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95-01【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适当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能够消除心理障碍,很好的配合治疗。
术后的康复情况也很好,经随访3-24个月,患者康复后的生活状态也不错。
讨论: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还会对患者愈后的生活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在我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居女性肿瘤第二位,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7-10%,。
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乳腺根治术;乳腺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全乳切除合并淋巴结清扫等。
乳腺癌根治术对许多妇女来说都认为是女性气质的一大威胁,加之手术切除多,伤口创面大,使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治疗效果[1]。
所以只有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才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从而早日康复。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针对疾病类型,施以个性化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32周岁,最大的62周岁,平均年龄46周岁。
84例患者全部有过婚姻经历,其中2例离异,治疗期间出去单身状态。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84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中保乳手术治疗的为70例,单侧乳房切除治疗的10例,双侧乳房切除治疗的4例。
1.2.2 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的外部性征对女性的气质,重要性非同一般,所以针对乳腺手术的患者心理护理一定要做到行之有效,尤其是涉及到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
黑龙江省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毕业论文题目:学科:考号:考生姓名: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1、中文摘要……………………………………………………………2、文献综述……………………………………………………………3、正文……………………………………………………………4、参考文献…………………………………………………………5、个人简历…………………………………………………………乳腺癌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里辅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患肢保护.化疗护理.及功能锻炼.出院重点指导定期复查和化疗及相关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乳腺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结果】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一定效果。
文献综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危及女性生命的主要原因。
[1]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年来的报道显示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死亡率高达5%[2]。
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确诊为乳腺癌后,手术治疗是一个重要环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和最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
在一些发达国家,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甚至超过了50%,国内调查也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乳腺癌治疗的复杂性、康复周期长、医疗费用昂贵、治疗后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病人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
乳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时,将胸大、小肌,乳房一同切除[4],改变了以往形体的完整性,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丧失信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切口愈合迟[5]。
临床医学论文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间本科共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 均为已婚;年龄36~74岁, 平均51.6岁。
患者文化程度:本、专科20例, 高中23例, 初中及以下43例。
86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54例, 浸润性小叶癌13例, 导管内癌12例, 腺癌7例。
患者住院时间12~23 d, 平均15.6 d。
2 乳腺癌患者心理特点2. 1 否认、隐藏心理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后虽然有明确的诊断结果, 仍有侥幸心理, 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 患者害怕同事、朋友知道, 害怕身体的功能减退以及内分泌紊乱, 担心手术后夫妻关系紧张。
2. 2 悲观、绝望心理患者担心术后化疗脱发, 手术后女性曲线美的破坏, 担心肿瘤切除不彻底, 疾病无法治愈, 对愈后产生恐惧, 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 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
2. 3 恐惧、焦虑心理在确定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时候, 担心手术过程中疼痛, 担心手术不成功以及手术以后出现并发症, 尤其是年轻女性因担心手术造成的生理缺陷, 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3]。
3 心理护理措施3. 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沟通, 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 尽可能多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 加强心理疏导, 解除其思想顾虑, 让患者在心理上有足够的安全感, 增强患者家属的爱心及同情心, 对于具有强烈的否认心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 进行权威性的解释, 以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病有正确的认知, 大致清楚手术的全过程以及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置措施, 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手术的意义, 以及手术的安全性, 多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尽可能的避免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 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6%,由于预期寿命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乳腺癌病理学护理论文摘要:由于E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这也就说明青年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疗效不如老年患者。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护理一、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观察组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其他生物学指标阳性率比较:观察组ER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PR、HER-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讨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危害女性生命健康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
