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复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32
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国际关系学理论知识点归纳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理论知识点。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对国际关系学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供考研学子参考。
一、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一种重要理论流派。
实用主义强调国际关系中的实际利益和权力关系,认为国家行为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追求国家利益。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韦伯、莫尔斯和麦金托什等。
实用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利益至上:实用主义认为国家是以实际利益为中心的,国家行为应围绕维护国家利益展开。
2.权力政治:实用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力量和利益关系所决定的,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
3.理性行动:实用主义强调理性行动的重要性,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决策。
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流派。
自由主义关注国际社会中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主张国际社会通过各种合作机制解决争端和冲突。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凯恩斯、杜鲁门和基辛格等。
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共赢: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社会应通过合作机制解决争端,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2.国际组织的重要性:自由主义强调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认为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合作和交流。
3.多边主义:自由主义主张国际社会应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多边合作解决问题,避免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关注国际关系中的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列宁、毛泽东和托洛茨基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着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国家追求自身利益,剥削和压迫弱者。
2.反帝反殖:马克思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国家的解放斗争。
3.国际无产阶级团结: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哲学层面一、国际关系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及类别1、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关系学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演变规律,及构成国际关系体系的各行为体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国际关系事实)2、国际关系的类别(1)有关国际行为体的事实。
国际关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实体。
(2)有关行为的事实。
行为体的对外政策及其互动(3)有关话语的事实。
(4)概念化事实。
概念化事实作为对特殊现象的一般性概括,体现的是具有共性和反复出现的事实。
(二)国际关系研究对象的属性1、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的差异性(1)事实的概念“事实”的四层含义:真实存在的事情;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通过相关信息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情;被证实的观察、观念,即经过科学研究被证实的事情。
(2)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自然事实是独立于人脑的客观存在(3)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的差异性自然事实不具主观性,基本属性是它的物质性, 自然事实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事实是客观外在和主观内在的融合,具有有主观性,观念因素为社会事实的基本属性之一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一)科学主义科学主义(scientism)兴起于19世纪,科学主义将国际关系现象的自然特质一面视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实证的方法,依赖实验与数据,强调学科知识的客观性与精密性。
(二)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关注人本身的意志、观念、文化和知识等,采用描述与解释等方法,强调国际关系学的社会性。
三、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分歧(一)国际关系研究本体论分歧1、本体论的概念“本体论”是源于古希腊的一种说法,指研究“存在”的学问。
这里的“存在”,是指事物的看不见的本原。
第三讲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之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学派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渐形成的。
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60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思想先驱: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基础:卡尔1939年出版的<<二十年危机>>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成熟标志:1948年汉斯摩根索发表<<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成熟,全面奠定了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
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重点)1、国际关系的实质是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
2、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行为体。
现实主义关于国家的三个假定是:A 国家中心说B单一国家说C理性国家说。
3、国际体系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因素。
4、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5、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突出特点。
6、人性本恶,人并不能通过教育和智慧来解决人性恶的问题。
7、冲突是国际政治的根本特征,冲突源于人追逐权力的本性,合作是有限的,脆弱的和不可靠的。
8、维护国家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均势。
在现实主义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以权力界定利益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现实主义最大的理论困境是,它只能通过背离自身的理论假定来弥补自身理论的不足,过分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力量,忽视了国内因素的作用。
古典现实主义的基本逻辑人是自然产物,有其先天形成、不可改变的自然本性。
追求利益是人的本能,而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利益。
国家追求利益、谋求权力是个人私欲和生存意志表现,而且权力越大利益越大。
但权力的零和性质国家追求自身利益必然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抑制冲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权力均衡,形成均势。
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第一,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
这些规律不能改变,所以要想变革社会,就必须首先认识这些社会规律,然后以这些认识为依据制定公共政策。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全集一、导论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
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确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
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
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主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确范围最小。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现代国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定居的人民、固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平等权)。
