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题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5
期中综合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年至2000年左右。
由此可知,考古界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C )A.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解析]据材料“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可知,石器时代的分界线的依据是青铜器的出现,即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C项正确;氏族公社属于原始社会,A项说法错误;材料与贫富分化无关,B项错误;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不是“划定石器时代”的依据,D项错误。
2.《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
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B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题干“故以亲屏周”是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周边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限制网,故B项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A项不符合题意;《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而秦朝推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时间不符,故C、D 两项不符合题意。
3.下表是依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做的分类概况。
由此可推断齐国( B )A.较早进入农耕时代B.农业生产工具多样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解析]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就进入农耕时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齐国农具的类别和名称可知,齐国的农业生产工具多样,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齐国农具的种类,未体现与他国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农具的种类,不能体现齐国大力提倡发展农业,故D项错误。
4.(2024·湖北高三月考)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2023-2024学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综合检测数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25×80积的末尾有个0。
2.一个工人平均每天加工40个零件,四月份工作22天能加工( )个零件。
3.在括号里填“>”“<”或“=”。
43×24( )9×18300×9( )90×3076×12( )12×7622×15( )22×3×41千克( )980克5千米( )678米100分米( )10米3吨( )3600千克4.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袋食盐重500( ),两袋食盐重1( )。
①小刚的体重40( ),身高135( )。
①火车每小时行驶170( )。
5.56000米=( )千米( )克=4千克( )吨=2000千克18吨=( )千克6.2022年全年有( )天;国庆节在第( )季度,这一季度有( )天。
7.超市每天从上午7时30分到晚上10时营业。
①用24时记时法把营业时间填写完整。
营业时间:— :①这家超市全天营业时间是( )小时( )分钟。
8.课外小组15:20开始活动,经过1时10分结束,结束时是( )时( )分。
9.填写表格,并给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
10.黄彩带与红彩带一共长( )厘米。
二、判断题11.一个两位数乘19,结果一定是四位数。
( )12.一年有4个季度,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 )13.一年中有7个大月和5个小月。
( )14.每月最多有5个星期天,最少有4个星期天。
( )15.3吨糖与3吨纸相比,一样重。
( )三、选择题16.下面年份不是闰年的是()。
A.1984B.1900C.2000D.2012 17.今年奶奶打算连续两个月住在我家(共62天),这两个月是()。
A.9月和10月B.11月和12月C.7月和8月18.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基础训练营。
(36分)1.读拼音,写词语。
(10分)真是令人nán yǐzhìxìn()啊!千百年前的劳动人民仅靠双手就xiūzhù()了hóng wěi()的万里长城、jīn bìhuīhuáng()、shīqíng huàyì()的gōng diàn()的fēng jǐng míng shèng()……zhìshēn()其中,你能lǐng lüè()到艺术的迷人shén yùn()。
2.根据语境填写同音字。
(6分)(1)【xùn】()期,山洪暴发,水位上涨,乡亲们不得不排队()速撤离。
插队的年轻人被老支书()斥:“到后面去!老人和孩子先走!”2)【chén】夕阳西(),花草树木都静默了,似乎万物都在向即将到来的黑夜表示()服,早()太阳升起,万物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3.选择题。
(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嫌弃(xián)蔓延(màn)鹰隼(sǔn)B.悲哀(āi)执拗(liù)击缶(fǒu)C.阔绰(zhuó)眼睑(jiān)诺言(nuò)D.趴着(pā)勉强(qiǎng)享受(hēng)(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奇珍异宝”的“异”意思一样的是()A.大放异彩B.异国他乡C.异口同声D.惊异不已(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头顶着)B.九州生气恃风雷。
(坚持)C.但悲不见九州同。
(代指全国)D.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一种凶猛的鸟)(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都是贬义词的一项是()A.路不拾遣无拘无束相依为命B.想方设法绝口不提富丽堂皇C.恋恋不舍直言不讳同心胁力D.诡计多端臭名远扬处心积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有的父母让孩子客客气气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因为这会让孩子从小就心灵冷漠。
期中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对人生的追问和思索。
在下面《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楚地体现哲学才智的是( )A.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B.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C.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D.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解析:“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体现了对宇宙的思索,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只是对情景的描写,没有体现追问和思索,与题意不符。
