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49.76 KB
- 文档页数:2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措施引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的炎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减少病情的进展,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措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护理措施1. 教育和指导患者对于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教育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潜在并发症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告知患者关于饮食、日常生活和心理调适方面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2.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适量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此外,患者应该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等,以增强免疫力。
3. 注意皮肤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常出现皮肤问题,如红斑、瘙痒、干燥等。
为了缓解这些不适,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适时使用保湿剂并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此外,还应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使用防晒霜和遮阳物品保护皮肤。
4. 预防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通常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护理人员应该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并定期接种疫苗预防流感、肺炎球菌等疾病。
同时,若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5. 定期体检和药物管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液常规、尿液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及心脏、肺部等器官的检查。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体检并及时检查结果。
此外,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药物用量和监测药物副作用。
6. 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系统性红斑狼疮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
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发感染的护理计划摘要患者:女,44岁,因“双手、双足发黑伴疼痛进行性加重10+天”于2016年3月18日入住我院血管外科。
轮椅送入病房,意识清楚,精神差,诉患肢疼痛。
在当地诊所“针灸”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
于近期双手、双足皮肤出现坏死、发黑,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双手、双足多发性坏死伴感染”收入我院血管外科病区。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给予抗炎、抗凝、活血、扩血管及对症支持治疗,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经完善体液免疫、抗中性粒细胞包浆抗体、结缔组织疾病诊断免疫学指标等辅查,再经风湿免疫科会诊,考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于3月24日转入我院风湿免疫科病区。
在风湿免疫科期间完善病情评估考虑诊断为:1.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 SLE相关闭塞性血管炎2.四肢肢端坏疽伴感染,给予激素甲基强的松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控制狼疮病情,丙种球蛋白支持,加强抗感染,患者病情好转于4月30日出院。
二、护理评估(一)现病史入院前10+天,患者自觉双手、双足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尚可忍受,不伴皮肤红、肿,皮温尚可。
患者于当地诊所“针灸”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明显缓解。
此后,患者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双手、双足皮肤出现坏死、发黑,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治,门诊以“双手、双足多发性坏死伴感染”收入我院血管外科治疗。
(二)既往史患者于2015年12月因“脑梗死”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余无特殊。
(三)个人史无疫区拘留史,毒物接触史,吸烟史,饮酒史。
婚姻家庭关系和睦。
(四)家族史家族中无同类病人;无遗传倾向。
(五)相关检查免疫检查:抗体阳性(+),抗核抗体1:10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核小体抗体阳性(+++),抗剪接体复合蛋白抗体阳性(+),抗SS-A/Ro60抗体阳性(++),抗Ro52抗体阳性(++)。
生化检查:白蛋白26.4g/L,超敏C反应蛋白14.66mg/L,尿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36/ul,红细胞计数(RBC)596/ul,蛋白质2+,隐血3+。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攻击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性表现为各种疼痛、关节炎、皮疹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淋巴结增大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患者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的重要性
1、重视患者的身心健康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疲劳、关节炎、活动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应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鼓励他们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比如放松活动、体育锻炼等,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还应引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发展。
2、强化环境护理
1)应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干净,多通风,避免空气污染,保护病人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2)要注意毛发的均匀,避免头皮发痒,大的部位需要定期清洗。
3、注意护理遵医
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不可自行更改。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方案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对患者的脏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表现为的蝶形红斑、发热、肌无力等方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该病可以出现于各个年龄阶段,由于病程较长,且容易出现反复,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坚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工作,使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根据大量研究数据可以确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和异常、感染以及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T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功能得到一致,使B细胞增生,自身抗体的增加会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在身体的关节、皮肤以及小血管和肾小球等部位大量沉积。
在这样情况下可引起慢性炎症,破坏细胞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出现,致使多系统损害[1]。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重下降、特异性有蝶形红斑、盘状红斑,非特异性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关节炎症甚至畸形,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心脏、肾脏等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器质性病变。
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的基本原则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诱发因素和内分泌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免疫平衡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工作,提升治疗效果。
但是该病症由于病程较长,且病情容易出现反复,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遵循综合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遵医嘱进行护理工作,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认真执行护理方案,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重要护理支撑[2]。
三、饮食原则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中遇到问题,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方案。
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蔬菜、水果、牛奶等食物,并按照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膳食计划,根据保证患者营养均衡,并汲取低糖、低盐、低脂等食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 60例就诊于我院的SLE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随机的分组:常规组30例无并发感染,干预组30例并发感染,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4、C3、红细胞沉降率、合并疾病情况。
结果:干预组中最常见的感染为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干预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要显著快于常规组 (P<0.05);干预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及合并狼疮性肾炎的例数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4、C3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因素主要是感染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增快,存在一些合并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及狼疮性肾炎等,SLE患者伴发感染的类型主要是细菌感染,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在临床要积极的对此类患者进行药物等护理干预。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仓;感染;因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75-02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可以对全身多个系统进行累及,临床上的特征为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针对自身的抗体。
