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种剂和种衣剂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农药2. 毒力与药效3. 剂量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 LD 50与LC 506. ED 50与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 毒力与药效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 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rt 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校正死亡率(%)=5.LD 50与LC 50致死中量(LD 50)(medium lethal dos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 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 ED 50与EC 50有效中量(EC 50):有效中浓度(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100(%)?=供试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100-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如何区分种衣剂与拌种剂种衣剂和拌种剂是两种不同的农药剂型,用于农作物的种子处理。
虽然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它们的用途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种衣剂和拌种剂的区别。
种衣剂是一种专门用于种子处理的农药剂型。
它是以种子为载体,将农药成分涂覆在种子的表面或渗透到种子内部,从而达到对种子和发芽幼苗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种衣剂能够在播种后的早期阶段提供有效的保护,防止种子发芽和幼苗受到病原菌、昆虫和其他外界压力的侵害。
此外,种衣剂还可以增强种子的萌发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种衣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防治病虫害和促进植物生长。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种衣剂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阻止病原菌和害虫对种子的侵害。
对于促进植物生长,种衣剂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长调节物质,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和作物的早期生长。
与种衣剂相比,拌种剂的作用范围更广泛。
拌种剂是将农药成分与种子进行混合,使种子在播种前得到药物处理,从而达到对种子、幼苗和土壤中害虫和病原菌的药物防治效果。
拌种剂不仅能够保护种子和幼苗免受病虫害的侵害,还可以控制种子和幼苗所受到的土壤病害的影响。
与种衣剂相比,拌种剂的防治效果更持久,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轻药物的使用量和频率。
拌种剂的作用机制也与种衣剂有所不同。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拌种剂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接触、吞噬和杀菌作用来达到防治效果。
对于土壤病害的控制,拌种剂可以通过释放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菌或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来减轻病原菌对植物的伤害。
综上所述,种衣剂和拌种剂虽然都是种子处理的农药剂型,但它们的用途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种衣剂主要用于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治种子和幼苗受到的病虫害侵害,并促进植物的生长。
而拌种剂不仅具备种衣剂的功能,还能对土壤病害进行控制。
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种衣剂和拌种剂应根据具体的作物、病虫害和土壤条件来选择和使用。
1、种衣剂是最节约用药的农药新剂型种衣剂(Seed Dressing)是在原有农药剂型(如SC、EW、DF、WP、CS、SL)的基础上,辅以成膜成份,并根据需要添加其它成份(如微肥、激素等)制作而成。
农作物良种播种之前,根据可能会发生的芽期、苗期虫害及种传、土传病害,选择药液品种,对种子进行包衣。
一层薄薄的药膜保护了种子,犹如穿上了一种外衣,故名种衣剂。
一般包衣种子可在芽期和苗期的近45天内不需再施农药,且用药量仅为田间施药的1/50左右,因此它被称为最节约用药的农药新剂型。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种衣剂剂型有水悬浮型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剂型国际代号为FS。