答案:C2.“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理在气先”,这两个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不同B.对“什么是意识”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C.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不同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回答不同解析:“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理在气先”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这两个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不同,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C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B.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C.是变更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D.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变更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项正确;A、B两项不是革命性的缘由,D项是科学性的缘由,皆不选。
答案:C4.2024年度流行语从不同角度呈现着我们的生活,每一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务。
这反映了( )①物质确定意识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③物质和意识不行分别④相识是客观与主观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每一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务,这反映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②符合题意;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错误;相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正确相识是主观与客观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
人教版2024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质量评估综合检测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 满分:(100分+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根据题意填空。
1. 某小学开展元旦游园活动,玩游戏赢积分换奖品,标准为每15积分可以兑换到价值1元的礼物,如果有一份礼物价格为元,需要花费积分(_____)分,方芳有80积分,她兑换了5元的礼物后还余下(_____)分。
2. 下图每一格表示1米,蚂蚁开始所在的位置在0处。
(1)如果蚂蚁从0点开始向东爬3米,表示为+3米,那么从0点向西爬4米,表示为(_____)米。
(2)从0点出发,现在位置是+3米,它是向(_____)爬了(_____)米。
(3)从0点出发,现在位置是-12m,它是向(_____)爬了(_____)米。
(4)从0点出发,先向东爬6米,又向西爬7米,现在位置是(_____)米。
3. 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5米,宽14米,深2.5米,它占地(_____)平方米,最多可蓄水(_____)立方米。
4. 学校围棋社团有男生x人,比女生少6人。
女生有(_____)人。
5. 丁丁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比丁丁大_____岁。
如果用A表示丁丁的年龄,用_____表示妈妈的年龄比较合适。
6. 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走过的路比全路的少8千米,未走的路比全路的多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千米。
7. 商店运来梨子a千克,运来橘子的千克数比梨子的5倍少3千克,运来橘子(_____)千克。
8. 一本书共有页,小红每天看10页,看了天,一共看了(_____)页,还剩(_____)页。
9. 一本书78页,小明每天看x页,看了4天,还剩(_____)页没看,当x=18时,还剩(_____)元.10. 甲乙两人出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作业本,结果甲分到了18本,乙分到了8本,因此甲补给乙5元,那么每本作业本(_____)元。
二、选择题。
期中综合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2分)A.花苞.(báo)匿.笑(lì)黄晕.(yūn)踉.踉跄跄(nànɡ)B.感慨.(kǎi) 须臾.(yú) 澄.清(chénɡ) 洗耳恭.听(ɡōnɡ)C.尴尬.(ɡà) 酝酿.(niànɡ) 静谧.(mì) 絮.絮叨叨(xù)D.攲.斜(qī) 贪婪.(lán) 肥硕.(shuò) 宽宏.大量(hón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A.捷毛攀付阴蔽疲蜷不堪B.贮蓄威摄决别煞有界事C.憔悴辛辣垂打夺夺逼人D.吝啬屋檐诅咒喜出望外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2分)A.警察们明察秋毫....,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
B.雾霾天气里,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听郭德纲的相声,大家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B.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春》,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
C.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他儿童时读书的地方。
D.《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6.默写。
(7分)(1)__杨花落尽子规啼__,闻道龙标过五溪。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落花时节又逢君__。
(3)__不知何处吹芦管__,一夜征人尽望乡。
(4)《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曹操旷达胸襟和宏伟的抱负的诗句是:__日月之行__,__若出其中__;__星汉灿烂__,__若出其里__。
7.今年5月11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8分)(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分)__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__②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2分)__示例: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给我们的关爱也最多。
我们也应该感恩母爱,继续保持我们心中的那份童真,当母亲的生日来临,我们要记得送上我们的祝福,而不应当忘记,等将来才感到后悔。
__(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
(6个字以内)(2分)__心花(话)怒放__(3)这是一个手机极为普及的时代。