到目前为止,SLE发病的机制及病因还不清楚。
SLE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SLE治疗的有效方法为免疫抑制剂及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虽然这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SLE患者易伴发感染,感染的发生使得患者的治疗疗效大打折扣,使患者的预后严重受到影响,在这些感染中,呼吸道的感染最常见,也是导致最严重后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伴发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中探讨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措施。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5-24T13:49:04.2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作者:徐燕[导读] 汪清县东光镇卫生院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可以对全身多个系统进行累及。
徐燕
(汪清县东光镇卫生院吉林汪清 133207)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 60例就诊于我院的SLE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随机的分组:常规组30例无并发感染,干预组30例并发感染,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4、C3、红细胞沉降率、合并疾病情况。
结果:干预组中最常见的感染为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干预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要显著快于常规组 (P<0.05);干预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及合并狼疮性肾炎的例数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4、C3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因素主要是感染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增快,存在一些合并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及狼疮性肾炎等,SLE患者伴发感染的类型主要是细菌感染,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在临床要积极的对此类患者进行药物等护理干预。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仓;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75-02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可以对全身多个系统进行累及,临床上的特征为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针对自身的抗体。
到目前为止,SLE发病的机制及病因还不清楚。
SLE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SLE治疗的有效方法为免疫抑制剂及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虽然这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SLE患者易伴发感染,感染的发生使得患者的治疗疗效大打折扣,使患者的预后严重受到影响,在这些感染中,呼吸道的感染最常见,也是导致最严重后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伴发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中探讨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措施。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2.12至2015.6期间就诊于我院的SLE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在38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41.83±5.76)岁,病程6d至26年,平均(14.56±7.68)年。
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随机的分组:常规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39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42.83±5.76)岁,病程5d至26年,平均(13.56±7.68)年。
干预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在38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41.83±5.76)岁,病程6d至25年,平均(12.56±7.28)年。
6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在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使用回顾性的分析调查方法,收集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合并疾病、感染率、感染部位等情况。
对所有患者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严重者加用一种免疫抑制剂。
一旦发现患者伴发感染,在治疗基础性疾病的同时进行抗感染的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
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使用一些药物定期的对口腔进行清洁,由此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在对SLE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合理运用,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蛋白不足、贫血等,进行积极的纠正,使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得到改善,对患者出现的感染征象要积极的排除或确诊,合理的应用抗感染的药物,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
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①强化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完善预防医院感染的屏障系统。
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疾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告知其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流行的场所,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
SLE 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出院,定期门诊随访。
③加强基础护理:SLE 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紊乱,在治疗过程中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和免疫制剂,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出现各种感染。
因此,要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和呼吸,室内定期通风和消毒,认真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仔细检查皮肤、勤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保持肛周、会阴部清洁,对留置尿管者更应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尿袋。
1.3 观察项目
通过对常规组及干预组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合并性疾病的检查,观察影响两组患者并发感染的因素,并对干预组的感染率及感染部位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
对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使用SPSS 17.0 软件,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对常规组及干预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合并疾病检查。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要显著快于常规组 (P<0.05);干预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及合并狼疮性肾炎的例数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4、C3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主要侵袭身体的结缔组织,对全身的各个系统都有可能累及,由此导致多种器官的损伤。
对SLE的治疗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使用时要注意足量、维持、早期使用,另外,还要注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一些副作用,嘱患者不要私自停药,那样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
SLE患者自身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不仅导致SLE的进展,还使得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现象,要想对SLE 伴发的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了解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本研究中探讨临床上SLE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伴发感染组中最常见的感染为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伴发感染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要显著快于未伴发感染组(P<0.05);伴发感染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及合并狼疮性肾炎的例数要显著多于未伴发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4、C3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因素主要是感染,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增快,存在一些合并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及狼疮性肾炎等,SLE患者伴发感染的类型重要是细菌感染,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在临床要积极的对此类患者进行药物等的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曹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后创面感染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02期:418-420.
[2]刘洋,韩晓芳,巩宇宁.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并发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
[3]林艳.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护理实施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医药前沿,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