从整体意义上看,可以说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是植保领域中使用农药方式的一次革命,由于种子包衣所耗用农药大幅度减少,防治和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属世界公认的要积极推广的对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剂型。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科技农业过渡的桥梁之一。
国际种子处理界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种子包衣技术是充分挖掘作物遗传基因潜力的一个重要措施(See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evolving to achieve crop genetic potential),种子包衣技术既可以当前的传统作物栽培服务,也是将来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之一,有着广泛的科技发展前途。
2、种衣剂的基本概念2.1. 种子处理剂和种衣剂种子处理剂分为三种a.拌种剂b.浸种剂c.种衣剂。
拌种剂和浸种剂属于田间施药的一种方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播种前农民根据防治的需要用固体农药或者用含有农药的水溶液来处理种子,它是一种传统的、田头的作物保护的方法之一。
而种衣剂是在植物种子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衣膜(或保护层),我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药剂称之为种衣剂,很显然,与前两种种子处理的方式相比,种子包衣能适合现代化大农业的需要,它有利于区域性的综合防治,也有利于区域性的良种推广和统一供种。
小麦拌种的好处及方法作者:卜召民吕鹏程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11期小麦要高产,拌种是关键。
药剂拌种已经成为小麦播种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小麦拌种的必要性河南是冬麦区,秋作物以玉米、花生为主。
有些地方播种期早,整体播种量又偏大,如果施肥不合理,易导致苗期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性差,麦苗细弱,抗病能力差,更有利于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等苗期病害的发生,致使小麦死苗烂根,后期还会有死棵白穗、倒伏等现象发生。
小麦根部病害对小麦生长和后期抽穗灌浆影响较大,对小麦进行药剂拌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等苗期根病害都是土传或种传病害,为害部分主要是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发病部位十分隐蔽。
起身后拔节后,小麦已经封垄,利用叶面喷雾防治这些病害,很难将药喷到发病部位,而且大部分杀菌剂只能从下往上传导而不能从上向下传导,叶面喷雾防治很难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只能在播种时进行拌种防治。
二、小麦拌种的好处(一)减轻小麦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小麦虫害分为地下虫害和地上虫害两种,地下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上虫害主要有蚜虫、麦蜘蛛、吸浆虫等。
地下虫害发生严重,会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形成弱苗、小苗,影响冬前壮苗的形成,从而影响分蘖。
地上虫害发生严重,极易造成小麦不能正常生长、灌浆,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
小麦拌种剂一般都含有杀虫剂,能驱杀地下害虫,同时也预防地上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这对小麦生长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二)减轻小麦因病害造成的损失中国是人口大国,耕地面积小,土地的复种指数特别高,因此,土壤中的病菌也繁殖较快,遇到适宜条件很容易危害到作物生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非常大。
小麦病害主要有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秆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等,小麦的这几种病害有的为害茎基部,致使植株营养供给不良,易造成植株死亡;有的为害穗部,直接影响穗部籽粒的形成。
2012年小麦拌种剂技术资料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恶劣与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病虫草的危害也是呈逐年加重趋势,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越冬前小麦病虫害危害的程度越来越重,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虫口密度不断上升,造成小麦播种量不断加大,但仍保证不了高产麦田所要求正常的出苗率。