近年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虽然乳腺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其发病率却仍居高不下,我国虽属于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较前有明显增长,且发病年龄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Han等纳入16640例乳腺癌的研究显示,在<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每下降1岁,死亡风险增加5%。
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主要是浸润性导管癌,占总数的69.35%,主要病理类型构成和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级方面,观察组组织学分级和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与对照组应的组织学分级有所差异,但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
国外报告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6%;沈镇宙等报告233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35岁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9%,>35岁患者的转移率50%。
本组资料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论文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论文: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近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患者面临着更多的身心困扰,其中之一就是病耻感。
本文将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一、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1. 病耻感的定义病耻感是指患者因患病而感到自卑、羞愧和尴尬的情绪体验,常伴随着对自身形象、能力和价值的质疑。
2. 病耻感的表现年轻乳腺癌患者常常因为乳房切除手术或化疗导致的身体变化而感到病耻。
她们可能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不满,害怕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此外,她们还可能感到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担心给亲人带来困扰。
二、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标准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使得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受到身体变化的打击,产生病耻感。
2. 家庭支持与教育水平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家庭中得到的支持和教育水平,对她们的病耻感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3. 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也是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信息和支持,减轻她们的病耻感。
三、护理建议1.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她们的困惑和焦虑。
通过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减轻病耻感。
2. 教育患者与家属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乳腺癌的相关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此外,护士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3. 改善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关注和照顾,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护士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现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支持与教育水平以及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南京妇幼保健院王琴董琳关键词:乳腺癌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摘要: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
严重威胁着女性病人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根治乳腺癌对女性意味着失去女性的第二性征, 形体的完整性和对称性遭到破坏, 导致术后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其家庭和社会生活。
手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又会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对乳腺癌病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主动性,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乳腺科行乳腺癌根治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57例,均为女性;年龄21到85岁,平均53岁;住院时间12天到18天;均在术前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1.2消极心理分析焦虑、抑郁、自卑是乳腺癌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2]。
1.确诊期:由于对恶性肿瘤的了解不足,从而对癌症布满惧怕,害怕死亡。
患者往往表现为孤独和焦虑,自卑、疼痛、担忧和失望四种类型。
[3]担心较长时间的治疗期、各种治疗手段的副作用、经济上的负担、因病影响工作生活等。
2.手术期:手术会引起严重心理应激反应。
国外学者道,手术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5%~60%。
手术的费用、效果、意外,术后出现局部疼痛、乳房缺失、肢体活动障碍,以及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是造成此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3.放化疗期:放化疗会出现咳嗽、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脱发等。
这些副作用成为此期影响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4.康复期: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乳腺癌患者开始从事各种活动、工作和交际。
研究发现7O %乳腺癌病人在术后康复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改变的问题,易产生负性情感,尤其是年轻女性担心第二性征的缺乏,减少女性吸引力。
乳腺癌护理相关论文范文怎么写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因此要重视乳腺癌护理,以此来延长乳腺癌患者的寿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乳腺癌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乳腺癌护理论文范文篇一:《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摘要: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乳腺癌是一种以多中心发生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
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效果较好。
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0例。
按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0例,年龄36---70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0例,占28.6%;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30例,占42.8%;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20例,占28.6%。
