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 格式:docx
- 大小:455.64 KB
- 文档页数:2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01、预备式 02、太极起势 03、左棚式04、右揽雀尾 05、单鞭式 06、提手07、上势 08、白鹤亮翅 0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捶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第二段: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22、肘底看捶 23、左右倒攆猴 24、斜飞式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背31、转身撇身捶 32、进步搬拦捶 33、上步右揽雀尾34、单鞭式 35、左右云手 36、单鞭式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40、回身左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 44、翻身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捶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第四段:57、抱虎归山 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式60、右野马分鬃 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63、左棚式 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式66、左玉女穿梭 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69、右玉女穿梭 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72、单鞭式 73、左右云手 74、单鞭式75、下势 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78、左右倒攆猴 79、斜飞式 80、提手81、上势 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 85、闪通背 86、转身撇身捶87、白蛇吐信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右揽雀尾90、单鞭式第六段:91、左右云手 92、单鞭式 93、高探马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辗莲 96、上步指裆捶97、上步右揽雀尾 98、单鞭式 99、下势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辗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捶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
国家新编杨式26式太极拳拳谱名称
国家新编杨式26式太极拳拳谱包括26式,名称如下:1.练习开端式;2.捉鸟尾;3.单鞭;4.左上步推猴;5.白鹤亮降;6.反掌捶;7.搓膝推开;8.左斜身式;9.左分野马鬃;10.星空拳;11.抱虎归山;12.上步搡拗;13.转身捶;14.斜飞;15.上步摐虎;16.右斜步摐下;17.跨步斜下捶;18.上步八七;19.跺脚跃鞍;20.举捶撤起;21.斜侧撤退;22.向左倾斜按;23.向右切左;24.转身打虎;25.落花式;26.完结式。
对于太极拳的进一步学习,可以根据上述26式,逐一练习,掌握每种动作。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熟练度,可以通过跟随老师所教授设计的太极拳套路,练习套路,步伐组合、节奏、勾手、摆手等多种动作,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太极拳拳术水平。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手指向下。
头部正直,目光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迈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
3、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
二、左右野马分鬃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抱球,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右手向后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3、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下落,掌心向下;右手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上。
4、上体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左手向后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三、白鹤亮翅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右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向下。