由于地下害虫危害严重,造成种子一播到地里,就遭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加上土传病害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原菌直接侵染幼芽和幼苗,引起芽腐和苗枯以至于使小麦出苗后死苗缺苗断垄严重,使我们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很难保证小麦在各个生育时期维持正常的群体,限制了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小麦,作为中国北方的第一大粮食作物,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其产量的提高受到了国家极大重视,2011年4月,联合国粮农署宣布,未来十年世界的粮价将在高位运作。
2011年,中国小麦主产区大旱,2012年中国政府针对小麦“一喷三防”采购额高达16亿元,大面积的实行政府采购,免费发放等措施确保小麦丰收。
但在江苏、安徽、河南的小麦主产区赤霉病仍然大爆发,牵动亿万国民之心,紧接着在7月份全国性的强降雨,对农作物和财产又造成了极大损失,相信2013年政府和我们农资人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小麦的管理中。
小麦拌种剂作为小麦高产的关键环节,国外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也有四十年之久,最初的拌种剂多以甲拌磷、甲基异硫磷、三唑酮为主,虽对地下害虫有优良的防效,但因其毒性高、气味大,对人体和环境有极大的伤害,且持效期短,难以对后期蚜虫。
三唑酮拌种如量控制不好,容易影响小麦出芽率,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
所以小麦拌种剂的推广和应用任重而道远,在拌种剂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中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地区还存在药害,针对拌种剂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知名农业院校专家教授通过室内和大田大量的科学研究,隆重推出小麦杀虫、杀菌营养型拌种剂。
要了解中国农药的现状,我们必须先来看看美国和欧洲的现状。
种衣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种衣剂是一种用于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的农药,通过种衣剂的使用可以提高种子的
萌发率、抗病害能力和抗虫害能力,从而达到防治小麦病虫害的目的。
种衣剂的防治效果
取决于选择的药剂种类和使用方法。
一、抗病害效果
种衣剂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层,可以阻隔致病菌的侵入,减少病害的发生。
种衣剂中
的杀菌剂可以抑制种子表面的真菌生长,减少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
常用的种衣剂杀菌剂
有金克丝、恶霜旋、多菌灵等。
二、抗虫害效果
种衣剂中常添加昆虫的驱避剂或毒杀剂,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
含有卡布菌素的种衣
剂可以击杀种子表面的害虫,起到抗虫害的作用。
种衣剂中的虫害预防剂可以增加种子的
抗虫害能力,让小麦在早期就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
三、促进小麦生长
种衣剂中常添加有机肥料和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种衣剂中的植物
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改善小麦的生长环境,增加小麦的生长势和抗逆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
品质。
四、降低农药使用量
通过种衣剂的使用,可以在播种阶段对小麦进行防治,避免了后期大面积的农药喷洒,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污染和农作物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并非百分百有效,其效果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种衣剂的品质、种子的质量、环境条件等。
在使用种衣剂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种衣剂品种和剂量,并结合其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防治小麦病虫害。
鉴于种衣
剂的使用对农作物发展和环境有一定影响,需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安全的使用,避
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一,种衣剂的发展历程:种衣剂作为种子“包衣技术”的有效载体,最初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人的“粪种法”。
我国至西汉时就已经有了“溲种法”,即用蚕粪、羊粪来包裹或浸泡种子。
但是真正将化学药剂用来处理种子,则起始于1901年Darnell-smith先生发明的“硫酸铜粉制剂”。
他发现用硫酸铜粉制剂处理种子,可以防治许多病害。
但是不久,他又研究发现,该处理降低了种子的发芽。
直至20世纪20-60年代,可湿性粉剂、药浆、浓药液的不断问世,才改变这种局面。
到了70年代,内吸杀菌剂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发展。
药剂浸、拌种逐渐发展成为药剂包裹种子的方式。
种子处理内容和方式也有了很大地改变。
其中“种子丸化包衣”技术,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措施。
