格的杜绝使用。
4、以上的校正要记录在《计量器具校准记录》中。
二、温度计的使用
1、经校准后的温度计,在测量前必须进行消毒;
2、将温度计探头用75%的酒精溶液进行消毒;
3、打开温度计开关,将探头插入待测物品,待显示值不再变化时,确定其温度;
4、每测一种原料或产品时,均要对其进行消毒;
用完后关闭开关,将探头擦拭干净,存放到干燥的地方。
纠正措施:
1、校准人员校准方法不对时,对其进行培训。
2、校准超出校准范围的,不准使用。
XXXX股份有限公司质检部
温度计内校规程
一、目的: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内部校准,确保计量器具测定的有效性。
二、范围:所有玻璃温度计。
三、职责:质检部根据基准计量器具进行内校并作记录,所有新购进的玻璃温度计必须进行内部校准。
四、内容
1、计量器具自检环境要求:常温常湿。
2、温度计的内部校准。
(1)外观标示清晰,无损坏。
(2)用经计量部门校准的,高精度等级的玻璃温度计作为基准计量器具,采用对比法,校验其它器具,并作记录。
(3)内校步骤:
①用一台做水浴恒温的仪器,依次设定恒温20度、40度、60度、80度、90度,用基准玻璃温度计分别测20度、40度、60度、80度、90度的温度并记录下其显示值。
②用待检的玻璃温度计分别测上述温度并记录下显示值。
③将待检玻璃温度计测的数值和基准玻璃温度计测的数值进行比较(差值 0.5℃),符合以上差值要求即为待检温度计校准合格;反之即为校准不合格。
(4)以此类推校准所有需要内校的玻璃温度计;
(5)校准合格的温度计统一编号,编入《测量监控设备一览表》;每一温度计有专人负责保管和负责日常使用;温度计使用时发现测量严重不准确时可报废处理。
3、玻璃温度计的校准记录:校准时填写《内校记录表》,详细记录有关校准数据和校准结论,并对校验结果签名确认。
工作温度计校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工作温度计的校准,本方法依据《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JJG130-2004)检定规程编制。
2、技术要求2.1数显温度计显示屏应清晰,电池电量充足,探头应无损伤、凹痕、氧化锈蚀及其他附着物。
玻璃温度计的玻璃棒及毛细管应均匀笔直,感温饱和玻璃棒无裂痕,液柱无断节和气泡。
2.2示值误差:常用温度计示值误差应满足表507-1要求。
常用温度计示值允许误差3、校准项目3.1外观检查。
3.2示值误差。
4、校准环境及校准器具4.1校准环境:校准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为(25±10)℃,相对湿度不大于85%,校准现场应洁净,周围无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污染、腐蚀性气体。
4.2校准器具:4.2.1标准温度计。
4.2.2恒温装置。
5、校验规程5.1外观检查:按照本方法2.1条要求进行目测检查。
5.2温度示值误差5.2.1校准点的选择:在温度计全量程范围选择3~5个校准点,校准点间隔按照表507-2进行,当按表中规定所选择的温度计的校准点少于三个时,则应对下限、上限和中间点任意点进行校准。
校准点间隔5.2.2温度示值误差校准将标准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垂直插入恒温装置中,恒温装置恒定温度偏离坚定点不超过0.20℃(以标准温度计为准),温度计在恒定的恒温槽中要稳定10min 后方可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垂直,读取液柱弯月面的最高点(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有机液体温度计),读数要估计到分度值的1/10,每10min读数一次,共读数3次,计算平均值,得到标准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的示值,计算修正值即差值。
6、校准周期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7、参考文件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8、记录表格《校验记录表》工作温度计校准记录表。
温度计自校规程
1.目旳
对温度计进行校准,保证其精确度和合用性保持完好。
2.范畴
合用于测量溶液温度所使用旳硬质玻璃温度计。
3. 校准环节
3.1检查温度计玻璃体与否破裂、刻度与否清晰,否则更换。
3.2用一透明旳玻璃仪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旳冰水混合物。
3.3将温度计有感温液体旳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测水银柱旳变化状况。
3.4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与否在0℃旳位置,记录读数。
3.5第一次测量完毕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旳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持续测量三次,得出成果再取平均值,记录在《温度计校准登记表》内。
3.6以上环节完毕后,把温度计放在50℃如下旳温水中(30℃为宜),用原则温度计进行校对(操作环节同待检温度计),对比并记录温度计旳和原则温度计旳读数。
3.7第一次测量完毕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旳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得旳成果取平均值,记录在《温度计校准登记表》内。
3.8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旳热水中(80℃为宜),反复3.6、3.7有关环节。
4.鉴定根据
三次测量值与原则值之差,均在容许误差范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
温度计容许误差范畴:
5.校准周期
一年校准一次
6.有关记录
温湿度校准登记表
温度计校准登记表
编号:
校准人: 校准日期: 审核人:。
温度计内校规程