2、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掌心向上,高于头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左脚向前半步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成左虚步。
同时,左手向前上方抬起,掌心向外,与右手相对,两臂成弧形。
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手从体前下落,经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
同时,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2、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由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4、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五、手挥琵琶1、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成右虚步。
杨式四十式太极拳套路第一段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搬拦捶9.如封似闭第二段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第三段15.云手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脚19.双风贯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臂第四段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左右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杨式四十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预备势:要点:预备势的时候和各式太极拳要求一样,身体自然放松,端正的两臂垂直于身体的两侧,呼吸平隐自然,精神集中。
01,起势:分脚,两臂前平举,轻轻垂落,按于大腿的两侧。
要点:一,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二,轻轻的把手前平举,三,沉肩坠肘坐腕两手向下落按,停于大腿的两侧。
要做腕舒指掌心向下。
02,揽雀尾:转腰屈腿抱手,向前上步,弓步左堋,微扣脚,收脚抱手上步,弓步右堋,翻掌,前引,坐腿后捋,搭手弓步前挤,转腰坐腿,坐腿收手弓步前按。
要点:边屈蹲边转身边抱手收脚,然后上步堋手,向右看,下边一个动作是右堋手,前脚尖微微的内扣再抱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好象抱着一个球,两臂饱满捧圆,转身向膝上部双手前堋,左手尖贴近右手的腕关节内侧,捋回来捋到腹前,力点在两掌,翻掌搭手弓步前挤,力点在前臂的外侧,后手扶的位置是前臂的内侧,然后再把手引回来也叫后堋前按,方向正西,前脚尖不翘。
03,单鞭:转腰坐腿扣脚摆手,再坐回去收脚,上步勾手推掌。
要点:单鞭转身向左平摆,再向右坐脚转身,向右平摆,勾手收脚,上步推掌转向正东。
04,提手上势:坐腿扣脚转腰,坐回来两手体前相合成虚步。
要点:重心后移前脚尖内扣,掘臂两手合于胸前,方向正南,虚步和起势的方向一致。
05,白鹤亮翅:转腰分手合抱,活步,虚步分手亮掌。
杨式太极拳103式拳谱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式;06、白鹤亮翅;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17、抱虎归山;18、肘底捶;19、倒撵猴右式;20、倒撵猴左式;21、倒撵猴右式;22、斜飞式;23、提手上式;24、白鹤亮翅;25、左搂膝拗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身撇身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云手一;33、云手二;34、云手三;35、单鞭36、高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身左蹬脚;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42、进步栽捶;43、转身撇身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式;47、右打虎式;48、转身右蹬脚;49、双风贯耳;50、左蹬脚;51、转身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53、如封似闭;54、十字手55、抱虎归山;56、斜单鞭;57、野马分鬃右式;58、野马分鬃左式;59、野马分鬃右式;60、揽雀尾;61、单鞭;62、玉女穿梭(4个);63、揽雀尾;64、单鞭;65、云手一;66、云手二;67、云手三;68、单鞭69、下势;70、金鸡独立右式;71、金鸡独立左式;72、倒撵猴右式;73、倒撵猴左式;74、倒撵猴右式;75、斜飞式;76、提手上式;77、白鹤亮翅;78、左搂膝拗步;79、海底针;80、扇通臂;81、转身白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84、单鞭85、云手一86、云手二87、云手三;88、单鞭;89、高探马穿掌;90、转身十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身摆莲;98、弯弓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十字手;102、收势;103、还原。