把“种衣剂包衣”技术从早期的“防治病虫害”发展到“提高种子质量、增加种子活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等多个方面。
1983年,北京农业大学李金玉教授,成功地研制了克百威和多菌灵组成的国内第一个种衣剂产品,并从1985年到1993年,国家批准应用农大新技术兴建种衣剂厂13家,开发了适宜在不同地区,防治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的一系列化合物。
截至2001年初,国内外已经登记的种衣剂产品超过80种,种衣剂生产厂家90多家,原药3个。
在这些种衣剂中,国产种衣剂以多功能、防治多种病害的复合型衣剂较多,病虫复合型种衣剂占种衣剂品种的40%左右,此外还有一些药肥复合型种衣剂。
2011年,中国种衣剂生产企业从原来的33家定点厂发展到400余家,2010年全国种子处理剂销售总量超过4万吨,价值约10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种子处理剂的年销量每年在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欧洲和美国,种衣剂占所有产品1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我国所占比例不到5%。
二、种衣剂的理化特征:种衣剂是由原药加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粘合剂、警戒色等制成的悬浮剂,是几种常见农药剂型之一,来源于制药业上的胶粘剂的发展。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种衣剂的活性成分,主要有农药、微肥、激素、菌肥等有效成分(在实际生产中运用较多的有克百威、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等农药及微量元素);二是种衣剂的非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一些惰性物质的粘土、硅藻土、泥炭等作为填充介质,以及一些粘合剂、成膜剂、着色剂等。
花生拌种剂有哪些好处怎么选择合适的花生拌种剂现在的花生种植已经离不开拌种剂,花生拌种是防治花生地下害虫如蛴螬,根部病害如根腐病的好方法。
投入少,效果好,并且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近年来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那么,花生拌种剂有哪些好处?怎么选择合适的花生拌种剂?一起来看看吧!花生如何进行拌种花生种衣剂因为防治地下害虫,地上蚜虫以及苗期根部病害的良好效果,目前花生播种之前,基本上都有要进行拌种。
针对拌种以下五点大家多注意:1、高效低毒: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登记花生的种衣剂,效果更好出苗更安全混合顺序:先把拌种剂倒入容器中,加少量水搅拌;再倒入拌种肥,混合均匀后拌花生种;2、加水量:拌种剂能把种子拌均匀的前提下,加水量越少越好,一般100斤种子的话,包衣溶液(拌种剂,拌种肥,加水量三者加起来)不要超过1.5斤,加水量过大易皱皮脱皮等;3、搅拌时间:不论是手工拌种还是机器拌种,拌种剂能把种子拌均匀的前提下搅拌的时间越短越好,比如内部胶管的花生专用滚筒拌种机,从入口倒药液的时候前后左右都适当倒一些,这样一次100斤左右花生种,搅拌20-30秒就均匀可以倒出了;4、拌种时间:大部分吡虫啉噻虫嗪等悬浮种衣剂都可以适当提前拌种(具体的也可以咨询所购买产品的厂家)。
播种前一天拌种,针对种子数量多来不及的话,提前10天半月都可以。
拌种之后摊开晾干,不要闷种,不要暴晒。
花生拌种剂有哪些好处从目前花生种植情况来看,花生地多为重茬地,常年连作现象普遍,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蛴螬、蚜虫、飞虱、死苗、烂棵、青苦等各种原因,影响花生正常生长,限制了花生单产和品质的提高。
而花生拌种是花生高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既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还能预防死苗死棵的现象,同时还能起到调节花生生长,促进产量和品质。
1、防虫播前拌种不仅能防止前期地下害虫对于种子的侵蚀,在生长中后期,还能有效防止地上害虫的危害。
常见的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主要是蛴螬),拌种剂是有一定的气味的,经过拌种后的花生种,当这些地下害虫闻到气味之后,就不会去咬食,这就是所谓的趋避性。
买的玉米种子已经包衣,播种前还要再拌种吗?别再做错了玉米从播种出苗到收获容易发生一系列的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玉米种子包衣作为一项已推广数年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很多农友对玉米种子包衣还是一知半解,这给如何正确使用玉米包衣种子带来了困难。
今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玉米种子包衣的作用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大家更加的认识玉米种子包衣。
国际上种衣剂始于60年代,开始阶段农药成分多为福美双、克百威、甲拌磷等,随着技术发展,出现苯甲、咯菌腈、吡虫啉、氟虫腈、噻虫嗪等。
我国拌种历史悠久,但种衣剂推广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对比较落后。
为什么开发种衣剂呢?主要用于种子处理,防治作物苗期甚至中期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在种植管理中为农户节省劳力和时间,同时降低了打药成本。