一、目的: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测量温度所使用的温度计
三、基准温度计:外校合格温度计
四、校准步骤:
1、检查被校温度计是否完好、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2、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待变化稳定后,观察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连续测量三次,测量
结果取其平均值并记录,允许误差±1℃
3、将温度计放入50℃以下的温水中(30℃左右),用基准温度计校对,连续测量三次并记录读数,
将三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并记录,允许误差±1℃
4、将温度计放入50℃以上的热水中(80℃左右),步骤同3要求
五、判定
三次测量平均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六、校验周期:1次/季度
七、记录
《温度计校准记录》
1。
温度计校验规程1.0目的藉由对量规仪器的校验、保养与维护,以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促使本公司之量规仪器能有效的使用,并更好的管理。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内校量规仪器。
3.0权责:3.1品保单位:3.1.1校验规范的制定、增订与修正。
3.1.2依校验计划执行校验工作。
3.1.3随时巡检,发现量规仪器未经校验管制或校验过期,及时处理。
3.1.4量规仪器发生异常时,督促相关部门追查检验的质量,必要时反应给客户。
3.1.5标准件的评估与请购,标准件的保养。
3.2使用单位:3.2.1量规仪器之日常保养及维护。
3.2.2量规仪器异常状况的反映。
3.2.3指派仪器负责人,协助仪校室管理本部门仪器。
3.3PTE单位:产线量规仪器异常的处理及量规仪器内部保养的执行。
4.0定义:4.1校验:定期将量规仪器与标准仪器作一比较,如误差不在本厂『检测设备允收水平』范围时,将其加以调整,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
4.2内校:量规仪器之校验由仪校室执行。
4.3标准件:追溯至“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之量规仪器,并作为厂内量规仪器之校验依据。
4.4追溯:籍由一步一步的往上与较精确的标准比较、校验以建立量测仪器、标准物质或测量的有效校验观念,通常最终会参考于国际或国家基准。
4.5合格:量规仪器经校验,其误差值完全符合本厂『检测设备允收水平』。
4.6不合格:量规仪器经校验,其误差值不符合本厂『检测设备允收水平』。
4.7限定使用:量规仪器经校验,其误差值仅有小部份不符合本厂『检测设备允收水平』,且所量测之项目不占重点,输出讯号或量测值仅供参考,不影响质量制定,不做数据管制者。
5.0温度计(Thermometer)校验方法:5.1校验项目:温度(100℃,200℃,300℃,400℃)5.2标准仪器:标准温度计5.3校验步骤:5.3.1确认标准温度计的校验有效期是否过期,过期则不能做标准件使用。
5.3.2将辅助校验仪器电烙铁分别设置到校验点。
温度计校准标准1 范围适用于新购置和使用中的,测量范围为-30℃(不含)~300℃的工作用温度计的校准。
2 温度计的分类根据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不同,分为精密温度计和普通温度计,见表1。
表1 温度计的分类℃3 环境要求环境温度25±10℃。
4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见下页表25 校准方法5.1 将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垂直插入槽中,插入前应注意预热(零上温度计)。
恒温槽恒定温度偏离检定点控制在±2℃以内(以标准温度计为准),再缓慢调整至检定温度。
5.2 温度计在恒定的恒温槽中要稳定10分钟(水银温度计)或者15分钟(有机液体温度计)方可读数。
读数过程中标准温度计的温度波动不得超过0.2℃。
读数要迅速,时间间隔要均匀,视线应与刻度垂直,读取液柱弯月面的最高点(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有机液体温度计),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1/10。
5.3 温度计采用比较法在三点以上进行校准:用一支标准水银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处于同一恒定温度下,读数比对。
校准顺序:以零点为界分别向上限或下限方向逐点进行。
校准点间隔如表3。
5.4 精密温度计读取四次,普通温度计读数两次,其顺序为标准、被测1、被测2、被测n,然后再相反顺序读回到标准,最后取算术平均值,分别得到标准温度计及被检温度计的示值。
表2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表3 温度计校准点间隔5.5 修正值的计算: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实际温度 = 二等标准标准水银温度计示值 + 该点的修正值被校温度修正值 = 标准温度计的实际温度 - 被检温度计示值6 校准周期检定周期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内挍周期为六个月,出现异常时也应进行内挍。
7.注意事项水银温度计应尽可能浸没在恒温槽中,校准时环境不符合规定时,其露出的液柱按下式进行修正(一般可忽略不计):。
文件制修订记录
一、目的:
建立温度计校正、使用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二、范围:
温度计的校正及使用。
三、责任人:
温度计校正者,温度计使用者,质控部负责人。
四、管理内容:
1、温度计的校正:
1.1公司申请省、市技术质量检定所或省药检所对所购温度计,分不同测量值的,每个测量值检定2支,1支作为标准温度计,另1支作为标准温度计备用。
标准温度计作出标记,以防混淆,由质控部保管。