第一段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段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第三段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左蹬脚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段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段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势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六段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第八十五式收势。
杨氏简化24式太极拳谱杨氏简化24式太极拳谱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 24、收势杨氏太极拳的二十四式拳谱1、起式(一)左脚分开半步(二)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 (三)屈腿下蹲两手下落按到腹前2、左右野马分鬃(一) ①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②转身上步③弓步分手指尖与眼同高(二)①转腰撇脚②抱手收脚上手高与肩平下手与腹平③转腰上步向前迈出一步④弓步分手前手心斜向上与肩平后手按在胯侧手心向下(三)①转腰撇脚②抱手收脚③转腰上步脚跟轻轻落地④弓步分手眼睛注视前手的指尖3、白鹤亮翅(一)向前抱手后脚跟半步脚掌落地 (二)重心后移坐腿转腰分手 (三)转向前方虚步亮掌前脚脚掌虚点地面4、左右搂膝拗步(一)①右手前摆②两手交叉抡摆腰向右转前脚收回手摆向侧后方③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④弓步搂手推掌 (二)①轻轻地转腰撇脚②摆手收脚眼看后手与头同高③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耳旁④弓步搂推指尖与眼同高推到中间轴线上 (三)①转腰撇脚②摆手收脚③上步屈臂④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一)后脚跟近半步(二)重心后移两手交错交换(三)虚步合手两手成侧立掌6、左右倒卷肱(一)①撤手转腰翻掌②提脚退步屈臂收手③坐腿虚步推掌(二)①撤手转腰翻掌②屈臂转腰提脚退步③坐腿虚步推掌(三)(四)动作同(一)(二)7、左揽雀尾(一)转腰分手(二)抱手收脚支撑困难时可脚尖点地(三)转腰向前上步脚跟先落地(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边去翻转手心相对(六)坐腿转腰后捋两手摆到身体侧后方(七)转身搭手仍转向正前方右手心贴在腕关节内侧(八)弓步前挤两手两臂撑圆(九)坐腿引手(十)弓步前按腕与肩高8、右揽雀尾(一)转身扣脚分手(二)坐腿抱球收脚(三)转身上步(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方翻转相对(六)坐腿转腰向下向后捋(七)转腰两手合在胸前正向前方(八)弓步前挤(九)分手坐腿后引手也叫后棚(十)弓步向前推按9、单鞭(一)坐腿转身扣脚左云(二)坐腿转腰向右云 (三)翻掌勾手收脚勾尖向下左手掌心向内(四)转身上步 (五)弓腿翻掌推掌10、云手(一)坐腿转腰左手下落向右云摆画弧勾手分开(二)转腰向左移动重心两手交叉向左画狐摆动到左侧后翻掌收脚并步(三)向右转两手交叉向右摆动到右侧翻掌出脚开步(四)转腰向左云到左侧后翻掌收脚并步 (五)转腰右云翻掌出脚开步(六)转腰左云翻掌收脚并步并步相距20厘米11、单鞭(一)转腰右云(二)翻掌勾手提起左脚跟(三)转身出脚上步(四)弓步翻掌前推12、高探马(一)跟步翻掌两手心向上(二)坐腿屈臂收手(三)虚步推掌左手收到腹前13、右蹬脚(一)穿掌活步脚尖脚跟向左侧移动(二)落脚弓腿分手(三)抱手收脚(四)蹬脚分手方向右前方30度14、双风贯耳(一)收脚并手两手翻转向上(二)落脚收手握拳(三)弓步贯拳弓腿和贯拳的方向右前方30度15、转身左蹬脚(一)坐腿转身分手扣脚眼看左手(二)抱手收脚重心后坐(三)分手蹬脚方向左前方30度16、左下势独立(一)收脚摆手提勾(二)出脚落手(三)仆步穿掌(四)弓腿挑手(五)独立挑掌膝关节和肘关节上下相对小腿自然下垂脚尖脚面展平17、右下势独立(一)落脚转身摆手提勾(二)右腿向右侧伸出右手微下沉(三)仆步右穿掌掌指向右侧虎口向上掌心向前(四)弓腿挑掌起身前脚尖外撇后脚尖内扣重心前移后手勾尖转向上(五)独立挑掌左手左腿一起向前上方提起手是侧立掌脚尖斜向下右手按在体侧18、左右穿梭(一)①向前落脚脚跟着地脚尖外撇②抱手收脚③向右前方上步脚跟落地两手分开④弓步架推掌方向右前方30度右手举架在头的前上方(二)①撇脚落手转腰②抱手收脚③上步挫手④弓步架推掌方向左前方30度19、海底针(一)跟半步落在中线上(二)坐腿转腰提掌成侧掌提到肩上耳旁左手落到腹前(三)左脚前移半步成虚步右掌向前下插掌上体略向前倾20、扇通臂(一)上体立直提手收脚(二)上步翻掌(三)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捶(一)转身扣脚摆手(二)坐腿握拳右拳停在腹前拳心向下(三)摆脚搬拳搬到身前拳心向上左掌按在体侧(四)转身收脚摆手收拳(五)上步拦掌拳收到腰间(六)弓步打拳拳心向左拳眼向上22、如封似闭(一)穿手翻掌翻转向上(二)坐腿收引(三)弓步前按23、十字手(一)转身扣脚(二)弓步分手(三)交叉搭手(四)收脚合抱24、收式(一)翻掌分手(二)垂臂落手(三)并步还原杨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古城文化杨式太极拳发源地是河北永年广府。
杨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1-11)(1)起势。