患一侧乳腺癌的62例,占88.6%;患两侧乳腺癌的8例,占11.4%二、方法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相关信息,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
三、结果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担心手术后外表改变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心理,从语言、态度、行为上关心、疏导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家属尤其是其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对心理素质好,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向其介绍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和正常的生活方面信息,这对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术前准备(1)术前做心、肝、肺、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各种血象、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和术前四项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为手术提供相关信息。
乳腺癌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75-02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
乳腺癌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观,术后有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功能障碍。
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36例确诊乳腺癌患者,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或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和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3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4岁,大多数在30-45岁之间,其中以恐惧焦虑心理为主的22人,以悲观绝望为主的8人,混合型6人。
2 典型病例患者杜某,女性,47岁,于2009年4月因左侧乳房肿块来院检查时,性格开朗乐观。
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乳腺癌,需住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
患者知情后表现出极度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精神萎糜、少言寡语、悲观等心理特征。
对此,护理人员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消除其情绪低落、焦虑不安、不思饮食、失眠、心理障碍等悲观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
一个月后病人情绪稳定,疾病好转出院。
3 心理状态分析3.1 恐惧癌症由于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程度不同,患者往往有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寝食难安,反复向医护人员或同病患者打听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
3.2 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被确诊癌症的病人大都怀疑是否为误诊,心理矛盾重重,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获得有关乳腺癌的检查及治疗方法和愈后如何。
3.3 悲观与失望的心理患者一旦得知乳腺癌诊断无疑时,常表现为极度悲观和失望,情绪低落,优柔寡断,对治疗措施抱以淡漠态度,甚至出现绝望轻生的念头。
3.4 自卑心理乳腺癌患者女性居多,她们怕因手术后乳房外观的改变会遭到丈夫的嫌弃,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患者,由于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不适,情绪很不稳定,情绪的改变使她们常会对身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宣泄自己的烦恼和痛苦。
晚期乳腺癌疼痛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摘要】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
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向大家说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针对乳癌术后护理从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因素对术后恢复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
[1][2]但我认为其中患者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
因此,在对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尤应重视心理方面的护理,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方法:对2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居家护理总结经验,并观察效果。
结果:通过有效的居家护理、心理支持,对于这20例患者心理状态、情绪的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居家护理一定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灵性,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晚期;重要性【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31-01针对晚期乳腺癌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将在短期发生的患者。
给予晚期疼痛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使患者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期, 是我们在居家宁养护理中重视的关键点。
因此,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将20例晚期乳腺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包头宁养院,2009——2012年乳腺癌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80岁2 居家护理:目的是对于无法治愈的疾病,我们的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他们的不适症状,以减轻患者的身、心、灵的痛苦未核心,尽最大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和医护人员是合作的伙伴,在我们之间用爱心架起桥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交流,相互支持,用爱心去感动每一位患者。
尤其是对晚期癌症病人护理要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理念。
心理护理对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意义摘要:目的:了解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的心理特征,为青年乳腺癌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方法:分析8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对应的心理护理。
结果:通过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显著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积极有效及时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术后辅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辅助化疗;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01-01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青年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一般认为,青年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3]。