共同体的核心基础是政治文化认同,种族、血缘、经济、关系都在下降,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语言、文化倾向、生活地域关系。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是一种思想感情,即忠诚于操共同语言和具有共同历史传统的集团,关注其命运的发展。
理论(theory)是对现象的有规律联系的解释。
规律是静态的;理论是动态的,是人类主观建构的结果,处于变化之中。
因此,要发现规律,创造理论,而不是相反。
理论的基本功能:(1)描述(describe):切实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2)解释(account for,说明原因和理由):理论超越所观察的对象,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
(表现形式:如果……那么)例子:军备竞赛---战争;(3)预测(calculate):理论具有概然的预测力,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非具体事件。
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
美国学者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较早地使用了层次分析法。
在他探讨战争原因的著作《人、国家与战争》(Man, the States and War,1959)中,华尔兹认为战争的爆发与三个层次上的因素有关,即他提出的3个著名“意象”(image),即国际关系分析层次——决策者个人因素,国家内部因素和国际体系因素。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资料(全)1.范式(库恩paradigm):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提出并在《科学⾰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
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为⽅式。
范式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般框架和视⾓,它的字⾯意思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观察⽣活的⽅式和关于真实本质特性的⼀些假设。
2.理论:理论是⼈们建构出来⽤以⼀般性的解释⾃然和社会⽣活的特定⽅⾯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
接近科学的学说是科学的,反之则是违背科学的或者说伪科学;任何⾃然科学的产⽣,源⾃对⾃然现象观察。
⼈类借由观察实际存在的现象或逻辑推论,⽽得到某种学说。
任何学说在未经社会实践或科学试验证明以前,只能属于假说。
如果假说能借由⼤量可重现的观察与实验⽽验证,并为众多科学家认定,这项假说就可被称为理论。
3.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个分⽀,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
简⽽⾔之,国际关系是指⼈们超越国家界限建⽴起来的⼀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
4.本体论:“本体”是唯⼀能够独⽴存在的“是者”,其它各种“所是”都是依附于本体才能成⽴。
“传统本体论”是关于本体和由“本体”所衍⽣出来的其它“是者”及其“所以为是”的学说,这种学说是纯粹理念性的、未经证实也⽆需证实的形⽽上学理论,与实证理论和实体理论截然不同。
“现代本体论”的内容有所简化,被当成关于⼀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门学问,是关于⼀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
5.实证主义认识论:探讨认识本质,起源,和范围的⼀门哲学分⽀。
主要原则为:关于科学理论的客观实证与演绎逻辑原则统⼀的逻辑主义观点;只有经验可以证实或证伪或定义为真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的实证原则;观察的相对客观性即可以独⽴于理论的认识论假定;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并试图发现可观察现象之间超越时间界限关系的因果理论6.⼗四点⽅案:1918年1⽉8⽇,当第⼀次世界⼤战快结束时,威尔逊总统提出⼗四点,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可⾏」的计划。
第七讲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之二——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理论关注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身发展以及其处于其中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世界体系理论的兴起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术界,主要标志是美国社科家沃勒斯坦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
社会现实起源:传统发展理论受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现实的强烈挑战:学术思想起源:熊彼特(资本主义经济的成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波拉尼(自我调节的市场)《大转变: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普雷维什(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分析方法起源:法国年鉴学派:长时间和大范围;康德拉季耶夫:经济周期和百年趋势;卡尔马克思:资本积累。
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1单一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首要特征。
它涉及三个问题:(1)世界体系的起源和形成(2)世界体系的运转机制世界体系一旦建立便围绕着两个二分法运行:一是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二是经济专业化的空间等级,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
其中“不等价交换”和“资本积累”是这个体系运行的动力。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不等价交换不仅存在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也存在于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之间。
A“三个地带”和“不等价交换”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B“融入”和“边缘化”(3)世界体系的周期和趋向周期和趋向则是世界体系的时间方面的体系。
A两种周期与霸权国家的周期不同的是世界体系论者关心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周期。
它是比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更长的周期150-300年。
接受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并将其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分析之中。
他们认同在经济周期存在停滞和扩张的两种相互交替的过程,即康德拉季耶夫的A段和B段,认为在经济周期中一般是停滞B段先于扩张A段,为扩张提供了三个要素:一是停滞为资本集中提供机会;停滞引起的阶级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重新分配会扩大需求;停滞阶段在边缘地区产生了大批低工资工人。
第八讲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之三——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论Hegemony Theory一、霸权稳定论出现的背景(一)、现实背景:战后,领导国际体系的美国出现衰退。
(二)、理论背景(理论来源)——霸权理论从理论渊源上讲,以吉尔平为代表的霸权稳定论是对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霸权理论的改造与发展。
当时霸权理论研究有两条主线:一是关于霸权与国际体系的研究;二是关于霸权周期的研究。
1、沃勒斯坦:霸权与国际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Maurice Wallerstein,)提出了世界体系论,从而引起了人们对“霸权国家”的关注沃勒斯坦通过自15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的兴衰治乱的历史考察,创立了国际体系论。
其理论包括:(1)、国际体系的特点:“有霸则稳、无霸则乱”命题每个历史时期的国际社会都是因霸权国家的存在而得以维持发展。
(2)、历史上国际体系中的三个霸权周期自从资本主义体系问世以来,国际体系中已经出现了三个霸权周期,产生了三个霸权国家,它们分别是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中期的英国、20世纪中期的美国。
所有霸权都有一个由盛而衰的周期,这个长周期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霸权的兴起、霸权的获得、霸权的成熟、霸权的衰退。
(3)、称霸的原因:经济优势(4)、霸权周期循环的原因:“中心—半边缘—边缘”理论(5)、霸权周期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2、莫德尔斯:霸权的周期乔治.莫德尔斯基提出了长周期理论(Long Cycle)。
其内容为:(1)、霸权的更迭:霸权国位置的更替的周期基本呈规律性发展,霸权国从产生、发展、强盛到衰退这个周期大约为一个世纪,由此“全球战争”也呈现一定的周期,即“长周期理论”。
(2)、霸权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特点霸权国家必须是靠海的国家;具有内聚力;有开放的社会;经济上必须居于主导地位;必须具有抵达全球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
其他国家要么是挑战者,要么是依附者。
北京市考研国际关系硕士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整理北京市考研国际关系硕士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整理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是国际关系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考研复习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考研国际关系硕士复习资料,对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国际关系理论简介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际政治现象并解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