1.2化验室依照标准温度计,对自己所使用的温度计进行校正,校正合格的温度计作为工作温度计,不合格的温度计淘汰。
1.3校正方法:
1.3.1将待校正的工作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的感温点在一个水平面靠近,但不得直接接触,中间留出5mm的间距,固定。
1.3.2感温点浸入硅油中,但离底部至少5cm以上,保证感温平稳,缓慢加热,分别记录感温值,0~40℃,误差不得超过0.2℃;40~100℃,误差不得超过0.3℃;100~150℃,误差不得超过0.5℃;150℃以上,误差不得超过1.0℃;为合格,并记录差值。
1.3.3校正合格的温度计,进行编号。
2、温度计的使用:
2.1使用温度计应轻拿轻放,小心碰破;测量时,不得接触容器具的表面,以免测量结果不真实。
2.2严禁用温度计测量超出其测量范围的物质温度,以免损坏温度计。
内校记录表。
温度仪表内部校准规程
温度仪表的校准程序
温度仪表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温度仪表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符合使用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冻库作为监视使用的温度仪表的内部校准。
3 校准用的标准设备
法定单位检定合格的温度计(以下称标准温度计)。
规格:-50℃~50℃ 器具编号:J01
4 校准步骤
4.1将标准温度计放入冻库内温度传感器附近(大约30cm处),停留3~5分钟,读取冻库温度仪表的显示值T,同时读取标准温度计的示值T0,记录T和T0。
4.2重复上述步骤3次。
4.3计算两种温度表的示值误差,△=T-T0 ,取3次的算术平均值。
4.4 判定
当|△|≤1℃时,判定该冻库温度仪表合格。
当|△|>1℃时,判定该冻库温度仪表不合格。
5校准周期:每6个月校准一次;检修后必须重新校准。
6相关记录
温度仪表校准记录。
对现场品管使用温度计进行校准,以确保使用中的温度计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职责与权限品管室负责对使用的温度计进行校准实施。
3.工作程序3.1校正频率:每日一次内部校准;每年一次外部检定。
3.2相关工具:3.2.1 不锈钢容器(容器面积大于100mm2,深度大于80mm)3.2.2 碎冰(没有添加物的纯净水制成的冰)和纯净水。
3.2.3多功能电炉3.2.4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3.3操作方法:3.3.1冰点校准: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1.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碎冰,然后加入纯净水。
3.3.1.2 冰∶水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三∶四分之一,冰水总量至少为容器容量的60%(冰水混合物应有较多的可视碎冰),稳定3分钟。
3.3.1.3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冰水中。
3.3.1.4用温度计轻轻搅拌冰水,但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1.5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1.6最大允许偏差:±0.5℃。
3.3.2沸点校准: 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2.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纯净水,煮沸。
3.3.2.2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沸水中。
3.3.2.3温度计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2.4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2.5最大允许偏差:±0.5℃3.3.3.1将经过较准的手持电子温度计放于悬挂的电子温度计同一点,进行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3.2 最大允许偏差:±0.5℃4.相关记录[温度计校准记录]修改记录。
温湿度计校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公司内在用的温湿度计的校准流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在用的温湿度计。
3 职责3.1 质量管理部负责负责对温湿度计进行校准并出作好校准记录。
3.2各使用部门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温湿度计的校准工作。
3.3 设备管理部负责对校准不合格的温湿度计进行维修和处理。
4 校准周期温湿度计的校准周期为一年。
5 校准条件5.1 由具有校验资质的专业机构校验合格的人工气候箱一个;5.2 由具有校验资质的专业机构校验合格的温湿度计一个。
7 校准流程7.1 外观检查7.1.1外型结构完好,无明显机械机械损伤,表面无划痕和锈蚀,无影响计量性能的缺陷。
7.1.2标志:有制造厂名,规格型号,许可证编号。
7.1.3读数部分:a.刻度板正确而不倾斜,刻度线清晰均匀。
b.湿度刻度范围不小于30~95%RH,最小刻度不小于2%RH.。
c.温度刻度应不小于5~40℃,最小刻度应不小于1℃。
d.指针应平直,灵活转动,自由复位。
7.2 温度和湿度的校准7.2.1将人工气候箱设置到温度25℃,相对湿度60%RH。
7.7.2将需要校准的温湿度计与校验合格作为比对的温湿度计同时放入设置好的人工气候箱内,每隔一小时读取被校表及比对表的温度和湿度值,共计3次,然后将两者进行比较。
7.2.3温度示值误差△T△T=∣TS -Td∣Ts:比对温湿度计的温度读数Td:被校温湿度计的温度读数平均值T s =(Ts1+ Ts2+Ts3)/3T d =(Td1+Td2+Td3)/37.2.4湿度示值误差△S△S=∣Ss -Sd∣Ss:比对温湿度计的湿度读数Sd:被校温湿度计的湿度读数平均值S s =(Ss1+Ss2+Ss3)/3S d =(Sd1+Sd2+Sd3)/37.3 校准记录及结果的处理校准的同时填写相应的《温湿度计比对校准记录》,确保记录按规范及时填写。