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精神集中,呼吸调匀;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开立步,与肩同宽;两臂慢慢向前抬起与肩平,掌心向下;两腿微屈下蹲,两掌轻轻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同时上体微向左转,眼看左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再移至左腿,两手划弧,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继续作向右转身动作,动作与上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3)白鹤亮翅。
身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右手向左下划弧至左手下,两手掌相对成抱球状;右脚前进半步,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变虚步,脚尖点地;同时身体微向右转,两手向右上和左下分开,右手上提至头部右前方,掌心向面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两眼平视前方。
(4)左右搂膝拗步。
①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臂微屈,与耳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起由左向上,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手心向下;同时上身微向左再向右转,眼看右手。
②上身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眼看右手指。
③上身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腿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肩前,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太极拳小架预备势、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搂膝拗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揽雀尾、单鞭、肘底看捶、左倒撵猴、左开合、右倒撵猴、右开合、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青龙出水、转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左开合、揽雀尾、单鞭、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单鞭、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蹬脚、践步栽捶、翻身二起、左右打虎、右蹬脚、右双开合、左蹬脚、左双开合、转身下势、右双开合、左蹬脚、左双开合、左蹬脚、左开合、双峰贯耳、左蹬脚、左开合、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揽雀尾、斜单鞭、右野马分鬃、右双开合、左野马分鬃、左双开合、右野马分鬃、右双向开合、左玉女穿梭、左双开合、右玉女穿梭、右双开合、左玉女穿梭、左双开合、右玉女穿梭、右双向开合、揽雀尾、单鞭、小云手、单鞭、下势、左金鸡独立、右双开合、右金鸡独立、左双开合、左倒撵猴、左开合、右倒撵猴、右开合、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青龙出水、翻身撇身捶、左开合、揽雀尾、单鞭、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单鞭、高探马带穿掌、转身下势、右双开合、单摆莲、进步指裆捶、左开合、揽雀尾、单鞭、下势、左开合、上步七星、退步跨虎、右蹬脚、右双开合、左蹬脚、左双开合、转身下势、右双开合、弯弓射虎、左蹬脚、左双开合、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合太极。
二、太极拳中架预备势、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搂膝拗步、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十字手、抱虎归山、揽雀尾、单鞭、肘底看捶、左右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童子抱球、海底针、扇通背、转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左蹬脚、践步栽捶、翻身二起、左打虎势、右打虎势、右蹬脚、双峰贯耳、右蹬脚、转身右蹬脚、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十字手、抱虎归山、揽雀尾、斜单鞭、左右野马分鬃、揽雀尾、单鞭、玉女穿梭、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下势、左右金鸡独立、左右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扇通背、转身白蛇吐信、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带穿掌、单摆莲、进步指裆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下势、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十字手、合太极。