玉米拌种的好处1、主要预防以下病虫害:病害:玉米苗期的粗缩病、黑穗病、根腐病、立枯病等;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上害虫:蚜虫,灰飞虱;2、种衣剂包衣后,显著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的正常生长,不但使根系发达,须根增多,还能有效提高苗期的抗旱性;出苗整齐,幼苗壮实,为玉米的高产打下基础。
当然,使用种衣剂包过衣的玉米种子,出苗相对晚1-2天左右,这种属于正常现象,但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玉米植株很健壮,抗逆性相对较强。
玉米种子包衣有哪些作用:1.可减少用种量。
玉米种子通过精选包衣后,提高了发芽率及整齐度,可采用精量播种技术。
在大量减少亩用种量的同时,能保证田间苗全、苗匀、苗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2.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种子经包衣后,播进土壤里,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屏障,可以避免土中病虫害的侵袭。
当种子吸水膨涨、萌动、发芽、出苗、成长时,药膜不会马上溶化,内吸性药剂从药库中缓慢释放,逐渐被玉米根系吸收,传导到幼苗的根系各部位,持续发挥防治病虫害的药性作用。
3.促进植株生长。
玉米种衣剂里含有促进植株生长的微肥和激素。
小麦拌种八大误区近年来,随着种植观念和水平的提升,种子包衣已经成为每一个职业农民的选择。
包衣的种子有更多的优势,即:防病虫、壮苗、增产,省力、省钱、环保。
日前,又到了即将准备冬小麦播种的时候了。
提前采取选种、晒种、种子包衣等种子处理措施,是小麦播种以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那么,怎么拌种,又该选择什么产品拌种,存在的误区又有哪些呢?一般来说种子处理剂分为3种:浸种剂、拌种剂、种衣剂。
种子处理剂概况在实际应用上,老百姓往往分不清种衣剂和拌种剂,通常把它们都称之为“拌种剂”,它们虽然都作为种子处理使用,但种衣剂≠拌种剂。
其实,拌种剂和浸种剂共同点是在播种前农民根据防治的需要用固体农药或者用含有农药的水溶液来处理种子,它是一种属于田间施药的一种方式,而种衣剂是拌种剂的升级版。
拌种剂的组成:活性物质+溶剂+辅料(染料等)。
种衣剂的组成:活性物质+成膜剂+其它助剂(分散剂、渗透剂、流变添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填料+辅助成份(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供氧剂等)+警戒色。
种衣剂是在拌种剂和浸种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大优点是在植物种子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衣膜(或保护层)。
注:一般包衣种子可在芽期和苗期的近45天内不需再施农药,且用药量仅为田间施药的1/50左右,因此它被称为最节约用药的农药新剂型。
活性物质是种衣剂的主配方,也是病虫害防治功能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它包括杀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相应的保护剂,微量元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警戒色实际上是为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表明这些种子是用药剂处理过的,不能用来食用和作饲料。
但是,我们农民长期以来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观念,比如认为种衣剂颜色越深、刺激的味道越大,药效越高,其实不然。
误区大击破误区一:上了“颜色”就是种子处理并不是上了颜色的种子就是种子处理,很多不法商贩抓住这一误区,卖了不少仅是颜料染色的种子,对种子并没有防护作用,对种子的发芽也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
拌种剂和种衣剂的区别
拌种剂和种衣剂的区别:
1、拌种剂的组成:农药有效成分+乳化剂+苯(或醇)+辅料(染料)
2、种衣剂的组成:农药有效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界面活性剂(水乳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等)+抗旱剂+防冻剂+防腐剂+成膜剂+缓释剂+辅料(颜料)
以上对比不难看出,拌种剂和种衣剂的差别。
防治效果自然更不必多说,二者虽然都是作为处理种子使用,虽然老百姓统统将它们称之为拌种剂,但二者不可以划=号;
种衣剂顾名思意、通俗说就是给种子穿上衣服,关键技术就是成膜剂和缓释剂。
种衣剂是用于种子包衣具有成膜特性的制剂。
它不仅能起到种子保健功能使良种标准化,又具有杀虫防病等多种作用。
种衣剂的使用方法有包衣、拌种、浸种、灌根、泼浇、淋土等。
种衣剂特点:
在土壤中遇水膨胀透气而不被溶解,从而使种子正常发芽、使农药化肥缓慢释放,具有杀灭地下害虫,防治种子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种子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
种衣剂紧贴种子,药力集中,利用率高,因而比喷雾、土壤处理、毒土等施药方法省药、省工、省种;种衣剂隐蔽使用,对大气、土壤无污染,不伤天敌,使用安全;种衣剂包覆种子后,农药一般不易迅速向周边扩散,又不受日晒雨淋和高温影响,故具有缓释作用,因而持效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