短信已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母亲节这一天,请拟写一则短信,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与祝福之意。
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并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2分)短信:__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
祝妈妈节日快乐!__二、阅读理解(44分)(一)(15分)【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③,虚则攲,中④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⑤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释】①攲(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覆:翻倒。
④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⑤恶(wū):哪里,怎么。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知之.(代词,它。
指任何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2)思而不学则殆.(有害)9.翻译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_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__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__10.【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__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__11.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态度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学__与__思__应该相结合。
(3分)12.根据【丙】文回答问题。
(2分)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义简要说明。
__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攲器)的特点。
__(二)(13分)花开的时候林志远①我向往树,他有伟岸的身躯,牢牢的根与茂密的枝叶。
他可以放肆甚至有些放荡地成长,不要顾及,不需要顾及,更不需要讨好。
那下面,绿草如茵,该是人间的福祉。
②我喜欢花,只是她太短暂,惹人怜爱,偏又终将凋零。
那一缕芳香所覆盖的身体,是如此柔弱,更禁不住风雨的拍打。
想也只有颦儿,肩扛着花锄、擎着花囊,在一地落花间,小心往复地将群芳葬于花冢。
③大概我心如花的人,方才更加爱花。
④春姑娘来了,此时,天已转暖,花语之间洋溢着阵阵欢笑。
花儿争先地享受着这空气中的新鲜。
在这和煦的风、柔媚的光影之中,暗藏着一阵阵青春的涌动。
⑤花开的时候,正是这浊世复又注入一股清新之时,天空、大地、河流、溪水如此干净、素洁,一切都焕发着生机和光彩。
小草钻了出来,掀起了头上的泥土。
人们也卸下了往日疲惫的行囊,沉醉于花海间,三五成群地,在郊外的田野中、在山麓下、在澄清如练的小溪旁,享受这闲暇的慵懒和世外的静谧。
蝴蝶和蜜蜂也赶着花期,尽情飞舞着,一只只,全是随性穿梭在花间的精灵。
⑥花开的时候,夜也尽是暖暖的色调,漆黑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温馨。
月光如水,洒下来,与潺潺的流水汇成一色。
花儿睡着了,轻轻地打着鼾,却又怕惊醒在枝头熟睡的鸟儿的悠悠长梦。
她在等待,等待着在清晨的阳光中醒来,然后,舒展着身躯,化着娇美的妆容,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崭新。
⑦花开美丽,却无四时之艳,但也不必为此忧虑感伤。
有诗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花谢,更衬托了时间之可贵,青春之一去不复回。
唯有珍惜,方才不负了这款款深意。
⑧我倚窗遥望,不觉遐思。
忽觉香气袭人,是的,是窗前的那朵小花,她轻轻地扭动,那娇小的身躯迸发着生命的力量。
我心境难平,是啊,花儿美丽,更是她追求美丽的旅程与艰辛;花儿芳香,自在傲骨之中,是永恒的香。
⑨她放肆着炽热的青春,妖娆但丝毫不放荡,但她顾及并不讨好,在这尘世中最惬意的时候,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来得刚刚好!(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4期)13.品析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3分)忽觉香气袭人,是的,是窗前的那朵小花,她轻轻地扭动,那娇小的身躯迸发着生命的力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扭”这个动词,写出了小花的动态之美和努力散发芬芳的生命力。
14.请简要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3分)__花开时节一切都焕发着生机和光彩。
__15.在本文中,作者借写花开表达了哪些情感?(3分)__对生命力和美的赞美,对时间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16.本文题目为“花开的时候”,可作者开篇却写“我向往树”,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文章的首尾两段回答。
(4分)__写树是为了衬托花的好。
树虽然有伟岸的身躯,牢牢的根与茂密的枝叶,可以放肆甚至有些放荡地成长,但它却毫不顾及,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花却顾及人们的感受,在这尘世中最惬意的时候,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来得刚刚好。
(三)(16分)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2016,重庆)包利民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
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
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
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
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
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
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
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
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
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
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
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
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
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
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
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
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
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
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