小于35岁的青年女性刚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承担起家庭重任。
她们注重形体美,追求时尚、品质生活,憧憬着美好未来。
对于青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乳房的残缺和形体的改变,已造成患者自尊心的伤害,社会交往活动困难;而且,化疗可导致脱发、疲劳、厌食等不良反应,致使患者出现行为异常而引起自我形象紊乱。
因此,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悲观、绝望、无助以及不愿参与社会活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对完成化疗周期的依从性,从而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因而,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采取正确的、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和术后生存期,是目前关注的焦点。
针对86位青年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青年乳腺癌患者86例,均为女性,年龄 20-35岁,平均28岁,单侧乳腺癌术后76例,双侧乳腺癌术后10例。
均已接受cef或ne或cat方案化疗2周期及以上。
晚期癌症患者具有特征性心理特点:焦虑和恐惧是其普遍存在的情感反应,受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失落的家庭角色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根据晚期癌症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况,使其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弥留之际生存的社会意义,提高其生存质量。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范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如下:【摘要】癌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疾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已患癌症病人的治疗不仅要依靠有效的药物,还应充分估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作用。
因为减轻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护士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和病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的亲密关系,使病人逐渐树立信心,从而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癌症病人具有特殊的心理和社会需求,近年来研究表明,癌症的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癌症病人心理护理治疗作用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状态身心疾病心理咨询心理压力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与癌症患者的存活质量、生存期和治疗效果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和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患者仍因面临死亡威胁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高病死率使几乎所有人谈癌色变,因此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做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我科2022年10月—2022年5月共收治癌症患者125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癌症患者,其中男70例,女55例,年龄22-82岁,平均52岁,直肠癌25例,肝癌5例,食管癌32例,胃癌12例,肺癌18例,乳腺癌20例,结肠癌13例主要表现为悲观、焦虑、恐惧、愤怒、冷静。
2心理护理21慎重告之诊断研究表明,医生和亲属对已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人,采取对其保密的做法弊多利少。
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87-02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绝大多数病人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单纯的手术治疗容易复发,所以化学药物的抗癌治疗显得非常必要。
但由于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进行斗争的信心,影响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后,由于药物的副反应大、静脉穿刺困难或病情反复,病人更容易陷入紧张、悲观之中,往往不愿意继续治疗,这些情绪都会促使病情恶化。
因此,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让其配合化疗工作的进行,是护理乳腺癌化疗病人的关键。
1 临床资料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乳腺癌病人98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63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48岁。
采用caf方案化疗,环磷酰胺600 mg/㎡(d1)多柔比星60 mg/㎡(d1),5-氟脲嘧啶600mg/㎡(d1-d5)。
2 心理问题2.1 恐惧心理: 病人的恐惧心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得了癌症就等于是被判了死刑,这种对癌症的恐惧主要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
二是对化疗药不良反应的恐惧,这种恐惧主要来自于对化疗药物的不了解及对化疗后自我形象的担心。
2.2 焦虑心理: 多见于性格内向的病人,部分病人因手术损伤了女性特有的胸部外形,怕被同事熟人笑话和丈夫的冷落嫌弃,甚至把后事都安排好,很少去考虑疾病的治疗和处理。
2.3 悲观心理: 特别是病人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恐惧和焦虑并存,再加上病人的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等得知她患了癌症,都不由自主产生同情心,怀有“永别”的心情去探视她,使病人认为病情严重,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拒绝治疗。
2.4 抗病心理: 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难以承受化疗所引起的痛苦,再加上化疗药物多数价格昂贵,病人害怕支付不起费用而拒绝使用化疗药物。
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为护理工作者的临床工作提供思路。
方法: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各32例。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sds平均为(43.6±7.4)分,sas平均为(47.4±5.2)分;对照组sds平均为(68.5±7.9)分,sas平均为(71.8±6.6)分,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意识清醒、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自愿配合调查。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调动家庭、社会的因素对患者进行关心,给予其必要的体贴照顾,使患者敢于面对因手术导致的乳房缺失、胸壁塌陷、上肢运动障碍等缺陷,防止消极情绪同认识功能障碍间的恶性循环。
②对于患者的真实病情,应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避免患者过度恐惧紧张,产生消极治疗的情绪。
对于得知病情的患者,应主动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安慰与鼓励患者,使其更加配合治疗。
③对于极度悲观的患者,在做好心理安慰的同时,向患者介绍有关乳癌治疗新进展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并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使患者看到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工作中护士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在患者情绪不佳时做到克制忍让,有意识地多接近患者,鼓励患者倾吐内心的痛苦,劝导其面对现实,以笑脸去迎接不幸。