校准结果外观符合要求且△T≤2℃,△S≤5﹪RH的,视为校准合格,粘贴合格标识,校验不合格的出具《校准结果通知书》。
测温仪表校验规程1.0目的对公司测温仪表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0范围适用于全厂公司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和热电阻等测温仪表的内部校准。
3.0校验时所需标准仪器及设备3.1标准器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3.2校准设备恒温水浴、恒温油浴4.0环境条件常温,湿度≤85%。
5.0校验方法5.1最大允许误差测温仪表类型最大允许误差玻璃温度计±1℃双金属温度计±3℃热电阻±3℃5.2校准步骤将被检温度计的检测元件与标准温度计插入恒温槽中,待示值稳定后进行读数。
温度计的浸没长度应大于等于75mm, 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上,不得少于三点。
5.3校准结果的处置:校准合格的测温仪表,应粘贴合格证,注明有效期;检测不合格的不准使用并粘贴停用标识。
5.4校准周期校准周期为每年校准一次。
6.0参考文件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7.0记录表格测温仪表内部校准记录测温仪表内部校准记录编号基本参数校正数据记录结论校准人标准显示误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编号:HT-PB-ZY-2012-321.目的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测量产品温度所使用的水银温度计。
3.校准用基准设备外校合格的水银温度表(精度0.1℃).4.环境条件校准必须在室内进行;温度:室温;室温波动不得超过±3℃/h;湿度不大于75%;5.校准步骤5.1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5.2 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5.3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5.4 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5.5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取得结果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1.0℃。
5.6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基准水银温度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5.7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1.0℃。
5.8 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5.6、5.7相关步骤。
5.9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
6.温度计校验周期:每6个月1次7.相关记录7.1内校记录表。
内部校验记录表编号:HT-JL-048-2012-01 序号:仪器仪表名称出厂编号使用部门测量范围精度等级购置日期校验场所校验环境温度:℃湿度: %RH 标准件校准依据校验记录序号量测点标准值实测值允许误差结果判定校准人校准时间。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1.目的: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棒式)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查。
包括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以及其他有机物液体温度计3.标准温度计:外校合格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分度值:0.1℃)4.环境条件:15℃-30℃5.术语5.1 刻度线:印刻在玻璃棒或刻度板上用以指示温度值的刻线。
5.2 刻度值;印刻在玻璃棒或刻度板上用以指示温度值的数字。
5.3 分度值:量相邻刻度线所对应的温度值之差。
5.4 浸没标识:局浸温度计用以表示温度计浸没位置的标志线或浸没深度。
5.5全浸式温度计:当温度计的感温泡和全部感温液柱浸没在被测介质内,且感温液柱上端面与被测介质表面处于同一水平时(在实际中使用时,全浸温度计的感温液柱上端面可露出被测介质表面10mm以内,以便于读取示值),才可以正确显示温度示值的玻璃液体温度计。
5.6 局浸式温度计:当温度计的感温泡和感温液柱的规定部分浸没在被测介质内,才可以正确显示温度示值的玻璃液体温度计。
5.7感温泡: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感温部位,位于温度计的最下端,可容纳绝大部分感温液体的玻璃泡。
5.8中间泡:毛细管内径的扩大部位,其作用是容纳部分感温液,以缩短温度计长度。
5.8 安全泡:毛细管顶端的扩大部位,其作用是当被测温度超过上限一定温度时,保护温度计不致损坏,还可以用来连接中断的感温液柱。
6外观检测6.1 温度计的刻度线应与毛细管的中心线垂直。
刻度线、刻度值和其他标志应清晰,涂色应牢固,不应有脱色、污迹和其他影响读书的现象。
6.2温度计应具有以下标志:表示摄氏度的符号“℃”、制造厂名和商标、制造年月,高精密温度计应有的编号。
全浸式温度计应有“全浸”标志,局浸式温度计应有浸没标志。
6.3玻璃棒和玻璃套管应光滑透明,无裂痕、斑点、气泡、气线或力集中等影响读书和强度的缺陷,玻璃套管内应清洁,无明显杂质,无影响读书的朦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