杨⽒太极拳⼗六式拳谱杨⽒太极拳⼗六式拳谱1. 起势2. 左右野马分鬃3. ⽩鹤亮翅4. 左右搂膝拗步5. 进步搬拦捶6. 如封似闭7. 单鞭8. ⼿挥琵琶9. 倒卷肱10. 左右穿梭11. 海底针12. 闪通背13. 云⼿14. 左右揽雀尾15. ⼗字⼿16. 收势⼗六式太极拳动作要领预备势:⾝体⾃然直⽴,两脚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轻贴于⼤腿外侧;精神集中,眼向前平视,呼吸保持⾃然。
1、起势(1)左脚向左轻轻分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2)两⼿慢慢向前平举,⼿指微屈,⼿⼼向下,举⾄与肩同⾼,两臂距离约同肩宽,肘微下垂。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腹前,⼿⼼向下,掌膝相对。
[要点] 沉肩、垂肘,送腰屈膝,臀部不可凸出,⾝体重⼼落于两腿中间;⼿指⾃然微屈,两臂下落要与⾝体的下蹲动作协调⼀致。
2、左右野马分鬃(1)上体微向右转,⾝体重⼼移⾄右腿;同时右臂收于胸前平屈,⼿⼼向下;左臂外旋,左⼿经体前向右划弧合于腹前,⼿⼼向上,两⼿⼼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低;眼看右⼿。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迈出,脚跟着地,随即右脚蹬地,上体继续左转,左腿前⼸,成左⼸步;同时左右⼿岁专题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与眼平,肘微屈,⼿⼼斜向上;右⼿落于胯旁,肘也微屈,⼿⼼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
(3)左脚蹬地,上体慢慢后坐,⾝体重⼼移⾄右腿,左脚尖翘起;⾝体左转,右腿屈膝以脚前掌蹬碾地⾯,左腿随⾝体左转向外摆脚约45度,随后全脚踏实,左腿慢慢屈膝前⼸;同时左臂内旋于胸前平屈,⼿⼼向下,右臂外旋,右⼿向左上划弧合于腹前,⼿⼼向上,两⼿⼼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左脚内侧,脚尖点低;眼看左⼿。
(4)左脚向右前⽅迈出,脚跟着地,随即左脚蹬地,上体右转,右腿前⼸,成右⼸步;同时左右⼿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与眼平,⼿⼼斜向上,肘微屈;左⼿落于左胯旁,肘也微屈,⼿⼼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
杨氏太极拳48式拳谱起势:身体自然直立:1、左脚开立;2、两手前平举;3、屈腿下蹲。
一、白鹤亮翅:1、收脚抱手;2、右腿向后退步;3、坐腿转腰分手;4、虚步分掌。
二、左搂膝拗步:1、右手前摆;2、转腰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手推掌。
三、左单鞭1、转腰坐腿带手;2、收脚抱手;3、转身上步穿手;4、弓步平云手;5、坐腿转腰平云;6、勾手收脚;7、转身上步;8、弓步推掌;四、左琵琶势:1、跟步摆臂;2、坐腿挫手摆臂;3、虚步合手;五、捋挤势(3)(1)1、移脚活步穿掌;2、弓腿抹掌;3、收脚捋手;4、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2)1、坐腿扣脚穿手;2、3、4、5、同上;(3)1、扣脚穿手;2、3、4、5、同上六、左搬拦捶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摆步搬拳;4、收脚转腰摆臂;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七、左掤捋挤按1、转腰撇脚分手;2、收脚抱球;3、转腰上步;4、弓步掤手;5、旋臂送手;6、坐腿后捋;7、转腰搭手;8、弓步前挤;9、坐腿引手后掤;10、弓步前按;八、斜身靠: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两手成十字交叉);3、上步握拳;4、弓步斜靠;九、肘底捶:1、转身摆掌;2、抱手收脚;3、摆步撑手;4、跟步提手;5、坐腿握拳;6、虚步劈打;十、倒卷肱(4)(1)1、撤手翻掌;2、退步屈臂卷肱;3、虚步推掌;(2)(3)(4)同上十一、转身推掌(4)(1)1、撤步碾脚转身;2、屈臂上步;3、丁步搂手推掌;(2)1、碾脚转身;2、3、同上(3)(4)同上十二、右琵琶势:1、向后撤步;2、坐腿摆臂挫手;3、虚步合手撅臂;十三、搂膝栽捶1、撤步捋手;2、上步搭手;3、跟步平云手;4、坐腿转腰摆臂;5、屈臂握拳上步;6、弓步搂膝栽捶;十四、白蛇吐信(2)(1)1、转身提拳;2、转身摆脚摆掌;3、歇步推掌;(2)1、转腰摆臂;2、屈臂上步;3、歇步推掌;十五、拍脚伏虎(2)(1)1、转腰展臂;2、上步抡臂;3、抡臂拍脚;4、盖步摆臂;5、转身上步;6、弓步贯拳;(2)1、扣脚穿手2、3、4、5、6、同上十六、左撇身捶:1、坐腿扣脚翻手;2、弓步分手;3、收脚握拳;4、上步举拳;5、弓步撇拳;十七、穿拳下势: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穿拳开步;4、仆步穿拳;十八、独立撑掌(2)(1)1、弓腿挑拳;2、收脚翻掌;3、独立撑掌;(2)1、落脚上步收手;2、3、同上十九、右单鞭1、退步伸掌;2、坐腿后捋;3、旋臂搭手;4、弓步平云;5、坐腿转腰平云;6、勾手收脚;7、转身上步;8、弓步推掌;二十、右云手(3)(1)1、坐腿转腰左云松勾;2、右云翻掌收脚;(2)1、转腰左云翻掌出脚开步;2、右云翻掌收脚并步;(3)1、左云翻掌出脚;2、右云翻掌收脚;二十一、右左分鬃1、抱手提脚;2、转腰出步;3、弓步采靠;4、转腰撇脚;5、抱手收脚;6、转腰上步;7、弓步采靠;二十二、高探马:1、收脚展臂;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二十三、右蹬脚1、带手起脚;2、上步穿掌;3、弓步分手;4、抱手收脚;5、蹬脚撑臂;二十四、双峰贯耳:1、并手收脚;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二十五、左蹬脚:1 