⑤向患者介绍可以通过假体植入术等整形手术、配戴义乳或购买加厚乳罩等方式美化形体,让患者对术后的形体改变有正确的认识,在情感上得到支持和依靠,患者自信的面对生活。
1.3评价方法:在护理完成后向两组患者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效果评价。
该方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中均较多的采用,其敏感性和信效度已在多个国家得到验证。
乳腺癌病患围术期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分析的论文乳腺癌病患围术期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分析的论文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女性死亡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目前,对乳腺癌的治疗采取乳癌根治术为主,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
其特殊的手术创伤以及癌症本身对病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地的心理问题,因此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现将35例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20xx年5月—20xx年5月共收治35例乳腺癌病人,均为已婚女性,年龄33岁~72岁,平均49.5岁;全部行乳癌根治术治疗,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浸润性导管癌3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小管癌1例;住院时间12d~21d,平均住院16d。
2心理护理2.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对“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病人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往往难以接受,表示怀疑。
同时特殊的手术方式让病人感到自己残缺不全,失去女性特征,担心自己在家庭及社会上的地位将会发生变化,难以进入先前的生活角色,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惧、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状况,失去生活的信心,有的病人甚至拒绝治疗。
为此病人入院后,要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倾听其主诉,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及心理活动。
鼓励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让病人感受到重视与关心,以减轻担心、沮丧、紧张、无助和悲观等不良情绪。
同时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及过程,术前或术后化疗方式及预后,告知术前的注意事项,提高病人对癌症的认识,消除对手术后的各种顾虑和不安,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虽然术前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病人进入手术室,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恐惧,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与病人沟通,适当交谈,详细讲解手术室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术中的注意事项等,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
术中应加强巡视,保持手术间肃静,各项操作稳、准、轻、快,井然有序,避免无关谈笑及噪声,消除不良刺激对病人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发生。
关于乳腺癌护理的毕业论文乳腺癌是目前女性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乳腺癌护理是关注和照顾乳腺癌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篇论文将通过1200字的篇幅,探讨乳腺癌护理的相关问题,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评估等方面。
一、乳腺癌护理的目标乳腺癌护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的全程护理,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具体而言,乳腺癌护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全面的教育和支持:乳腺癌患者需要了解疾病的相关信息,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式、并发症等。
同时,护士还需提供心理和情感的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和恐惧。
2. 有效管理病情和治疗: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等。
同时,护士还应负责监测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缓解症状和副作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常常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疼痛等。
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不适。
4. 导航管理和康复:护士需要协调患者的各种治疗资源,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并通过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功能。
二、乳腺癌护理的方法1. 健康教育:护士应给患者提供详细的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防治方法、治疗后的护理等。
同时,护士还应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2. 疼痛管理:乳腺癌常常伴随疼痛,护士应通过合理的药物缓解或物理疗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护理有效性的评估: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包括病情的变化、治疗的效果等。
同时,对治疗计划和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4. 心理支持和咨询: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积极倾听和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困惑,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三、乳腺癌护理效果的评估乳腺癌护理效果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活动程度的评估:通过对乳腺癌病灶的观察和评估,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和进展情况。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综述1. 引言说到乳腺癌,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医学上的各种术语、化疗、放疗,这些听起来就像是在看一部惊悚片。
不过,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更轻松的话题,那就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毕竟,身体的治疗固然重要,心灵的呵护也不可忽视嘛!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被诊断为乳腺癌,心里那个“咯噔”的感觉,简直比电影的反转还要震撼。
心理护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给患者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们知道,咱们不光要打败病魔,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心情!2.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2.1 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关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的进展可谓息息相关。