它对于国际关系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常见的国际关系理论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造主义等。
1.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利益追求,认为国际关系是基于力量和利益的。
典型的现实主义理论家有肯尼斯·沃尔兹、约瑟夫·奈、约翰·米尔斯等。
2. 自由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理论流派,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理论家关注国际法、多边合作以及全球化趋势等问题。
代表性的自由主义学者有罗伯特·凯恩、约瑟夫·奈、约翰·米尔斯等。
3. 构造主义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重要补充。
它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国家间的关系,还包含了非国家主体的行为和影响。
构造主义强调观念、身份和文化的重要性。
代表性的构造主义学者有亚历山大·韦赫、珍妮·杰克逊等。
二、研究方法国际关系学科中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 定性研究是指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
定性研究强调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 定量研究是指通过统计和数学模型等手段进行研究,以数据为基础来进行分析和验证假设。
定量研究强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了定性研究无法达到的细致和客观性。
三、复习方法与建议在复习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方法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系统学习理论内容:通过参考教材和相关论文,建立起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整体认知,了解各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分析方法。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提纲二、现实主义1.无政府状态(139/150自助体系与有序体系的区别)理性行为体安全困境(150/384) 相对/绝对收益(132) 国家利益(252) 权力(264/265/266;软权力395) 霸权(定义292)均势(p108/279) 卡普兰六模式(p97-98) 国际体系国际结构(139) 国际战争同盟(平衡/追随;与合作安全/集体安全376比较387)威慑(及其成功的条件)2.古典现实主义(p37-39;摩根索六原则p67-68)新现实主义(基本理论137/与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p125/防御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3.均势理论体系结构与稳定理论(霸权稳定144/301、两极稳定141、多极稳定)权力转移长周期理论(302)文明冲突(420-421)新帝国论三、自由主义1.国际合作(321/合作条件326)相互依存(336敏感性/脆弱性341;零和/正和/负和相互依存)复合相互依存(155/342) 国际机制(360)国际制度2.理想主义(p33-36; 与古典现实主义比较p39)新自由主义(156与新现实主义比较132-135)3.(新)功能主义贸易和平(157-158) 民主和平(451-452)决策理论(理性行为体/官僚/组织模式)历史终结(180) 地区主义多边主义全球治理新中世纪主义(419)四、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332)依附(339-340)新帝国主义五、建构主义国际社会(236) 文化(424认同/规范226-227)三种无政府状态文化人权理论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224-226)六、方法论层次分析(p99个人/国家/体系层次273-274)科学实在论行为主义(p91/117/191)一、导论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确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
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要点参考书目1.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一讲国际关系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讨论(一)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它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个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个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指定和施行的政策。
这三个概念象是三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国际关系的外延最大,包括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国际政治次之,只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和正式关系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再次,涉及一个国家对他国采取的政策。
(二)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是关于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这门科学从国际关系体系着眼,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中各成员,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以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为主;研究该体系中各个成员,各个部门同整个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推动和制约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关情况和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
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揭示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
(三)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际系统中的成员,即国际行为体。
国际行为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行为体,指民族国家;二是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多国公司 (MNCs)和跨国公司(TNCs)。
(四)国际关系学研究重点内容包括:国际系统的发展和演变;国际系统和国际系统单位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行为等。
国际关系分析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1)文献回顾;1、从前人的研究方法基础深入,从而产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效果。
2、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走弯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3避免重复前人已经完成的结果。
4、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的缺陷或不足确认自己的方向。
(2)寻找研究问题;三个条件1.所选择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没有答案或是现有答案有缺陷的问题2.所选择的问题应是一个有学术或社会意义的问题 3.所选择的问题是研究者有可能回答的问题,即这个问题的难度在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条件之内(3)提出合理假设:有了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提出假设,即可能的答案(4)检验假设:首先要制定出检验假设的标准,举例并进行逻辑论证(5)得出结论:是对一个问题的答案二、国际关系学属于什么范畴?(政治学)国际关系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界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第二章一、国际体系:由三个要素组成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国际规范国际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组织和个人等国际格局:国家之间的实力分配和大国间的战略关系国际规范:国家间在长期互动、交往中形成的并对国家行为具有不同约束力的习惯、规则法律等。
二、维也纳体系: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
维也纳体系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
但是体系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它开启了用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河。
三、凡尔塞——华盛顿体系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是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
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四、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