、转腰分手;2、抱手起脚;3、蹬脚撑地;二十六、掩手撩拳:1、并手落脚;2、出脚握拳掩手;3、弓步撩拳;二十七、海底针:1、跟步摆臂;2、坐腿提手;3、虚步下插掌;二十八、闪通背:1、提手收脚;2、向前上步;3、弓步推撑掌;二十九、右左分脚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3、分脚撑臂;4、落脚穿手;5、弓腿分手;6、收脚抱手7、分脚撑臂;三十、搂膝拗步1、落脚转身摆臂;2、屈臂上步;3、弓步搂手推掌;4、转腰撇脚;5、摆臂收脚;6、屈臂上步;7、弓步搂手推掌;三十一、上步擒打:1、转腰撇脚抹掌;2、收拳收脚;3、上步擒打握拳;4、弓步打拳;三十二、如封似闭:1、跟步穿掌;2、坐腿引手;3、上步翻掌;4、弓步前按;三十三、左云手(3)(1)1、转腰扣脚右云;2、左云翻掌收脚;(2)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翻掌收脚;(3)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扣脚并步;三十四、右撇身捶:1、撤步探掌;2、收脚握拳;3、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三十五、左右穿梭(1)1、扣脚翻掌;2、弓腿平抹掌;3、收脚后捋;4、上步搭手;5、跟步平云;6、坐腿平云;7、上步收掌;8、弓步架推;(2)1、扣脚穿掌;2、3、4、5、6、7、8,同上三十六、退步穿掌: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三十七、虚步压掌: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三十八、独立托掌: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三十九、马步靠: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四十、转身大捋:1、撇脚摆掌;2、并步举手;3、碾脚转身;4、侧步大捋;5、侧弓步拱肘撅臂;四十一、撩掌下势1、回身旋臂;2、转身摆掌;3、丁步撩掌;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5、屈臂开步;6、仆步穿掌;四十二、上步七星:1、弓步挑掌;2、虚步十字架拳;四十三、独立跨虎:1、退步摆掌坐腿;2、转腰摆掌收脚;3、举腿挑掌;四十四、转身摆莲:1、转身扣步带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四十五、弯弓射虎:1、落脚上步摆臂;2、弓腿转腰摆拳;3、弓步反冲拳;四十六、右搬拦捶1、坐腿穿掌;2、收脚握拳;3、摆脚搬拳;4、收脚收拳;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四十七、右掤捋挤按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弓步前按;四十八、十字手: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收势: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管路敷设技术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电气课件中调试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太极拳谱图文详解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 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
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43、49、 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 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 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 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
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传统杨式太极拳28式拳谱传统杨式太极拳28式拳谱 1. 起势2. 揽雀尾3. 单鞭4. 提手上势5. 白鹤亮翅6. 左搂膝拗步7. 手挥琵琶8. 肘底看捶9. 倒撵猴10.高探马11.右分左蹬脚12.左右打虎13.云手14.左右玉女穿梭15.左右野马分鬃16.进步指裆捶17.上步揽雀尾18.单鞭19.下势20.左右金鸡独立21.上步七星22.退步跨虎23.转身摆莲24.弯弓射虎25.进步搬拦捶26.如封似闭27.十字手28.收势传统杨式太极拳云手的特点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
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
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
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
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左右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势;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捞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芯;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