有研究显示,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会影响免疫系统,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换句话说,心理上不舒坦,身体也会跟着“跟风”,这可真是让人捉急。
所以,心理护理就是在这时候登场,像个“心灵医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负担,让她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2.2 心理护理的目标那么,心理护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让她们在风雨中也能看到阳光。
心理护理不仅仅是听听患者的烦恼,还包括教授一些放松技巧、情绪管理的方法。
就像老话说的,“愁眉苦脸没出路”,我们希望患者能用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积极参与其中,毕竟“心态决定一切”嘛。
3. 心理护理的方法3.1 个性化心理支持在进行心理护理时,个性化的支持非常重要。
每位患者的经历和心理状态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吃饭一样,有的人喜欢米饭,有的人则爱面条。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
比如,有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倾诉,有的则希望通过艺术疗法来表达自己,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好方法。
3.2 团体支持与互助再来谈谈团体支持,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
想象一下,几个同样经历过风雨的人坐在一起,聊聊各自的故事,分享彼此的感受,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简直比什么药物都管用。
就像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感觉压力一下子就小了许多。
乳腺癌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探讨护理效果。
方法: 对123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黄铎香教授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自测及临床观察分析。
结果:乳腺癌患者一般有焦虑、恐惧、依赖、自私、悲观失望、怀疑与否认、求知等7种心理变化。
结论: 只要对各类心理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 心理分析;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3-030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2006年5月-2007年5月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123例均为女性,年龄23-80岁。
正常人群组:长春居民及部分患者健康家属129例,年龄21-76岁,均为女性。
1.2 方法:调查表由护士统一发放,应用统一指导用语,由患者独立填写,调查答案当场收回,输入计算机。
用黄铎香教授设计的软件处理。
2 结果
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人组比较,健康、抑郁、焦虑、疑病、强迫、神经衰弱分p<0.01均有显著差异。
根据调查和临床观察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焦虑(120例97.5%),怀疑与否认(66例53.7%),恐惧(123例100%),依赖(52例42.2%),自私(9例
12.6%),悲观失望(72例58.5%),求知(123例100%)。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是一组特殊患者,从调查中发现,乳腺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而这些不良的心理会促进病情发展,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在护理上进行探讨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把患者的心理变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并对几种类型进行了相应的护理。
3.1 焦虑:本组97.5%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类型的焦虑心理。
3.1.1 对自己生命的担心。
在多数人的意识中,癌症意味着死亡,对这类患者护士应主动和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表达自我感受,讲出内在的担心和焦虑。
[3]向患者解释乳腺癌并非不治之症,介绍同类病友认识,介绍已经治愈的病例,以减轻因疾病造成的压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可以向其介绍一些有关的医学书籍阅读,增强治疗的信心。
3.1.2 担心术后形体的改变。
由于手术引起的胸部外形改变,化疗引起的脱发、疲劳,导致患者烦躁焦虑。
可告知患者术后佩戴塑料泡沫乳罩或义乳或外科整形手术来恢复形体。
对化疗或放疗引起的脱发可戴假发或帽子等,并告知患者放化疗停止后可逐渐恢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3 对家庭经济的担心。
担心子女今后无人抚养,丈夫承担不起整个家庭重担,担心父母年老无人照顾等,表现为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忧心忡忡,失眠等等。
对此类患者,我们应主动建
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和患者沟通,以消除其心理障碍。
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
3.1.4 担心术后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害怕术后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2 怀疑与否认:根据本组调查有53.7%的人在突然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或检查是否出错。
,这种行为实际上只是患者一种自发的保护心理,一经证明是事实时,有些人完全丧失自我控制而失去任何力量,很快死去,因此,医生和护士对待这类患者时必须十分慎重,关心、帮助患者。
耐心讲解,让他们慢慢地接受现实,同时与家属联系,家属的亲切关怀和照顾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及时帮助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可以增强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护士应尽一切努力使病人接受现实。
3.3 恐惧:100%乳腺癌的患者都有恐惧心理。
应该在精神上给予支持与鼓励,通过多种方式接近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告诉她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是理想的,同时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要特别强调语言艺术,语言是心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是打开患者心扉的钥匙,使患者摆脱精神折磨。
:
3.4 大约有58.5%的患者都出现过悲观失望情绪,感到前途一片黑暗,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让患者把自己的情感倾诉出来,以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
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方式重塑自我,恢复自信。
3.5 依赖:有42.2%的患者有依赖心理。
总是希望从医护和家属那里得到更多的同情、理解和温柔,希望获得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即使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愿自己做,希望别人帮助自己。
3.6 自私:12.6%的患者表现出自私心理。
患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提出许多无理要求,来宣泄心中的不平衡情绪。
对此类患者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尽量说服患者的家人和亲友要理解患者,照顾患者,为患者创造轻松愉快和环境,增强其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患者的焦虑、恐惧、依赖、怀疑与否定,自私、悲观失望,求知等心理变化,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闻芝梅.食物、营养与癌症预防[m],第1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276-278
[2]黄铎香.心理健康调查表[j].大众心理学,1994,6(6):31-32
[3]胡爱书,刘思文.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3,04。